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男人反复说,我老婆,她一点经济概念都没有,我得把条款弄得越简单越好,所以才提出以后的利润会分给她一个百分比。还说,她觉得,我们财产一共两个米,分给她五十万,够合理了吧,可是她不明白,里面有些是婚前的财产,另外房地产和退休金什么的,数目都是纸上的,blah blah blah。女律师跟他解释半天,大致意思是,我劝你现在定下个准数算清楚,有未来收入的东西,例如出租房子的收入,最好现在就买断她的那一份,省得离了以后还没完没了地分钱。这老兄粘粘糊糊地又不肯答应又不肯不答应又提不出什么其他方案,连我都听得烦了。
对话中间,律师还说了两句“她现在年入十万”,“你失业并非自己的过错”什么的。顾客说,太太是政府雇员,过几年就要退休什么的。我心想,这也奇怪了,如果他老婆年入十万,两人的共同财产应该有不少是她积累下来的,为啥拿到四分之一就满意了呢?听律师算钱的口气,似乎这两个米应该是老公自己积累的财产,难道她平时把自己的收入都花光了?然后又想,你老婆年入十万,请得起离婚律师,而且未必象你想得那么傻,老兄你最后多半会被人涮了。律师站在代表他的立场,提出的建议都是保证他的最大利益,中心思想是“杜绝后患”,现在分清楚,避免以后跟对方的律师纠缠不清。而顾客说话绕来绕去在原地打转,不停地后缩和摇摆。
到最后,顾客忽然问道,如果只分居,暂时不离婚的话,这协议应该怎么写。听到这里我脑子里叮地一盏灯亮起来,原来这老兄还对婚姻抱有幻想,所以律师建议的那些清楚而final的分钱办法支支吾吾地不肯接受。律师跟他讲,即使以后会复合,仍然可以现在立好agreement,分清财产,你的我的,以后互不混合,等等,他立刻接口说,这样好,这样最好了。很明显,他的最佳方案就是又能跟老婆 reconcile ,又能分清财产而不用整天担心被老婆搞穷。
门开了,我跟此男擦身而过,见到的长相跟我的想象差不多,中年白男,五十出头,从脸上的皱纹和表情看就让人觉得很面。
女律师三十多岁,我跟她顺口闲聊了几句。她说自己以前做专利官司,我说家庭法可比专利法刺激多了吧?她没太明白我的意思(人家没我这么八婆),回答说办家庭案子让人觉得帮助了别人,有时候感觉不错,有时候也挺烦恼的。看样子她也被刚才那个面粉男给搞烦了。
她跟离婚面粉男谈话的时候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是她的partner,一个做民事法多年的老头律师的口头禅:离婚官司分财产最好的结局是两个人都不是最满意但也不是很怨,如果一方兴高采烈地走了,说明财产分得不公平,一方肯定吃亏太多。"You're not thrilled but you can live with it." 才是最佳裁决。
我觉得她太急于替顾客的金钱利益着想(顾客显然没有儿女,或者儿女早已成年离家)而忽略了顾客支支吾吾的弦外之音。离婚案里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但法律范围十分狭隘。很多人没那么意志坚定,很多人立场和愿望都很复杂,很多人本来就面,遇到复杂的情况更面,有些律师和当事人以为分钱是唯一的终结目的。实际上,一个洞察世情和人性的律师比较会见机行事而不是不择手段,也不会自己感情代入,而不是鼓励当事人通过分钱的过程而感情打击对方。律师与亲友团都是旁观者,外人,而夫妻之间的纠结是冷暖自知,讲也讲不清楚,更没法用一纸判决书解决,多分到几个钱就能换来得意洋洋的离婚了吗?
好几年以前,我曾经追看过一部电视剧 Judging Amy,女主角是个 family court 法官,而她妈妈是个 social worker,两人都整天管到各种家庭官司纠纷,我觉得特别好看!适合八婆性格的观众。说不定民事律师也是个适合八婆性格者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