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 8/4 更新 cont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异世界 8/4 更新 cont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2 18:49

胡导的几部电影,似乎都是关于异世界,从《大醉侠》中观众还不至于完全lost的武侠套路到最后的《画皮》――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蛛网似的令人敬畏的庞大地下迷宫。

《大醉侠》其实是部不太胡导的电影,胡导那充满不安的自我,只在边边角角露出来,绝大部分情节称的上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难怪是大卖座片。不过也并非完全是商业上的妥协吧?他之所以肯拍这电影,应该还是因为这个电影中有令他着迷的元素,碰巧群众对这些元素也颇不缺乏好奇心。据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童话这两个字可圈可点,一方面是对现实世界的逃离,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幼稚的,孩子气的逃离。后来的胡导当然走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最初的逃离尝试却也不过和世上大多数人一样。

胡导的一些“怪异”爱好在《大醉侠》中已初露端倪。据说他当初看京剧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英姿飒爽的武旦,貌似是有点青春期性幻想似的爱好。金燕子小姐正是这个类型,非常之“正”,富有正义感,冷静能干,偶尔流露出少女可爱的娇憨,总之非常适合给男人YY。据另一种揭胡导老底的说法,他有意亲身上阵扮演大醉侠,难免让人想起“一亲芳泽”之类不正经的用词。事实上,在电影里面金燕子小姐的确没能强悍到底,中间一段在大醉侠身边颇为小鸟依人了一下,大概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中青年胡导的一些愿望。

另一个胡导的特色标签――强悍的黑暗力量,也出现在《大醉侠》中。电影里另一个出彩的角色是庞中玉,坏人带头大哥,金燕子的死对头。不知道该不该说胡导正邪不分的对这个角色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至少比倾注在大醉侠身上的多的多。也不是没写庞中玉如何为非作歹,然后胡导几乎用了同样的力量来描写他的“坏”和“帅”。庞中玉出场的相关情节,几乎有光从他身上射出来,还总给他穿白衣,抢观众的眼球,相比之下金燕子的衣着很家常。他对坏人的态度似乎有些像青春期的少女对黑道大哥的盲目向往,从那“坏”与“狠”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进一步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两点特色似乎都显示着对森严的中年人现实社会的叛离。英姿飒爽的女侠,不适合作母亲,不适合作老婆,更别提作为“偷”的对象,所以她挤不进井井有条的现实世界,只在受不了束缚逃离到异世界的人的幻想中露一小脸。强悍的黑暗力量更是为“正邪分明”的现实社会所不容,胡导对“恶” 的生命力的仰慕终究不像青春期少女那样肆无忌惮,然而大概也在挑战他自己的道德水准了。

然后是《侠女》。《侠女》与《大醉侠》最大的不同在于,《侠女》是一部很“冷”的电影,胡导逃到了更空旷荒凉的地方,开始令观众不安和害怕。

《侠女》中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就是杨慧贞这个角色。金燕子是温暖的,男女老少都会对她有好感。杨慧贞的角色却古怪冷酷,刻意与所有的观众拉开距离。在这部电影里胡导貌似丢掉了最后一点由荷尔蒙引起的对女性的好感。这有点像李安对玉娇龙的感情。简单粗暴的讲,李安爱玉娇龙,不是因为玉娇龙是女人,而是因为他想变成玉娇龙。胡导爱杨慧贞,是因为把她当成理想的载体,而不是作为女人来爱。如果要用大众化的语言来描述杨慧贞,未尝不是为父报仇的坚贞侠女。或许胡导也在用这些貌似正统的框架来掩饰他越走越远的事实。最后胡导拍出来的杨慧贞是人们从没见过的一种类型――抛弃了所有的束缚,得到了空前强大的自由。所有在宗法社会里束缚女人的条条框框,母亲的天职,妻子的天职,杨慧贞统统不屑一顾。在传统电影里会是杨慧贞强大羁绊的顾生,在这部电影里对她没有任何影响力。杨慧贞这个角色常常给人一种“自我”的印象,这正是摆脱了所有束缚随心所欲的再自然不过的结果。

