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妈妈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2 2:43

小美你把图书馆员和邮递员的门槛想得太低了. 等到肚子饿了才想到谋生也太晚了.
车铺老板不仅是中产还是中产里面的中上的了. 修车工换房顶的都是中产. 在社会福利保障稳定后, MIDDLE CLASS就是收入相对稳定的劳动阶层. 你问美国人, 大半都相信自己是中产阶级. 但是产业转型和全球化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让许多美国人从中产落到底层. 美国的公共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多方面竞争力不足. 着急焦虑的家长可不仅仅是华人/移民, 土生土长的也开始着急了. 大势所趋, 已经不是在汽车厂流水线拧个钉子就可以养一大家子实现美国梦的年代了.
教育不是用来培养顶尖人物的, 教育是用来培养劳工的. 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学习和练习, 也不可能完全靠兴趣, 或者说兴趣往往在一定的练习和学习之后才能产生. 如果不坚持, 很可能什么都半途而废, 什么兴趣都没有发现. 修车工换房顶也要学习和练习.我们家的孩子多半做不了车铺老板, 因为我们没法教他们也没那个人脉, 不是我不愿意他们做. 孩子不能当父母的木偶, 但也不能当作成人. 除了天才生下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绝大多数孩子是不知道的. 我不在乎孩子喜欢什么, 将来选择什么职业走什么路,但是孩子得有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习惯, 为了一个目标暂时推迟享受的能力.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Jun » 2011-01-22 7:37

咳,儿女成年之前都是父母的财产,父母爱怎么养怎么样。说到底,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养出来的儿女多半也是苹果掉不到天上,离树不远。所以我总是认为,如果一个人想把儿女养成跟自己一样的人,完全可以不用费力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想把儿女养成跟自己不同的人,则须趁早把自己改成那样的人,否则都是白费劲。

所以母老虎的儿女最后多半也能混个哈佛耶鲁,律师什么的,有大把当爹娘的人羡慕。不过读她一本书是不能养出同样的儿女来的,得自己变成母老虎这种人。

这样也可解决“长大后不满自己的生活,回头责怪父母”的问题 --- 父母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育儿方式不可能脱离他们自己(从爹妈处得到的)性格和世界观,还能要求他们怎样呢?

******************
别说parenting is a losing game. 我就现在很感激爹妈当时没有逼我干这干那,也没有灌输给我 pleasure=pain 和 pain=pleasure(两个等式不是一个意思哦)的观念。否则,到现在我还在柜台后面数药片儿呢。(不是看不起数药片儿,而是那个不适合我。)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2 13:18

我不觉得parenting is a losing game. 当然我养孩子是很自私地为了自己享受养孩子的乐趣,不是为了孩子将来怎么样。我很不负责任地认为孩子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决定,儿孙自有儿孙福,和我没啥关系。基本上我觉得我自己的现在也都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好也罢坏也罢,我父母对此不用负责。我觉得如果将来欢乐也能这么想,我就不算是太失败的父母。

Jun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哈哈。不过也有道理。我和某人从小都是放养的,所以我们很一致地要放养欢乐。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笑嘻嘻 » 2011-01-22 16:29

说句不好听的,邮递员和图书管理员怎么就比你现在低了?这俩职业也不是打半年游戏肚子饿了出门找就能找到的吧?车铺老板那是小生意人,比电脑民工可不低。
云浆未饮结成冰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qinger » 2011-01-22 16:32

图书管理员是我的理想工作之一呢。不过做一行厌一行,也许真做了这个也觉得没意思。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Jun » 2011-01-22 16:38

邮递员这个工作,再过五到十年就会消失了呢。

我也想做图书管理员哪。 :mrgreen: 不过这个工作恐怕也会渐渐消失了吧?都给Amazon或者Google Books替代了。

越来越无法预测未来的现实,也不可能提前二十三十年地做好确实而细致的准备了。今天看来是玩物丧志(例如,当当当,玩游戏),明天说不定就是最抢手热门的事业(设计游戏)呢,不如今天就开始培养小孩子们玩网络游戏的技术。(I'm joking.)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2 16:47

libarian一点也不容易做. 我认识人做这个, 是父母押了房子供的MASTER(因为父母的房子付清了, 她申请不到学生贷款). 还三天两头裁员, 她正好生孩子, 主动要求裁了.
邮递员是联邦政府部门雇员, 哪能那么容易进去.
玩游戏是娱乐, 设计游戏是工作, 光玩一辈子游戏是学不会设计游戏的. 好歹得有点写程序或设计的底子.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1-01-22 16:5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笑嘻嘻 » 2011-01-22 16:50

