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峨眉
小赵对峨眉赞不绝口,“峨眉那个金顶,天气好的时候看真的很气派。在那个气氛下,就算是不信教的人去了,也会去拜佛的。”我没往心里去,我爬的山进的庙多了,除了丽江吐司府内寺庙的金牌销售,没有谁能从我口袋里掏钱出来。从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接我们从成都双流机场出站就推荐说:“如果你们打算去峨眉,就可以跳过青城山。因为峨眉山太大了,玩不完。”又积极推荐说:“现在,(”特地重点强调现在这两个字,“)我这个车是可以上零公里的。旺季私家车就不让上了。只能送你们到山脚下,大家做摆渡车上山。”我问什么时候是旺季,当然暑假是旺季,同时“周末,节假日都是旺季。不过你们刚好错开了。”
从乐山到峨眉很近,事实上峨眉山地属乐山市。我们从船上下来,在岷江边的凉台上坐了一会儿,买好零食,开到峨眉山脚下天还没黑。小赵特地在山脚下加好油。他车里常备一箱百岁山矿泉水,跟我们介绍是滴滴公司与矿泉水公司合作,滴滴司机买百岁山矿泉水比外面便宜。看到四川这么多条雪山融水的大河,不由对百岁山矿泉脑补了很多好感。峨眉山脚下,街道两边,巨型度假村一字排开,非常气派的新中式,大门的外墙用镂空加灯光做出一支松树。忘了是哪个大型集团投资。
峨眉山脚下,道路非常宽阔,酒店,度假屋,民宿,数量巨大,排得非常整齐,并且风格非常一致。客容量非常惊人,某人问小赵,这些外观都长得一样,是谁建的?小赵的意思房子都是农民自己的,房屋外观,包括该房子里面是几层楼,这些都是乡里找人设计好,定好规矩。里面具体房间不管。这些小楼,新崭崭的青石砖瓦,新得有些耀眼,跟老房子比缺少温柔多样的细节,但是并不难看,排在一起整齐划一,只是失于简单。
上山路边上有真的农民房也是青砖瓦,十分漂亮,都是南方民居常见的悬山式屋顶,在正脊的中央,有一个青瓦的宝顶。我从来没在北京见过有宝顶的民居。我大概没有照片。缺点是大家都找到块平地就盖,房子都象乱摆的玩具堆在一起。小赵指给我们看山坡地上一排排的茶园。山坡上没有一点平地,茶园竖着铺在山坡上,面积都不大,一会儿就能看到一片。据说后山还有更多。
没进山多久,天渐渐黑下来。路边忽然出现一挂两阶的瀑布,水量大,挂得高,从山缝隙中间冲下来。所有人都在聊天,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注意到,我大声喊大家看瀑布,车已经转弯了。(团圆还听不懂我说什么。)四川高山里瀑布太多了,所以都没人在乎了是吗?都没有听见有人说到峨眉山路边瀑布。峨眉山的盘山公路转来转去,小赵象在提醒自己打起精神来一样严肃地说:“开山路一定要小心。”路上基本没什么车,有些看着像是往山上运建材的小型卡车弯道转得挺快。我们平常在湾区经常开山路,所以峨眉山的路看着还好,就是没完没了地转转转,转得头都晕掉。小赵说,节假日和旺季,大堵车,就不允许私家车上山了。我想象了一下,盘山路上如果大堵车,大家心浮气躁太容易出车祸了。一旦出车祸,路就堵上动不了了。所以人多的时候只能做摆渡车是比较安全的方法。
一直转到天全黑下来,九点钟,我们终于到了零公里。小赵指着路边没有铺柏油的空地说:“这里就是农民把自己家房子拆了,就叫停车场,¥**一辆车。”他一直说零公里需要好好修一些酒店,果然这里跟山脚下比房屋相对凌乱,就路边的几座民宿,路也比较窄。我们的车在一桩木质二层楼前停了下来,小赵有点犹豫地说你们订的这里。这桩房子从外面看有点丽江房子的样子,一楼檐下挂着红灯笼,一个姑娘迎了出来。拉着行李进门,发现里面是呈C型包着的一座小院儿,我们的房间在C的一只脚的尽头。
进门就呼出一口气,里面是我最喜欢的新中式装修,简洁时髦,又没有在高山的半山搞浮华多余的装饰。一条两、三米长的长条条案上放着电视。条案下面是一溜儿北方那种暖气片。条案边上木头架子下面两层放浴巾和拖鞋,上面挂着衣服架子。再往里是一扇玻璃隔开的洗手间。浴室四面是原木色的竖木条。干净清洁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我们打开零食水果,某人觉得小院很美,门口又放着藤椅和小几,提出在外面吃。院子里只有半圈廊下的红灯笼照明,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空气清新凉爽。两层的中式建筑呈C型伸出两只手臂环保着院子。二楼的有檐走廊正好形成一楼一圈遮雨游廊,院子的各个方位错落地摆着盆花。院子中间一个未经打磨的树干条案上摆着小瓶的插画。条案后面一个鱼池有汩汩地水声,一些绣球之类的灌木花在开,再往后面就是过不去的灌木丛生的山地了。右手边,从我们的房间边上有一个木质的月亮门。月亮门的一半用稀疏的细木条呈垂直状挡住半个圆。地上的灯光打在这细木条的半圆上,上面四个竖排的字:“见微峨眉”。
