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人物索引表
我说看到邵洵美的名字怎么那么眼熟呢。。。原来是在8卦梅玺阁主的时候顺带看见过。。。:party003:阿冬 wrote:梅玺阁主这个油头皮男人到底啥来头啊?我还有他一本书呢(人家送的,烧菜的)
梅玺阁主说他自己是邵洵美的侄孙,原文:
http://www.yuleshow.com/weblog/2007/09/post-74.html
冬冬真幸福阿冬 wrote:梅玺阁主这个油头皮男人到底啥来头啊?我还有他一本书呢(人家送的,烧菜的)
我羡慕你的获赠书单很久了
莫非还嫌梅阁主自曝得不够多啊?――新浪娱乐新闻成天某某自曝啥啥,又是某某某被曝啥啥,好像一个个都大嘴啦啦的样子,但自曝这个词用在阁主这里是合适的
搜到这个:http://hbcwhzal.blog.163.com/blog/stati ... 728380163/
作者大概是张迷客厅的夜晚
“高的儿子来访,他是为给他妹妹医治耳聋的事来。他妹妹将与张远伯的儿子结婚”
张远伯=张志潭=张爱玲堂伯父,小团圆不是提到二哥哥的少奶奶耳朵聋?这书真是字字有来历,套用红楼梦魇的一个子标题,是自传,不是创作


一:
盛宣怀的四子盛恩颐的夫人孙用慧是孙用蕃的姐姐;
盛恩颐是盛佩玉的四叔(盛佩玉的父亲是盛宣怀的长子);
===〉 盛佩玉是盛宣怀的孙女,孙用蕃是盛佩玉的四嫂的妹妹
二:
邵洵美的父亲邵恒是邵友濂的次子,邵友濂的长子邵颐的原配是李鸿章之女;
邵恒娶了盛宣怀的四女儿,其长子邵云龙就是后来的邵洵美(邵云龙为了名字能应合盛佩玉,所以改名为洵美)
===〉邵洵美是盛宣怀的外孙,其大伯的妻子(怎么论,大伯娘?)为李鸿章之女
--------------------------------------------------------
直接的推论是:邵洵美和张爱玲的父亲是姻亲,盛佩玉和张爱玲的后母是姻亲
感想:

都从盛佩玉这儿论,盛宣怀是她爷爷,盛恩颐是她四叔,孙用慧是她四婶而不是四嫂,所以孙用蕃是盛佩玉四婶的妹妹。普瞳 wrote:google了一下午,找到两条亲戚线索:
一:
盛宣怀的四子盛恩颐的夫人孙用慧是孙用蕃的姐姐;
盛恩颐是盛佩玉的四叔(盛佩玉的父亲是盛宣怀的长子);
===〉 盛佩玉是盛宣怀的孙女,孙用蕃是盛佩玉的四嫂的妹妹
邵友濂的长子邵颐的原配是李鸿章之女----应该是李鸿章的侄女,李鸿章是李家二房,六房李昭庆的女儿嫁给邵友濂的长子邵颐。李鸿章的亲生女儿是张爱玲他们家“奶奶”。普瞳 wrote:二:
邵洵美的父亲邵恒是邵友濂的次子,邵友濂的长子邵颐的原配是李鸿章之女;
邵恒娶了盛宣怀的四女儿,其长子邵云龙就是后来的邵洵美(邵云龙为了名字能应合盛佩玉,所以改名为洵美)
===〉邵洵美是盛宣怀的外孙,其大伯的妻子(怎么论,大伯娘?)为李鸿章之女
邵友濂的次子邵恒是邵洵美的父亲,邵洵美的母亲、盛宣怀的四小姐,叫盛樨惠---盛家儿子女儿名字都是盛X颐,不知为什么单这一个名字个别,也许是字?
