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
Posted: 2003-12-04 23:01
西西, 刚才小笑夸奖我看书快来着, 令我回忆起培养出看书速度的年轻时代-----金庸小说一本书只有一个中午两个小时看, 看不完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轮回到自己手上, 哎, 我无限惆怅的说, 过去了, 才知道是好时候啊
好了, 我正式要开始诉苦了. 我小的时候是个多病的孩子-------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 那就是多病的人一定就瘦. 需知瘦的多病的人10个里面有10个是肠胃系统的疾病, 像我这样儿的呼吸道系统三天两头二的就感染一次闹个肺炎啥啥的, 下场就是被圈在家里, 大家们都满世界乱跑的时候, 寂寞的一个人在家里看书. 然后当时书比较的少, 小孩儿书更少, 于是一本儿书翻过来倒过去的看. 8过那会儿认字儿不多, 翻过来倒过去的看, 每次倒是都能看见新字儿, 这样儿, 上小学的时候, 我就很骄傲的属于班上认字儿比较多的一个. 那个时期印象比较深的两本书, 一个是小布头历险记, 还一本儿是外国童话故事选, 一本儿绿色书皮的书. 现在还记得当年放暑假, 躺在床上看拇指姑娘, 我这个人好象就漂在空气里, 跟拇指姑娘顺着小河在高大的芦苇丛中漂流-------这时隔壁一声巨响, 我探出脑袋去看, 原来邻居家捉到了一只小老鼠. 说起来, 我同一本书要看N遍的这个习惯, 应该从这时候开始的.
然后么, 上了中学, 跑去同学家里借书, 乱七八糟的什么书都借过来看, 绿野仙踪, 小鹿班比统统都是那个时候借来的. 转折点在小鹿班比,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了第一遍, 觉得不过瘾, 坐在桌子上看第二遍, 第三遍, 到了第N遍的时候, 发现那么厚一本儿书只要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了. 从那儿以后, 我的看书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然后金庸的书到了. 当时还不知道金庸是谁, 一听说是写武侠小说的, 自动归入三侠五义一类, 不甚感兴趣. 但是有一天从我老哥的枕头底下搜罗到了七剑下天山, 立刻惊为天人, 然后就积极的加入了班里同学传书的圈子. 当时金庸那个连天飞雪射白鹿的对子还没有流传过来, 金庸真的假的来者不拒, 那4抱着宁可错杀, 不可错过的信心和决心. 然后也不辨真假----白马啸西风借给我一个中午, 破破烂烂的一本今古传奇似的大开本的书, 我站在教学楼旁的杨树下看完的最后一叶, 疑惑的跟等在旁边儿的同学说: 这个好象不是金庸的? 后来上了高中, 开始看英文简易读物, 当时的英语老是十分的开通, 上课的时候不反对学生在下面看英文读物. 所以, 简爱的简写本是我在英文课上看完的, 看完了以后觉得这个经典不好看, 跑到书店买了本儿爱情故事, 那么薄的一小本, 看上去比较有希望看完的样子, 然后就看完了, 觉得故事挺好看的, 于是又看了一遍, 发现还有字儿不认识, 所以又看了一遍. 然后期末考试, 英语不知道为啥就考了个小90分, 大大的鼓舞我继续看英文小说-----须知之前英文能考个70分都是奋斗出来的. 高三的时候, 某次模拟考试, 星期六下午马上就要下课回家的时候, 化学老师冲进来教育我们, 大意是: 你们怎么都考的那么差啊, 考的这么差怎么能考上大学啊! 终于放我们回家的时候, 教室里出来了一群斗败的小公鸡似的黑着脸的学生. 我当即就出去购物泄愤, 花了当月零花钱买了本儿心仪以久的飘. 这么厚一本书, 有一搭无一搭的看了一年看完. 现在应该还扔在家里.