院子里悄无声息,除了轻微丁零的雨声和池水只有我们一家在喧哗。某人到月亮门外瞧了一眼,“停车场停满了车。”我们赶紧进屋,别吵到大家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们挣扎着起来赶去吃早饭。小院子看上去更加精致美丽。昨晚上领我们进来的小姑娘原来就是老板娘,“我们还以为你们已经走了。”大厅里只有我们一家,大家到这里来都早起去金顶吗?老板沉默地去准备早饭。这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姑娘老板娘跟我们介绍攀谈。中式早餐可以看上去异常朴素又让人异常怀恋。我在湾区的女友跟我形容她跟先生早餐吃不到一起去,她喜欢中式,他喜欢意式。我当时听到觉得我两样都喜欢呀,都可以适应。姑娘老板娘给我们在一张原色大长木桌的一头每人摆好一只方形木盘,上面摆着腌萝卜干,腌包心菜,卤水花生,和一小碗南瓜粥。用宜家的白色杯子倒上新磨的豆浆,再另一个方形塑料盘上,每人一只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豆沙包,一个长条形玉米叶子包着的糯米饭。几天前在深圳酒店我在早餐的时候单吃梅干菜过粥,我还觉得自己怪没出息的。这顿早餐,每一样都味道恰恰好,象一只温柔的手,牵出我对中式早餐的向往。从这天起,旅途中我每天都想在早餐的时候喝粥。她们家的泡菜太好吃了,终于补偿了我头天在雅鱼家吃到的泡菜不满意的遗憾。我本来以为半山上民宿的早餐随便吃点,结果我和某人把团圆吃不完的飞快地分着吃了。简单的东西做得这么有灵魂。
左下是一张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的海报画。好文艺啊。

睡得好吃得好,我的心情大好,开始打量大厅。大厅两层高,非常大,一面墙都是落地窗,对着外面的小花园以及绿油油的山间灌木丛。餐厅里的餐桌椅各具特色,长短大小不一,靠窗有些矮桌围着沙发,用小金鱼缸灌半缸水插着野花。落地窗对面的一面墙,中间是个吧台,吧台左右沿墙各做了书架。一边书架上都是书,团圆等我们的时候就自己去拿了童书看,另一边当作百宝格,摆了很多独具匠心的小摆设,包括一只小鸟窝,和枯枝插瓶。整个大厅颇具设计感。我们自己也喜欢自己搞装修,不免穷打听:房子是自己的吗?是请设计师设计还是自己设计的?
小姑娘老板娘不是那种大城市里精明强干说话飞快的人,是一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又落落大方条理清楚。房子是农民的,他们租来重建。设计都是自己设计,当然“雇了一个设计师把我们的想法落地”。(说出这种会议词汇,肯定是大公司出来的吧?)因为97年以后的房屋建筑都不再批了,所以他们这样自己盖的房子。不知道会不会被当作违章建筑给推倒。我想起小赵说的零公里需要建一些好的酒店,这大概是上面传下来的意思。
在小院子里的墙上有一个不大的软木板,有通知就用大头钉钉在上面。下角订了一只硕大的灰白色蝴蝶。另外还有两只褐色的。C型一脚二楼没有盖房间,用纱帐罩住平台做成一间茶室。姑娘老板娘说在里面喝茶,有峨眉山的特种蝴蝶在纱帐外的树上产卵。在茶室喝茶就能看到蝴蝶的整个生长过程。还会经常有蝴蝶撞进茶室的纱帐,钻不出去。她就把它们订在这里。“经常有小朋友就要走了。”我想了想我也有两只小朋友,但是要了也没法带走,还是别糟蹋东西了。

小雨从昨夜一直下到早上,还在一直地下。也说不定在我们来之前早就下个不停。老板娘看懂我们的担心,说金顶和零公里的天气是不一样的。这里下雨,上面不一定下。后来我加了见微峨眉的微信。现在在国内加微信好像交换名片一样。某人专门有个国内手机,里面微信用来单独加各种乱七八糟的微信。但是见微峨眉不一样,这简直是我朋友圈里最文艺的内容贴,每次我都特别欣喜地围观她的朋友圈。全部都是我心向往之的内容,什么去乡下赶集;什么峨眉盘山路上大堵车的短视频,果然我们没赶上旺季太幸运了;什么峨眉的猴子追着一个帅哥往下扯他的裤子;什么从茶农那里收购好了茶叶,用机器给客户打包包装的短视频;还有各种各有的活动,义工带客人做插花,采野菜。总之都是我喜欢的活动。
小雨淅沥沥地下,我站在见微峨眉的小院子里,质问某人:“我们为什么不一早就到这里来住一星期?”
