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也有很多年没有去该处受刺激了,想当年那是过两年就跑一趟的。当然若干年没去,一进门儿还是先被一小电影儿家给逗了一下儿,该人展出了四个作品(!),其中几个居然还是博物馆定制的。其中一个是一堵白墙,有老电影的那种道道,一晃一晃的,我站了半分钟,没有变,扭了下儿头,貌似出了啥事儿,马上又回去白墙了;还有一红色背景的,我研究了半天没研究出来究竟拍的是啥-----估计这个也是本事;还有一个自然风景,就是镜头转的那个技术,我马上又想起来以前看过一个展品,那个拍的是北京街头,镜头那是绑在自行车轮子上拍的,我觉得。
不过总的来讲这次去受的刺激比例次去都小,盖因有老照片展览。老照片儿的魅力在于时间流逝,好像CAVA君喜欢的海边儿旋转木马,有种苍茫的感觉。我中意的照片儿多是30,40年代的生活照,有张明显是当妈的按快门的时候闭了下儿眼,估计因此是几十年以后才拿出来展出。时间如流水,照片儿中美女如果还没作古就已经白头发老太太了,真正是一个人一生中的snapshot,没啥原因就留下来了,多少年以后放在展览馆里让人推测他们的人生故事。除了生活照当然还有专业照,都让我觉得照片旁边应该有说明解释这个照片儿后面的故事。比如说有张显然新闻照标题是:悲痛,拍的是若干女子,看穿戴像是东欧中年女性,在海岸边上弯着腰在一片海滩边走边找,海滩上有很多男性尸体。不知道是大战之后还是自然灾害的场景。时代明显的有一张是两个美国兵在废墟中走,废墟比人高。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拍的是一个中老年黑人上地铁台阶,该人很瘦,戴鸭舌帽,穿白衬衫,两颊深陷,目光专注,似乎在想什么心事。让我再次深刻遗憾我不会拍照片。当然最有趣的是一组对比照,一共10几个中国女性,一张拍于73年,另一张拍于2010年(?),同一群女子,貌似站的位置都一样。当然大家都老了,从一个一个梳着油光水滑的大辫子的姑娘,变成了发型各异的阿姨,不过最有意思的是两个中国小娘的旁白,总结就是过了40岁,女性就走了下坡路。。。。中间还有名人照片,我老人家知道的只有一个Truman Capote,貌似是他有些年纪以后拍的了,方脸,眼睛很大而有神,看上去是个很有趣的人。
另外一个巨大的展览乃是苏联解体以后产生的新近社会问题,苏联的无家可归人物照片。该作家,我觉得,挺没想法的。不知道为啥找了很多无家可归者来摆姿势,摆得还都是掀起衣服给你看,而且掀起衣服来的大多是女性。其实要我说,题材本身就已经很戏剧性了,摄影师跟着人拍人生活现状就已经是很好很好了,非要拧进去现代艺术的架势,弄得就让我觉得是哗众取宠了。
新近画作照例的很现代艺术,好比这张对眼儿的姐妹俩。


观后感是说不出来的感觉。不过吧,我觉得这个对作品的欣赏跟阅历也是有关系的,比如有幅画画得是个粗壮女子一手提着辆自行车,一手小心呵护着一朵花儿在胸口,看了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莫名,这次看,第一感觉就是应该提名母亲,盖因那简直就是我老人家去playground的写照啊。所以说啊,画作旁边儿也应该有说明,说明画家都画的啥。
到了五楼,名画集中地的楼层,明显人就多了,看画的人跟画儿都是可看的对象。有个小娘站在Pollock巨大的颜料堆旁边儿做出被大灯照到的野鹿表情,拍完了照片儿以后忽然恢复的对她脸部肌肉的控制,笑嘻嘻的跟她男朋友说话。莫奈的荷塘边儿上当然自然也有很多人做到此一游状。很遗憾的是毕加索我最喜欢那幅白马少年貌似没有摆出来。比较诡异的照例是题为埃及人的藏品,明明人睡熟了是不可能手里还捏着手杖不放手的,不过大家目光都集中在狮子身上,感觉又很真实。估计就是所谓超现实。
然后看看表,发现已经7点多了,就回家了。到了家给家里打电话,据良人反应阿土仔到家跟叔叔玩儿的很高兴。阿土仔后来被叫过来跟妈妈讲话,阿土仔妈问说好不好玩儿啊?阿土仔嫩嫩的说no 好玩儿。然后就跑去跟叔叔玩儿去了。估计我们都会很享受这两个星期的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