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19:23

W在大萧条时间度过了他的童年. 他的父亲自己把树砍了做烧材, 勤劳肯干, 把一家人照顾得很好. 也教他要自力更生, 努力肯干. 他靠自己打工读完公立大学, 到军队里做土木工程师. 然后他遇到了H, H是个程序员. 两个人都到了四十岁左右, 决定结婚, 随军队派驻海外. H辞职专心生养孩子. 当三个孩子连最小的都长到到入学年龄的时候, 他们回到美国让孩子在美国成长.

W回来就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 军队的良好退休医疗福利, 使他没有后顾之忧. H辞职前也做满了社安保险要求. 她因为身体不好, 提前开始支付社安保险. 他们在SEATTLE 最好的学区买了房子, 生活精打细算, 连电影都不看, 因为看录像比较便宜. 车子只养一辆, 买二手的, 一用就很多年. H每周剪COUPON, 攒够了按COUPON到处买GROCERY. 冬天的取暖就靠自家院子的树. 他们教育子女自力更生. 告诉他们, 父母都大学毕业, 认为大学教育很重要, 鼓励他们读大学, 但是不打算给他们出大学学费, 学费需要他们自己双手挣来.

不过事情都不是完全按计划进行. 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公立学校适应不良. 为什么呢, 孩子给教育的太绅士了. 美国公立学校比起新西兰完全是个丛林. 最后他们三个孩子都转到了一般的私立学校.

孩子们学习都还不错,都进了本地最好的公立大学. 这时候他们就按原计划让孩子自己打工挣学费. 其实也不是很难. 某校一年四千学费. 孩子们住家里拿学生通票坐公共汽车上学. 不过没有文凭的孩子能找到什么工作呢, 到麦当劳翻汉堡. 这样本科就读得比较长.

老大毕业了, 和父亲一样做土木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已经不是父亲那时候那么热门了. 他非常热爱这个本行, 有时间就使劲翻修自己的房子, 永远完不成. 以至于孩子要出生了, 育儿室都没完成. SEATTLE房价飞涨, 他也不可能买得起父亲那个区的房子, 不过还好, 还能住得比较近.

老二毕业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选择读图书管理硕士. 她没有考上本地的学校, 必须去外地读书. 这样就必须贷款. 她父母的收入/积蓄/房子决定她贷不到学生贷款. 你可以说父母不为孩子的高等教育付钱是美国传统, 但是学校不是这样看的, 他们假设父母会为孩子付钱. 于是虽然父母已经退休, 还是抵押房子给老二贷款. 她读完了找到中西部小镇的政府工作. 但是经济不景气, 州政府的稳定远不能和联邦政府比. 当她怀孕的时候, 正好大裁员, 她主动要求被裁. 丈夫做的小生意开始起步, 也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

老三正逢DOT COM高峰, 决心要搞STARTUP. 正热门的计算机系对他来说太没挑战, 他读了数学系. 课余除了翻汉堡外, 到HI-TECH公司实习和自己搞STARTUP. 所以他很多年都没有毕业. 但是没有人脉的他, 挣扎很多年都没有起步. 他最后还是回学校毕业. 反正十年之内毕业都可以. 毕业后已经是DOT COM退潮, 他找了非赢利组织的工作. 非赢利组织没有外面看起来那么好. 他的热情到处碰壁.收入不足以养活自己, 而且非赢利组织也养不了一个全职程序员. 于是他在被裁之后搬回了父母家, 打算找工业工作.

父亲已经正式退休, 正在DOWNSIZING, 搬到了小公寓里. 他的身体不如从前, 但是他看了二十年的医生, 因为他转到MEDICARE, 不再收他. 打算在EDMOND买个二十万的度假房子的计划, 也因为股市的损失搁置.

