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看这个剧了,挺带劲!
冬季电影
Re: 冬季电影
看了。这片儿好像在中国票房极好。
剧本和制作都十分精巧,有很强的 Hitchcock 的风格,尤其是几处镜头切换 reveal. Hitch 不但原本就拍过盲女处于险境的惊悚片(奥黛丽赫本主演),而且他的核心技巧就是给观众看角色自己不知道的信息以强化紧张气氛。此片在假盲与真盲之间切换自如,太 meta 了。结尾显然引用了 The Usual Suspects 的创意。两位女演员都是见过的,Radhika Apte 刚在 Sacred Games 中担纲,第一女主美丽的 Tabu 阿姨太赞了,还是一贯的高水准。
片中两次提到莎士比亚,都跟 Tabu 有关,第一次是丹麦观众在油管给老明星留言,Tabu 的角色 Simi 说那不是哈姆雷特的家乡吗?第二次结尾时割器官的医生指 Simi 为麦克白夫人。这是因为 Tabu 曾在印度改编版的王子复仇记 (Haider) 和麦克白 (Maqbool) 里分别演过 Gertrude 和 Lady Macbeth。她在两部片子里的表演都是惊艳得一塌糊涂,这个导演显然对她崇拜得死脱,舍不得不小小调侃一下。总之,证明不是我一个人对 Visual Bhardwaj 的莎剧三部曲念念不忘哦,印度电影界行内人都很推崇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冬季电影
刚刚看了今年大红的独立制作《 The Farewell》,哭成一团。演员们演得都不错,Akwafina 虽然没太多台词,但是她的身体语言非常符合女主角的心境,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她本人因为妈妈早逝,被奶奶一手带大,挣扎到三十岁还是个一无所成的struggling artist。她坐在地上,对剧中的妈妈说,我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在花园里给我捉蜻蜓,然后我们来到美国,所有的亲人全不见了,只剩下我们三口人。什么都不一样了。爷爷的葬礼你不让我参加,怕我耽误功课,我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爷爷就这么消失了。真是狠狠戳中了所有移民的痛点。
Re: 冬季电影
我也很推荐《 The Farewell》。下文没啥严重剧透,要去看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看。
可以很悲伤的故事,导演完全没有用力过猛煽情,拍的还蛮温馨很幽默的,除了哀而不伤的故事主线,同时探讨了很多很严肃的问题,留给人很多回味思考的余地。观众仿佛慢慢航行在冰山林立的水域, 透过层层涟漪仿佛能看到一个个冰山尖儿在水下庞大的山体。
小女主演得出奇的好,完全没有表演痕迹。这不仅是演员出色,必须是演员和导演的共识。 事实上整部电影都有这种几乎是纪实片的感觉。长时间只有演员一张(绝对不能算camera face)的大脸的特写, 现场收声的那种嗡嗡的杂音,完全没有在美化灯光的室内戏等等。但是平衡掌握得很好,没有纪实片那种细节过多的感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把观众完全带入了剧中现实。 比如当小女主回到童年的家园附近,却发现都拆没了的惆怅心情。。。
我自己觉得对那些小小年纪出国然后被迫快速长大的中国娃增加了理解(和同情)。 要是直接在国外出生长大没有故园牵绊的仿佛还好些。
很多时候,电影里女主小姑娘好像有无数种情绪要倾诉,但是她支离破碎的中文好像无形地扼住她的喉咙,我都代她喘不过气来--不禁在黑暗的影院里握住拳头,默默地想,娃的中文课不能停!!

可以很悲伤的故事,导演完全没有用力过猛煽情,拍的还蛮温馨很幽默的,除了哀而不伤的故事主线,同时探讨了很多很严肃的问题,留给人很多回味思考的余地。观众仿佛慢慢航行在冰山林立的水域, 透过层层涟漪仿佛能看到一个个冰山尖儿在水下庞大的山体。
小女主演得出奇的好,完全没有表演痕迹。这不仅是演员出色,必须是演员和导演的共识。 事实上整部电影都有这种几乎是纪实片的感觉。长时间只有演员一张(绝对不能算camera face)的大脸的特写, 现场收声的那种嗡嗡的杂音,完全没有在美化灯光的室内戏等等。但是平衡掌握得很好,没有纪实片那种细节过多的感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把观众完全带入了剧中现实。 比如当小女主回到童年的家园附近,却发现都拆没了的惆怅心情。。。
我自己觉得对那些小小年纪出国然后被迫快速长大的中国娃增加了理解(和同情)。 要是直接在国外出生长大没有故园牵绊的仿佛还好些。
很多时候,电影里女主小姑娘好像有无数种情绪要倾诉,但是她支离破碎的中文好像无形地扼住她的喉咙,我都代她喘不过气来--不禁在黑暗的影院里握住拳头,默默地想,娃的中文课不能停!!

