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完)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求婚>>读后感
大学时宿舍里曾传看一本心理健康的书,里面提到大约二十人中会有一人出严重的心理毛病。我们推论我们二十多人的小班上岂不是要出一个神经病?神经病岂不是就在你我中间?揣揣不安。最后还是一位有独特幽默感的室友说:以后我听说谁发了神经病,一定要高兴,因为我得神经病的机会又降低了。
一语成谶。毕业两年后一位男同学因为感情问题自杀。
最近联系大学同学,不约而同提到他,唏嘘之余,都说如果他还活着,会是什么样?他当年的死,也许是选择,也许是别无选择,没人能知道。我们这些存活下来的,生活状态呈现多样化。结婚的,离婚的,单身的;有孩子的,没孩子的;“有事业的” ,“没事业的”( 包括家庭妇男)。这些状态是大家选择,或别无选择,或反复选择的结果吧。
选择的结果和快乐有关吗?我看不到有关系。
大约世界之大,每个人总能找到让自己觉得安全和舒适的角落立身。此时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一清二楚;对自己的能力心中有数,喜欢一样东西要出手,多少有些胜算,即便失败了,有什么大不了?又不是第一次栽跟头。
回来说阿真的选择,她显然没有疯狂爱上阿坚,有条件做理智决择。从理智的角度看,她的答案难道不是明摆着的?
JUN这篇小说结构上经过深思熟虑,是重点突出的对称型。想起JUN曾经建议笑嘻嘻在<<一朵花>>里把常夏放在中间,我的<<自画像>>里把画家放在中间,就不难理解<<求婚>>的结构和内在逻辑了。
文风仍然是朴实的,阿真高兴也罢难过也罢失望也罢,都给我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她的生活小事,虽平淡却充实。写女性故事的大量作品里,这算是难得的。更多见到的是有情绪没情节的宣泄,上司那里受了气却骂“男人有什么用” 的逻辑,参加个客户会议便自称英武神明胳膊上能跑马的白领。
还是觉得第一节里的阿真写得更生动。看似漫不经心,但什么是她的重心,什么是她的遗憾,什么是她认为可以掌控的,什么是她自知没有精力暂时放在一边不动的,什么让她拍案而起,什么让她夜不成寐,我这个读者都几乎和她一样清楚。
上述的问题,我就无法替第二节里的阿真回答。检讨了一下,我因为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单身经验,存在个自身理解的局限性。不过JUN既然说第二节要修改,我热切地等着。

大学时宿舍里曾传看一本心理健康的书,里面提到大约二十人中会有一人出严重的心理毛病。我们推论我们二十多人的小班上岂不是要出一个神经病?神经病岂不是就在你我中间?揣揣不安。最后还是一位有独特幽默感的室友说:以后我听说谁发了神经病,一定要高兴,因为我得神经病的机会又降低了。
一语成谶。毕业两年后一位男同学因为感情问题自杀。
最近联系大学同学,不约而同提到他,唏嘘之余,都说如果他还活着,会是什么样?他当年的死,也许是选择,也许是别无选择,没人能知道。我们这些存活下来的,生活状态呈现多样化。结婚的,离婚的,单身的;有孩子的,没孩子的;“有事业的” ,“没事业的”( 包括家庭妇男)。这些状态是大家选择,或别无选择,或反复选择的结果吧。
选择的结果和快乐有关吗?我看不到有关系。
大约世界之大,每个人总能找到让自己觉得安全和舒适的角落立身。此时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一清二楚;对自己的能力心中有数,喜欢一样东西要出手,多少有些胜算,即便失败了,有什么大不了?又不是第一次栽跟头。
回来说阿真的选择,她显然没有疯狂爱上阿坚,有条件做理智决择。从理智的角度看,她的答案难道不是明摆着的?
