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规则与美国梦(可怜天下父母心)
Posted: 2005-08-29 13:17
我最近在小K的带动下, 终于摆脱了不读书不看报的文盲状态, Nickel and Dimed看了半本. Two Income Trap看完了.
Two Income Trap比Nickel and Dimed好看, 作者是教授专家, 都是用数据讲话, 很有逻辑. Nickel and Dimed的作者就象小K说的, 尽顾讲她中产妇女自己的感受了, 这种感受看起来既不新鲜也不有趣. 所以看了她前两次实验, 我就跳过第三次实验, 直接奔结论了. 结论应该说比较表面和肤浅, 不象Two Income Trap有数据有理论, 一套一套的.
Nickel and Dimed讲的是美国穷人如何过不下去, Two Income Trap讲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如何过不下去, 要再有一本书讲美国上层阶级如何过不下去就全了.
条条蛇都咬人啊.
应该说两本书都有让我张口结舌不能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的地方, 也都有不让我信服的地方, 但是在过不下去这个主要论点上, 居然是Nickel and Dimed比较成功地说服了我.
穷人的立锥之地
Nickel and Dimed不能说服我的地方是在于她并没有给出支出明细表. 只有大概的帐单说多少钱花在住上面多少钱花在别的东西上面. 问题在于虽然很努力不要, 但事实上她有没有把中上阶级的消费习惯带入她的实验? 很多蛛丝马迹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作者自己承认她最初不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在Wal Mart或者Thrifty Store以便宜得多的价钱买到. 作为中上层的一员, 她以前大概从来就没进过这种商店的大门. 比如在做清洁女工的时候, 她提到她的同事舍不得花八毛九分钱买汽水. 我的同事显然不能算是穷人,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花钱从自动售货机买汽水喝的. 我有一个很爱喝可乐的同事就是自己带在超市买的可乐到公司来喝的. 作者说她以为穷人有自己的一套节俭的生存之道, 但事实上没有. 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有但她没有发现. 这套节俭的生存之道比如说包括到Thrifty Store买东西, 包括不从自动售货机买汽水. 能节省多少钱呢? 如果你每个月的支出表是正负几块钱的话, 这里节省几毛那里节省几块就可能把节余从负数变成正数.
问题在于, 看了这本书以后, 我发现一个人一个月花一千美元能不能活下去甚至节约一两百块钱, 不再是美国穷人处境最令我感兴趣的地方, 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也根本不重要了.
首先令我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美国,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穷人得到的不公平待遇. 我无法相信Florida的女招待扣除小费每小时的收入只有两块多美元. 我无法相信清洁女工在公司的头半小时和最后半小时都是免费服务. 我刚从新闻里读到最新调查结果是平均每个雇员不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每天两小时左右. 这些雇员显然不包括清洁女工.
其次, 作者遇到的同事女性居多. 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女性的处境之恶劣超过我的想象. 在工作的地方她们常常得不到尊重, 回家以后呢? 最令人难过的是她们的艰难处境之后常常可以看到男性的影子. 一个女招待同事放弃分租的公寓房间变成无家可归因为被同公寓的男子骚扰. 一个女清洁工和男朋友住在一起, 每天的午饭只是一小袋或者不到的炸薯条. 另一个女清洁工一个人的工资要养三个人, 怀孕了不仅为生活所迫继续接触化学清洁剂, 受伤了也不能休息, 甚至因为怀孕不能上班会受到丈夫的老拳. 我一边读一边怀疑我究竟生活在哪个世纪?
当然还有他们普遍的健康不佳. 美国医疗制度的问题, JUN说得很多. 穷人大概不会因为得不到医治死在急诊室门口, 但是无法负担的医疗显然令很多人长期生活在痛苦当中. 即使能够每个月节省一两百块钱, 我必须承认这点钱无法应付他们需要的医疗保健. 如果一旦不能工作了, 哪怕只是短时间, 恐怕社会福利很快成为唯一的选择. 一个人只要在工作, 终归还是有希望. 一旦靠社会福利活着, 希望在哪里呢?
我没有看作者在沃尔玛的经验. 我设想经济学的结论是类似的. 我实在受不了再看更多的这一类的事例了.
当然, 她们的处境比中国或者其它发展中国家是好很多了. 在那些地方, 穷人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在美国, 穷人所有的, 也仅仅是立锥之地而已.
