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骂人小语 -- 街道政治
[分享]骂人小语 -- 街道政治
1970年代,我们那个工厂区集中了泼悍的妇女,来自于四川和江汉平原,也有部分峡江地区的妇女――后者的战斗力最弱,我想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小村落,少见外人,没有骂架的需要,也因为自然风光纯粹,有净化的作用。
可是前面两群永远处于群雌粥粥状态,江汉的中年妇女们酷似母大虫,永远处于殴击对手和撒泼打混的间轮中,对工作只有永恒的厌恶和偷懒,可那个年代,这种工作是不容拒绝的强制性的一生义务。而且,纺织厂的噪音和满天飞舞的棉花絮也确实使她们生活在地狱,唯一的选择就是和车间主任偷情,妄图能换个好点的工种,庞大的厂房有些单独开辟出来的小屋子,供一些女统计员做事,她们有个小铁柜放茶杯和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暂时躲藏进去逃离外面的轰鸣,所以那成为无数车间女工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
恶劣环境,繁重的工作,使她们的日子变得没有希望,于是,骂人成为她们快乐的瞬间,恍惚是洗个热水澡,她们要不就是为了一篓送到跟前的棉纱优劣而破口大骂,要不就是为某人拍领导马屁而喧嚣,有时侯会动手动脚,反正纺织厂多的是轻微伤人而不造成严重后果的棉纱棉团。都是没什么文化的粗人,从乡村直接被召集来了工厂,成了有正式工作的城市一员,心里面永远夹杂着自卑和自得。
四川女工略有不同,她们属于非正式工,是的,1970年代初期就有大量的外来工了,我们那个厂管她们叫四川民工,她们住在黑暗的筒子楼中,共同使用黑暗中的水房和厕所,有时候也躲藏在里面抽烟,时常有凶猛的保卫科人员进去抓她们,因为地位的劣势,她们不太敢于和那些江汉平原的正式工对骂,但是她们自己,骂起四川话来也是激情澎湃,时常能在路过她们的宿舍楼时,看见两个女人撕打着冲出来。
绝望中的粗口,似乎属于合理性的产物――至少比现在的网络垃圾们合理。当时她们没有别的宣泄渠道,看个越剧电影都是民众的狂欢节,恍惚还记得放追鱼的时候,她们一一梳洗干净,那是没有高级化妆品的年代,也没有时装的年代,人人把黑而湿的长发披散下来,早早坐在露天的球场里面,安静而幸福地看电影中的缠绵,艺术品,即使是粗枝大叶的艺术品,应该还是有轻微的净化功能。
我始终没学会骂人,即使是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可能是家里的小知识分子氛围的束缚,结果上初中和高中,都大为吃亏,初中的同学很多来自于那些有着泼悍母亲的家庭,人人张口都是流行的骂人话,妈X,X子养的,当时我纯洁的耳朵颇觉得刺耳,其实现在想想,也就是粗俗家庭的流行话,和现在网络粗俗论坛诞生的什么装B,买糕合并同类项,都属于没什么自我思考能力的人的习惯用语。
高中时候碰到一件奇事,住学校,一个黑胖的比我低一年纪的男生和我同宿舍,某次为某件小事起冲突,他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开骂,按说我大了几岁,而且经历了初中的工厂文化洗礼,早就能冲口而出妈X,操之类的话语,可是还是震撼了,这个粗黑胖的男孩,从没有家长来看过他,我们早就谣传他是孤儿之类,现在发现,他不仅是孤儿,还是极度下流环境长大的孤儿,女性的生殖器官成为他辱骂人的主要词语构成,而且排列组合极其新颖,描绘更加详细,我面红耳赤的逃了开去,我们班几个厉害的男生听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纷纷前来观摩,可是三言两语被他骂得狗血淋头,那是真正的语言暴力,尽管我之前和以后目击,耳闻多次辱骂,可是那种肮脏的,血淋漓的,生猛的真正属于底层社会的语言,再没有听过同样的。
这件事早就过去,奇怪的是,若干年后,隔开了几千里路和漫长的时间,这个男人居然还能出现在我生活中,原来他和我一个朋友的朋友结了婚,那女人30多岁嫁不掉,喜欢看电视剧抒情,据说两人一看对方就开始打情骂俏,我想不该是骂俏,而是借助下流语言激发原始动力,果然,不久后,两人互相拍摄裸体照做纪念,我的这个朋友和那女生熟悉的要死,那女生把照片给她看,听说像是法医鉴定照。
人世本来就渺茫的很,不想知道,不想遇见的人与物有时候还偏偏要来缠人,我那朋友自从知道我的高中受辱轶事,总是兴高采烈把他们的状况告诉我,这对肮脏的无聊的男女,似乎过得很不如意,男的后来因为偷窃被开除了工职,后来终于奋斗到美国去读书了。
苏童小说里总是出现聚集在井边呱噪的老虔婆们,晚年的鲁迅也被街坊中彪悍的阿金所震动,无聊的喜欢扎堆骂人的女人们现在有福了,可以聚集在某个她们喜欢的电视剧集论坛里,或者是某个更无聊的八卦阵营中,下贱到死的滔滔不绝着诉说。