Jun我跟你说你不是在joking。我想写的游戏帖子就有点这个意思。所以先不说太多了。
谁说游戏是玩物丧志,跟人一起玩游戏是培养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呵呵,想想小朋友学习社会关系最开始是从院子里跟人玩游戏开始的,现在只不过场地变了。

过20年图书管理员未必会消失,很可能需要更多的技能呢。看书的人并没有减少,电子书的出现让出版的成本更低,所以将来的读物会更多,也更多样化,多媒体互动那种。图书管理系也得跟着与时俱进啊。不过,也许google 从搜索和分类上一举就把图书管理系给消灭了,那我就不知道了。再过50年,大概连电话都没有了。大家都texting袅。。。
邮递员不能消失吧?消失了咱们怎么网购啊。网购应该越来越普遍啊。哦,对了,明白了,那时候可能都被物流取代了。没啥官方的邮递员了。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11-01-22 17:0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2 17:02

其实很少有父母早早想好孩子将来干什么照那个方向培养. 18岁前都是通才教育.18岁以后是孩子自己选择.
放养不放养都是相对的, 再怎么放养, 我们也是中国的教育系统出来的, 每天7-8个小时的课, 回家做家庭作业. 美国的教育系统把主要任务留给了父母或者课后班. 我才不想替孩子做选择呢, 但是他们自己不懂得选也承担不了选择的后果.
PLAY-BASED, 兴趣为主导, 理论上很美妙, 但是实践上很难执行. 和我们一样孩子上PLAY-BASED的幼儿园的, 很多现在到了上学前都适应不良. 就跟大宝宝一样, 没法适应学校. 没有学会自律, 又不是SELF-MOTIVATED.任何需要一点努力练习的事情, 都不能坚持.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qinger » 2011-01-22 19:41

小情说的,好像是有这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重要的不是学些什么,而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不过5岁开始培养,应该还不算晚吧,小心翼翼地问。
Jun说的有点极端,但是基本的意思我还是挺赞同的。家庭对小孩的影响巨大,特别是性格。不和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性格阳光的极少,这个与物质生活条件无关。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2 23:38

家庭影响肯定巨大,但是也不是有遗传顶着就完全没有变化的可能了,就说时代变迁可能给为人父母的一代一代人造成多大影响吧,肯定在下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不小的作用。

拿咱们大陆来说,解放前的父母成天遭受战乱的折磨,孩子早夭都不当回事。到解放后苏俄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一代人,对孩子的健康卫生肯定重视多了,在新社会的情势下重男轻女一类的旧观念也会有一定改善,但自己还成天被搞运动折腾得死去活来呢,对孩子的心理关怀就谈不上了。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父母们,一般不主动被动趟政治混水的,精神上总算能放松些,经济上也宽松多了,性格培养、弹琴拉琴这些也就能放到议事日程上了。而到咱们这么一拨人,接受了东西两方面的信息,生儿育女的考量就更多了。

当然时代变迁也带来很多退步,象孩子虽玩具巨多,但没法象以前我小时候那样满处疯跑、拿沙子土磕饽饽……象营养绝对不会不良,可又要防范营养过剩……

不过综合起来看,时代还是在进步,观念还是在变化,家长希望孩子变成跟自己毫无类似、完全理想的样子那不现实,但是还是有改善、进步(怎么是改善那就是各家家长的愿望投射了,没有绝对标准)的余地吧。恐怕每个当爸妈的心里都会有过“我当时父母如何如何,到我当爹妈的时候,我一定要改正这一点……”类似的想法?

JUN所说的“如果一个人想把儿女养成跟自己一样的人,完全可以不用费力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想把儿女养成跟自己不同的人,则须趁早把自己改成那样的人,否则都是白费劲。”前半句我不能同意,养成跟自己一样的人,也不是不费力那么轻松的。后半句我部分同意,言传身教很重要,自己都做不到,孩子也够呛。但是那么多黑人单亲家庭出身后来很成功的人,可以当反例。

说到底,能对育儿中的各种抉择进行深度讨论,这本身就是进步。以前的问题是没那么多选择,现在是选择很多,也让人产生困惑。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3 0:44

笑嘻嘻 wrote:说句不好听的,邮递员和图书管理员怎么就比你现在低了?这俩职业也不是打半年游戏肚子饿了出门找就能找到的吧?车铺老板那是小生意人,比电脑民工可不低。
我没觉得低啊, 我就是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工作, 肯定不比我现在低. 我不早说了我就是个电脑民工. 谁都得比民工高吧? 但是如果真应了jun的话, 欢乐们就是和爸妈一样要当电脑工程师, 我也觉得没啥不好. 不过我希望他们象小笑是真喜欢这个工作, 不是象我们一样只是因为这是对我们来说谋生最方便的工作. 我的意思是, 只要是靠劳动吃饭, 能吃饱, 自己也高兴, 干啥我都没意见, 哪怕送pizza呢. 更不要说这些工作了.

