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和韩寒掐架的首义者白烨,感谢路上蹿出的众多闲人,把接力棒交到了高晓松的手里,感谢众多热心引介评论整个过程的文化传播者,感谢新浪,感谢wxsj。
有对比才有媸妍愚贤,有选择才知道真爱是谁

韩小同学发出深深的感慨:“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作为坚信野百合也有春天、程序员也有尊严、80后也会三屉馒头的70后,我相信韩寒坚韧的心灵也曾流动过一刻感伤

晓松哥哥的表现,从一个不好笑的冷笑话,迅速演变为《无极》之后新一有份量的当代喜剧,大大缓解了伴随《校园民谣》1-3成长起来的文艺女青年狸大同学对于偶像(虽然不是针对个人的那种偶法)破灭深深的感伤。
当然,如果还有任何感伤,那也只能怪粉丝自己,绝对赖不到偶像的头上。人家的正职本来只是文青,当偶像玩票而已。人家写个《青春无悔》,那释放的是个人的里比多。谁刚好赶上,借来浇了自己的块垒,那已经是赚到了,不能要求偶像从此对自己的余生负责。文艺男青年转型转成了文艺男中年,并且深深的迷醉于自己“这代人”的“责任感”、“对美的维护”、自己的干净和优美,这本身已经是很悲哀的事,我再说下去也该成落井下石了。何况,无数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批评有气量有自信如张艺谋者可以全身全身而退,批评没气量有自负如陈凯歌者就可能会惹上麻烦,后患无穷也未可知

联想起聪明活泼的现任文青猴太岁。他在这事还没个影子的时候,就已经针对自己指出:
“对女孩子而言,文艺男青年最优选项不过是贡献一段青春回忆而已。
“teenage的女孩才会选择和他们共度此生,幸运的是她们还有整个20岁可以反悔。”
同样幸运的是,选择偶像也是这样。我改还不行吗?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偶像者,当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