杨慧贞的强大力量,来自于她高强的武功,更来自于她不愿意受束缚的性格。胡导一如既往的被这种力量迷住,精雕细刻,拍出了她“狠”的一面。受到同样关注的还有反派第一小生欧阳年。似乎胡导觉得反派人物天生就有自由与胡作非为的权力?正派人士为了获得这种权力,却必须付出某种代价。比如杨慧贞的抛家弃子。甚至也有顾生,循规蹈矩牲畜无害的生活了很多年之后,顾生突然抛弃了道德底线,中了邪似的暴发出惊人的力量。

然后这三种力量,在电影中都没能坚持到底,纷纷落马夭折。仿佛胡导因为走的太远而突然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于是开始自我平衡。欧阳年是坏人,按照“正邪分明”的原则天生该死,不用为他的死找任何理由。正派人士就麻烦多了,于是胡导电影的另一个特色,按照前辈挖苦的说法“戏不够和尚凑”应运而生。

佛教,虽然有耐心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太多,它作为残酷社会与黑暗人生的安慰剂的地位却牢固树立已久。所有那些惨酷的故事,末尾和尚出来兜一圈,“曲终奏雅”,观众受惊的心灵得到抚慰,安全返回了现实世界。在电影的前半部,空前的自由带来血腥的杀戮,稍有点良知的观众都会不安,怎么能为了私仇杀掉两百多号人?许多人也许根本就是无辜的?然后这部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镜头出现了,佛法,非常具象化的出现在救赎的第一线,甚至直接感化了旁观的“误入歧途”的顾生,把他拉回了“正常”人循规蹈矩的道路。后半段“惩恶”的重大任务由和尚这种正邪之上的地位超然的角色包办,正派人士则尽量少从事这类任务以免再犯错误――用古老的说法就是“造下杀业”,与其同时,他们尽量赎罪,顾生与妻子不得团圆,杨慧贞看着顾生的背影流泪,无非都是赎罪的表现。

《侠女》――虽然是难得一见的古怪电影,倒似乎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某个传统主题一脉相承――脱离宗法束缚的“侠客”与宗法社会的平衡。侠客与常人比较拥有非常大的自由,不必为别人兢兢业业的活着,还可以任意处置别人的生命。然而这自由难道不是太大了一点?YY着侠客的社会人难道不会因为自己思想的“出格”而产生罪恶感?而且侠客过强的权利也常常引起常人的不安,特别是剥夺别人的生命,这似乎根本就不该是可以赋予个人的权利。为了平衡,侠客的某些权利很自然的被剥夺。他们一般没有幸福的家庭,只能独来独往。侠客故事的结局中,如果这些人没有光荣牺牲,就会飘然远引,仍旧是不被社会接纳的边缘人,或者出家,以枯寂的晚年弥补自己的早年的罪业。严格来讲,侠客这种生物并不存在,一切,无非是被严重束缚的社会人的幻想。然而在这幻想中这些人仍旧得不到自由,现实社会的黑影追过来,逼迫他们自动的把侠客设置成社会边缘人。胡导的这部《侠女》,从这个角度讲真是忠实的古典主义作品。与古代粗简的侠客故事相比,胡导的最大特点是更深刻的思考。古代人似乎常常放肆的幻想一下,末尾随便拉个和尚来点化,快餐似的满足一下YY与负罪感的双重需求。胡导则是非常认真的思索了一下,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样。他的努力塑造的家常气氛似乎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效果则是两方面的,观众被吓倒了,貌似无害的YY如果真实现了竟然是这样惨酷的故事。胡导本人的结论则大概是――漏洞太多了,此路不通……

