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前,想要多看看摩洛哥相关的书籍和电影来培养下情绪。本来以为相关的文学作品得是汗牛充栋,没想到选择并没有太多。相关书籍一半都是讲地中海文明史,然后提上一句或者一段摩洛哥;电影只看了YSL传记和老电影CASABLANCA.
所以虽然很想把复杂的摩洛哥历史搞清楚,但是一直到出行结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总体而言,摩洛哥最早是腓尼基的地盘,然后又被迦太基占领。等罗马帝国把迦太基灭了之后(研究这段历史的书籍相当多);当地的Berber人建立了本地政权,但是没多久就被穆斯林帝国横扫,然后又成为长达7、8个世纪的摩尔王国的一部分。之后成为法国殖民地,在二战的时候CASABLANCA发挥了类似香港的地位,一度繁华;而后独立,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刚被离婚的平民王后相当美艳动人)。
在Marrakesh住在当地的RAID里。我们通过Airbnb找到这家相当平平无奇,但是座非常舒服的小院儿。
院长别看有点小,但是有三四层。设身处地地想象了下我是几百年前的伊斯兰商人老爷 —— 回到家,带着客人坐在中庭的方桌上喝薄荷茶,旁边的小喷泉带来清凉的意味(图1);傍晚夕阳西晒的时候,坐在三楼的纱帘后搂着小老婆,抽个水烟(图3)





Koutoubia Mosque是Marrakesh最主要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景点。可惜绕塔走了几次,都没有机会入内。这座塔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实是它的名字—— kutubiyyin(كُتُبيين), which means "booksellers". 这是因为塔附近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大型的图书市场,有上百家书商。虽然现在广场附近已经是一片狼藉,但还是让人思之而神往。


YSL住过的Jardin Majorelle其实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里面的人多的层层叠叠,基本上拍不到没有游客的照片(所以各种歪歪斜斜的照片都是为了避开游客)。其中不乏长腿大美女,估计是各路线上网红。



Marrakesh的各个景点里,我最向往的是有上千年历史的Ben Youssef神学院。据说入口门上刻有文字“进入吾门者,愿你不断超越自我”,可惜我并没有看到——黑漆漆的门洞里只有卖票不给票的工作人员。
按照Lonely Planet上的介绍,最兴盛的时候,这座神学院大概有900多位来自于伊斯兰各个国家的学生。楼上楼下有许多非常狭小的房间,大多不见天日,隐约像是中国古代小姐们住的阁楼绣房。



Casablanca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哈桑二世清真寺,这也是全世界建筑规模排名第三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最特别的地方是靠海而建,所有远远看上去非常宏大而又神圣。
尤其是在清晨或者傍晚的祝祷时间,当祷告声响起,顺着海边远远地传来,不免有种天地如此宏大而个体如此渺小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