人生战场与游戏规则
最令人困扰的也许不是有工作的穷人现在的处境, 而是有没有改变这种处境的可能? 我综合两本书的读后感, 很悲观. 他们在人生战场上的失败, 是因为游戏规则不站在他们一边. 而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中, 他们没有话语权.
Two Income Trap中, 一部破产修正法的命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破产法规定申请破产的人可以免掉所有债务, 唯独除了房贷和未成年子女赡养费. 一个背负沉重的信用卡债务濒临破产边缘的离异父亲能够为他的子女所作的最好的事情也许就是申请破产, 摆脱信用卡债务后能够更好地支持他的孩子. 信用卡公司当然不会高兴, 所以把房贷和未成年子女赡养费与信用卡债务放在同等地位的破产修正法出炉了.
作为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 Two Income Trap的作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她成功地说服了当时的第一夫人, 希拉里克林顿对该法的立场从赞成转为反对, 称之为这个"可怕的提案", 并进而影响了总统的立场. 该法在国会通过后, 被总统否决了.
这当然不会是故事的结束. 这个"可怕的提案"在布什时代卷土重来, 这一次, 新进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投了赞成票. 原因恐怕只能是投反对票会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生命有太负面的影响. 比如说, 信用卡公司还会不会为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捐款? 至于说这个"可怕的提案"会对单身母亲们造成什么影响, 她们中间有多少会因为收不到子女赡养费而破产, 对希拉里克林顿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这个"可怕的提案"最终没有通过, 原因非常出人意料.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看书. 但是单身母亲们这一次实在只是险胜. 在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有钱有权有势的公司, 集团, 资本家, 不是单身母亲们, 不是中产阶级家庭, 更加不是拿最低薪水的穷人.
所以不奇怪会有劳动法规定可以只付女招待两块多美元的工资, 不奇怪最低工资不仅不足以生存, 而且涨幅和通货膨胀率不同步. 也不奇怪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双收入陷阱中, 银行可以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进行合法抢劫.
在Nickel and Dimed的最后, 义愤填膺的作者预告说穷人总有一天要站起来要求他们应该得到的工资福利待遇. 问题是, 如何要求? 作者没说.
如果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话, 最最简单的改善穷人处境的方法, 人人都可以想得到的, 就是提高最低工资. 哪怕每小时多挣一个Quarter, 一个月也有好几十块钱, 对穷人来说也不是小数了. 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家也不是小数, 对于Walmart更加不是小数. 在决定最低工资的地方, 通常是地方议会, 谁的影响力更大呢?
也许问谁的影响力更大已经是过于乐观了. Nickel and Dimed说美国的穷人是看不见的一群. 我怀疑他们在每天疲于奔命养活自己之余, 根本就没有余力对影响他们命运的任何政治决定施加影响力. 制定游戏规则越来越成为富人的专利. 你得有钱, 有时间, 有精力, 你还得有必须的知识. 这些穷人都没有.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调查过美国穷人在选举日的投票率是多少? 我预期数字会非常低. 他们是否知道雇主必须给他们时间去投票? 即使知道, 如果很多人根本没有交通手段的话, 他们如何去投票? 最重要的, 大多数穷人的教育程度非常低, 他们是否了解决定他们命运的不只是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顶头上司?
美国穷人的处境如此, 加拿大好多少? 除了有医疗保险外, 大概是一样的. 最新的调查说加拿大新移民中的贫穷现象有传代趋势. 老子英雄儿好汉也许不是真的, 但是老子是穷人, 儿子不是穷人的机会有多少? 首先你得有能力做需要技能技巧的工作. 为了能得到这样的工作, 你得受教育.
那么美国穷人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的机会是多少? 代价是多大? Two Income Trap的中心话题是教育越来越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中产阶级尚且如此, 穷人情何以堪? 不仅他们自己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们的孩子, 如果得不到需要的教育机会, 翻身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可怜天下父母心
Nickel and Dimed不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 然而如果这会有人来调查对我人生观影响最大的书, 我得把这本书算进去. 在号称儿童天堂的加拿大定居下来之后, 我一向的想法是如果我有孩子, 我对他的要求只是高中毕业. 然后他愿意上大学也好, 愿意送Pizza也好, 都由他. 现在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不管需要做什么, 我一定得让他上大学. 一定得让他尽可能上最好的大学. 当然了, 这一下, 我和我一向对其子女教育方式颇有微词的哥哥嫂基本掉到同一立场了. 然而我不过是个普通打工族, 没有百万遗产传给孩子, 不可能保证他们"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不能不向现实低头.
