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之味
Re: 越南之味(大都会)
还有豪情提过的电影Indochine,陈英雄的《夏天的滋味》。《情人》对我的魔力早十年就消失了。
Re: 越南之味(大都会)
Knowing wrote:说起来越南旅游局也该给Graham Greene 和Somerset Maugham 的后人付宣传费。一部quiet american, 招徕了多少文学中年!



情人好像对我从来没有魔力。可能当时看的时候小,不能体会一片废墟的魅力。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越南之味(大都会)
我对情人的感觉很复杂. 文字和电影直接击中当时我文学女青年的心. 投入又抽离的视觉角度, 象一个人分身为二, 一个在感受, 一个在冷冷的观察. 有一点点自恋和自怜, 但是文字和电影表现出色, 不觉得很夸张. 而越南, 不仅提供一个背景, 而是一个既是故乡又是他乡的矛盾结合体. 这种特殊的感受, 这么多年, 没有改变.
中年看印度支那的时候就非常的抽离, 象远远遥望别人的悲欢离合.
中年看印度支那的时候就非常的抽离, 象远远遥望别人的悲欢离合.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情人》电影里尽是少女的迷茫,最近复习小说,满眼是母亲的挣扎。
我最喜欢陈英雄的《盛夏的滋味》,比《青木瓜之味》当代生活些,很养眼,很轻松。《三轮车夫》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
我最喜欢陈英雄的《盛夏的滋味》,比《青木瓜之味》当代生活些,很养眼,很轻松。《三轮车夫》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椒盐是怎么做的?我一直没搞明白。有了这个,自己挤点青柠大概就好了。
北方更喜欢用姜,我买了几罐姜丝话梅回来,还有糖姜。再就是米粉皮,咖啡和菜谱,没有其它纪念品。完全是副吃货的样子。
北方更喜欢用姜,我买了几罐姜丝话梅回来,还有糖姜。再就是米粉皮,咖啡和菜谱,没有其它纪念品。完全是副吃货的样子。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听说可以当天做丝衬衫,我听的挺动心的。
拿花椒和盐炒?
昨天晚上做梦,从武汉到云南,坐有轨电车,说四个钟头就到,一路看风景,路上经过桂林,还有带斗笠的小贩跳上来卖水果和小吃, 觉得非常爽....醒来好惆怅!
拿花椒和盐炒?
昨天晚上做梦,从武汉到云南,坐有轨电车,说四个钟头就到,一路看风景,路上经过桂林,还有带斗笠的小贩跳上来卖水果和小吃, 觉得非常爽....醒来好惆怅!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裁缝铺真的很多,河内的Hang Gai干脆别名丝绸之路。即使当天不能取,三、四天足够了。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那就pass不看了。
听我们街头美食团的团友说起来,美国很多越南馆子,一定也有人种东南亚蔬菜,所以你们很幸运呢。去吃吧吃吧。
听我们街头美食团的团友说起来,美国很多越南馆子,一定也有人种东南亚蔬菜,所以你们很幸运呢。去吃吧吃吧。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在asian society 听过一个关于越南食物(在美国)的讲座,据说是越战后涌入的难民带来的文化,他们被安排在几个居住点,所以LA有很多,貌似奇怪而不奇怪的在几个中西部城市比如明尼艾扑乐丝有地道的越南菜。
昨天跟一个同事口水的时候,听说east end 的确有条越南街。
昨天跟一个同事口水的时候,听说east end 的确有条越南街。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从前有个老板是越南华侨,从小是大少爷,75年还是76年从西贡逃出去,后来就在明尼艾扑乐丝上大学工作。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越南Pho在当地是很小碗的,就是CAVA照片上的一般饭碗那么大,当地人是当早餐吃的,不知为何落土异国后就变成超大碗了。
我的同事,美国出生的越南小姑娘告诉我,她妈妈回去越南也不习惯那么小的量了,以至于每次都是叫两碗!还有她的两个堂姐移民到美国,两个月就增加了15磅,美国食品的量太大了。
安贡馆看着很吸引人,以前我应该看过照片,觉得有印象。上海的黄浦区政府现在拼命推销“南外滩老码头”,就是原来的十六铺码头,把它变成又一个“新天地”,都是什么私人会所高档餐厅,可是还不如学这个安贡馆的概念,街头食品精致化室内化,这样才好玩。坐在黄浦江边的西餐厅吃意面是多么装B啊,吃阿娘煨面才对!