JUN这篇小说结构上经过深思熟虑,是重点突出的对称型。想起JUN曾经建议笑嘻嘻在<<一朵花>>里把常夏放在中间,我的<<自画像>>里把画家放在中间,就不难理解<<求婚>>的结构和内在逻辑了。

文风仍然是朴实的,阿真高兴也罢难过也罢失望也罢,都给我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她的生活小事,虽平淡却充实。写女性故事的大量作品里,这算是难得的。更多见到的是有情绪没情节的宣泄,上司那里受了气却骂“男人有什么用” 的逻辑,参加个客户会议便自称英武神明胳膊上能跑马的白领。
还是觉得第一节里的阿真写得更生动。看似漫不经心,但什么是她的重心,什么是她的遗憾,什么是她认为可以掌控的,什么是她自知没有精力暂时放在一边不动的,什么让她拍案而起,什么让她夜不成寐,我这个读者都几乎和她一样清楚。
上述的问题,我就无法替第二节里的阿真回答。检讨了一下,我因为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单身经验,存在个自身理解的局限性。不过JUN既然说第二节要修改,我热切地等着。


哈,我明白了,原来这个故事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第一节说的是阿真的现实生活,第二节倒是发生的时间最早,讲阿真春风得意的时候的故事,第三节说的是阿真为什么会嫁给阿坚----在一个差不多的时候碰到一个差不多的人。
我觉得这个结构有些象东邪西毒,最后5分钟告诉你整个故事里面所有人的原因结果。看到结尾,读者/观众说:啊,原来如此!这个故事比较现实,且继续进行时。
我挑个小毛病哦,我觉得这个故事看到结尾,我的感觉是:哦,是这么回事儿啊。总的感觉是阿真太正常了,看了第一节,我对这个人的感觉84一个大大的问号:她怎么是这种人?为什么在过这种生活?---这些疑问比较容易对相当另类的人物产生。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不太容易激起人的好奇心。
我觉得这个结构有些象东邪西毒,最后5分钟告诉你整个故事里面所有人的原因结果。看到结尾,读者/观众说:啊,原来如此!这个故事比较现实,且继续进行时。
我挑个小毛病哦,我觉得这个故事看到结尾,我的感觉是:哦,是这么回事儿啊。总的感觉是阿真太正常了,看了第一节,我对这个人的感觉84一个大大的问号:她怎么是这种人?为什么在过这种生活?---这些疑问比较容易对相当另类的人物产生。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不太容易激起人的好奇心。
乡音无改鬓毛衰
The older I get, the less I see odd people. Almost everyone seems so utterly normal to me, and their psychology is so utterly predictable. I suppose that's why you feel the same way. That's why I want to write THE FORBIDDEN LOVE! STAR-CROSSED LOVERS! GRAND, FANTASTIC ADVENTURES! HEART-BREAKING PASSIONS! 

看完了,来瞎说说,说错了Jun别怪。
我的理解跟knowing一样,认为3是前两段的分界点,所以Jun管故事叫求婚吧,阿真对求婚的两个回答,是1和2的两个结果。
我看来3最亲切,大约因为年龄和地域原因(还有C&O Trail,电影钢琴教师以及老拉呢――奇怪这个阿真的镜子是谁呀......),3里面的阿真看来还是有点儿左右摇摆,对阿坚虽然不爱但也拖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1的结果可能性应该是高于2的,所以摆在前面?
我比较感慨的是,1和2里的阿真都不愉快。第一个阿真人到中年力不从心,第二个阿真内心躁动不能满意;两个生活里的她都不快活都不满意,――虽然不见得向往另一种生活。
Jun这个故事看来有点儿让人恐惧――以我现在这状态看这个故事尤其恐惧,婚姻是不是真的女性生活的分界点,过了那一点两条路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我的理解跟knowing一样,认为3是前两段的分界点,所以Jun管故事叫求婚吧,阿真对求婚的两个回答,是1和2的两个结果。
我看来3最亲切,大约因为年龄和地域原因(还有C&O Trail,电影钢琴教师以及老拉呢――奇怪这个阿真的镜子是谁呀......),3里面的阿真看来还是有点儿左右摇摆,对阿坚虽然不爱但也拖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1的结果可能性应该是高于2的,所以摆在前面?