美国的中产阶级父母比我聪明, 他们早就是这样想, 这样做的了.
Two Income Trap比Nickel and Dimed好看, 作者是教授专家, 都是用数据讲话, 很有逻辑. Nickel and Dimed的作者就象小K说的, 尽顾讲她中产妇女自己的感受了, 这种感受看起来既不新鲜也不有趣. 所以看了她前两次实验, 我就跳过第三次实验, 直接奔结论了. 结论应该说比较表面和肤浅, 不象Two Income Trap有数据有理论, 一套一套的.
Nickel and Dimed讲的是美国穷人如何过不下去, Two Income Trap讲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如何过不下去, 要再有一本书讲美国上层阶级如何过不下去就全了.

应该说两本书都有让我张口结舌不能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的地方, 也都有不让我信服的地方, 但是在过不下去这个主要论点上, 居然是Nickel and Dimed比较成功地说服了我.
穷人的立锥之地
Nickel and Dimed不能说服我的地方是在于她并没有给出支出明细表. 只有大概的帐单说多少钱花在住上面多少钱花在别的东西上面. 问题在于虽然很努力不要, 但事实上她有没有把中上阶级的消费习惯带入她的实验? 很多蛛丝马迹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作者自己承认她最初不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在Wal Mart或者Thrifty Store以便宜得多的价钱买到. 作为中上层的一员, 她以前大概从来就没进过这种商店的大门. 比如在做清洁女工的时候, 她提到她的同事舍不得花八毛九分钱买汽水. 我的同事显然不能算是穷人,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花钱从自动售货机买汽水喝的. 我有一个很爱喝可乐的同事就是自己带在超市买的可乐到公司来喝的. 作者说她以为穷人有自己的一套节俭的生存之道, 但事实上没有. 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有但她没有发现. 这套节俭的生存之道比如说包括到Thrifty Store买东西, 包括不从自动售货机买汽水. 能节省多少钱呢? 如果你每个月的支出表是正负几块钱的话, 这里节省几毛那里节省几块就可能把节余从负数变成正数.
问题在于, 看了这本书以后, 我发现一个人一个月花一千美元能不能活下去甚至节约一两百块钱, 不再是美国穷人处境最令我感兴趣的地方, 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也根本不重要了.
首先令我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美国,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穷人得到的不公平待遇. 我无法相信Florida的女招待扣除小费每小时的收入只有两块多美元. 我无法相信清洁女工在公司的头半小时和最后半小时都是免费服务. 我刚从新闻里读到最新调查结果是平均每个雇员不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每天两小时左右. 这些雇员显然不包括清洁女工.
其次, 作者遇到的同事女性居多. 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女性的处境之恶劣超过我的想象. 在工作的地方她们常常得不到尊重, 回家以后呢? 最令人难过的是她们的艰难处境之后常常可以看到男性的影子. 一个女招待同事放弃分租的公寓房间变成无家可归因为被同公寓的男子骚扰. 一个女清洁工和男朋友住在一起, 每天的午饭只是一小袋或者不到的炸薯条. 另一个女清洁工一个人的工资要养三个人, 怀孕了不仅为生活所迫继续接触化学清洁剂, 受伤了也不能休息, 甚至因为怀孕不能上班会受到丈夫的老拳. 我一边读一边怀疑我究竟生活在哪个世纪?
当然还有他们普遍的健康不佳. 美国医疗制度的问题, JUN说得很多. 穷人大概不会因为得不到医治死在急诊室门口, 但是无法负担的医疗显然令很多人长期生活在痛苦当中. 即使能够每个月节省一两百块钱, 我必须承认这点钱无法应付他们需要的医疗保健. 如果一旦不能工作了, 哪怕只是短时间, 恐怕社会福利很快成为唯一的选择. 一个人只要在工作, 终归还是有希望. 一旦靠社会福利活着, 希望在哪里呢?
我没有看作者在沃尔玛的经验. 我设想经济学的结论是类似的. 我实在受不了再看更多的这一类的事例了.
当然, 她们的处境比中国或者其它发展中国家是好很多了. 在那些地方, 穷人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在美国, 穷人所有的, 也仅仅是立锥之地而已.
人生战场与游戏规则
最令人困扰的也许不是有工作的穷人现在的处境, 而是有没有改变这种处境的可能? 我综合两本书的读后感, 很悲观. 他们在人生战场上的失败, 是因为游戏规则不站在他们一边. 而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中, 他们没有话语权.