小杜
由于我们不提前做攻略的毛病,其实住在零公里比较奇怪,因为我们吃完早饭就下山到下面半山的万年寺。零公里周围没有景点,主要是为了上金顶,在此搭乘摆渡车。当然我觉得如果在见微峨眉之类的民宿住几天,参加点简单的活动,真是很舒服。天气比较凉,跟山下完全不是一个温度。
小赵在路上叮嘱我们一定要小心猴子,不要把食物拿在手上。猴子要什么要给什么。“那些猴子都是一来一帮的!”听上去像是黑社会流氓一样。车到万年寺,雨越下越大。小赵把车停在万年寺购票的大门口。大门口台阶下,站着一位姑娘,穿白色半透明登山服,里面是玫瑰红色的内衬,宽松破洞牛仔裤,背上一个黑色双肩包,打着把自动伞。她看着我们一大家子跌跌撞撞地从车里出来,并没有象一般人一样让开,只是一直仔细地看。等车开走,她走上前问我们要不要导游,我们想都没想习惯性地摆手。她胸前用红绳子挂着导游证。在购票处的对面,路边立着一个大牌子,上面有峨眉山景区地区。我后来一直后悔没照张相。在网上找了一张,应该就是这张:

我们四下里望了望,决定给大人每人买套雨衣。买完票买雨衣,磨蹭半天,再跑去看景区地图。姑娘并没有被我们打发走,反而走上前来。对着地图做简单景区介绍。我们当晚要上金顶。姑娘说:“上金顶要在零公里做摆渡车上去。零公里的摆渡车最后一班是四点钟,你们有车,三点出发肯定能赶上。你们带着老人孩子走不快,猴区是来不及了。”推荐我们走最近的一个小圈:从万年寺到清音阁,最后在五显岗乘车处结束,“你们跟你们的司机说好在五显岗接你们。”最后告诉我们,山脚的伏虎寺在走的时候有时间可以去一下,本地人都是去那里休闲。这个时候,我们忽然觉得有一个导游也不错。她自我介绍叫小杜,价格都是景区定好了的。
去万年寺可以先坐缆车,雨在缆车的玻璃棚里形成了一层雾气,看外面的景色影影绰绰的,能看到山谷里一排排的小片茶田。小杜说话也是慢悠悠的,(到现在我听到的川普都是慢悠悠的)下了缆车之后一路都在给我们讲掌故,故事,娓娓动听。到后来以至于为了听她讲故事,我都来不及照相。我们一边往万年寺走,她一边讲自己家就是那边村子里的,过了一会儿指给我们看。某人看到一片白墙青瓦的房子,中式建筑很清秀,式样全部一样,横平竖直地聚在山坳中,问:“这些房子为什么都式样一样的?是谁设计的吗?”小杜愣了一下,好像觉得很明摆的事情,谁都没有问过这个问题,答道:“因为一个村子都是一家的嘛。亲戚一起商量一下建什么样的。”最早峨眉山的农民都是种地,收成很不好,大家都穷。邓小平提出:“峨眉山应该保护文化,要退耕还林。”到了九几年,退耕达到百分之十几(几我忘了)。之后峨眉山提出停耕还林,现在耕地百分之九十多都变成茶园,农民不再种农作物。我从昨天就注意到峨眉山有一种树,象夏威夷常见的一种树,经常一排一排出现,笔直笔直,纤细的树干象铅笔一样整整齐齐,非常悦目。小杜指着那些树说那些就是退耕还林,人工种下的什么杉树。(我忘记是什么杉树了,峨眉山有好几种杉树。)这种树长得漂亮,但是树干有很多孔洞,不能做家具,不能盖房子,中看不中用。他们本地人都叫它贾宝玉树。(我估计这是一种速生林。)峨眉山比较名贵的楠木,在道边的树干上钉了小小的名牌,应该是一种金丝楠木。
“峨眉山的茶叶历史很悠久。”(我心想:“我常年喝茶,怎么没听说过?”)只是从前没有名字。从前都是万年寺里的和尚种的茶,上贡用。所以本地人就叫这茶“皇帝茶”还有“和尚茶”,因为是庙里面的和尚种的。(“原来是我级别不够。”)后来陈毅元帅来峨眉山喝了茶,好茶需好名字,遂给茶起名“竹叶青”。(“竹叶青不是白酒的名字吗?”)但是本地人没有商标意识,被人抢注了商标,(“谁?谁抢注商标?我从来没听说过竹叶青茶叶,是被白酒抢注了商标?”)所以不能用竹叶青来打品牌,后来又改名叫“雪芽”。(我恨不得很兴奋地跟小杜讲:“其实我觉得和尚茶这个名字很有传说的古意,不如就叫和尚茶。”)回来后,我上网谷歌竹叶青,跳出来峨眉高山茶占多数,京东的竹叶青旗舰店也是峨眉茶。
停耕还林之后,农民靠什么做收入呢?除了自己种茶之外,每家可以出一个人做导游。那导游也太多了,所以每个导游每月可以工作十天。(“社会主义平均分配嘛。”)小杜家里哥哥姐姐都去茶园帮忙,她自谦自己不懂茶,不懂制茶。好像一个不愿意干农活的农家娃一样有点不好意思。我当时应该夸一句她导游做的足够好就足够了。不过我当时正像所有的只淹没了瓶子底的不到半瓶水一样,跳着说:“我在苏州看过茶农炒碧螺春!”