我的同事,美国出生的越南小姑娘告诉我,她妈妈回去越南也不习惯那么小的量了,以至于每次都是叫两碗!还有她的两个堂姐移民到美国,两个月就增加了15磅,美国食品的量太大了。
安贡馆看着很吸引人,以前我应该看过照片,觉得有印象。上海的黄浦区政府现在拼命推销“南外滩老码头”,就是原来的十六铺码头,把它变成又一个“新天地”,都是什么私人会所高档餐厅,可是还不如学这个安贡馆的概念,街头食品精致化室内化,这样才好玩。坐在黄浦江边的西餐厅吃意面是多么装B啊,吃阿娘煨面才对!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CAVA讲的亚洲九层塔就是Thai Basil, 叶子小香味浓烈,意大利Basil是叶子大有甜香味。湾区的农夫市场有很多越南老挝人的摊主,买菜时,碰到天气热,街上都是这股九层塔的香味。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你这么一说,想起河内街头午饭时间到处飘着牛肉汤和淡淡桂皮的香味,还有咖啡香。饿了。越南的食物清淡,又少量多餐,所以才不那么会胖。
阿娘黄鱼面据说阿娘去世后也不及从前了,我都没吃过,遗憾。上海不少百货公司也有室内排档,代表性的叫大食代,不过有些粗糙。
阿娘黄鱼面据说阿娘去世后也不及从前了,我都没吃过,遗憾。上海不少百货公司也有室内排档,代表性的叫大食代,不过有些粗糙。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啊,最新这段纯写吃的,读着太过瘾了。
难民resettlement确实是有定点儿的。越南人在Minnesota不少,美国国内索马里人第一大聚居区就在那里。
难民resettlement确实是有定点儿的。越南人在Minnesota不少,美国国内索马里人第一大聚居区就在那里。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还有一段河内的街头食物,给你明天中午佐餐。silkworm wrote:啊,最新这段纯写吃的,读着太过瘾了。

Wikipedia上的越南食物一条写得挺好的,最有意思的是中国法国的影响,也有三个地区的饮食区别。象面Mi,捞Luộc,实在太象粤语发音了。
Once a province of China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Vietnam shares many of its characteristics with China. In culinary traditions, Chinese introduced to Vietnam many dishes like hoành thánh (wonton), há cảo (dumpling), hủ tiếu (ka tieu), mì (wheat noodles), bò bía (Popiah), bánh quẩy (youtiao), bánh bao (baozi), cơm chiên Dương Châu (Yangzhou fried rice), mì xào (chow mein)...Vietnamese adopted these foods and added their own styles and flavors to the foods.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near China-Vietnam border also adopted some foods from China. Ethnic Tày and Nùng in Lạng Sơn province adopted "thịt lợn quay" (roasted pork) and "khau nhục" (braised pork belly) from China.
The French introduced to Vietnam baguettes, which were then combined with Vietnamese stuffing to become a popular fast food in Vietnam, known oversea as "Vietnamese sandwich". The French also brought to Southern Vietnam shallots, potatoes, tarragon, and asparagus. Shallots are called "hẹ tây" (literally "Western chives") and potatoes are called "khoai tây" (literally "Western taro") in Vietnamese, which reflect their origin before arriving to Vietnam.
Re: 越南之味(柠檬草,香蕉花)
湾区的越南饭馆平均水平真挺高的。当然绝对不能跟cava照片上的花样繁多,活色生香比。胜在还是保留了热带国家食品的清香淡甜,不油腻的特征。我还挺喜欢去的,一般每个馆子有一两样特别的,很好吃。但看完cava这个真越南的吃,马上觉得不够解馋的,还是在本乡本土的食物有活力。
云浆未饮结成冰
Re: 越南之味
菜叶不用生水洗,难道用熟水洗么? 
哎,这种团看运气,碰上有趣的团友是个bonus, 大家志同道合吃的也起劲,碰上看到老鼠尖叫晕到,到小吃摊上皱眉掏出消毒手巾擦半天不肯下嘴的人,虽然没什么,到底扫兴。上次在法国南部去教皇城堡品酒,同团一对澳洲夫妇都是吃货和爱酒之人,有说有笑非常起劲。另外三个香港女孩子就比较。。。最烦人是她们不喝酒!一个略尝一下,另外两个都不喝,光吃点过酒的奶酪,到处举手做V字拍照,动不动齐声奶声奶气"耶~~~~",二十五六举止如十二三岁。。。导游和酒庄主人看她们倒掉酒都感到十分不爽。
不喝酒你们来wine tour 干吗?