Two Income Trap中, 一部破产修正法的命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破产法规定申请破产的人可以免掉所有债务, 唯独除了房贷和未成年子女赡养费. 一个背负沉重的信用卡债务濒临破产边缘的离异父亲能够为他的子女所作的最好的事情也许就是申请破产, 摆脱信用卡债务后能够更好地支持他的孩子. 信用卡公司当然不会高兴, 所以把房贷和未成年子女赡养费与信用卡债务放在同等地位的破产修正法出炉了.
作为哈佛大学的法学教授, Two Income Trap的作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她成功地说服了当时的第一夫人, 希拉里克林顿对该法的立场从赞成转为反对, 称之为这个"可怕的提案", 并进而影响了总统的立场. 该法在国会通过后, 被总统否决了.
这当然不会是故事的结束. 这个"可怕的提案"在布什时代卷土重来, 这一次, 新进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投了赞成票. 原因恐怕只能是投反对票会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生命有太负面的影响. 比如说, 信用卡公司还会不会为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捐款? 至于说这个"可怕的提案"会对单身母亲们造成什么影响, 她们中间有多少会因为收不到子女赡养费而破产, 对希拉里克林顿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这个"可怕的提案"最终没有通过, 原因非常出人意料.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看书. 但是单身母亲们这一次实在只是险胜. 在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有钱有权有势的公司, 集团, 资本家, 不是单身母亲们, 不是中产阶级家庭, 更加不是拿最低薪水的穷人.
所以不奇怪会有劳动法规定可以只付女招待两块多美元的工资, 不奇怪最低工资不仅不足以生存, 而且涨幅和通货膨胀率不同步. 也不奇怪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双收入陷阱中, 银行可以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进行合法抢劫.
在Nickel and Dimed的最后, 义愤填膺的作者预告说穷人总有一天要站起来要求他们应该得到的工资福利待遇. 问题是, 如何要求? 作者没说.
如果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话, 最最简单的改善穷人处境的方法, 人人都可以想得到的, 就是提高最低工资. 哪怕每小时多挣一个Quarter, 一个月也有好几十块钱, 对穷人来说也不是小数了. 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家也不是小数, 对于Walmart更加不是小数. 在决定最低工资的地方, 通常是地方议会, 谁的影响力更大呢?
也许问谁的影响力更大已经是过于乐观了. Nickel and Dimed说美国的穷人是看不见的一群. 我怀疑他们在每天疲于奔命养活自己之余, 根本就没有余力对影响他们命运的任何政治决定施加影响力. 制定游戏规则越来越成为富人的专利. 你得有钱, 有时间, 有精力, 你还得有必须的知识. 这些穷人都没有.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调查过美国穷人在选举日的投票率是多少? 我预期数字会非常低. 他们是否知道雇主必须给他们时间去投票? 即使知道, 如果很多人根本没有交通手段的话, 他们如何去投票? 最重要的, 大多数穷人的教育程度非常低, 他们是否了解决定他们命运的不只是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顶头上司?
美国穷人的处境如此, 加拿大好多少? 除了有医疗保险外, 大概是一样的. 最新的调查说加拿大新移民中的贫穷现象有传代趋势. 老子英雄儿好汉也许不是真的, 但是老子是穷人, 儿子不是穷人的机会有多少? 首先你得有能力做需要技能技巧的工作. 为了能得到这样的工作, 你得受教育.
那么美国穷人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的机会是多少? 代价是多大? Two Income Trap的中心话题是教育越来越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中产阶级尚且如此, 穷人情何以堪? 不仅他们自己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们的孩子, 如果得不到需要的教育机会, 翻身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可怜天下父母心
Nickel and Dimed不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 然而如果这会有人来调查对我人生观影响最大的书, 我得把这本书算进去. 在号称儿童天堂的加拿大定居下来之后, 我一向的想法是如果我有孩子, 我对他的要求只是高中毕业. 然后他愿意上大学也好, 愿意送Pizza也好, 都由他. 现在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不管需要做什么, 我一定得让他上大学. 一定得让他尽可能上最好的大学. 当然了, 这一下, 我和我一向对其子女教育方式颇有微词的哥哥嫂基本掉到同一立场了. 然而我不过是个普通打工族, 没有百万遗产传给孩子, 不可能保证他们"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不能不向现实低头.
美国的中产阶级父母比我聪明, 他们早就是这样想, 这样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