那个学习的问题, 有那么严重么? 我觉得只要在公立学校里不留级尽够了. 要学啥谋生技能, 从十八岁开始足够的时间学了. 反正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好多人不都是三十岁还改行的么? 还语言不通, 还没身份. 他们起点比我们高多了, 我才不发愁呢.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tiffany » 2011-01-23 8:10

同意蚕博,彪悍的parenting不需要解释。就这点来说,这个虎妈还是很有肠子的。当然她跳出来说她的教子方法比一般人的高明,那就有点儿那啥了。不过真是好促销手段!
乡音无改鬓毛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3 8:28

儿孙自有儿孙福, 凉飕飕的在边上说一句,想的好美啊。自食其力这标准挺高的。我们同龄人中间,三十多还啃老的有的是,要父母出钱帮买房,出力带孩子,帮忙找工作。当然小美这种overachiever 不用担心,放羊养出来的还是overachiever.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3 10:05

:worthy: 自食其力难道不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啃老?第一得父母有钱让他们啃,第二得父母愿意让他们啃。孤儿们难道就不过日子了?从传统来讲,我们家都是养老,没有啃老的,我觉得我尽量解决好自己的退休问题,不给欢乐们增加负担就已经算是好父母了。

所有人都说欢乐还小我才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可能我只是在为我自己当懒妈找借口。就像我当初坚决不肯出国,结果变成了加拿大人。
Last edited by dropby on 2011-01-23 10:17, edited 1 time in total.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3 10:11

倒,达不到你这个基本标准的人多了去了。。。。抓着没钱的父母硬啃的孩子,这个世界上也不少。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11:14

Jun说毫不费力孩子就和父母一样, 这是不可能的. 最多只能说父母尽力之后, 孩子多数和父母类似. 这是个钟型. 而且孩子比父母强或者差和父母费力不是正比关系. 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 但是不做之前怎么知道呢.

很简单一个例子就是, 一家几个孩子, 还各不一样呢.

孩子没准备好, 没法上小学的我们周围不少, 靠父母补习进去的也不少, 这个就是等于留级了. 当然小美遇不到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发生了也不是希奇的事. 孩子的表现是一个曲线, 有中等以上自然就有中等以下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笑嘻嘻 » 2011-01-23 13:21

我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工作。每天早上都得做半天心理建设才能起床。我喜欢在家打游戏。
自食其力可不是做人的最低标准,我听见朋友里孩子不自食其力的可不少。像说有孩子是加拿大学艺术的一整个班毕业了,谁都不找工作,也不着急找,因为大家都不找。就有兴趣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好了。那做不到自食其力怎么办?现在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里努力找工作可是找不到的可有的是。
云浆未饮结成冰

sogno
Posts: 61
Joined: 2009-04-17 11:42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ogno » 2011-01-23 16:08

其实吧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找不回来,比如童年少年无忧无虑嬉笑玩耍的时光,还有些东西比如技能,只要肯学终能拾起用来谋生。当初文革之后绝大部分人知识空白,不也有不少人高考之后出国念研,也在美国学术界里站住了脚。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能无忧无虑做混世魔王的时间段是很短的说。
"There is neither happiness nor misery in the world; there is only the comparison of one state to another, nothing more. He who has felt the deepest grief is best able to experience supreme happiness."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3 16:14

tiffany wrote:同意蚕博,彪悍的parenting不需要解释。就这点来说,这个虎妈还是很有肠子的。当然她跳出来说她的教子方法比一般人的高明,那就有点儿那啥了。不过真是好促销手段!
不制造点风波谁看她家的破事儿。俩藤校教授养俩藤校孩子就这么抽抽,至于嘛。要是一窝一窝的养出三四个孩子都是诺贝尔奖得主,联邦大法官,财富五百强ceo, 芭蕾跳进皇家芭蕾舞团领舞,提琴弹到纽约交响乐团第一提琴手什么的,出来写本书还有卖点。要不,你们家穷的叮当响,住project 房或者trailer park, 吃救济,自己当清洁工,下了夜班还抽空鞭打孩子,教出俩藤校娃儿来,写书也有人看。这书要不是公开讲怎么虐待孩子,能卖的掉才有鬼。
你们脾气还挺好,要是我是个妈我得跟她急,自己傻还打个中国妈妈的牌子出去丢人,侵犯其它中国妈妈的权益。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3 16:20