上左是我从缆车里隔着玻璃照的茶园,农家整齐的白墙青瓦高屋的村庄雨太大了玻璃山全是雾气,照不出来。下右是万年寺后的管理处,照片示意一下哪怕在峨眉山万年寺,这是海拔很低的地方,离山脚很近。但峨眉山的海拔完全改变了山里的气候,处处云雾缭绕,远看什么也看不见。常年是雨,到处都是绿的。下左是纤细笔直的贾宝玉树。下中是万年寺内大雄宝殿维修的张贴,竖版告示。

万年寺
在万年寺山门口检票口之前,小杜领着给团圆讲门口的两座石狮子。脚踩绣球的是公狮子,脚踩小狮子的是母狮子,大家一般男孩摸公狮子,女孩摸母狮子来求福。当然团圆两个都要摸一摸。小杜等大家都照好相,领大家走进山门。进山门之后,第一进殿是弥勒宝殿。在弥勒宝殿之前,小杜停下来问:“你们要进去吗?因为宗教信仰是个人选择。”我们没信仰那也是要进去看看的。我就记得进寺庙是不能踩踏门槛的,赶紧教导团圆这个习俗,但是为什么不记得了。这不正好有小杜在嘛!小杜告诉我和团圆,“因为佛教认为寺庙门槛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肩膀,踩踏门槛是对佛祖的不敬;另有说法呢,是说门槛代表尘世的坎坎坷坷,我们跨过门槛就是跨过尘世的坎坷。”小杜又领着团圆从弥勒宝殿的左边门进去:“因为一般中间大门是给主持走的。我们进寺庙一般从左边进右边出。”小杜给我们讲的时候娓娓道来,落落大方,低头给团圆讲的时候又有一种温柔。
万年寺的山门和弥勒宝殿都建在非常高的底座上,光上台阶就很多级。建筑宏伟,古朴大方。与文殊院一样,通体黑色,正脊上一条雕花的装饰。但因为寺庙宏大,所以装饰显得很少,更象我在北方见到的寺庙样子。并且没有文殊院每座殿里里外外层层叠叠,挂满了文人墨客的对子,匾额,弥勒宝殿更肃穆。文殊院像是题满了历代收藏者的印章题字的名画,第一印象文艺气息非常重,然后才发觉这里是佛寺。而万年寺弥勒宝殿则没有任何细枝末节的添加,大门联是弘一法师写的“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弘一法师这字实在是太漂亮了!)大殿里面是一尊木质贴金弥勒佛,两边对子是:“白水秋风此是峨眉胜景,弥勒楼阁俨如兜率道场”。不像普通寺庙第一进大殿进门左右两边是大力金刚顶天立地张牙舞爪地举棍做打的雕塑,弥勒宝殿左右两边是黑色背景的木刻的尊者画像,太好看了。尊者就是名僧是吧?当然弥勒殿里放大力金刚也不合适。小杜带着大家往后面走,我着急跟上,只来得几照了左手边的几幅,也忘了问出处,后来在网上什么信息也没找到。但一个第一进的弥勒宝殿就是只摆几件大师作品,件件都是佛家珍品,那个佛门圣地的气度,我顿时心里就从了。很没见过世面地感觉这里太高端了。

上面两张是弥勒宝殿。下左是下面无梁殿的外墙半浮雕手绘假窗,跟内部飞天色泽和风格一致,怕不也是古董。下面右边两张是弥勒宝殿大门外弘一法师的手迹。

下中仍然是无梁殿外墙上的假窗。其他是弥勒宝殿进门的拓片还是木版画。实物颜色暗淡无光,每张用旧掉漆的红木盒子玻璃罩子封着。我把照片的对比度调高才能看。不知道是何人所画。

从弥勒宝殿出来往后走,万年寺真够大的,往第二进走非常远,全部铺着青砖地,道两边护道的是椅子那么高的六齿白象雕塑两溜排过去。小杜一边走一边讲:“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传说是四大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失敬失敬。看来其他三座山也得爬一爬了。”)传说普贤菩萨的坐骑是象,所以这里路边的白象做装饰,仔细看白象有六根长牙。(“失敬失敬,不说我还以为跟十三陵似的路边石刻就是表示一下威严。”