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朋友家打扰了数天。与他们家相识久远,老祖母今年春天过世,她的拿手菜茄子泥、酿番茄和法国地三鲜从此再也吃不到了。长女的手艺也很不错,晚餐必有开胃菜,主菜,沙拉,奶酪和甜品,每道分量不多但每道都必不可少,天天这么准备也够花工夫的,她的鸡肉蘑菇酥皮派和尼斯米饭沙拉尤其可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过暑假的两位小朋友,男孩子九岁,女孩儿四岁,甜蜜活泼,早起必问好,每晚来亲脸颊道晚安,我在厨房操作的时候会问要不要帮忙。除了早餐时以热巧克力代替咖啡,大人喝酒时他们喝果汁兑水或水,大人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尤其热衷于腌橄榄。午睡后的点心只是水果或院子里摘的西红柿。我们准备的越南生春卷蘸鱼露,照烧三文鱼,芥末刀豆沙拉和香茅鸡这类陌生的食物也积极品尝,虽然男孩子认为鱼配上柠檬汁会更好。家长要求很严格,饭没吃完不得离开桌子,食物不但不准剩下,而且必须要用面包将盘子擦干净。小姑娘被说了一通后闷声不响,并没有讲条件提要求。
以前听说过一本书叫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这次算是见识到了。在外面餐馆吃饭遇到的唯一要求儿童餐的母亲果然是英国人,虽然她的小朋友也很乖。只有一件事我还没想明白,如此乖巧的儿童们长大后怎么成了动辄按喇叭的无耐心司机群体呢?
朋友住的村子离海岸略远,市集、蔬果店、超市和餐厅提供比较传统的南法食品,我们遍寻尖椒而不获,虽然家乐福里已经有了酱油鱼露甚至味啉的踪迹。菜单上肉的比重大过鱼,附近村子一家肉店附属的餐厅还提供里昂风味的andouillette,即以猪肠猪肚为主料的肉肠,配上芥末汁味道很不错。不知如何法国南部小馆的菜量偏大,再加上天气炎热,前菜的半打新鲜蜗牛后,我努力了好久也只消灭了半份andouillette。
一到了马赛,海港边天天早晨有摊子卖鱼,菜式里的鱼鲜比例明显提升。普通小馆子和咖啡厅的菜单上几乎都有moules-frites,即煮青口贝配炸薯条,三文鱼tartare与牛肉tartare平分秋色。马赛鱼汤固然有名,我对汤的兴趣超过鱼本身,果然酒店领班推荐的Chez Madie餐厅除了以干面包片和奶酪代替鱼肉,soupe de poisson与bouillabaisse的汤从同一高身汤罐里当场倒出。马赛Sofitel酒店顶楼的餐厅名为三城堡,因为地处三间旧堡垒之间的港口入口。四面落地窗外的风景极佳,菜做得精致,赠送的龙虾汤极浓郁,鹅肝、seabream tartare和主菜的两份鱼都不错。上奶酪拼盘的时候遵循传统,把小车推到顾客面前,每种奶酪解释过来,然后让顾客自己挑选。
马赛的北非裔居民比例很高,旧港边的游客餐厅做的库斯库斯都非常美味而且价廉,辣羊肉肠热辣鲜香,蔬菜软熟入味。吃了好几天法国菜后,汤汤水水附带辣椒酱的一餐吃得我非常乐胃。








蒙彼利埃Montpellier在法国南海岸线的正中间,以历史悠久的大学和新兴科技产业闻名,三十岁以下的居民占总人口一半左右。许多留学生被蒙彼利埃的设施和友好吸引,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和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蒙彼利埃城里学生多,儿童多,二手书店多,个性小店酒吧更多,老城中心富有其它法国城市少有的活泼,几乎人人都能讲英语。城中和附近的饮食除了鱼和海鲜以外,更多了几分国际色彩,salmon tataki,泰国河粉之类的料理随处可见。我喜欢的有老牌餐厅Les Bains(由旧浴场改建)的橄榄酱、干西红柿酱和腌朝鲜蓟酱蘸生菜,茴香酒墨汁小章鱼,家庭餐馆La Coquille的西红柿冷汤,炭烤沙丁鱼,带几分西班牙风格的炖杂海鲜(法语里stew叫marmite),以及Sete港一家小店的茴香馅夹沙丁鱼。
夏季各种庆祝活动尤其丰富,音乐节舞蹈节,还有每周五晚上在Esplanade Charles-de-Gaulle公园举行的品酒节,推广Languedoc地区出产的葡萄酒。我们正好周五在附近就去凑凑热闹,付五欧元领取玻璃酒杯一枝,三张品酒券。果然法国人有腔调,不用塑料杯充数。散布各处的帐篷里有本地酒庄提供自产葡萄酒,倒起酒来很慷慨,普通游客三杯过后也就陶然了。其它的帐篷里有各种小食,各国风味都有,有经验的本地人直奔两家海鲜档,买了生蚝、白灼海螺、白灼大虾的拼盘,选了白或粉红葡萄酒一两瓶,占据一张桌子大嚼起来再说。第二人气的为英式炸鱼薯条,我看着排队的长龙啧啧称奇。主办方除了组织酒和食物,还摆了大量桌椅,设了两处露天乐队。八点过后人越来越多,草地上树下坐满了人,熟人们呼朋唤友,年轻父母们推着儿童车,大家庭一起出动的有之,单身人士签狗抱猫的也不少,凉风习习,树木间华灯初上,气氛好得出奇,诚然是欢度夏季良夜的美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