后来么, 就是到了扭腰了. 刚到的时候, 还不知道利用公共图书馆系统, 还参加了几个图书俱乐部, 还买了不少书. 搬来搬去的, 还在自己书架儿上的居然还不少. 进城逛的时候有发掘到了strand, 有便宜书卖, 在那儿购得幼狮, 穷人富人, 等. 比较有品德的事情是这个书店的门口经常摆了很多的推车儿, 卖旧书的价钱是1刀4本儿. 时不常的还能淘到好书, 比如说马力奥普左的傻子才死, 汤木刻兰西的清楚的近在眼前的危机, 还有还有, 洛城机密, 哎, 总之淘书很快乐就是了. 说到街边儿的书摊儿, 有一次在那儿来着, 反正是某个博物馆旁边, 卖画册, 真正印刷精美, 15刀买了一本土特哈姆墓, 讲发掘这个埃及法老墓的过程的. 画片儿全看完了, 内容才动了头一章. 后来发现图书馆就是好来就是好, 遂不买多借了. 然后就借到了我时不常就唠叨一下儿的远古爱情政治小说, KATHRINE KERR写的系列书, 写的真好看. 每个人的灵魂都轮回转世的托生, 上辈子有啥未了的心愿, 还有下辈子来解决. 结果吧, 她写书的写法是一节儿一节儿的, 一本儿书里掺了好几辈子的故事, 让我一看么, 还挺高兴, 既然故事不是安顺序写的, 那么借的时候自然也不用安顺续借, 书架儿上有哪本儿就拿哪本儿好了. 然后有次看她某本儿书的序言, 还跟那儿解释给广大读者听这个故事的写法云云, 心里边儿笑, 一下子就想到了第一本射雕跟第二本书剑恩仇录混着看的日子. 再后来有次借本探案小说, 中间少了五叶纸儿, 也一样的没啥障碍的看了下去. 拜小时候的训练所赐啊. 最近在地铁上恶补论文集----我这个人只能在地铁里看论文, 在家里看不进去----也是看到了某处停下, 第二天上了地铁接着看, 没有啥特别具体的障碍
我觉得我上辈子不知道犯了啥错误, 所以这辈子特别的敬惜字纸. 自己的书上不爱画线表重点-----政治课本儿除外. 基本上看下来的书, 不干跟十分干净的比, 起码4整整齐齐的. 所以有一次借了本书出去给人, 拿回来的时候跟狗啃过的似的, 下巴都掉下来了. 为啥拿这么个事情当结尾呢? 因为前两天地铁里坐在我旁边儿的小妞儿抱着本儿书在看, 看着看着突然整理起耳机来, 衣服袖子把书角儿给折了. 我坐在她旁边儿看的那叫一个难受, 恨不得伸出手去把书角给抹平了. 唉, 人人都有点儿偏执狂, 不碰到还真不知道是啥.
THE END

好了, 我正式要开始诉苦了. 我小的时候是个多病的孩子-------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 那就是多病的人一定就瘦. 需知瘦的多病的人10个里面有10个是肠胃系统的疾病, 像我这样儿的呼吸道系统三天两头二的就感染一次闹个肺炎啥啥的, 下场就是被圈在家里, 大家们都满世界乱跑的时候, 寂寞的一个人在家里看书. 然后当时书比较的少, 小孩儿书更少, 于是一本儿书翻过来倒过去的看. 8过那会儿认字儿不多, 翻过来倒过去的看, 每次倒是都能看见新字儿, 这样儿, 上小学的时候, 我就很骄傲的属于班上认字儿比较多的一个. 那个时期印象比较深的两本书, 一个是小布头历险记, 还一本儿是外国童话故事选, 一本儿绿色书皮的书. 现在还记得当年放暑假, 躺在床上看拇指姑娘, 我这个人好象就漂在空气里, 跟拇指姑娘顺着小河在高大的芦苇丛中漂流-------这时隔壁一声巨响, 我探出脑袋去看, 原来邻居家捉到了一只小老鼠. 说起来, 我同一本书要看N遍的这个习惯, 应该从这时候开始的.