sogno wrote:当初文革之后绝大部分人知识空白,不也有不少人高考之后出国念研,也在美国学术界里站住了脚。
文革后恢复高考,那能考上的肯定不是知识空白顶着脑袋就成的。多少上山下乡的城市孩子在农村还坚持晚上学英语做算术,农村孩子要考大学更是剥层皮---可以参见刘震云的小说《塔铺》。
那一代人还是被耽误者众吧。张艺谋不是说么,他要不是超龄上了电影学院,他现在就跟当时插队的中学同学们一样,是提前下岗的退休工人。
而且那些少数又少数的努力而且幸运的人,后来上大学、及至出国以后,可是没少下功夫追赶。
那都是时代造成的,也不是自己愿意,只是情势到那里,尽力而为。

如今的情况下,一方面是让孩子随便玩儿,然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勤追赶(如果机会没有失去的话),另一方面是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性从旁因势利导,希望让孩子起码达到个中游水平,要是孩子资质机遇不足,父母仍旧提供无条件的爱,要是孩子有潜力不要因为父母的眼界限制了发展。我个人是会选择后者的。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3 16:35

Knowing wrote:你们脾气还挺好,要是我是个妈我得跟她急,自己傻还打个中国妈妈的牌子出去丢人,侵犯其它中国妈妈的权益。
着不过来那么多急啊。
我有个感觉,这虎妈如果不是菲律宾客家华侨,而是大陆人,我可能反感程度会高一点。嗯,也不见得,那些什么哈佛女孩耶鲁男孩家长写的育儿宝典,我看了标题也不过笑笑。

sogno
Posts: 61
Joined: 2009-04-17 11:42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ogno » 2011-01-23 16:42

知识空白是指当初大家起点都一样大部分人都是重头来过,只是智力不同上的台阶不同而已,所以相对当初美国本土人小学中学大学正经教育相比,我们很多人起点晚的多但也站住了脚。
"There is neither happiness nor misery in the world; there is only the comparison of one state to another, nothing more. He who has felt the deepest grief is best able to experience supreme happiness."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笑嘻嘻 » 2011-01-23 17:24

中国差不多十亿人经历了文革,最后城市里下岗的农村不够种地出来打工的人可比出国当教授的人多太多了。很多鱼都是采取一种生存策略就是多生,一气生个成百上千鱼卵,被吃掉大半,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儿。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17:57

sogno wrote:其实吧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找不回来,比如童年少年无忧无虑嬉笑玩耍的时光,还有些东西比如技能,只要肯学终能拾起用来谋生。当初文革之后绝大部分人知识空白,不也有不少人高考之后出国念研,也在美国学术界里站住了脚。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能无忧无虑做混世魔王的时间段是很短的说。
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18岁以前做混世魔王, 满18岁就扔街上好呢, 还是给他一个过渡和准备好呢?
这种书有啥值得着急的. 现在连小白文都忙着种田谋生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sogno
Posts: 61
Joined: 2009-04-17 11:42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ogno » 2011-01-23 18:53

当然不是到时候就扔出去了,我个人的观点是高中起就要管了,孩子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将来做准备和铺垫。但初中之前玩的猛些没关系。我并不是说严加管教不好,是有个度。现在这个社会最难做到的是天天顺着自己心意活着,走进社会后有谁能不做一点妥协?这样的日子成年后望不到尽头,为什么不让孩子在你能呵护的时候能有些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不是说人生在世,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童年少年那种纯粹的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说。
"There is neither happiness nor misery in the world; there is only the comparison of one state to another, nothing more. He who has felt the deepest grief is best able to experience supreme happiness."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3 19:23

咳,如果不确切地定义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无忧无虑嬉笑玩耍、混世魔王、严加管教、自由自在、纯粹的快乐,那就很难说大家是否在谈同一件事。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19:29

其实孩子成长中责任和权利都是同时存在的. 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时光只存在于传说中. 根本没必要特别设一个限制到多少岁就突然改变游戏规则.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tiffany » 2011-01-23 22:04

豪情 wrote: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时光只存在于传说中
这话我太赞同了,我觉得小朋友就很容易焦虑,不过焦虑原因比较不深刻,所以比较好哄而已。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22:40

dropby wrote:
笑嘻嘻 wrote:说句不好听的,邮递员和图书管理员怎么就比你现在低了?这俩职业也不是打半年游戏肚子饿了出门找就能找到的吧?车铺老板那是小生意人,比电脑民工可不低。
我没觉得低啊, 我就是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工作, 肯定不比我现在低. 我不早说了我就是个电脑民工. 谁都得比民工高吧? 但是如果真应了jun的话, 欢乐们就是和爸妈一样要当电脑工程师, 我也觉得没啥不好. 不过我希望他们象小笑是真喜欢这个工作, 不是象我们一样只是因为这是对我们来说谋生最方便的工作. 我的意思是, 只要是靠劳动吃饭, 能吃饱, 自己也高兴, 干啥我都没意见, 哪怕送pizza呢. 更不要说这些工作了.