母亲很高兴儿子回来, 有人搭把手也是好的. 父亲则比较焦虑, 觉得儿子一天没有饥饿的压力, 一天就没有自立的动力. 爱之适以害之. 希望儿子搬出去. 三十岁的儿子在家里晃着, 自己也难受. 他热爱HIKING, 膝盖受过伤, 但是一直没有保险不能做手术, 也希望找到正式工作后能做手术. 经济是真的不好, 人力外包, 本土劳工并没有太多优势, 虽然H-1B还是在招, 印度来的包身工也在大量地招. 他做过好几次INTERN的公司, 都进不去. 他看不到希望, 有一天自杀了. 这时候父母都70左右了.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1-01-23 21:58,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qinger » 2011-01-23 20:02

这个故事太悲凉了,看到最后一句我仿佛被人一拳击中鼻子, burst into tears。
生活逼人啊,今天我在家门口亲了宝宝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觉得他跟我很有共鸣,一路跟我说他的故事: 一直一个人在这里,挣了钱寄回印度养家,他每年回去一次看老婆和两个孩子,只要他们高兴他就高兴。。。他早就是公民了,不知道为什么家人不愿意过来。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朝露
Posts: 346
Joined: 2003-12-16 23:11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朝露 » 2011-01-23 20:36

大清早的看这么个故事 :(

依赖资金和权势发展的科技,它的发展又令资金和权势拥有比以往更强的力量,而人所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地位大大降低。只是不知道这样把人作用降低的人类社会会如何走向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小部分社会因制度问题才凸现的问题,看来,其它地方也是有啊,程度差异而已

2010年末跟个老友吃饭。我们都觉得最近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有点难,倒不是说愁衣愁食那样的难,而是对生活的期盼和发展没有奔头的担忧。象我们这辈人有不少人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还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按最近10年的趋势,所谓中产阶级的家庭(虽然国内有没有都很难说),小孩子们的生存环境变恶劣许多。我开玩笑说现在看起来还不如保留科举制度,没了这个小朋友们连走科举这样的路都找不到。
BTW,按照国内社会目前的通用标准,我自己觉得他家的社会地位大约在中上、我是中下,他家如何现在还很难说,我家大约就处于被下沉的那拨,除非我闺女非一般人,不走寻常路,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基本为0 :-) 看来,母老虎的存在,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啊

不过,话讲回来,母老虎也不少人人当得的,我就当不了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21:34

很悲凉么? 非常普通啊. 他们算安排得很不错的了. 除了老三一个坎没迈过, 都算是乐天知命的人.
我们一代以及更晚一代都赶上了上升期. 所以听到的都是上升的故事.美国竞争之激烈, 不亚于我们当年高考/申请学校/找工作之激烈. 只不过比较多样化, 不是只有考分一个标准而已. 其实对只会考试的移民家长, 子女教育变得更难.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笑嘻嘻 » 2011-01-23 21:44

这个故事也太惨了。

国内当初wg搞出一个10年的断层,90年代一开放,大家又蜂拥出国。所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高层的空缺,70年代的人没走的就生逢其时地补上了。80、90就难得上了。等70年代的人退休下台才行。70年代的人现在是国内中产的中坚吧?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22:07

其实虎妈那套要是真放之四海皆灵倒不是个悲哀的事. 悲哀的是, 我们都知道那套放到我们家里多半不灵. :mrgreen:
老三自杀之后, 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 就是我以前讲过的另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里的D, 在社区大学做讲师, 家里四个孩子, 有一个得癌症的那个, 评论说, 他还是不够为谋生努力, 我的教育是, 生活需要, 就是翻汉堡谋生, 也光荣. 翻汉堡是否能光荣自豪的生活呢, 参见Nickel and Dimed.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朝露
Posts: 346
Joined: 2003-12-16 23:11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朝露 » 2011-01-24 0:27