在影片后半段出现的和尚并不能给人以heart-warming的感觉。他们更像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给观众带来的惊恐与不安全感比有血有肉的东厂坏人多得多。影片中也并未着力描写他们如何大快人心的收拾坏人与拯救安慰好人。事实上,他们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弥补正派人士过度杀戮造成的后果,直接帮助他们赎罪,方法是强迫他们出家。当反派人士的力量貌似要压倒正派人士的力量,他们也会伸出援手。他们更像是正邪力量之间的平衡的维持者,并不特别偏帮任何一方。影片中出现的和尚没有姓名,没有个人特征,与其他角色没有情感交流,完全沦为导演表达的工具。胡导对佛教的感觉与一般俗世人对佛教的感觉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在现代社会里,宗教的主要作用与其说是约束世人不要为非作歹,还不如说是给心灵迷惘的人以某种安慰。在民间传说里,常常见到慈眉善目道德高尚的老和尚热心的为愚昧群众排忧解难。胡导看待佛教,却丝毫不见世俗的功利主义,倒更像原始人对于自然神明的态度,因为不了解,故而小心翼翼,始终保持着敬畏与距离。

如果没有这群和尚,这部影片可以称为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影片。自从神秘的和尚现身,故事就突然有了玄幻的气氛,但是也只是气氛。就像《天龙八部》中的黑衣老僧,身上的确有出世的气息,但是更可能他只是在藏经阁里努力学习了一辈子的武学天才。鉴于《天龙八部》的其他部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个现实与超自然并存的世界,读者大可不必发挥过于丰富的想象力。本来武侠这个伪现实题材就已经为作者和读者挣脱现实的藩篱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如果《侠女》这部影片把最后十分钟剪掉,那么也可以说它是一部纯粹的武侠片。但是最后十分钟情势大逆转,横空出世的超自然剧情让观众体会到了晕头转向的感觉……

曾经有一部电影《天地英雄》,有个饱受群众诟病的结尾。强悍的坏人把好人打得惨兮兮,眼看好人队伍就要全灭,突然某好人尸体发出神秘的光芒,进而充斥天地之间,所有的坏人统统literally见光死。当时观众一致的观感就是――导演天真的不能接受好人全灭的方式,但是他自己讲的故事被自己逼到了死角,于是幼稚的引入超自然力量,“耍了观众一把”。《天地英雄》的结尾与《侠女》的结尾有某种神秘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一点非常微妙的不同。《天地英雄》的故事是导演自己一步步走入死路,狭道中难以回头。而《侠女》,在最后十分钟之前仍然是开放式结局,然后导演突然将死了自己,又突然引入超自然情节起死回生。

简单粗暴的讲,《天地英雄》体现了导演心中的矛盾,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悲观,但是又挣扎着不愿接受。胡导心中的情结似乎更复杂一些。胡导并不觉得“邪”一定会胜“正”,但是,“正”对“邪”也并不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事实上倒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欧阳年死了,又有新坏人层出不穷的冒出来和好人作对,好人这边也及时加入了和尚这一派新生力量,貌似会无穷无尽的斗下去,但是好人终究还是占了一点上风。但是又但是,好人身上有很容易被坏人利用的弱点。当和尚不表现出任何七情六欲的时候,坏人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而当和尚稍稍流露出令观众有亲切感的慈悲之心时,坏人就完全占了上风。

写到这里,再次痛感胡导之宗教观与世俗的不同。在民间传说里,老和尚就好像是reset键,只要老和尚出马,没有搞不定的问题。哪怕是肉体上牺牲了,好比被谢逊活活打死的空见“神僧”,他的精神仍旧可以感化最暴戾的坏人,引导他们向善。但是胡导对老和尚却似乎并不这么信任。胡导的和尚并不能压倒性的制服坏人,偶尔还会失手,而且对坏人毫无感化作用,他们把好人管的服服帖帖的那种魔力在坏人面前完全消失了。或许也可以说胡导对黑暗现实――就算不悲观,也绝不敢轻视?对于可能的拯救力量,他倒是抱着一丝结结实实的怀疑,事实上是稍有点理智而无法盲信的人的必有的怀疑。然而他也不想让好人全灭,所以最终从伪现实世界走到超自然世界,寄希望于在更远一点的异世界中,有些事情可以超自然的发生,虽然也只是渺茫模糊的希望。
Last edited by 火星狗 on 2008-08-04 21:48, edited 6 times in total.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2 18:55