那个学习的问题, 有那么严重么? 我觉得只要在公立学校里不留级尽够了. 要学啥谋生技能, 从十八岁开始足够的时间学了. 反正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好多人不都是三十岁还改行的么? 还语言不通, 还没身份. 他们起点比我们高多了, 我才不发愁呢.
按照JUN的理论, 你都不能真正喜欢你的工作, 孩子也不可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你的起点比很多美国人都高了. 有名校学历, 没有学生贷款要还. 至于是否送PIZZA就可以谋生, 参见Nickel and Dimed.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3 23:08

tiffany wrote:
豪情 wrote: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时光只存在于传说中
这话我太赞同了,我觉得小朋友就很容易焦虑,不过焦虑原因比较不深刻,所以比较好哄而已。
我们家小朋友PLAYDATE. 那位小朋友得不到自己要的, 就抱怨说, it is not fair. 老爸笑嘻嘻地说life is not fair. :mrgreen: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3 23:22

我们(我指我和我先生)自己身在其中都不觉得,带孩子回国,国内亲友跟孩子聊了聊幼儿园生活只有,恍然大悟:所谓国外幼儿园没什么规矩,随便孩子无忧无虑地玩儿,根本是传说。
老师当然不用有些国内幼儿园老师那么凶的口气说话,但是2-3岁小孩就有自己吃饭穿鞋收拾玩具的规矩,出教室经过走廊去外面玩儿这一路不能讲话(假装吸口气鼓着嘴catch a bubble),老师讲故事时捣乱说话或者老师教导时回嘴或者推搡小朋友,那马上time out……

几岁的孩子学认字背诗算术当然过分,但是就执行基本礼貌、基本纪律、基本生活习惯,也不是无忧无虑、不费心思就能达到的。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tiffany » 2011-01-24 0:03

我悄悄的说,我娃儿他们小班也教字母了。大家goodie bag里面纷纷装儿童教育材料。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4 0:12

我们家二十六个字母还认不全. 他们这一年的目标是学会写26个字母, 只需要会写大写字母. 就这样我们家孩子还跟不上. 老师找我们谈话要课后辅导. 于是我们硬着头皮每天晚上在家教.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1-01-24 4:38, edited 1 time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4 0:18

小情你真会戳我心窝子. 我在国内的工作和写代码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 而且我很喜欢. 到了加拿大语言不过关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一个最容易的谋生方式, 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是很自然的事情么? 到加拿大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工作被牺牲了. 我当然希望欢乐们不需要做这样的牺牲.
silkworm wrote: 执行基本礼貌、基本纪律、基本生活习惯,也不是无忧无虑、不费心思就能达到的。
太同意了. 我要声明一下我的放养只是在不逼孩子拿高分, 不逼孩子练乐器, 不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这方面, 绝不是孩子可以不守规矩当混世魔王. 除了蚕说的这些, 我觉得有必要教孩子的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道路自己选择, 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后果............这方面我觉得压力很大, 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条我就没教好, 欢欢两岁半了还经常要喂饭, 喂还不吃. 失败的妈妈掩面下. :let_me_die: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4 0:22

我觉得你这个对孩子健康快乐的要求还没有小白的会读红楼写颜体字来得容易实现. 没有什么教育方法可以保证健康快乐.
我们的GOODIE BAG送书. 但是, 小朋友们纷纷反映, 太浅了. 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家小朋友一个字都不认得, 连字母都认不全.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4 0:25

所以我说压力大啊. :(

还好我只是希望, 不是要求. 希望和要求完全不同. 我不要求欢乐们拿高分. 但是天下没有哪个父母, 包括我在内, 不希望孩子拿高分吧? 也就是说, 万一他们不健康不快乐, 那也是他们的命, 当妈的又不是上帝. 欢欢从小啥病没有, 整天傻乐. 到了乐乐这, 一出生就进NICU, 回家整天皱着个小眉头, 湿疹搞得小脑袋血淋淋的. 你说欢欢乐乐我都是一样地怀, 一样地生, 一样地带, 结果就这么不同.