Re: 冬季电影
我跟女友团赶午夜场去看了。由于我听过了两遍This American Life,电影几乎完全跟采访里一样,或者说跟现实里一样。(女友也是听了广播,所以我们俩一边看一边对着说:这是Lulu Wang 小姨奶)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没有什么惊喜。Lulu Wang拍摄的每个生活片段都非常地道真实,交织在一起,不是整个故事为一个单一主线工作,非常纪实。Awkwafina 中文真够好的,三代能讲这么好,wiki里说她在北京语言学院上过三年中文。不过Lulu Wang比她中文更好,基本没啥口音。我也是更加觉得团圆中文不能停。
tty写的真美。
tty写的真美。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冬季电影
TTY用冰山这个比喻太恰当了,我有女友回来抱怨说导演点了很多问题但是都很表面,情绪无法深入。我觉得Lulu Wang 已经用视觉语言把这些问题做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和体现,就看观众接不接得住了。如果观众平时也有类似的观察和思考,领会得更快些。当时没领会的观众也会带着某种疑惑和情绪离开。电影的肌理和质感非常丰富。
八卦一下,Lulu Wang跟Moonlight 的导演Barry Jenkins 在约会,这两人的作品有共通之处,我都特别喜欢。网上粉丝们狂喊着让这俩人赶紧生孩子,为社会做贡献。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couple 粉啦。
八卦一下,Lulu Wang跟Moonlight 的导演Barry Jenkins 在约会,这两人的作品有共通之处,我都特别喜欢。网上粉丝们狂喊着让这俩人赶紧生孩子,为社会做贡献。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couple 粉啦。
Re: 冬季电影
是的!这个地方还有后面婚礼上大伯发言我都哭了,还听到后面有观众在低低的啜泣。putaopi wrote: ↑2019-08-06 13:14刚刚看了今年大红的独立制作《 The Farewell》,哭成一团。演员们演得都不错,Akwafina 虽然没太多台词,但是她的身体语言非常符合女主角的心境,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她本人因为妈妈早逝,被奶奶一手带大,挣扎到三十岁还是个一无所成的struggling artist。她坐在地上,对剧中的妈妈说,我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在花园里给我捉蜻蜓,然后我们来到美国,所有的亲人全不见了,只剩下我们三口人。什么都不一样了。爷爷的葬礼你不让我参加,怕我耽误功课,我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爷爷就这么消失了。真是狠狠戳中了所有移民的痛点。
这个场景我印象深的还有小姑娘说:I wanted to believe it's a good thing (指移民到美国),but I only saw fear in your eyes. 她妈妈说,我们都很艰难啊。搞得我泪奔。
冰山的比喻真好!神奇的是,这个电影写了很多很多东西,都没有深入,但却觉得刚刚好(大多数电影如果想表现太多东西就非常混乱)。比如婆媳问题,奶奶永远挑剔儿媳妇,儿媳妇不是没有怨言的。还有老年人养老问题,奶奶找了个伴儿还有保姆(保姆竟然还是文盲),小姨奶的老公竟然在深圳,小姨奶跟老公长期分居,在长春帮忙照顾姐姐。还描写了中国人喜欢催婚,不光催女主,奶奶看见个年轻未婚医生也忍不住问,感觉差点要撮合医生和女主。比如出国和海归的话题,比如烧纸钱 -- 我赶紧捅我老公(我妈每年过年都要求我老公一起去烧纸),你看你看!还烧纸iphone呢!
电影结束以后有奶奶的原型的一段录像,不得不说演员演的真像!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Re: 冬季电影
结婚在电影里是假的,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导演的表弟跟日本女友已经在日本正式结婚了,计划一年后回长春办酒席,为了冲喜提前了。我们家某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过了六年,”宝”有没有被送到美国来?
目前我读过的导演采访里都没提这事儿呢。
女主妈妈的戏好,一方面是演员演得好,更主要的是编剧兼导演跟亲妈的关系很复杂,既相排斥又非常亲密。我看她的推,有粉丝说看到RBG 同场看电影,她立刻转发说,妈妈你总说“nobody cares about your feelings, it is not always about your feelings", 看, 大法官cares! 听她的采访又说是妈妈支持她拒绝stream service 更高的offer, 跟更合适的电影公司工作。

女主妈妈的戏好,一方面是演员演得好,更主要的是编剧兼导演跟亲妈的关系很复杂,既相排斥又非常亲密。我看她的推,有粉丝说看到RBG 同场看电影,她立刻转发说,妈妈你总说“nobody cares about your feelings, it is not always about your feelings", 看, 大法官cares! 听她的采访又说是妈妈支持她拒绝stream service 更高的offer, 跟更合适的电影公司工作。
Re: 冬季电影
晚了大家一步去看了 The Farewell。优点大家都说完了,我表达一下小小的遗憾。剧本强调“瞒着”的理由,好的,没问题,但是她没有讨论“不瞒着”的理由,除了“在美国可不能这么干”。日本大伯说的那一套文化差异,集体 对 个人,说了等于没说。
Awkwafina 带她奶奶去看这部片子,她奶奶郑重告诉她:如果我有事,不许你瞒着我,一定要告诉我!