可是前面两群永远处于群雌粥粥状态,江汉的中年妇女们酷似母大虫,永远处于殴击对手和撒泼打混的间轮中,对工作只有永恒的厌恶和偷懒,可那个年代,这种工作是不容拒绝的强制性的一生义务。而且,纺织厂的噪音和满天飞舞的棉花絮也确实使她们生活在地狱,唯一的选择就是和车间主任偷情,妄图能换个好点的工种,庞大的厂房有些单独开辟出来的小屋子,供一些女统计员做事,她们有个小铁柜放茶杯和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暂时躲藏进去逃离外面的轰鸣,所以那成为无数车间女工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
恶劣环境,繁重的工作,使她们的日子变得没有希望,于是,骂人成为她们快乐的瞬间,恍惚是洗个热水澡,她们要不就是为了一篓送到跟前的棉纱优劣而破口大骂,要不就是为某人拍领导马屁而喧嚣,有时侯会动手动脚,反正纺织厂多的是轻微伤人而不造成严重后果的棉纱棉团。都是没什么文化的粗人,从乡村直接被召集来了工厂,成了有正式工作的城市一员,心里面永远夹杂着自卑和自得。
四川女工略有不同,她们属于非正式工,是的,1970年代初期就有大量的外来工了,我们那个厂管她们叫四川民工,她们住在黑暗的筒子楼中,共同使用黑暗中的水房和厕所,有时候也躲藏在里面抽烟,时常有凶猛的保卫科人员进去抓她们,因为地位的劣势,她们不太敢于和那些江汉平原的正式工对骂,但是她们自己,骂起四川话来也是激情澎湃,时常能在路过她们的宿舍楼时,看见两个女人撕打着冲出来。
绝望中的粗口,似乎属于合理性的产物――至少比现在的网络垃圾们合理。当时她们没有别的宣泄渠道,看个越剧电影都是民众的狂欢节,恍惚还记得放追鱼的时候,她们一一梳洗干净,那是没有高级化妆品的年代,也没有时装的年代,人人把黑而湿的长发披散下来,早早坐在露天的球场里面,安静而幸福地看电影中的缠绵,艺术品,即使是粗枝大叶的艺术品,应该还是有轻微的净化功能。
我始终没学会骂人,即使是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可能是家里的小知识分子氛围的束缚,结果上初中和高中,都大为吃亏,初中的同学很多来自于那些有着泼悍母亲的家庭,人人张口都是流行的骂人话,妈X,X子养的,当时我纯洁的耳朵颇觉得刺耳,其实现在想想,也就是粗俗家庭的流行话,和现在网络粗俗论坛诞生的什么装B,买糕合并同类项,都属于没什么自我思考能力的人的习惯用语。
高中时候碰到一件奇事,住学校,一个黑胖的比我低一年纪的男生和我同宿舍,某次为某件小事起冲突,他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开骂,按说我大了几岁,而且经历了初中的工厂文化洗礼,早就能冲口而出妈X,操之类的话语,可是还是震撼了,这个粗黑胖的男孩,从没有家长来看过他,我们早就谣传他是孤儿之类,现在发现,他不仅是孤儿,还是极度下流环境长大的孤儿,女性的生殖器官成为他辱骂人的主要词语构成,而且排列组合极其新颖,描绘更加详细,我面红耳赤的逃了开去,我们班几个厉害的男生听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纷纷前来观摩,可是三言两语被他骂得狗血淋头,那是真正的语言暴力,尽管我之前和以后目击,耳闻多次辱骂,可是那种肮脏的,血淋漓的,生猛的真正属于底层社会的语言,再没有听过同样的。
这件事早就过去,奇怪的是,若干年后,隔开了几千里路和漫长的时间,这个男人居然还能出现在我生活中,原来他和我一个朋友的朋友结了婚,那女人30多岁嫁不掉,喜欢看电视剧抒情,据说两人一看对方就开始打情骂俏,我想不该是骂俏,而是借助下流语言激发原始动力,果然,不久后,两人互相拍摄裸体照做纪念,我的这个朋友和那女生熟悉的要死,那女生把照片给她看,听说像是法医鉴定照。
人世本来就渺茫的很,不想知道,不想遇见的人与物有时候还偏偏要来缠人,我那朋友自从知道我的高中受辱轶事,总是兴高采烈把他们的状况告诉我,这对肮脏的无聊的男女,似乎过得很不如意,男的后来因为偷窃被开除了工职,后来终于奋斗到美国去读书了。
苏童小说里总是出现聚集在井边呱噪的老虔婆们,晚年的鲁迅也被街坊中彪悍的阿金所震动,无聊的喜欢扎堆骂人的女人们现在有福了,可以聚集在某个她们喜欢的电视剧集论坛里,或者是某个更无聊的八卦阵营中,下贱到死的滔滔不绝着诉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他不仅是孤儿,还是极度下流环境长大的孤儿,女性的生殖器官成为他辱骂人的主要词语构成,而且排列组合极其新颖,描绘更加详细,我面红耳赤的逃了开去,我们班几个厉害的男生听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纷纷前来观摩,可是三言两语被他骂得狗血淋头,那是真正的语言暴力,尽管我之前和以后目击,耳闻多次辱骂,可是那种肮脏的,血淋漓的,生猛的真正属于底层社会的语言,再没有听过同样的。


街道政治也太仇恨女人了吧, 他怎么断定这些这些人学自母亲. 而且我敢说这些张口就是流行骂人话的多半是男生.初中的同学很多来自于那些有着泼悍母亲的家庭,人人张口都是流行的骂人话,妈X,X子养的,当时我纯洁的耳朵颇觉得刺耳
太搞了,这也.