然后么, 上了中学, 跑去同学家里借书, 乱七八糟的什么书都借过来看, 绿野仙踪, 小鹿班比统统都是那个时候借来的. 转折点在小鹿班比,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了第一遍, 觉得不过瘾, 坐在桌子上看第二遍, 第三遍, 到了第N遍的时候, 发现那么厚一本儿书只要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了. 从那儿以后, 我的看书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然后金庸的书到了. 当时还不知道金庸是谁, 一听说是写武侠小说的, 自动归入三侠五义一类, 不甚感兴趣. 但是有一天从我老哥的枕头底下搜罗到了七剑下天山, 立刻惊为天人, 然后就积极的加入了班里同学传书的圈子. 当时金庸那个连天飞雪射白鹿的对子还没有流传过来, 金庸真的假的来者不拒, 那4抱着宁可错杀, 不可错过的信心和决心. 然后也不辨真假----白马啸西风借给我一个中午, 破破烂烂的一本今古传奇似的大开本的书, 我站在教学楼旁的杨树下看完的最后一叶, 疑惑的跟等在旁边儿的同学说: 这个好象不是金庸的? 后来上了高中, 开始看英文简易读物, 当时的英语老是十分的开通, 上课的时候不反对学生在下面看英文读物. 所以, 简爱的简写本是我在英文课上看完的, 看完了以后觉得这个经典不好看, 跑到书店买了本儿爱情故事, 那么薄的一小本, 看上去比较有希望看完的样子, 然后就看完了, 觉得故事挺好看的, 于是又看了一遍, 发现还有字儿不认识, 所以又看了一遍. 然后期末考试, 英语不知道为啥就考了个小90分, 大大的鼓舞我继续看英文小说-----须知之前英文能考个70分都是奋斗出来的. 高三的时候, 某次模拟考试, 星期六下午马上就要下课回家的时候, 化学老师冲进来教育我们, 大意是: 你们怎么都考的那么差啊, 考的这么差怎么能考上大学啊! 终于放我们回家的时候, 教室里出来了一群斗败的小公鸡似的黑着脸的学生. 我当即就出去购物泄愤, 花了当月零花钱买了本儿心仪以久的飘. 这么厚一本书, 有一搭无一搭的看了一年看完. 现在应该还扔在家里.
后来么, 就是到了扭腰了. 刚到的时候, 还不知道利用公共图书馆系统, 还参加了几个图书俱乐部, 还买了不少书. 搬来搬去的, 还在自己书架儿上的居然还不少. 进城逛的时候有发掘到了strand, 有便宜书卖, 在那儿购得幼狮, 穷人富人, 等. 比较有品德的事情是这个书店的门口经常摆了很多的推车儿, 卖旧书的价钱是1刀4本儿. 时不常的还能淘到好书, 比如说马力奥普左的傻子才死, 汤木刻兰西的清楚的近在眼前的危机, 还有还有, 洛城机密, 哎, 总之淘书很快乐就是了. 说到街边儿的书摊儿, 有一次在那儿来着, 反正是某个博物馆旁边, 卖画册, 真正印刷精美, 15刀买了一本土特哈姆墓, 讲发掘这个埃及法老墓的过程的. 画片儿全看完了, 内容才动了头一章. 后来发现图书馆就是好来就是好, 遂不买多借了. 然后就借到了我时不常就唠叨一下儿的远古爱情政治小说, KATHRINE KERR写的系列书, 写的真好看. 每个人的灵魂都轮回转世的托生, 上辈子有啥未了的心愿, 还有下辈子来解决. 结果吧, 她写书的写法是一节儿一节儿的, 一本儿书里掺了好几辈子的故事, 让我一看么, 还挺高兴, 既然故事不是安顺序写的, 那么借的时候自然也不用安顺续借, 书架儿上有哪本儿就拿哪本儿好了. 然后有次看她某本儿书的序言, 还跟那儿解释给广大读者听这个故事的写法云云, 心里边儿笑, 一下子就想到了第一本射雕跟第二本书剑恩仇录混着看的日子. 再后来有次借本探案小说, 中间少了五叶纸儿, 也一样的没啥障碍的看了下去. 拜小时候的训练所赐啊. 最近在地铁上恶补论文集----我这个人只能在地铁里看论文, 在家里看不进去----也是看到了某处停下, 第二天上了地铁接着看, 没有啥特别具体的障碍
我觉得我上辈子不知道犯了啥错误, 所以这辈子特别的敬惜字纸. 自己的书上不爱画线表重点-----政治课本儿除外. 基本上看下来的书, 不干跟十分干净的比, 起码4整整齐齐的. 所以有一次借了本书出去给人, 拿回来的时候跟狗啃过的似的, 下巴都掉下来了. 为啥拿这么个事情当结尾呢? 因为前两天地铁里坐在我旁边儿的小妞儿抱着本儿书在看, 看着看着突然整理起耳机来, 衣服袖子把书角儿给折了. 我坐在她旁边儿看的那叫一个难受, 恨不得伸出手去把书角给抹平了. 唉, 人人都有点儿偏执狂, 不碰到还真不知道是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