我比较感慨的是,1和2里的阿真都不愉快。第一个阿真人到中年力不从心,第二个阿真内心躁动不能满意;两个生活里的她都不快活都不满意,――虽然不见得向往另一种生活。
Jun这个故事看来有点儿让人恐惧――以我现在这状态看这个故事尤其恐惧,婚姻是不是真的女性生活的分界点,过了那一点两条路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以前看的博尔赫斯来的两次死亡来了,不知道Jun是不是最早构思的时候也有想到。
那个故事里说的是一个战场上的士兵,在关键时候有背叛和不背叛两种选择,背叛的那个活下来了但是到老了一直背着懦夫的称号默默死去;另一个当场死了但是一直被家乡人称颂为英雄。
故事里的士兵面目有些模糊,年代久远,细节我是彻底忘记了,但是这种一个关键时候的选择给你两条人生路的构想一直让我很震撼。
相对而言,Jun的这个故事很平静,但意思是有点儿相近的。我并不觉得2里面的阿真会是不真实的,当然她拒绝了阿坚以及被大伟打击以后还会碰上很多的人,但是2体现的是她性格里的另一种走向,她拒绝阿坚意味着(在故事里)从那以后她性格中的这个走向会慢慢的占据主导,她决定不妥协于自己不能满意的感情,决定把时间投注到有更大回报的事业上去,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出2这样的结果来。
1里面的阿真性格还是混沌的,摇摆的,那个时候,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一个对家庭和共同生活有着向往――哪怕是并不令人满意的两人生活也能暂时让她安逸;一个对事业上暂无起色的焦灼和对精彩生活的向往;这两个方面在1里是势均力敌的,阿坚的求婚在我看来是她这两个性格的一个突破点,她或者选择这个,或者选择那个。从那一点以后,她的性格会慢慢根据她的选择而变化,没被选择的一个也许就会慢慢消亡。
现实生活或者不会那么戏剧化,往往大部分人终生都在混沌的性格中过完了,不过Jun笔下的阿真这样写来,还是让我觉得非常可信。
那个故事里说的是一个战场上的士兵,在关键时候有背叛和不背叛两种选择,背叛的那个活下来了但是到老了一直背着懦夫的称号默默死去;另一个当场死了但是一直被家乡人称颂为英雄。
故事里的士兵面目有些模糊,年代久远,细节我是彻底忘记了,但是这种一个关键时候的选择给你两条人生路的构想一直让我很震撼。
相对而言,Jun的这个故事很平静,但意思是有点儿相近的。我并不觉得2里面的阿真会是不真实的,当然她拒绝了阿坚以及被大伟打击以后还会碰上很多的人,但是2体现的是她性格里的另一种走向,她拒绝阿坚意味着(在故事里)从那以后她性格中的这个走向会慢慢的占据主导,她决定不妥协于自己不能满意的感情,决定把时间投注到有更大回报的事业上去,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出2这样的结果来。
1里面的阿真性格还是混沌的,摇摆的,那个时候,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一个对家庭和共同生活有着向往――哪怕是并不令人满意的两人生活也能暂时让她安逸;一个对事业上暂无起色的焦灼和对精彩生活的向往;这两个方面在1里是势均力敌的,阿坚的求婚在我看来是她这两个性格的一个突破点,她或者选择这个,或者选择那个。从那一点以后,她的性格会慢慢根据她的选择而变化,没被选择的一个也许就会慢慢消亡。
现实生活或者不会那么戏剧化,往往大部分人终生都在混沌的性格中过完了,不过Jun笔下的阿真这样写来,还是让我觉得非常可信。
这个故事我都不敢评。所以终于评了,意见可能非常不对,Jun不要骂我。
Jun的小说结构和构思都比我严谨,语言又是我一直喜欢的。这两样的好处我就不说了。
3里面阿真刚毕业,走上社会吃了亏才知道学乖,有一个比较闷的男朋友,又遇见一个超级有趣的,对自己也不是没有意思,但是对方实在是色彩夺目的蜂鸟,看着眩目,相处太困难。这个时候男朋友求婚。答不答应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大家出门在外吃的亏受的气生活里的不如意,多多少少有共通之处。我的意见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反而很难给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答案。每个普通人会有自己的回答。令人吃惊的是生活中看上去完全不起眼的普通人却能够创造出各种花样翻新的答案。
1和2里面给出的恰恰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答案。1是选择毫无兴奋点的婚姻,既没有兴趣发掘对方的好处,也没有兴趣离开。2是选择千疮百孔的事业,一个人在外面争斗,被别人踩也踩别人。两个人都不快活。这是我对这篇小说不大满意的地方。这两个答案太简单,太低估生活中的变数和人性的易变。当然我不反对很多很多人的生活的确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也不能忘了对一成不变的恐惧使得很多人闹中年危机。