他的童话有点儿格林童话的味道,幽暗而恐怖的黑森林,让人汗毛直竖。

前阵子看了他的原版龙门客栈,惊艳至极,精致而独特,个性强烈。相比之下徐克那新龙门客栈真是媚俗和无聊,差得远了去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8-02 21:25

你们说得我要找来胡导的电影来看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2 21:48

脱离宗法束缚的“侠客”与宗法社会的平衡。侠客与常人比较拥有非常大的自由,不必为别人兢兢业业的活着,还可以任意处置别人的生命。然而这自由难道不是太大了一点?YY着侠客的社会人难道不会因为自己思想的“出格”而产生罪恶感?而且侠客过强的权利也常常引起常人的不安,特别是剥夺别人的生命,这似乎根本就不该是可以赋予个人的权利。为了平衡,侠客的某些权利很自然的被剥夺。他们一般没有幸福的家庭,只能独来独往。侠客故事的结局中,如果这些人没有光荣牺牲,就会飘然远引,仍旧是不被社会接纳的边缘人,或者出家,以枯寂的晚年弥补自己的早年的罪业。严格来讲,侠客这种生物并不存在,一切,无非是被严重束缚的社会人的幻想。然而在这幻想中这些人仍旧得不到自由,现实社会的黑影追过来,逼迫他们自动的把侠客设置成社会边缘人。
您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说里的侠客类型倒是非常中肯,我过去完全没有认识,所以茅塞顿开。

推荐一部 John Ford 的经典西部片 "The Searchers." 其实跟你说的边缘人主题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把侠客换成 John Wayne 类型的牛仔枪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8-04 11:48

火星接着写,我虽然都没看过,但是你的评论很好看,感觉很言之成理。
云浆未饮结成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4 12:16

害羞,昨天写了两百字就跑去聊天了……

笑嘻嘻去找来看好了,如果是文艺女青年,看完大概不太会后悔浪费时间。 :mrgreen:

西部的牛仔挂了也好跑了也好,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少是他们突然有了宗教信仰! :mrgreen: 倒是在文艺小说里,孱弱的文艺青年,会突然跑到印度之类的地方去追随世外高人什么的。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4 13:10

西部的牛仔挂了也好跑了也好,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少是他们突然有了宗教信仰!
Is it common in wuxia novels? Not that I know of. King Hu's movies are the only one I can think of. The conventional ending for "heroes" in our wuxia genre is also death or riding into the sunset.

I once asked an expert what the big deal was about "The Searchers" --- why it is hail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movies --- and what is the symbolism in John Wayne's image always framed by the door. He said in this movie John Wayne is no longer the almighty and beloved 大侠 as he was in other Westerns, but rather he is the quinessential outsider, operating outside the law and civilized socity, being feared by skeptical citizens who do not have the power of violence and who need him as a tool. The door frame shot implies that he is always outside, never within.

Sounds very much like your analysis of King Hu's concept of wuxia.

Indeed there is a lot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merican Western genre (movies and novels) and Chinese wuxia. Both emphasize machismo, loyalty and devotion between men, harsh social or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ubiquitous presence of violence, the "code" and ethics cowboys and wuxias abide by, the frequent conflicts of revenge.

(很早以前跟朋友一起看杜其峰的"赤脚小子",人家立刻说"1?简直就是个西部片。")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4 22:03

写到这里,再次痛感胡导之宗教观与世俗的不同。在民间传说里,老和尚就好像是reset键,只要老和尚出马,没有搞不定的问题。哪怕是肉体上牺牲了,好比被谢逊活活打死的空见“神僧”,他的精神仍旧可以感化最暴戾的坏人,引导他们向善。但是胡导对老和尚却似乎并不这么信任。胡导的和尚并不能压倒性的制服坏人,偶尔还会失手,而且对坏人毫无感化作用,他们把好人管的服服帖帖的那种魔力在坏人面前完全消失了。或许也可以说胡导对黑暗现实――就算不悲观,也绝不敢轻视?对于可能的拯救力量,他倒是抱着一丝结结实实的怀疑,事实上是稍有点理智而无法盲信的人的必有的怀疑。然而他也不想让好人全灭,所以最终从伪现实世界走到超自然世界,寄希望于在更远一点的异世界中,有些事情可以超自然的发生,虽然也只是渺茫模糊的希望。
大方向同意,细节我跟你的看法略有点不同。