朝露
Posts: 346
Joined: 2003-12-16 23:11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朝露 » 2011-01-24 0:55

作为一个国内幼儿园中班小朋友的妈妈,我得现身说法来说说 :mrgreen: 我是没有让闺女去认字,逼她去上英语班什么的,为此,我们得了她老师的一个很高的评价,说她是最象小朋友的小朋友 :-D :-D 但问题是我不让她去学这个那个、不介意她拿啥分,就会让该小朋友比其他小朋友快乐吗?也不见得,因为小朋友们之间会彼此有交流,而且,她们幼儿园就有简单英文课、钢琴课etc,如果她跟不上她们班小朋友的进度,自己也许也会有心理压力出来,也会有不快乐的缘由,虽然这个问题在幼儿园阶段并不突出 :wink: 摊手,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最后去承受的都是每一个个体,没有谁能逃得了 :sleeping: 对孩子要求多高、或者多点儿少点儿,我现在没什么想法,走一步看一步,将来如何,一看闺女自己、二看我自己能作什么,一句话,顺其自然吧

当然,闺女最不快乐的是她闲着在家时也没有其他小朋友跟她一起玩,所以,有欢欢、乐乐才能真欢乐啊,我眼红地说 :mrgreen: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4 1:05

就是我说过的, 孩子还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怎样才能快乐. 不逼他们学习不做规矩也许暂时快乐了, 等他们发现后果不能承担, 还是不快乐.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4 4:01

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的。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ogno
Posts: 61
Joined: 2009-04-17 11:42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ogno » 2011-01-24 8:27

晕死,好象讲的真不是同样的事。我说的纯粹的快乐,打个比方小丫头想吃冰激凌,我就不会说,你若写完这篇字才能给你。写完字她也得到冰激凌,但这是必须交换才能得到的快乐,所以不是纯粹的快乐。当然家长要求她写字有家长的道理,我只是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世间不只一条路可走。
"There is neither happiness nor misery in the world; there is only the comparison of one state to another, nothing more. He who has felt the deepest grief is best able to experience supreme happiness."

Judy
Posts: 725
Joined: 2009-07-16 19:2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Judy » 2011-01-24 13:48

是不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父母们普遍对未来有害怕,比如回帖里有不少提到有些工作会消失,这样才让这个老虎妈妈的理论很有卖点?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camellia » 2011-01-24 22:16

一定要老虎妈妈才能养出这样的孩子么?今天在GYM碰到的一个黑人大妈让我想起这个帖子。她看到我拿了本中文书进桑那,就开聊她女儿,14岁考SAT满分,拿了总统学者奖(奖学金?),今年20岁从普林斯顿毕业,考LSAT 99%, 报了哈福法学院。结果有个中国人访问了他们夫妻,说是在中国出一本书,怎么培养孩子的。她看着我读中文,所以说下回碰到要让我给她讲讲都说了什么(明显是忍不住要夸她孩子嘛)。人是很好说话,声音很柔和的,怎么也看着不像老虎妈妈。说道报考法学院,我就聊了前室友,也是普大的历史系毕业,边上班边考了LSAT 99.5%, 虽然老爸是军队的法官,哈福法学也没录取他,杜克给了全奖他不去。结果该大妈立刻急了,说我女儿才99%,那不也进不去?我说她女儿还小,今年不行明年。接着聊说她老公,也是普大的,她自己是华盛顿的博士。我听着觉得原来中外的知识分子家长都一个样儿啊。
根据我前室友的例子,老美父母也不是不管,只是不在金钱上。他父母老早就帮他在自己理财的银行设了IRA账户,享受优惠利率,然后搬家的时候租了个Uhaul,父子俩自己动手打包装箱,我室友的家具都是二手店买的旧货,全都搬走了,因为是淘来的有意思的古董木器。被他传染的,我也折腾了一堆旧木头桌子,樟木箱子和茶几。看了他再跟我最近见的一帮国内富二代比,恩,我室友含蓄内敛太多了。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豪情 » 2011-01-24 23:20

都一样的. 你说人家家孩子的故事我怎么前因后果那么清楚, 都是人骄傲地夸奖的. 美国人特别爱管别人怎么带孩子, 至少不亚于中国人.所以虎妈言论一出, 反应特别大.
教孩子确实是很个人的选择. 做法和结果也没特别必然的联系.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silkworm » 2011-01-24 23:40

这一期的TIME杂志封面也是虎妈,里面有篇文章挺逗。
Tiger Daughter
By Bill Powell Thursday, Jan. 20, 2011

I sat in our suburban home in Shanghai and read online the excerpt from Amy Chua's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that appeare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y reaction to it was straightforward: Maybe a little over the top, but, yeah, that's about right. My wife's reaction: "I guess I'm not the toughest Chinese mother after all."

