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Mad Hot Ball Room Dance(完)
Posted: 2005-08-21 19:24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Mad Hot Ball Room Dance. http://www.imdb.com/title/tt0438205/ 刚开始以为是讲交际舞/国标竞赛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听说是讲小孩子学交际舞的故事是还犹豫了一下是不是去看,幸亏去看了。
这个记录片讲的是纽约公立学校,确切地说是公立小学的一个为期2个月的交际舞项目。孩子们大概都是11岁左右,这个项目是免费的,结束的时候有个全市范围的比赛,每个学校选派5对+1对替补选手参加。
片子从这个项目开始选了3个学校记录,一个是位於曼哈顿的Washington Heights,我并不知道WH是哪个区,但一看这个小学的设施就能看出这是个较穷的区。果然旁白说这个学校的孩子绝大多数是西裔,97%的家庭在贫困线下,很多是单亲家庭,或是和祖父母同住。负责这个项目的两个老师也都是西裔,其中的女老师特别有激情,她认为孩子们因为经济情况不能参与很多活动(如钢琴课等等),但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到些美好的东西。当然,她也有无奈的时候:几年后就会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街上的游民。这对一个努力希望能改变学生们生活道路的老师来说,可能是最无奈的事了。
我几乎都忘记11岁左右的心态了:女孩子已经开始发育,也开始讨论各种问题,像是,应该离开背叛的男人;寻偶条件是有良好工作和教养;什么使一个女人成为一个女人。。。,当然,在这个年龄,大家也谈班里的男同学,认为女孩子比男孩子好,成熟
(我到现在也这么认为,由此可见我有一颗多么年轻的心。
)。男孩子还是小男孩的样子,不愤于女生们瞧不起自己,谈得最多的是那个女孩子好看,喜欢谁。
片子里有很多可爱的细节,这个年龄段,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高,也大方些。大家配对跳舞,双方都尽力回避对方,或者男孩子扭扭捏捏,遭到舞伴的呵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从扭扭捏捏,不情不愿到专心致志的舞者,改变真的是很大。看他们年纪小小,可是舞步像模像样,甚至连眼神都配合默契,感觉真的是又温馨又好玩。
Washington Heights的这个学校今年的目标是争夺第一名:Challenge Trophy. 虽然是同样的项目,可是老师和学生的投入不一样,效果也是迥异的。很快他们就有冠军像,孩子们的舞步不仅仅是娴熟,还有股子让你想随之起舞的劲儿,有几个女孩子的眼神真正是有感染力,让你觉得他们十分享受舞蹈带来的欢乐。那个女老师不仅仅非常投入,还很有感召力,看她踩着舞步号召大家练习的时候,为学生喝采的时候,她身上的活力和信心非常感染人心。
市级比赛过五关斩六将,1/4,半决赛都是分区淘汰制,前三名晋升。经过两个月,小绅士小淑女们打扮得整整齐齐,舞姿翩翩,都很有样子我。
WH的学校不负众望,进入决赛。这次,我看清楚了,他们是在180几街上地铁的。另外参加决赛的还有上届冠军。决赛时画外音是说WH队伍中有孩子参加了这个项目后经历了很大的转变,从人人担心,无法管教的孩子变成了有领袖风采的小绅士/淑女孩子头。我一点都不意外,可以全力倾注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有结果是最大的兴奋剂,从而提升自己的信心,改变对其他事情的心态是很幸福的。只是想到这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们已经,将来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碰到更多的挫折就觉得很无奈。希望这样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正面影响的项目更多些。
虽然我不由自主地站到WH一边,为他们呐喊高兴,这部片子实际上是很公平的。别的两个学校的花絮也不少。其中一个第一轮比赛就被淘汰了,老师孩子都很沮丧,哭成一团。唯有一个长得非常可爱卷卷头却总是神情十分严肃的男孩子特冷静:伊找裁判查分去也。裁判解释给他听:比分真的很接近,可是就是这三分决定了名次。你真想不到伊的反应:伊毫不迟疑地说:I still don't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事后,老师跟大家谈心,讨论what happened. 别的孩子说,我们尽力了,表现非常好,可是,我不得不说,某某和某某某学校怎么可能晋升呢? 我们表现很好,不能想像如何可以做到更好了,我们没有晋级是因为我们认为好的标准和他们认为好的标准不一样。。。blablabla...都是些可爱的怪社会的抱怨。还是他,严肃地最后发言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我们表现没人家好,努力不够贝。对了,他的理想是当建筑师,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有钱而且可以发挥想像力的工作;而且,他立志不设计ugly的建筑。
下面这段是GOOGLE来的Washington Heights 的情况:
The racial/ethnic breakdown is as follows: 74.1% Hispanic, 13.6% white (non-Hispanic), 8.4% black (non-Hispanic), and 2.1% Asian/Pacific Islander.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was $28,865 in 1999 and $52,578 in 2002, which reflects the fact that WaHI is quickly becoming gentrified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professionals with higher incomes seek affordable housing in our neighborhood. 29.8%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er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evel in 1999, but this proportion has probably decreased as higher-income residents move in and poorer residents are pushed out by gentrification. Of the 73,230 housing units in Community District 12 in 2000, 94.5% were rental units and only 5.5% were owner-occupied.