作为导演 Lulu Wang 也是 show don't tell 的路线,细节非常用心,一丝不苟。例如大伯是画家,头发长,连衬衫都是仙鹤图案。日本堂弟的中文口音明显跟美国人的中文口音不同。
Awkwafina 带她奶奶去看这部片子,她奶奶郑重告诉她:如果我有事,不许你瞒着我,一定要告诉我!
作为导演 Lulu Wang 也是 show don't tell 的路线,细节非常用心,一丝不苟。例如大伯是画家,头发长,连衬衫都是仙鹤图案。日本堂弟的中文口音明显跟美国人的中文口音不同。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9-08-18 15:40,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冬季电影
奥巴马夫妇投资和制片的《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 很好看!一句废话没有,我觉得很少见的不丑化渲染中方。
现在在Netflix上开播了。
NPR最近有个短评:Work Cultures Clash When A Chinese Company Reopens An 'American Factory'
豆瓣上的评论不少很到位,我很惊讶。
现在在Netflix上开播了。
NPR最近有个短评:Work Cultures Clash When A Chinese Company Reopens An 'American Factory'
豆瓣上的评论不少很到位,我很惊讶。
来得正是时候,这个片子展现了中美文化的鸿沟是多么的巨大,然而这个巨大是可以用“看在钱的份上”去抹平的。问题在于,钱就像潮汐,上来的时候抹平一切,退潮的时候褪掉底裤。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Re: 冬季电影
昨晚看了,真得很不错。
话说我在Netflix 上看The Borgias 系列,真能编, 把画画的拉斐尔编成贵族出身的次子,和教皇私生女有了一腿。。。我想通过看电视学历史的玫瑰梦又破灭了。
话说我在Netflix 上看The Borgias 系列,真能编, 把画画的拉斐尔编成贵族出身的次子,和教皇私生女有了一腿。。。我想通过看电视学历史的玫瑰梦又破灭了。
Re: 冬季电影
看完美国工厂翻了一些导演访谈,很有感触的有两点。一是这剧是2016,2017年拍的,最后决定连川皇的名字都不提。所有选举时选举后的拍下的大量素材都放弃了。为此作为观众的我非常感谢他们。还有一个这两个导演之前拍了同一家GM工厂倒闭的纪录片在sundance得了奖。中方想请他们为新工厂拍宣传片,他们婉拒。后来这个片子开拍,曹主席非常宽厚的开放中美两方一切渠道随便他们拍而且不干涉。有这种气魄的中方老板如今太少了。
关于文艺复兴,Netflix后来拍的美第奇家族更加烂。Jeremy Irons那版的Borgias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同名的以前有个法国版,更加惨不忍睹。关于文艺复兴,我很喜欢Paul Strathern那本The Medici好看又信息量超足。我看得挺开心的。当时自己记得笔记“不仅很全面的讲了文艺复兴的历史,还介绍了意大利十五十六世纪的无比混乱的历史和欧洲的征战。意外之喜是把我最近读的狼厅和康斯坦丁堡的陷落都连贯起来,太满意了“
关于文艺复兴,Netflix后来拍的美第奇家族更加烂。Jeremy Irons那版的Borgias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同名的以前有个法国版,更加惨不忍睹。关于文艺复兴,我很喜欢Paul Strathern那本The Medici好看又信息量超足。我看得挺开心的。当时自己记得笔记“不仅很全面的讲了文艺复兴的历史,还介绍了意大利十五十六世纪的无比混乱的历史和欧洲的征战。意外之喜是把我最近读的狼厅和康斯坦丁堡的陷落都连贯起来,太满意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Re: 冬季电影
I Medici 系列我看了一点点,要不是因为小狼 Richard Madden 在里面演 Cosimo 我根本看不下去,就是党委书记穿越去古代当国王的路线。后来发现这剧是英国与意大利联合制作的,为什么 RAI 电视台跟英国人合谋乱写自己的历史啊啊啊!