当然民俗的佛教或者所有的宗教都是宣扬正义和现世报的理想,武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坏人一定在结尾被杀掉,复仇绝不拖过这一集。但是真正的佛教(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不是本来就讲人生是苦的,而且今世的好事恶行---统称冤孽---都得等到下辈子报应,就是说这辈子凑合着吧。这样看来胡导并没有偏离教义啊。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8-04 23:35

我小心翼翼地问一声,敢问火星同学平时看什么中文杂志?《三联》?
云浆未饮结成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5 10:19

再次害羞,就是每天看看新浪新闻什么的。

Jun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复杂很复杂,害得我看完你的回帖以后脑子里又天马行空了一番,因为过于兴奋影响了睡眠……嗯,this issue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next slide……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8-05 14:23

那就是您平时写论文写得严谨。
我觉得您的中文写作里,跟您平时跟我们贫嘴比一下严肃了不少。用的句型不少是英文句型。比如对着第一句,我非常强迫症地看了两遍,作了一下句子结构分析。原句是:
胡导的几部电影,似乎都是关于异世界,从《大醉侠》中观众还不至于完全lost的武侠套路到最后的《画皮》――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蛛网似的令人敬畏的庞大地下迷宫。
我把从句葫芦了一下,这就完全变成了一个英文句子:
从《大醉侠》中观众还不至于完全lost的武侠套路到最后的《画皮》,胡导的几部电影,似乎都是关于异世界,只存在于他脑海中的蛛网似的令人敬畏的庞大地下迷宫。

这不是最明显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是您每句话都是严密地跟随上一句的逻辑方向,转角钉钉地把话说得方方面面地完整。看上去感觉逻辑严谨,有一种质密的感觉。

我现在已经恨不得找您的论文来看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5 14:49

笑嘻嘻用工程师的眼光解剖火星同学的论文。 :mrgree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5 14:50

泪奔,笑嘻嘻你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中文议论文写作的特色/毛病。我其实压根就不会写中文议论文,小时候每次上课写议论文都觉得很humiliating。后来就是完全用英文思维来写。我倒是羡慕别人用简单的句子也可以写的很清晰,但是做不到……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8-05 14:56

火星同学果然是复杂的多面体 :-D 笑嘻嘻这么一分析我才恍然大悟 :cat88:

你已经比我强多啦,我根本不会议论文,经常写的是说明文,或者什么也不文。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5 15:08

复杂的多面体
分裂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mrgreen: :mrgreen:

但是CAVA的什么也不文写的很轻松好看啊,不像我写的议论文读的人家累得半死。笑嘻嘻是一天到晚读文档抗压能力强……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05 15:14

没觉得读起来累。名言说写得累读得轻松。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8-05 15:21

我从小在学校里养成的强迫习惯,看完一段话一定在心里总结中心思想;后来刚到美国读英文长句有困难,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就此做下毛病,就好在心里总结个句子结构什么的。现在我俩毛病都有。

另一方面讲,传统中文的论说文,不讲究逻辑。从前豪情总结过,基本就是以气势压人。罗列一堆事实,然后来个反问句。但其实没有论证,罗列的事实跟后面的反问也未必有多大关系。火星的这篇也许应该放到语文课本里,内容又有趣,也让孩子好好学学有逻辑的写作。
云浆未饮结成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05 15:26

谢谢同学们,感动的哭了,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24 18:17

“空山灵雨”观后感

从1972年的“侠女”开始,胡导演归顺了佛教,到了1979年,他的“空山灵雨”已经完全是一部关于佛教的论文。虽然我认为这篇论文并没有把道理抡圆了,但是,也许不圆也没有关系。也许圆满是不可能的。

