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技术布道者都是真geeks,说话飞快,一头扎进细节那种人。至少早在2014年就开始讨论脸书应该学习微信。微信功能比脸书好多了。(嗯,自从那时候起,我就自绝于全部社交网络了。


Jun 总结得对,中国封的都是英文媒体。划重点。为啥呀,不就是因为对美国真理的信仰嘛,尤其中国人最信了,就跟宗教似的。美国再这么造下去,灯塔真的倒了,大家的信仰倒塌了,网站也就不用封了。
川皇禁Tiktok wechat ,在华裔社区之外我就没看到什么高度负面报道,肯定没超过川皇其他行为被批评的程度,相比之下当年穆斯林禁令,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抗议民权组织发起运动去机场,好几起lawsuit, 美国之外友邦惊诧各大报纸都大标题报道,觉得美国灯塔坍塌的那时候就坍塌了.真的是只有中国人觉得美国灯塔倒掉了吗?
什么叫偷渡价码?我不明白。黎智英本人持的是英国护照,他被捕的两个儿子也是英国护照,要走随时可以走。即使不是持英国护照,只要是香港居民,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免签,都是可以随时离开香港,只是不能长居。
一开始我对拼多多的崛起颇为惊讶。因为我以为中国领导消费的是中产,他们会追求品质,保证,安全,这些西方中产已经take for granted 的事儿。拼多多这样极度追求便宜以卖假货为号召的app 怎么可能这么红,光靠所谓农村市场?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和陈磊都是典型精英,为什么对农村市场的脉把的那么准?后来意识到在城市里其实有市场,中国最近十年的经济走向又不太一样了,七十后八十后享受时代红利,九十后并没有,面对通货膨胀过的也很紧张,高薪的白领有房价压力,低薪租房族更有生活压力, 还有一批老年城市贫民。增长点是这个,真有点悲哀。但这跟拼多多内部算法做得好target 准确留存率高并没有必然联系。笑嘻嘻 wrote: ↑2020-08-11 19:26
时间快进一下,10年后。不会是只有我发现吧,在中国的防火墙內,出现了世界上唯一的美国互联网生态系统的alternative。啥都有一个类似的替代品。开始我还觉得都是抄,后来发现因为根植于本土,他们特别接地气,土潮土潮的。
到这时还一切正常,直到中美贸易战升级,川皇威胁封微信,强买强卖tiktok,亮出底牌:这几个点是你的供应链上的死穴,我想掐就掐。我觉得大势已去,来设想一下10年后的可能性:
1)维持现状,中美还在维持紧张的平衡。在全球化生产链上的美国公司,明明Intel 这种长期积累的公司,正常的全球化情况下根本不会有竞争者,不会没事儿有人忽然花很多钱来投资芯片设计,忽然足够多的公司都觉得我得有个plan B,否则随时可能从上亿销售额变成零。凭空多了些,可能做得也不如我,但是他便宜的竞争者。
2)美国在下个十年又在什么领域出现了下一个创新,新一轮技术的蓬勃发展,泡沫又开始了。
3)假定中国也没有创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知道了自己永远不可能进美国市场,这个世界出现了两个类似互联网生态系统。不进美国、欧洲市场就算了,只有发达国家的人才会在意意识形态之争。发达国家其实人口并不多。世界上绝大部分是穷人,互联网不是专门给精英们使用的,在互联网上流量才是King。而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对穷人的心理太了解了。土潮土潮的公司也可以改变世界。
拼多多是否赚钱我不知道,但我记得看过滴滴出行是不赚钱的,直到 Uber 被赶走之后 ... 可能就赚钱了 ... 吧?哎,反正这些东西不都是烧钱的吗?真正赚钱的 app 到底有几个?Uber, Lyft 这些也是没利润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