法国版 Borgia 在中国好像略有名气,在微博上看人提起过,于是去查了一下,惊骇地发现 showrunner 和编剧全是美国人,认得出 Tom Fontana 这个人拍过很多警匪剧,例如我大力追过的 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我擦,原来大家都完全不在乎哪国编剧瞎编乱改本国的历史人物啊~~~还给他们钱随便拍(Canal+投资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冬季电影
早上去看了《哪吒》。朋友提前三天买票才买到,IMAX 3D大厅,开演的时候楼梯上都坐了人,状态极其火爆。《哪吒脑海》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现在油管上有,但是我明明记得太乙真人把莲花和藕在地上摆成人形,荷叶做裙,吹一口仙气,然后对着人形荷花喝道:“哪吒还不起来?”油管上的却变成了哪吒直接在池中荷花上重生,奇怪。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神话传说至少始自唐朝,比明代封神榜要早很多,是我认为中国神话里最好的部分之一。所以一早我对哪吒--魔童降生,并不看好,因为改掉了我最喜欢的抗争部分,结果今天看了,虽然改掉了我觉得故事最核心的部分,仍然觉得非常好看。推荐。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冬季电影
开什么玩笑!这个片子我刚看了,把中方描绘的的好可怕,曹主席简直是个sociapath! 长得丑,冷冰冰的动不动抛出一个金句“人活着就是为了干活儿”。在中方工厂参观,看企业组织的kitsch春节晚会尤其恐怖。最后是组织工会失败了,资本家也不再涨工资了,暗搓搓在打算把工人都用机器代替掉。社会主义的资本家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糟糕。我尤其不理解有评论说中国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钟头每月休息一天的勤奋模式是制造业的未来--此片分明是说再勤快也没用资本家还是要用更勤快的机器取代你。一定是andrew yang 出钱拍的竞选宣传片!april wrote: ↑2019-08-25 2:27奥巴马夫妇投资和制片的《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 很好看!一句废话没有,我觉得很少见的不丑化渲染中方。
现在在Netflix上开播了。
NPR最近有个短评:Work Cultures Clash When A Chinese Company Reopens An 'American Factory'
豆瓣上的评论不少很到位,我很惊讶。来得正是时候,这个片子展现了中美文化的鸿沟是多么的巨大,然而这个巨大是可以用“看在钱的份上”去抹平的。问题在于,钱就像潮汐,上来的时候抹平一切,退潮的时候褪掉底裤。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冬季电影
我最服曹主席的是,美国人说新公司开业大典我们打算搭个棚子,这样万一下雨了也没事儿。然而曹主席铁口直断:不会下雨。要是说成本啊麻烦啊甚至审美啊风水啊之类的理由,估计美国人都能理解,然而直接告诉你不会下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后来10月份开业大典,果然晴空万里,美国人说这是曹主席预定的天气!
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看起来觉得中国工人工作辛苦,工作环境恶劣,然而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气氛是充满希望的。美国工厂那边呢,工人们享受着各种劳工保护,然而大家牢骚满腹,工厂里死气沉沉。
我觉得中方那些做法明显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会儿的状态嘛,你可以说资本家剥削,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实在是太穷了,太desperate,有份工做就满意了。厂歌和春晚也让我想起美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的industrial musical,公司们自己雇人创作一整部关于公司的音乐剧!那是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啊。那会儿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制造业都是又有钱又有凝聚力,工人们爱厂如家不是空话。
中国工厂的模式肯定不是未来,而是过去。乘着最后的东风飞一会儿,就要掉下来了。

我觉得还好啊。曹主席说活着就是为了干活儿,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他身体力行,那么大岁数了每个月飞美国来看进展,确实是热爱工作。
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看起来觉得中国工人工作辛苦,工作环境恶劣,然而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气氛是充满希望的。美国工厂那边呢,工人们享受着各种劳工保护,然而大家牢骚满腹,工厂里死气沉沉。
我觉得中方那些做法明显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会儿的状态嘛,你可以说资本家剥削,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实在是太穷了,太desperate,有份工做就满意了。厂歌和春晚也让我想起美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的industrial musical,公司们自己雇人创作一整部关于公司的音乐剧!那是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啊。那会儿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制造业都是又有钱又有凝聚力,工人们爱厂如家不是空话。
中国工厂的模式肯定不是未来,而是过去。乘着最后的东风飞一会儿,就要掉下来了。
Re: 冬季电影
新版哪吒我也看了。怎么说呢,很符合现代/正当娘的人的那个教育观。新版改了个典型严父慈母,慈母还是个工作女性,随时得扔下孩子上马就走那种。新版主题是反抗命运,很中二的词儿喊出来:我命由我不由天!作为一中年人,我就怜惜的觉得得,哎,这傻孩子。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种我就是不服的打根儿上就忒混不讲理的态度的。
老版哪吒那种被压迫到我把你给我的都还给你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少年人的愤怒是没有那么强烈了。我其实并没有过那么愤怒的日子,但是我真的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版哪吒愤怒的对象从自己父母亲改编成了命运,也是生存环境进步了的一体现吧。
老版哪吒那种被压迫到我把你给我的都还给你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少年人的愤怒是没有那么强烈了。我其实并没有过那么愤怒的日子,但是我真的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版哪吒愤怒的对象从自己父母亲改编成了命运,也是生存环境进步了的一体现吧。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