豪情 wrote:其实虎妈那套要是真放之四海皆灵倒不是个悲哀的事
我深以为然 :mrgreen: 要不然,我也不鼓吹科举制度的好了

如果说国内有中产,70年代的人大约该算得中坚 :-D 不过,80、90年代算不上中坚,大概也不仅因为wg断层的原因,还因为他们初入社会、或者入社会时间不长,讲起来这群孩子有些还没有独立生活(吃住用父母),幸福的童年生活还在延续呢 :mrgreen: 其实,60年代后半页的和70年代的人应该讲还是挺幸运的,前一部分人真正享受到断层带来的优惠,后一部分人又生逢其时,.com、股市、房市,总有一款属于他
笑嘻嘻 wrote: 80、90就难得上了。等70年代的人退休下台才行
是啊,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问题是有极少数的人不用等别人退休就能上了,空缺本来就太少,能享受资源优势的人就把我们这种平常百姓家出来的人都给堵死了,我瞎猜,这大概也是特权问题为很多“公共知识分子”诟病的一个原因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dropby » 2011-01-24 0:57

这个故事真悲凉. 我都要动摇是不是要当老虎妈妈了. :worthy:

但是我也觉得老三自杀并不是生活逼人. 在美国的华人大多数都是到美国读书再留下来, 起点比较高. 很多加拿大新移民都是从翻汉堡开始的. 翻汉堡能不能光荣自豪地生活先不说, 至少混口饭吃没问题吧. 糊住嘴了, 不满意再继续努力啊. 曾经是电脑工程师就一定得找电脑工程师的工作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 一大半加拿大新移民都只好自杀了, 他们甚至都不可能回父母家蹭饭吃.

等我讲个加拿大移民的故事.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豪情 » 2011-01-24 1:34

我不是说父母教育得不对, 他们已经和一般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样尽力了,他们虽然没出大学学费,实际上他们提供的食宿, 不比大学学费少. 何况为孩子回国, 选择学区社区和学校,付了那么多年的私立学校的学费. 所谓美国人不象中国人一样重视教育完全是个MYTH, 只是社会的游戏规则不一样, 考虑的角度和重点不一样而已. 我是想说, 事与愿违是很常见的事, 以及孩子18岁就能自立, 在现在的美国不一定现实, 也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们子女的职业选择, 就象JUN说的, 倒和父母差不太多. 混的如何, 就是时代的区别了. 但是那么乐天自信的父母养出那么敏感的孩子, 三个里面就出了一个, 不符合子女必然象父母的理论. :wink: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4 2:45

还行,三个孩子有俩自食其力了。按小美的标准达标。按概率比随机扔钢蹦高,可以视为非偶然事件,有因果联系。
虽然很普通,还是看的人很压抑。 :shock:
父亲已经正式退休, 正在DOWNSIZING, 搬到了小公寓里. 他的身体不如从前, 但是他看了二十年的医生, 因为他转到MEDICARE, 不再收他.
他为什么要转medicare? veteran 的医疗系统是终身的,好象。我的理发师年轻时当过海军,现在仍然是用退伍军人的医疗系统,他说那个比medicare 好。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Isabella2009
Posts: 100
Joined: 2009-04-14 14:37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Isabella2009 » 2011-01-24 11:09

The problem with the third son was less a social issue than a mental health issue.

Judy
Posts: 725
Joined: 2009-07-16 19:25

Re: 又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故事

Post by Judy » 2011-01-24 13:38

Isabella2009 wrote:The problem with the third son was less a social issue than a mental health issue.
我很同意Isabella的话。这个老三型的在旧金山和硅谷的小startup里很多,都是聪明孩子,怀着不切实际的热情,有一餐没一餐的混着,虽然都有点loser特质,但真自杀的或是混不下去的倒不多,话说有两个现在都在中国呢。

我女朋友的一个EX就是这么个人,他是30岁大学毕业,我记得当时我还特意重复了句,“college?” 在终于大学毕业后,一下觉得没有方向,也因为有个中国人女朋友,就一起到中国玩,一下爱上了我们祖国的那种蓬勃劲儿,就留在北京教英文,两人遂分手。在北京教了三年英文后,有了一个稳定的二十多岁的女朋友,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考了LSAT,申请到一间top20的法学院读书,和女朋友结婚,也申请到同一个大学念书,如果一切顺利,三,四年后会是一个稳定的中产之家。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