我发现我很容易以为从小见到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全貌,到处都可以一比一对地套用一下。)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峨眉山只有万年寺是明代的寺庙,所以有说法不到万年寺,枉到峨眉山。(“万幸!”后来我上网查,只有无梁砖殿因为是砖石结构没有毁于后代大火,是明代重建的建筑。)东晋时,慧持大师在峨眉山建普贤寺,唐代时慧通禅师因峨眉山山形如火,屡遭火灾,改“三云二水”压抑火星,将普贤寺改为白水寺。(叮咚!弥勒身边的上联是“白水秋风此是峨眉胜景”。)但是峨眉山香火最鼎盛是在明代。传说朱元璋的叔叔是和尚,在峨眉山万年寺出家。家乡闹饥荒的时候朱元璋也做和尚到叔叔这里来挂了半年单。当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就把峨眉山当作佛教的中心,赏赐了大量金银修建庙宇。明神宗朱翊钧为母亲慈圣皇太后祝寿,赏赐金子,筑砖殿罩于普贤铜像之上,并题额“圣寿万年寺”。从此白水寺赐名万年寺。所以当年明代的时候,峨眉山的香火比今天要盛很多。我们今天爬峨眉山的所有路的路基都是明代修的,当然那时候都是山里的羊肠小路。
峨眉山虽然名气大,但毕竟不是旺季,万年寺的香客跟文殊院的密度差不多。小雨天,不冷不热,游客不多,十分舒适。然后就到了无梁砖殿,无梁砖殿跟我从前见过的所有寺庙都不一样。我又开始一叶障目了,其实我并没有见过多少寺庙,就开始夸夸其谈,本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发现自己其实知道得不多,前面还有好多惊喜等着我。无梁砖殿无论从颜色还是形状都象个蒙古包。“是仿印度热那寺建筑,系四方形穹窿顶塔式结构,寓“天圆地方”之意。大殿顶上有五座宝塔,分别在大殿四角和正中。”(这个塔又是什么意思我忘记了。小赵又说了四面的神兽,具体也记不清楚了。)(网上资料:据说,这座建筑400多年来,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一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大殿内的普贤菩萨像是铜质贴金,普贤菩萨乘着六齿白象,是宋太宗赵光命人,赐金三千两在成都铸造成几块,运到万年寺用铆钉接起来。明代万历年间大火把塑像外面的木质寺庙烧毁,第二年皇帝赐重金盖了这座砖石的寺庙。寺庙是穹顶,没有大梁,所以叫做无梁殿。

无梁殿没有柱子,门口也就没有对子。进去空荡荡的,虽然是斥重金造就,但除了普贤金身像增光瓦亮,面前的描金供桌上贡品简直要溢出来了,六齿白象身下被信众撒了很多硬币。(上面照片里可以看到里外的象雕塑都是一边三根象牙。)(明代的建筑很朴素嘛。吗?)一个穿姜黄色僧衣的和尚在拿一枚大方印给大概什么吉祥的黄纸上盖章。因为是四方形的,无梁殿比一般殿要小,就围着普贤塑像一周。有点旧的白泥灰上有两圈半很小的金佛。圆形穹顶有点点教堂的感觉,但我们这边要叫藻井。上面画了四个大飞天。
小赵首先指给我们看大飞天,“上面四个大飞天是明代的,非常珍贵。”那两圈半小佛像原本是千佛什么什么的讲究。但是文革时期,这些小佛像都被拿走或毁坏了。现在的是(好像是,我又记不清了)台湾佛学会赠送的小佛像。仍然叫做千佛,但我们说千佛通常没有一千个,一般是九百多个。现在一共有九百XX(不记得了)个小佛像。飞天也太美了,特地贴个特写。


无梁殿没有窗户,在外面画了两边画了很精美的窗户。跟飞天的画风,色调相同,大概也是明代的?
