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DA的各位可以到这个地方当纯文本版本:
http://hotpda.vicp.net/news/sina/getsea ... /191.shtml
"我是人而非人......"
杀手打给电台热门音乐对谈节目颇具哲学意味地开场. 中译本因此把书名从血淋淋的"我杀......"改成了"非人", 乍见之下很容易误以为是哲学著作或者科幻小说. 我个人比较喜欢原名.
人工合成没有感情的声音, 并没有掩藏声音主人的落寞孤寂和与命运的绝望挣扎.
“我们全都被关在监狱里。我的监狱是我自己造的,但是它也一样难以逃离。”
这就是解除痛苦或者逃离心狱的努力吗? 或者只是对命运大手无可耐何的顺从?
"我杀......"
剥人头皮的耸人听闻的血案开始发生, 故事拉开序幕.
在读这本书之前, 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是很有趣的, 因为小说中处处可见作者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的烙印.
作者乔治・法莱蒂在出版这本书以前早已经大红大紫, 是意大利家愈户晓的影视明星. 他还是一个帅哥.

他并非一般的红星, 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在于他的星路历程. 当演员多半不是他从小就有的志向, 因为他的第一个正式职业, 是需要多年埋头苦读才能有从业资格的律师. 很显然这个职业不合他的个性, 乔治很快便放弃律师生涯, 成为喜剧演员. 作为喜剧演员虽然还算成功, 但与他触电后取得的成绩无法比拟. 乔治1982年上电视, 85年出演的喜剧节目"开进来"大获成功, 一直大红大紫到91年.
这一年乔治因为膝盖手术一两个月无法动弹. 不安分的他因此发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成为一个歌手和作曲作词家, 并且接连获得不少这方面的大奖.
乔治非同寻常的星路历程, 充分展现了他多方面的创作能力和才华. 在年已知天命之后再次开创人生新领域, 虽然令人大跌眼镜, 但结合他的一贯表现, 应该说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而这本书的迅速串红, 应该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做为一本侦探小说, 最重要的是逻辑是否自洽. 阅读侦探小说最大的趣味, 就在于阅读过程是读者试图解迷的过程. 迷底如果不合逻辑漏洞百出, 象达芬奇密码那样, 无论多善于制造悬念营造气愤, 都只能是一本失败的小说. 想必得益于有过律师训练, 乔治・法莱蒂在故事的编织上虽然还不能说是天衣无缝, 但是逻辑清楚, 条理分明.
这本书有多条线索和故事同时围绕主线从容展开, 线头虽多, 并不紊乱. 不仅主线故事高潮迭起, 副线故事也很好看, 也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包袱. 像警察总督于勒的爱子夭折, 夫人伤心之下精神失常, 不能分清回忆和现实, 以为儿子尚在人世. 于勒追凶时在发现真相的刹那被凶手杀害, 夫人才说明其实自己并没有精神问题, 而是眼看于勒因丧子之痛面临精神崩溃而想出的围魏救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