“刻薄男人”嘴毒而不俗
博客应该是日记,但是放在网上任人浏览,再怎么真诚的人都难免做作,慎重地写下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风流猪狗》的作者嘴毒了点,胜在不俗。他把现代人最热爱的购物活动形容为坐监:“只能在那庞大的、豪华的、让人发疯的四层空间里晃,……两个极丑的男人走过来试用香水,矮个对高的说,不是说每个男人都要有瓶香水吗。完全是恶魔般的画外音。”写重拍白光姚莉的MV ,“女主角吗,不要是那英就可以了。”
男人刻薄到这样的地步,有失口德,不过自我意见强大的人是不屑于他人的。作者名叫街道政治,不知道是什么人,既然喜欢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大抵是个愤怒中年,以自由批评为自我责任,粪土天下万户侯。他谈戏曲、论小说、看电影,点评的作品我大多没看过,偶尔让我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点进去想附庸风雅一把,结果人家是批判,苏州昆剧院靠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起死回生,在他笔下就成了“台湾人本来善于做秀,一向把鸡零狗碎都能当成文化卖,何况现在卖的是真古董。”他瞧不上翻拍的《红楼梦》,真把不少红迷气着了,大家也就热烈地在留言里吵起了嘴,比论坛还有趣。
真正好看的是写食物的那几篇,《北面》,北边的面,从山西、陕西说到河北、山东,一是感觉这人记性好,二是文笔细腻,我们没吃着也过瘾。还有他笔下那些路人,“一个壮大的女人,发金黄而稀疏,在看一本斯蒂芬金的小说,并排坐着的旁边的男人,也在看书,烦躁不安的脸,像是濒临崩溃的两个孩子。”他的视角,好像一个外星人在阴恻恻又好奇地打量我们这个早已见怪不怪的世界。
阅读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 ... gliuzhugou
记者 王慧纯

博客应该是日记,但是放在网上任人浏览,再怎么真诚的人都难免做作,慎重地写下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风流猪狗》的作者嘴毒了点,胜在不俗。他把现代人最热爱的购物活动形容为坐监:“只能在那庞大的、豪华的、让人发疯的四层空间里晃,……两个极丑的男人走过来试用香水,矮个对高的说,不是说每个男人都要有瓶香水吗。完全是恶魔般的画外音。”写重拍白光姚莉的MV ,“女主角吗,不要是那英就可以了。”
男人刻薄到这样的地步,有失口德,不过自我意见强大的人是不屑于他人的。作者名叫街道政治,不知道是什么人,既然喜欢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大抵是个愤怒中年,以自由批评为自我责任,粪土天下万户侯。他谈戏曲、论小说、看电影,点评的作品我大多没看过,偶尔让我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点进去想附庸风雅一把,结果人家是批判,苏州昆剧院靠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起死回生,在他笔下就成了“台湾人本来善于做秀,一向把鸡零狗碎都能当成文化卖,何况现在卖的是真古董。”他瞧不上翻拍的《红楼梦》,真把不少红迷气着了,大家也就热烈地在留言里吵起了嘴,比论坛还有趣。
真正好看的是写食物的那几篇,《北面》,北边的面,从山西、陕西说到河北、山东,一是感觉这人记性好,二是文笔细腻,我们没吃着也过瘾。还有他笔下那些路人,“一个壮大的女人,发金黄而稀疏,在看一本斯蒂芬金的小说,并排坐着的旁边的男人,也在看书,烦躁不安的脸,像是濒临崩溃的两个孩子。”他的视角,好像一个外星人在阴恻恻又好奇地打量我们这个早已见怪不怪的世界。
阅读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 ... gliuzhugou
记者 王慧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