=============
邵家、盛家、孙家(两个,一个是孙宝琦家,一个是孙家鼐~~~孙曜东他们这一族)、曾家(曾国藩)、李家、聂家(曾国藩女儿的夫家)、瞿家(瞿鸿机家),都是亲戚攀亲戚,复杂得很。
这儿有一篇讲古的文章,里面涉及盛家、李家民国后财产的去向。有点长。作者是宋路霞,这位女士为人所知还是孙曜东口述的书出版之后,其实她前前后后对这几大家的材料早有研究。
[quote]段祺瑞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的陈年往事
作者: 宋路霞
合肥段家与李家
段祺瑞与李家的友谊起源于上两代人。
咸丰年间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段祺瑞的祖父段韫山就跟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等地方豪强,一起拉队伍、办团练。到李鸿章办淮军的时候,他又与刘铭传等来到李鸿章麾下,参加了多次战斗。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他仍在军中,“以军功累得提督衔,记名总兵,获励勇巴图鲁(满语,勇猛志士的意思)称号,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于光绪五年(1879年)卒于宿迁军次。”(《合肥段公年谱稿》)
段祺瑞的一个叔叔也在淮军中,后来当上了山东威海军营的营务官。段祺瑞17岁前往威海投靠叔叔,从站岗放哨做起,渐露才干。在他20岁的时候,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陆军学校)开张了,他去投考,一举考中并名列前茅,遂进入炮科学习。那时该校招生一共才100余名,都是从各营考拔出来的优秀者,学制一年,毕业后,仍回各营。段祺瑞毕业后没有再回威海,而是被分配到旅顺港监修海防炮台。
在段祺瑞24岁时,李鸿章为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决定在军校毕业生中选派优秀者出洋留学,到德国学习军事。段祺瑞抓住了这一千载良机,考了个第一名,遂被派到德国柏林,进入德国一军校,仍旧攻读炮科,见习时在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实习炮工。从德国回来以后,开始受到重用,曾被派为北洋军械局委、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习。几年后被袁世凯看中,在小站练兵的时候,被袁奏调到身边,协助训练新建陆军,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李鸿章去世后,他又随袁来到河北保定,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后来竟至大红大紫。可知老段的发迹,与老李选派他留洋德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段祺瑞一直念记着段家与李家的友谊。所以在民国初期,他的大女儿段式萱要出嫁的时候,就选择了李家的孙子李国源作女婿。
李国源(1896―1974,字仰尼)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的孙子,他父亲李经叙与过继给李鸿章当长子的李经方是亲兄弟。段氏当时正处在政海的峰巅时期,代理国务总理,择婿的标准自然较高,既要有好的家族背景,还要有洋派的经历和眼光,但那时符合此标准的“高干子弟”并不少见。因民国初年出洋留学已成风气,有远见的世家大族都愿意把子孙送出国读书。孙家鼐家族的孙子辈中就有十二人出国留学。老段之所以选中李家的孙子,而且在还没有见过李国源的情况下就断然作出决定,总与两家之间的渊源不无关系,尽管那时李家已经开始衰落,段家开始兴起。
当时李国源还在英国麦伦斯科学院读书,刚刚毕业。其父已经去世,家中一切由其母丁氏作主。丁氏惟恐儿子思想“开放”,不允这门婚事,就发电报谎称“母病垂危,火速赶回”。李国源回国后才恍然大悟。李国源是家中老大,其父去世时他才13岁,深知母亲多年持家不易,对于这门婚事也就自然“就范”。
段祺瑞很喜欢这个女婿,因李国源学问好,又有英国绅士派头,回国后就安排他进外交部工作,任参事,还曾出任驻仰光代理总领事。20年代中期段祺瑞从政坛上下来之后,李国源率家小回到安徽芜湖,抗战时期到了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又转到上海。他与段家小姐段式萱婚后得一儿一女,儿子即他们的长子李家曜,女儿名李家明。数年后段式萱因病去世,他的继室是陈
[quote]段祺瑞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的陈年往事