其实这个小说有点像Jun的别人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Jun说得很明白,两种选择,无论选哪个后来都会后悔。我想加一句,无论选哪个选的时候都会快乐。人是这样的为一点即得利益而满足而对于没有得到的一定会有贪婪。人性的复杂程度要比我这里总结的这句话大多了,Jun应该比我更明白。
1和2里的阿真我觉得是一种“普遍”答案,是因为选婚姻的不想事业,也没有培养点儿小家庭妇女的享乐,甚至连激情和爱情也放弃追求。另一个也是,一门心思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完全不后悔。
(我觉得婚姻和在外的事业都会改变一个人很多,婚姻给了一个人一个真正了解对立性别看问题的机会,事业给了人可能性。<------废话+空话,Jun不用理。)这两样都不算呢,我心爱的老小姐简奥斯汀在她最后一本完成的小说《劝告》里说:青年时期,她被迫不得不谨言慎行;及至年龄渐长,她才懂得什么叫罗曼史---这是从不自然的开端引起的自然的结果。
是这些既普遍又不普遍的地方,才让人在不满意生活之余感叹生命太短。
Jun的小说结构和构思都比我严谨,语言又是我一直喜欢的。这两样的好处我就不说了。
3里面阿真刚毕业,走上社会吃了亏才知道学乖,有一个比较闷的男朋友,又遇见一个超级有趣的,对自己也不是没有意思,但是对方实在是色彩夺目的蜂鸟,看着眩目,相处太困难。这个时候男朋友求婚。答不答应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大家出门在外吃的亏受的气生活里的不如意,多多少少有共通之处。我的意见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反而很难给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答案。每个普通人会有自己的回答。令人吃惊的是生活中看上去完全不起眼的普通人却能够创造出各种花样翻新的答案。
1和2里面给出的恰恰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答案。1是选择毫无兴奋点的婚姻,既没有兴趣发掘对方的好处,也没有兴趣离开。2是选择千疮百孔的事业,一个人在外面争斗,被别人踩也踩别人。两个人都不快活。这是我对这篇小说不大满意的地方。这两个答案太简单,太低估生活中的变数和人性的易变。当然我不反对很多很多人的生活的确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也不能忘了对一成不变的恐惧使得很多人闹中年危机。
其实这个小说有点像Jun的别人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Jun说得很明白,两种选择,无论选哪个后来都会后悔。我想加一句,无论选哪个选的时候都会快乐。人是这样的为一点即得利益而满足而对于没有得到的一定会有贪婪。人性的复杂程度要比我这里总结的这句话大多了,Jun应该比我更明白。
1和2里的阿真我觉得是一种“普遍”答案,是因为选婚姻的不想事业,也没有培养点儿小家庭妇女的享乐,甚至连激情和爱情也放弃追求。另一个也是,一门心思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完全不后悔。
(我觉得婚姻和在外的事业都会改变一个人很多,婚姻给了一个人一个真正了解对立性别看问题的机会,事业给了人可能性。<------废话+空话,Jun不用理。)这两样都不算呢,我心爱的老小姐简奥斯汀在她最后一本完成的小说《劝告》里说:青年时期,她被迫不得不谨言慎行;及至年龄渐长,她才懂得什么叫罗曼史---这是从不自然的开端引起的自然的结果。
是这些既普遍又不普遍的地方,才让人在不满意生活之余感叹生命太短。
云浆未饮结成冰
小E太过高地估计我了:正是因为我的笔力,考虑了以后才发现我绝对写不出蓝莲花那样的故事。我的中文功底太差啦,蓝莲花写出来是荡气回肠,用我的文字写出来就是陈腔滥调。
Helen说我的风格朴实,嘿嘿,那也是迫不得己的啊。另一出也承蒙你过高估计。第二节里阿真的个性我觉得难写,因为一不小心就代入太多的我自己了,未必是她个性的转变。
大家这么慷慨地提供评论,我真太感动了。写小说是件极其寂寞的事,每个作者都需要听别人的感想,包括批评和恶评。
白金,虽然你是结了婚的,我不是,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不同意你说的。结婚当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结了婚后生活大大改变,只不过结婚不是结束,婚了以后还得要活下去,前面还有无穷无尽的选择要做,不是结了婚就可以躺倒不干了。这一点,大家比我更清楚。

大家这么慷慨地提供评论,我真太感动了。写小说是件极其寂寞的事,每个作者都需要听别人的感想,包括批评和恶评。
白金,虽然你是结了婚的,我不是,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不同意你说的。结婚当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结了婚后生活大大改变,只不过结婚不是结束,婚了以后还得要活下去,前面还有无穷无尽的选择要做,不是结了婚就可以躺倒不干了。这一点,大家比我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