Our daughter, age 6, is in first grade. She's bilingual (Mandarin and English). She takes violin and ballet lessons. And she does two to three hours of homework a night, seven days a week. She is not Superkid. The fluency in English excepted ("An accident of birth," I remind her every time she comes home boasting about acing her latest English quiz), she's a normal kid. Pretty much every other child in her class at her Chinese school does the same stuff.

American-passport holder Abby Cui-Powell, in other words, is living a typical Shanghai childhood. That doesn't mean all work and no fun. She goes out to play with the kids in our neighborhood. And she watches movies. In fact, one of the reasons Abby's English is so good is that she spends time watching The Lion King and Toy Story. That's more freedom than Chua's kids were allowed, according to her book.
(See a TIME Q&A with Amy Chua.)

Chua may be extreme in the discipline she tries to impose, even by Chinese standards. But where she is not extreme is in 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underpinnings of why she does what she does. The most important assertion she makes in the piece, in my view, is this: "Chinese parents assume strength, not fragility."
(See "Roaring Tigers, Anxious Choppers.")

This is exactly right. The assumption undergirding my wife's attitude toward Abby's education at home is that life is tough, you have to be educated to get through it, and what we're doing is aimed toward that end. You may not like it very much now, but it'll be worth it.

So she takes the lead. My role is pretty much limited to English; I read to Abby often and help correct her spelling mistakes. Joyce does the heavy lifting. Each night, she drills Abby relentlessly in math and Chinese. (Joyce and I both were lousy in math as kids, so we're assuming that Abby's gene pool is missing a few chromosomes when it comes to numbers.) Sometimes Abby cries and mopes. But every single night, she does the work. If she gets it wrong, she does it over until she gets it right. And I see no evidence that she's turning into a tortured, malfunctioning kid.
(See more on the global debate about parenting, identity and family.)

Mind you, this is only first grade.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of the Shanghai school system intensifies as students get older and closer to the fateful collegeentrance exam that determines which university they can attend. We had lunch recently with friends whose daughter, a 10th-grader in an elite high school here, is frequently up until midnight doing homework. "It's too much," her father said. "Something has to change." This attitude is growing among middle-class Chinese parents, and the government is looking at ways to foster more creative thinking in schools.

But what you'll never see here is an adoption of what Chua calls the obsessive concern in the U.S. with a kid's self-esteem, which from my expatriate viewpoint has practically become a form of dementia among some parents: the Little Leagues in which they don't keep score, for example, lest the kids on the losing team get their feelings hurt.

There are things that are not quite right with Chua's piece. "What Chinese parents understand," she asserts, "is that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re good at it." That's not only wrong, it's ridiculous. Kids — even Chinese kids! — enjoy sports at all levels, not just the Olympics. Abby, unprompted, loved to draw from an early age, and like everyone else, she started with stick figures.
(Comment on this story.)

But the bottom line, to me, is the studies Chua cites reporting that Chinese parents spend approximately 10 times as long every day as Western parents "drilling academic activities." Even if it's only three times as long, that's still a lot. Whatever Chua's excesses — and don't worry, we don't call Abby "garbage" if she flubs a math problem — when it comes to a child's education, having a Chinese mother is a big advantage; I'm very glad my daughter has one.



Read more: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 ... z1C1SXrHxP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5 1:17

应该说中国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我和我哥小时候完全放羊, 我爸妈才不管我们的学习. 我们家也不买高考辅导材料. 我们每天九点半按时上床. 我哥的孩子, 我哥觉得不用管, 我嫂子觉得不管不行. 我侄女小时候经常因为学习的事情被她妈说得哭. 每次我弱弱地说很不必, 我嫂子都声音很大地说现在和你们那时候如何不一样. 也是, 我读高中的母校是当时唯一的非重点高中, 也是当时唯一一家高中只读两年的学校. 这所学校的高中部已经不存在了. 我能够肯定地说我父母那一代放羊的比我哥那一代的多. 然后我侄女很不幸地重蹈了无数女生的覆辙, 高中前成绩非常好, 年级一二名, 上高中后后继乏力, 当然最后上的也是重点大学, 不是最好的那几所. 我有时候难免疑惑如果我嫂子不从小逼得那么很, 成绩会更差还是更好呢?

我侄女和我有同样的毛病, 粗心. 数学卷子经常最难的大家都不会做的题做对了, 最简单的题做错了. 我爸妈不管我成绩起伏很大, 反正我考个师专他们觉得就可以交代了. 我侄女每次犯了这种毛病肯定被她妈数落个够. 结果就是我到需要认真的考试, 比如高考, 会格外仔细, 会少犯一些粗心的毛病, 我侄女不管是不是重要的考试, 都会时有事故发生. 我想是因为我没有压力, 她有.