哎,这种团看运气,碰上有趣的团友是个bonus, 大家志同道合吃的也起劲,碰上看到老鼠尖叫晕到,到小吃摊上皱眉掏出消毒手巾擦半天不肯下嘴的人,虽然没什么,到底扫兴。上次在法国南部去教皇城堡品酒,同团一对澳洲夫妇都是吃货和爱酒之人,有说有笑非常起劲。另外三个香港女孩子就比较。。。最烦人是她们不喝酒!一个略尝一下,另外两个都不喝,光吃点过酒的奶酪,到处举手做V字拍照,动不动齐声奶声奶气"耶~~~~",二十五六举止如十二三岁。。。导游和酒庄主人看她们倒掉酒都感到十分不爽。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越南之味
我们很幸运,团友都非常随和,大家推杯换盏,筷子在一个碗里搅和眉毛也不皱,互相交流到处吃的经验。那个伦敦来的男生还跟我们大力推荐San Sebastián,想起小K写过的,暗地里又给他加了一分,看来英国也有懂吃的人。听他们说老挝也很不错。
行前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导游书、蔡澜的博客,发现这篇驴评写得不错: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81- ... rnals.html
行前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导游书、蔡澜的博客,发现这篇驴评写得不错: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81- ... rnals.html
Re: 越南之味
水芹菜和绿米苋都好新鲜!
粉卷真是好大一碟,而且配料很丰富。摊上鸡蛋,象大米版的煎饼果子了。餐厅版的春卷,就没那么有意思。尤其九层塔变成parley,比较无趣了。
小摊上吃螃蟹,有意思。
看到摊子上还是用瓷碗,没有用一次性的餐具,好!前几天看AB在韩国的一集,发现韩国小摊子居然也是把塑料袋套在容器上给顾客用,省得洗碗,不知国内和韩国是谁学谁的。
那个不知名的蔬菜,我特别好奇是什么。看着那些叶子,貌似是豆科的,跟槐树、合欢树的叶子比较象。我用“越南 蔬菜 豆科”狗了一下,在台湾的网页上得到了答案,而且有相似的照片---“水合歡俗稱「水含羞草」,是豆科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佈。水合歡在越南與泰國是頗為重要的水生蔬菜作物,僅次於水蕹菜,在當地栽培時期約為5月至9月,採收嫩莖販售,料理方式為炒食、煲湯等,為當地的主要蔬菜之一。”
http://straybirds.coa.gov.tw/print.php? ... 0721101729
还有游客也做过类似“研究”:“Neptunia olearacea。Neptunia源自羅馬神話的Neptune(海神、水之神),這個屬在台灣植物誌上稱作水合歡屬,在大陸則稱作假含羞草屬。種名oleracea就是蔬菜的意思,可見水含羞草原來就有人食用。”
粉卷真是好大一碟,而且配料很丰富。摊上鸡蛋,象大米版的煎饼果子了。餐厅版的春卷,就没那么有意思。尤其九层塔变成parley,比较无趣了。
小摊上吃螃蟹,有意思。
看到摊子上还是用瓷碗,没有用一次性的餐具,好!前几天看AB在韩国的一集,发现韩国小摊子居然也是把塑料袋套在容器上给顾客用,省得洗碗,不知国内和韩国是谁学谁的。
那个不知名的蔬菜,我特别好奇是什么。看着那些叶子,貌似是豆科的,跟槐树、合欢树的叶子比较象。我用“越南 蔬菜 豆科”狗了一下,在台湾的网页上得到了答案,而且有相似的照片---“水合歡俗稱「水含羞草」,是豆科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佈。水合歡在越南與泰國是頗為重要的水生蔬菜作物,僅次於水蕹菜,在當地栽培時期約為5月至9月,採收嫩莖販售,料理方式為炒食、煲湯等,為當地的主要蔬菜之一。”
http://straybirds.coa.gov.tw/print.php? ... 0721101729
还有游客也做过类似“研究”:“Neptunia olearacea。Neptunia源自羅馬神話的Neptune(海神、水之神),這個屬在台灣植物誌上稱作水合歡屬,在大陸則稱作假含羞草屬。種名oleracea就是蔬菜的意思,可見水含羞草原來就有人食用。”
Re: 越南之味
这个提醒的意思是自来水达不到饮用标准. 我曾经计划去墨西哥,大家都带小BABY, 同行的人不停提醒这个, 把我烦死了, 决定改去夏威夷. 有朋友去非洲, 还说到洗澡的时候都得特别小心不要吃进去或者进眼睛.我想那只好擦身了.Knowing wrote:菜叶不用生水洗,难道用熟水洗么?![]()
中国也达不到, 所以要喝开水, 洗澡洗衣服要用很多消毒的东西. 这里的水硬得不得了, 大家用瓶装水/装全屋净化系统. 本地人总有自己的办法, 游客得改变一点生活习惯.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越南之味
这个好象是藕带. 我只吃过做好的. 请武汉人出来答疑.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9772.htm找到了, 应该是.
武汉当地人说到吃小吃, 如果要讲究呢, 到XX楼(忘记了)吃, 是街头的十倍价钱, 也精致干净, 但是没有街头的味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9772.htm找到了, 应该是.
武汉当地人说到吃小吃, 如果要讲究呢, 到XX楼(忘记了)吃, 是街头的十倍价钱, 也精致干净, 但是没有街头的味道.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