作者: 宋路霞
合肥段家与李家
段祺瑞与李家的友谊起源于上两代人。
咸丰年间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段祺瑞的祖父段韫山就跟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等地方豪强,一起拉队伍、办团练。到李鸿章办淮军的时候,他又与刘铭传等来到李鸿章麾下,参加了多次战斗。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他仍在军中,“以军功累得提督衔,记名总兵,获励勇巴图鲁(满语,勇猛志士的意思)称号,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于光绪五年(1879年)卒于宿迁军次。”(《合肥段公年谱稿》)
段祺瑞的一个叔叔也在淮军中,后来当上了山东威海军营的营务官。段祺瑞17岁前往威海投靠叔叔,从站岗放哨做起,渐露才干。在他20岁的时候,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陆军学校)开张了,他去投考,一举考中并名列前茅,遂进入炮科学习。那时该校招生一共才100余名,都是从各营考拔出来的优秀者,学制一年,毕业后,仍回各营。段祺瑞毕业后没有再回威海,而是被分配到旅顺港监修海防炮台。
在段祺瑞24岁时,李鸿章为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决定在军校毕业生中选派优秀者出洋留学,到德国学习军事。段祺瑞抓住了这一千载良机,考了个第一名,遂被派到德国柏林,进入德国一军校,仍旧攻读炮科,见习时在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实习炮工。从德国回来以后,开始受到重用,曾被派为北洋军械局委、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习。几年后被袁世凯看中,在小站练兵的时候,被袁奏调到身边,协助训练新建陆军,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李鸿章去世后,他又随袁来到河北保定,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后来竟至大红大紫。可知老段的发迹,与老李选派他留洋德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段祺瑞一直念记着段家与李家的友谊。所以在民国初期,他的大女儿段式萱要出嫁的时候,就选择了李家的孙子李国源作女婿。
李国源(1896―1974,字仰尼)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的孙子,他父亲李经叙与过继给李鸿章当长子的李经方是亲兄弟。段氏当时正处在政海的峰巅时期,代理国务总理,择婿的标准自然较高,既要有好的家族背景,还要有洋派的经历和眼光,但那时符合此标准的“高干子弟”并不少见。因民国初年出洋留学已成风气,有远见的世家大族都愿意把子孙送出国读书。孙家鼐家族的孙子辈中就有十二人出国留学。老段之所以选中李家的孙子,而且在还没有见过李国源的情况下就断然作出决定,总与两家之间的渊源不无关系,尽管那时李家已经开始衰落,段家开始兴起。
当时李国源还在英国麦伦斯科学院读书,刚刚毕业。其父已经去世,家中一切由其母丁氏作主。丁氏惟恐儿子思想“开放”,不允这门婚事,就发电报谎称“母病垂危,火速赶回”。李国源回国后才恍然大悟。李国源是家中老大,其父去世时他才13岁,深知母亲多年持家不易,对于这门婚事也就自然“就范”。
段祺瑞很喜欢这个女婿,因李国源学问好,又有英国绅士派头,回国后就安排他进外交部工作,任参事,还曾出任驻仰光代理总领事。20年代中期段祺瑞从政坛上下来之后,李国源率家小回到安徽芜湖,抗战时期到了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又转到上海。他与段家小姐段式萱婚后得一儿一女,儿子即他们的长子李家曜,女儿名李家明。数年后段式萱因病去世,他的继室是陈
回venven
这个正是鄙人写的。不过昨天我查了一下资料,颜惠庆记载的也不大准确,“二哥哥”是张志潭的侄子,张志venven wrote:阿冬 wrote: 搜到这个:http://hbcwhzal.blog.163.com/blog/stati ... 728380163/
作者大概是张迷客厅的夜晚
“高的儿子来访,他是为给他妹妹医治耳聋的事来。他妹妹将与张远伯的儿子结婚”
张远伯=张志潭=张爱玲堂伯父,小团圆不是提到二哥哥的少奶奶耳朵聋?这书真是字字有来历,套用红楼梦魇的一个子标题,是自传,不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