空山灵雨中,寺庙变成了龙门客栈,因为庙中老住持要退休了,处于交接权柄的关键时刻。各路人等集合在那里,各怀不同或者交集的目的。故事有三条主线,一条是老住持的官、商两个“朋友”,带了身怀武功的副手来偷寺中的玄奘佛经手抄本真迹。商人孙越带来的是美女徐枫主演的侠盗白狐,官员带来的是亲信打手。另一条线则是讲住持收留了一个被流放的犯人邱明,实际上他是被坏人陷害,而陷害他的坏人就是官员和他的打手,仇人见面... 出家人不能眼红,也不能痛快地把仇人杀了。第三条是三个主要接班和尚争一个住持的位置,就看谁被老头儿挑中,你办事,他放心。

三条故事线索纠结在一起,相当复杂,显得机巧,但是在有些地方也起到了回避矛盾的作用。如火星同学上面所述,胡金铨(剧本也是他自己写的)并不想遵循当时流行的武侠片潮流,简单地用暴力和复仇解决一切冲突。我想,他的论文的宗旨就是看看能否用佛法来处理武侠片中的两个常见冲突:贪和嗔。

下面有剧透,慎入!

贪反应在两路人马盗经书的情节上面,也反应在两个大和尚跟老住持心爱的小徒弟(年轻可爱的,方面大耳的秦沛)争夺接班人的过程中。结局当然很"禅",新住持把引起各人贪念的无价之宝付之一炬,让谁也得不到这个引起流血的金苹果。得道的老和尚们反复说,"这也不过是废纸而已。"

但这里就接触到第一个让我腹诽的悖论了。如果不过是废纸,被盗去了,甚至转手倒卖了,你也应该无所谓啊,干么不让人干脆拿走得了?

第二个让我腹诽的地方,是化解仇恨的方式手段。王将军的狗腿子张诚陷害邱明偷窃(起因也是贪念),害死他大哥,换了张彻(或者水浒剧情),早就让受害者去对方家里堆满尸体了。但是这个人物遵从佛教理想,投奔了大庙后,遇见仇人也不想复仇,被坏人陷害逼迫,也不还手。得到老方丈的赞许,终于采取措施保护他性命周全。似乎胡导的意思是,象传统武侠套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能造成冤冤相报的结果。他的意图也许是反思和颠覆一下武侠片的传统思维和(复仇至上)价值观。

的确,胡大师是不怎么赞同武侠主义的,从影片结尾就看得出来。他想用佛教来寻找一个alternative 出路,结果呢?我认为仍然是失败。

他太聪明了,不至于相信寺庙就是世外桃源,是受害人的避难所。老方丈周旋在恶势力中间,似乎成功地救下了邱明的性命,实际上,这个管理几百号人的大庙的 CEO 不也得是公共关系专家么?也许他自己不必出手打斗,也没见秦沛石隽这些徒弟们打梅花桩练武,但最后他仍要借助老朋友的女将们把盗经的白狐抓起来。(一个俗家的佛教专家,随身带着一批武功高强的女保镖,算个啥呢?)王将军和打手要干掉邱明而未得手,后来竟然给自己找了些理由,就此算了甚至还跟邱明和好,这也太没说服力了---难道恶霸坏蛋不是狂妄自大草菅人命的么?难道胡大师对某些手握权柄的恶人的估计,还不如传统武侠作者么?倪匡/张彻手下的大恶人(一般是阴险狡猾的老头子)杀害好人(一般是美丽纯洁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手软过。谁的世界更接近现实呢?