我很同意小情说的, 古今中外的父母, 除了个别的, 都深爱子女, 都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美国父母也许用在陪孩子踢球的时间是中国父母的三倍? 哪种方式更好? 有标准答案么? 作为父母, 该彪悍的时候要彪悍, 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方法教就好了.

IF NOT
Posts: 838
Joined: 2005-11-10 2:32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IF NOT » 2011-01-25 3:40

什么事一到人的问题就特别复杂啊。
我有个同事是单亲妈妈,儿子正在叛逆期,她天天和我诉苦,我不由得对教育问题想得多一点。我不太欣赏这个老虎妈妈的地方在于她似乎把力气花在逼迫女儿学习,而不是激发她的兴趣和好胜心去自觉自愿的学习。学习为什么一定是件痛苦的事呢?大言不惭的说:在我上学的多数时间里,我觉得学习很有趣啊,得了好成绩当然更有趣 :mrgreen: 但是学习本身是带来求知乐趣的啊。我爸都这岁数了还喜欢做报纸上的智力数学题,当初我学排列组合时他经常过来津津有味的看我的题,兴之所至就拿几道和我比谁做的快。也许正是因为他没给我压力,反而有点“不用看着,这么好玩的事儿我女儿怎么会不喜欢?”,我也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我觉得要是换了这个老虎妈妈教我,多半早早把我的学习兴趣都扼杀了。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Knowing » 2011-01-25 5:11

这一期的TIME杂志封面也是虎妈,里面有篇文章挺逗。
That article makes me sick :roll: His daugther is 8 years old, and he could not wait to claim himself as success parents.
我家换房顶的时候有一个来估价的人从中学就跟着他爹换房顶, 毕业后去上大学拿了个文凭还是回来换房顶, 他说他就是喜欢换房顶这种工作. 当然他现在也不自己换房顶了. 但是话说回来, 从谋生的角度讲, 换房顶和编程序也没啥本质区别. 虽然我个人觉得换房顶是简单重复劳动.
换房顶一点不简单!这人的故事象施屠户,大学毕业干了十年白领受不了了,宁可卖肉。我觉得职业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外行看着简单,内行才知道干好不容易,窍门多的很;一种是外行看着特复杂,内行知道一但上了轨道不过如此的。好多渊源流长的手艺活,比如酿酒做菜卖肉种地,都是前一种。近代才有的新兴行业,律师程序员科学家什么的都是后一种。比如别人都觉得我的工作特复杂,其实我大部分时候就是在简单重复劳动. :let_me_die: :let_me_die: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camellia » 2011-01-25 8:46

Knowing wrote: 换房顶一点不简单!这人的故事象施屠户,大学毕业干了十年白领受不了了,宁可卖肉。我觉得职业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外行看着简单,内行才知道干好不容易,窍门多的很;一种是外行看着特复杂,内行知道一但上了轨道不过如此的。好多渊源流长的手艺活,比如酿酒做菜卖肉种地,都是前一种。近代才有的新兴行业,律师程序员科学家什么的都是后一种。比如别人都觉得我的工作特复杂,其实我大部分时候就是在简单重复劳动. :let_me_die: :let_me_die:
Licensed electrician and plumber are very professional in US, especially in NYC. They are highly educated engineers in my mind :D And all my mechanics are good business person as well, def upper middle class. Experienced construction worker is technically well trained. At least they know all the specs of building materials :love015: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老虎妈妈

Post by dropby » 2011-01-25 12:20

管子工和电工都是技术工人, 要上学, 要考证. 种地的学问就更大了, 我们一个开农场的朋友是农学博士. 换房顶和换地板一样, 谁都可以做, 也没有上岗要求. 房顶我没换过, 地板我换过. 换地板就是个简单重复劳动. 不是说地板要换得好就不需要一点技巧或者技术了, 我们第二个楼梯比第一个楼梯做得漂亮多了. 但是, 那仍然是简单重复劳动. 换房顶挣得不错, 因为是露天高强度体力劳动, 风吹日晒雨淋的. 也有危险, 我们换房顶的小工头有个表兄就是从房顶摔下来致残了. 不管做什么, 如果最后有了自己的小生意, 而且能做好的话, 那都是非常人所能的了. 每年开门的小生意不知道有多少, 绝大多数都以赚不到钱关门结束.

但是如果乐乐将来就愿意换房顶, again, 劳动光荣, 不管是什么劳动. 我上班也不过是整天拿着代码砖砌墙, 虽然我不见得喜欢砌墙, 但是我肯定喜欢自食其力.而且他要能喜欢换房顶, 肯定不会是小白脸, 多半是肌肉男, 健康快乐两条里已经占了一条了.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