万年寺的大雄宝殿和巍峨宝殿都在大修,被罩起来看不到。边上有牌子上印了大殿里木质大梁朽坏的照片,和万年寺空中鸟瞰全景照片。巍峨宝殿的匾额是康熙写的,可惜看不到。传说当年康熙登上金顶之后曾非常得意,后来发现金顶并非最高峰。所以题字巍峨宝殿时“峨”字特地写成上“山”下“我”的上下结构。
借张网上的图:

白龙洞
从万年寺出来一路下山。游客不多,路边上的滑杆师傅一个劲儿地吆喝我们:“给老人小孩坐下滑杆吧?”我婆婆一口拒绝,我们觉得团圆需要锻炼锻炼,也摆手走掉。
小杜说:“你们明天上金顶。金顶得名于明代建的金殿,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太阳照上来,金光闪闪。”金殿毁于清代的火灾,重建的砖殿,文革期间被山顶的气象站占用了。气象站大火把整个金顶烧毁,(不知道是我的心理作用呢,还是真的小杜说到此处颇有不满的语气。)所以现在的金顶是新修的。金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十面普贤菩萨塑像,铜铸鎏金,非常壮观。我没听清楚是十面普贤还是四面普贤,但小杜说到此处面容十分严肃,我觉得问这种问题怪不礼貌的。心中的混大内的韦小宝跳出来说:“这种小事别多问,到时候多看看就知道了。”尤其是不管四面还是十面,反正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小杜又介绍金顶一共三座大殿:金殿,银殿和铜殿。
回来我查了一下峨眉金顶的历史,不查还不觉得,一查太让人心痛了。
下山路很陡,我婆婆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越走越慢。我们停下来等她,路边凉棚里空荡荡的,只有两个小贩。有一个在卖烤香肠,团圆闹着要吃。烤香肠十块钱一根,估计就是小赵说的山上的吃的都宰人。可是香肠油光锃亮看上去十分诱人,我们的机票可比十块钱贵多了。我不能大老远飞到天府之国吃泡面,我和某人互相瞧瞧就要了一根。结果是四川腊肠,微微辣,太好吃了!我们四个飞快地就把一根香肠分光了。团圆又瞧上了对面摊位上的蝴蝶书签。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用两片硬塑料压成树叶状,里面是一只蝴蝶标本。看到感觉好亲切,好乡愁啊。我想到见微峨眉墙上钉的蝴蝶,这里的蝴蝶种类繁多,至少有几十种,下面用正楷字标明蝴蝶的名字是名贵还是珍惜蝴蝶。我忍不住拉着团圆挑了几个。金顶过去有大小寺庙及寮舍等共计548间,可容千人同时进食,是全山最宏大的一处建筑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维修。十年动乱却又使其遭受了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占用金顶的有关单位把木质结构的庙宇当作柴油发电机房,1972年4月8日引起火灾,无情的大火将金顶、华藏寺全部烧毁。大火烧毁铜门2扇、铜壁7面、铜碑1座、铜塔2座、铜炉、铜瓶、铜镜难以其数;烧毁象牙佛、锡莲灯、馈砂佛经书、古代名人字画等8972件;永德和尚也被火烧死。
特别是《北隆藏经》在全国只有两部,而金顶庙里珍藏的这一部是最齐全的,共7600本(木刻版),被大火烧为灰烬。事故责任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大火发生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金顶华藏寺的重建,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过问此事。
这时候,我婆婆终于走到了。我们觉得还是叫一个滑杆好。小杜和小贩们大概都熟,马上就叫上面的一个滑杆下来。我婆婆在团圆艳羡的目光中,一骑绝尘而去,小杜安慰团圆,等到了下面,你们坐上去照张相。
再往下走,又碰到一个用平底锅煎溜圆的小饼的摊子。做饼的手艺很好,小饼边上是白色的,中间被煎黄。团圆又想吃饼,我本能地想拒绝团圆东买西买的要求,还好还是买了。这个饼是糯米粉的,一点筋道都没有,在嘴里一咬就碎成渣子,里面的馅是红糖包一点花生碎,甜度刚刚好,热乎乎地香喷喷地。团子一边吃一边要求我回去给她们做。小杜看我们一路开始吃,问道:“前面是我小姨家,要不要去吃饭。”某人犹豫着想拒绝,但我对农家乐已经产生条件反射的好感,对着某人点点头,我们俩就说好啊。路边另有铺子挂牌卖金丝楠木小物件。里面摆着一些看上去颜色很旧但是状态很好的中式桌椅,墙上用木镜框装饰着旧时木匠的用具,很有品味的样子,但是也没人看摊。
整理照片的时候,忽然想:傻了,这说不定是农民家里的老家具拿出来卖。可是反正我也没处放,算了。

走到白龙洞,小杜讲解道:这里从前有天然洞穴,本地人传说这里是白素贞修炼成精的地方。后来山洪把洞给冲毁了,本地人就修了这座庙叫做白龙洞。因为白素贞是妖,不做塑像,所以白龙洞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你们要进去看吗?我觉得干嘛不看呢?就进去了。虽然这庙看着挺旧,挺普通。第一进殿里是包括观音大士在内的西方三圣,转到后面,小杜继续讲:每一座佛教寺庙无论是几进,最后一进都是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摩尼。在第一进的背面,通常供奉着韦陀菩萨。她指着观音殿后面的韦陀菩萨像说:韦陀菩萨手持金刚降魔杵,有三个姿势。一般每座寺庙都会有韦陀菩萨的塑像。这根金刚降魔杵如果是像这样向下杵在地上,是告诉云游僧人,小庙不招待吃住。如果金刚降魔杵是平端在手上,是说可以招待云游的僧人吃,不接纳住宿。如果金刚降魔杵是扛在肩上,则说明是皇家寺庙,可招待云游僧吃住。在大雄宝殿的院子里,有一棵fern palm,中文名字,两个字我一个也不认识。树被栅栏拦住,栏杆外用很大的一面旗子写着恐龙时代活化石。大意是白蛇都在此修炼成人,此地采天地之精华,得菩萨显灵保佑,在fern palm树周围系祈福带灵验非凡。当然栏杆上层层叠叠都是红色的祈福带。这树原来我们家就有好几棵,很适合加州的气候,倒不知道有如此功效!