胡大师也不会天真到相信佛法可以感化改变王将军和狗腿子这种人,所以就麻烦了。其实他们的各个计划在寺庙里屡次受挫(害人与盗经),没有任何必然性,反而充满了偶然性,并且过高估计了他们的羞耻感(或者其他 inhibition),实在没有说服力。假如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恶霸呢?片中并没解释为什么官商势力都要忌惮寺庙,给老方丈面子,而不是硬强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个设定也太方便了。

说到底,胡大师的佛法世界,不靠拳头也得靠冥冥中的机缘巧合来保存好人的性命,阻止坏人的恶行。从一个幻想掉进了另一个幻想。

关于武侠主义之不可行,后来又被徐克拎出来在“刀”一片中重新探讨,可惜虎头蛇尾,笔锋一转又逃回了传统,真让人气死了。

××××××××××××××××××××××××××××××××××××××××××

从艺术角度来看,胡金铨的美学已经达到顶峰,精美异常。后来的学他的人,徐克浮躁,李安贫血,都是效颦之作,没一个赶得上他。

“大醉侠”和“龙门客栈”还有一些摄影棚的戏,但在“空山灵雨”里全部是实景(至少我看不出有什么是搭出来的),也不知哪里找来的大庙,宽广宏大,气派壮观,但又给人强烈的寂寞感。更多是外景啊外景,美工出身的胡导让每个山水丛林的画面都震撼人心的漂亮。有一点让我想起日本剑侠片,也喜欢在荒山野岭中拍摄。但从没见过这么自然而美的画面,全无刻意雕琢的痕迹。

胡导的视觉风格,尤其是将人物放在自然环境中打斗的段落,被后人抄来抄去,包括“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两部武打片,但没有一个得其精髓,只是画虎类犬而已。关键的不同在哪里?我想,一个是天生的眼光问题,他构图的天赋就是比这些人高明;另一个是耐心,舍得给无对话无情节无打斗的画面三十秒,四十秒,一分钟的时间,在沉默中营造气氛而不是讨好多动症的观众。还有一点,在很多山水画面中,胡导选择不把人放在中心,小小的人影在树林中急奔,或者巨大的建筑和庭院之中,远远地走着一队人,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描绘有时让位给气氛和画面,似乎在提醒观众,人是渺小的。

He makes you hold still and reflect. He is not constantly emoting and babbling and force-feeding you urgent messages. 这就是留白。

×××××××××××××××××××××××××××××××××××××××××

凡是太哲学太主义太概念的作品,都有一个见林不见木的危险,人物刻画几乎总是要受到损失。“空山灵雨”也不例外。越是正面人物,越是索然无味,最让我抓狂的是田丰演的纯正面人物邱明,多次恨不得见他被坏人一刀捅了才痛快。唯一有光彩的是冷艳绝伦光彩四射的徐枫,跟侠女中一样对男人不假辞色,再次让人对胡大师的爱情观和对女人的态度产生疑问---不是说他是弯的,而是他的趣味奇特,似乎是膜拜神仙姐姐的那种人。秦沛演的智慧和尚,也有点多智而近妖,不似真人。里面的好人都TMD不似真人。

不管他怎么文艺,怎么深邃,胡大师还没有对观众的世俗娱乐要求视而不见。结尾不论怎样祥和,还是少不了一段精彩的武打决斗。他再次运用静默的张力来烘托浓重的杀气,飞来飞去的武侠们犹如幽灵,效果空前而绝后。后来抄袭他的徐克只得其形,买了木盒还了夜明珠,把武打设计变得乌烟瘴气。

总而言之,信仰太虔,免不了掉进“灭人欲存天理”的陷阱,我这等俗人是吃勿消的。灭不了贪嗔痴的人性,不如放纵真情欲望在白日梦中四处乱闯,也不管它是否符合正道,是否高尚,是否能换来升天的报偿。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8-08-25 18:54, edited 7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24 19:10

根本抡不圆,胡导对佛教的理解早就入了歧途。

从这一部开始,群众开始痛恨他。

后来涅?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25 18:46

写完了哈。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25 19:51

恩,关于白狐。这里面白狐是唯一令观众感到heart-warming的小火苗,有世俗的温暖气息,然后被胡导揪着哀怨的出家了。我看了胡导是入了魔道,无法从身边可以触摸到的地方获得家常peace,反而以为所谓的peace存在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非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获得。难怪他的电影里有挫败感。

那个冷清美丽的庙在韩国的某座山上。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