题外话,为了GOOGLE上面这段,顺便看了看扭腰的房地产介绍(房价和房租),真是扭腰居大不易啊,看上去,好像房价开始跌了(比起2003年)?http://www.nymetro.com/realestate/artic ... wneast.htm不管怎样,都非常非常贵啊
这个记录片讲的是纽约公立学校,确切地说是公立小学的一个为期2个月的交际舞项目。孩子们大概都是11岁左右,这个项目是免费的,结束的时候有个全市范围的比赛,每个学校选派5对+1对替补选手参加。
片子从这个项目开始选了3个学校记录,一个是位於曼哈顿的Washington Heights,我并不知道WH是哪个区,但一看这个小学的设施就能看出这是个较穷的区。果然旁白说这个学校的孩子绝大多数是西裔,97%的家庭在贫困线下,很多是单亲家庭,或是和祖父母同住。负责这个项目的两个老师也都是西裔,其中的女老师特别有激情,她认为孩子们因为经济情况不能参与很多活动(如钢琴课等等),但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到些美好的东西。当然,她也有无奈的时候:几年后就会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街上的游民。这对一个努力希望能改变学生们生活道路的老师来说,可能是最无奈的事了。
我几乎都忘记11岁左右的心态了:女孩子已经开始发育,也开始讨论各种问题,像是,应该离开背叛的男人;寻偶条件是有良好工作和教养;什么使一个女人成为一个女人。。。,当然,在这个年龄,大家也谈班里的男同学,认为女孩子比男孩子好,成熟


片子里有很多可爱的细节,这个年龄段,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高,也大方些。大家配对跳舞,双方都尽力回避对方,或者男孩子扭扭捏捏,遭到舞伴的呵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从扭扭捏捏,不情不愿到专心致志的舞者,改变真的是很大。看他们年纪小小,可是舞步像模像样,甚至连眼神都配合默契,感觉真的是又温馨又好玩。
Washington Heights的这个学校今年的目标是争夺第一名:Challenge Trophy. 虽然是同样的项目,可是老师和学生的投入不一样,效果也是迥异的。很快他们就有冠军像,孩子们的舞步不仅仅是娴熟,还有股子让你想随之起舞的劲儿,有几个女孩子的眼神真正是有感染力,让你觉得他们十分享受舞蹈带来的欢乐。那个女老师不仅仅非常投入,还很有感召力,看她踩着舞步号召大家练习的时候,为学生喝采的时候,她身上的活力和信心非常感染人心。
市级比赛过五关斩六将,1/4,半决赛都是分区淘汰制,前三名晋升。经过两个月,小绅士小淑女们打扮得整整齐齐,舞姿翩翩,都很有样子我。
WH的学校不负众望,进入决赛。这次,我看清楚了,他们是在180几街上地铁的。另外参加决赛的还有上届冠军。决赛时画外音是说WH队伍中有孩子参加了这个项目后经历了很大的转变,从人人担心,无法管教的孩子变成了有领袖风采的小绅士/淑女孩子头。我一点都不意外,可以全力倾注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有结果是最大的兴奋剂,从而提升自己的信心,改变对其他事情的心态是很幸福的。只是想到这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们已经,将来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碰到更多的挫折就觉得很无奈。希望这样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正面影响的项目更多些。
虽然我不由自主地站到WH一边,为他们呐喊高兴,这部片子实际上是很公平的。别的两个学校的花絮也不少。其中一个第一轮比赛就被淘汰了,老师孩子都很沮丧,哭成一团。唯有一个长得非常可爱卷卷头却总是神情十分严肃的男孩子特冷静:伊找裁判查分去也。裁判解释给他听:比分真的很接近,可是就是这三分决定了名次。你真想不到伊的反应:伊毫不迟疑地说:I still don't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事后,老师跟大家谈心,讨论what happened. 别的孩子说,我们尽力了,表现非常好,可是,我不得不说,某某和某某某学校怎么可能晋升呢? 我们表现很好,不能想像如何可以做到更好了,我们没有晋级是因为我们认为好的标准和他们认为好的标准不一样。。。blablabla...都是些可爱的怪社会的抱怨。还是他,严肃地最后发言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我们表现没人家好,努力不够贝。对了,他的理想是当建筑师,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有钱而且可以发挥想像力的工作;而且,他立志不设计ugly的建筑。

下面这段是GOOGLE来的Washington Heights 的情况:
The racial/ethnic breakdown is as follows: 74.1% Hispanic, 13.6% white (non-Hispanic), 8.4% black (non-Hispanic), and 2.1% Asian/Pacific Islander.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was $28,865 in 1999 and $52,578 in 2002, which reflects the fact that WaHI is quickly becoming gentrified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professionals with higher incomes seek affordable housing in our neighborhood. 29.8%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er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evel in 1999, but this proportion has probably decreased as higher-income residents move in and poorer residents are pushed out by gentrification. Of the 73,230 housing units in Community District 12 in 2000, 94.5% were rental units and only 5.5% were owner-occupied.
题外话,为了GOOGLE上面这段,顺便看了看扭腰的房地产介绍(房价和房租),真是扭腰居大不易啊,看上去,好像房价开始跌了(比起2003年)?http://www.nymetro.com/realestate/artic ... wneast.htm不管怎样,都非常非常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