我想了想,决定不要偷懒,开始给团子讲白蛇传的故事。圆子本来跟着爸爸走,听到我讲故事也要求听一遍。团圆对修炼成精完全听不懂。我的故事也细节缺失地讲得支离破碎,忽然我想到:这不是有小杜呢嘛,就打发团圆去问小杜白蛇传。小杜确实比我讲得好,也很满足现代道德审美地忽略了一些古人的传统道德部分。团圆听得如痴如醉,一人一手拉着小杜在前面走。从两年前在哥斯达黎加起,团圆就喜欢抓着导游讲话,导游摇身变成带娃保姆。
四川的农家院一个赛一个地大。别看小杜小姨家在山里,院子比前面我们去的罗鸡肉和雅鱼的农家院还要大,简直就象个晒谷场,也许从前就是个晒谷场。院子中央是做饭的灶,上面用铁锅上架铁网,下面明火一锅热油来炸各种东西,有斑鸠,腊肉,腊肠,熏干。我们看见什么都想试试,又点了凉粉和小面。是的,坐在农家院里吃农家菜的时候,我又开始思考:是这里的食物的确比成都的好吃吗?显然炸得有点过,但是调味非常好,让我一边吃一边很想仔细尝出来到底有些什么调料。调味很淡,不喧宾夺主,我对调味的味觉追寻好像在远远地追一位美人,又永远地落后。然后我意识到:极度挑食的小团子在成都只吃辣椒面拌米饭,出了成都她什么都吃。显然并不只是我的问题。
我们坐在院子靠里的凉棚下面,小杜一进院子就跟我们别过,说到后面吃饭。在乡间吃腊肉腊肠,小雨打在雨棚上面,真是十分畅快。大长桌另一头摆着两簸箕茶叶。小杜的小姨热情地跟我们说喝茶吧,不要钱。虽然价目表上一杯茶20元。她从两个簸箕里各取了茶叶放到玻璃杯里,从我们小时候那种热水瓶里倒了热水出来,跟我们说:“这个茶不用太热的水,夏天80多度的水就好了,冬天水稍微热一点。这一杯是竹叶青的顶级:论道。一定要等到所有茶叶都一根根竖起来,落到杯子底再喝。所以我们也叫它竿竿茶。这一杯呢,是小叶苦丁茶,就是抖音上的跳舞茶,来来来看水泡进去,茶叶会跳舞。这位先生这个体型可以喝这个茶,败火、清热、解毒,而且它降三高。茶叶泡到水没有味道了,不要扔。如果你有口腔溃疡咽喉炎,用茶叶炒鸡蛋煎鸡蛋包饺子。”跳舞茶应声在热水中,渐渐展开叶面,象倍速镜头里新芽从土里一股脑儿钻出来一样,很可爱。
小赵曾经嘱咐我们不要在山上买茶,他可以带我们在山下买。但此情此景,不买更待何时呢?小杜小姨很会讲话:你们是亲戚带来的,算朋友,是这个价。以后再买我必须得给你们涨价了。老实说她说的涨价也不贵。我们当年从西山茶农家里买散装碧螺春,从此之后再没买到那么好喝的碧螺春。当年买得很豪爽,送亲戚,分给我妈一大包。我妈到现在还惦记着那个味道。后来我在淘宝上无论怎么买,包括在淘宝上找西山茶农买,都没买到那个味道了。我们此时已经顾不得行李是否能装下,买了好多茶叶。(现在已经喝完了,还是不够啊。)

清音阁
吃饱喝足之后,雨停了。我们开始向小杜问问题。我看到有杜鹃花保护基地,小杜说:“现在花都谢了。正常花期是四月底五月初。今年天热,杜鹃花四月中旬就开了。”许多许多年以前,某人和好基友一起爬过峨眉山。那时候没有缆车,俩人坐摆渡车到雷洞坪,租了军大衣,早上两点开始登金顶。那天大雨,上到金顶当然什么也看不到,被山洪一路追着下山,途中围观大猴子抢劫小女生的背包,晚上八点被山洪追到了山脚报国寺。回到雷洞坪,遍寻退租军大衣的人不得,他们觉得反正身份证也没什么用,就走了。结果在山脚,被租军大衣的给追上了,退了军大衣,拿到了身份证。我特地问他当年是否游客多,答曰:多。从万年寺到清音阁一路下山,很轻松。他不停地回头望向云雾缭绕的山顶,天真地问小杜:有人走上去吗?小杜见到这样很傻很天真的游客,给急的:“这么跟你说吧,我住在这儿二十多年了,我只小时候走上去过一次。”生怕某人一时兴起要求她带着爬上去。我问她走上去感觉怎样,她的回答跟我小时候爬长城的记忆一样,除了爬也不记得其他了。最后她想了想加了句:景色很好,心情很好。
但是某人丝毫没有被打击,他再接再厉地问道:“那有爬山比赛吗?”对于这不靠谱的问题,小杜的回答居然是:“有啊。我舅舅当年跑了第一。花了八个小时从报国寺跑到金顶。”这是什么样的体力啊!“他是抬滑杆的嘛。”我思考了一下路上见到抬滑杆的人,都是中年,短平头,晒得黝黑,浑身都是筋,一点多余脂肪都没有。在青城山,没有生意的时候,滑杆整齐仔细地竖在台阶下角落里的屋檐下,滑杆师傅外面罩衫敞开,露出里面的白跨栏背心站在一起聊天。的确像是爬山比赛能得第一的。我不免问道:“当年你舅舅多大?”小杜在心里做心算:“三十多。”“那正当年。”
前面清音阁是一座很小的拱桥,一座重檐凉亭坐落在拱桥后面。重檐的屋顶上长满了青苔,像峨眉山很多不重要的寺庙一样,也许只是重要寺庙勤于打扫屋顶吧?一条纵深大约十几、二十米的深涧从拱桥下奔腾而过,白浪滔天,水声轰鸣。在凉亭的那一边,另外一座小拱桥横跨在另一条深涧上。站在拱桥上,往下看。两条深涧像是刀斧劈开一样,在山体中两条直上直下的裂缝,湍急的河水飞流直下。冰凉的水汽从山涧升起,桥栏杆后面的植物叶子里居然还藏着一只小螃蟹。被团圆发现之后,螃蟹飞快地往下躲去。再也没有比“深涧”两个字更合适的形容词了,原来我从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深涧。两条江在凉亭前面汇合,一块巨石嵬然不动,横坐在合二为一的江中心。

小杜指着右边一条深涧说:这条叫做白龙江,传说是白蛇修炼过的地方,那边那条是黑龙江,传说是小青修炼过的地方。我心想:“只有这样蛟龙出鞘的地方才配得上白素贞啊。”我忙着照相,小杜说前面照合影好,可以把双桥,凉亭都照上。一座长拱桥横跨到江心石上,平台中间一颗巨大的看上去油光锃亮的橙黄色的石头,上面刻着些我不认识的字,大约是佛经。小杜说这才是牛心石。在平台之后,奔腾激流忽然平静下来,形成一个颜色类似九寨沟照片上的翠绿色的小小湖泊,这是清音平湖。难怪九寨沟在四川,只有这种地形里的雪山融雪水才能形成这么美的湖泊。小杜说,因为都是融雪水,冬天的时候这里水是枯的。
在平湖边上的草地上有一座小小的斗笠一样的园顶亭,小杜没做介绍。某人主动问为什么这个亭子是日本风格的。小杜说:“过去这里有座桥,发洪水的时候被冲垮了。”(白龙洞也是被山洪冲垮的,某人被山洪追着下山,峨眉山山洪怎么这么多?)“这座桥有一个桥柱子上刻着‘峨眉山下桥’。”这跟桥墩子顺流而下,穿三峡,出东海,再北上冲到了日本海岸。当时,(1825年,)该桥桩在日本引起轰动,良宽和尚题诗一首。后来,中日友好协会造了这座亭子纪念良宽和尚。我赶紧飞奔回去,亭子里有石刻的良宽拓印画像和良宽大师的生平,以及良宽手书的中文诗:“题峨眉山下桥杭”。最后很谦逊地落款:“沙门良宽”。
上面是双桥和中间巨石上的凉亭,下面左边是白龙江右边是黑龙江。右边中间是良宽的中文笔迹。右边最下面是水渠里从岩壁上跳下来的水,没有大到形成瀑布。感觉这里好像太容易发生山洪了。

路边修了一条非常深的水渠,平湖里的水由此流向山下。水渠里的水深可见底,晶莹剔透。我只在丽江见过差不多的情景,非常深的水,透明可见底。某人赞叹不已地问道:“这水都干什么用?”我们期待这样透明的水能有些特别灵性的用途,小杜不在意地回答:“发电。”后来小赵再说,他们滴滴有买百岁山矿泉水的折扣时,我肃然起敬。在四川,什么样的水才配做矿泉水啊!
下转峨眉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