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一个从伊拉克回来的人
Posted: 2006-05-15 21:34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因为当日收益好,和经理同事提前下班去喝酒。我去得晚了点儿,到酒吧的时候看见在座的还有一位不认识的女士,据介绍是一位经理的朋友。我也没在意,还以为又是哪个上家的sales person。 只是有点奇怪,不像其他sales person, 她没有化妆。 她的皮肤很好,眉毛很浓,眼睛尤其的亮。聊着,聊着,听说她才从伊拉克回来,有人请她就她的这段旅程写一个电影剧本。大家一听,大感兴趣,都围着听她说去伊拉克的故事。
说来好玩,她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度假会度到伊拉克去了。这位女士,我们且称她H 吧,酷爱旅行,一年总要攒上两三个月的假出去玩。复活节的时候,她去英国探望一位朋友,我们就叫这位朋友N吧。这位N先生也有些与众不同,他拥有上百万英镑的身家,但是从来不睡他们家的床,而在浴室地板上铺睡袋睡觉。据说他有些什么心理障碍。H想试图改变他的现状,而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去旅行。在H女士的百般劝说之下,N先生答应和她一块出去旅行。但是没有预订机票,没有预订旅馆,怎么出去玩呢。H女士包拍胸脯,去机场现买票就可以,想去意大利,西班牙全没问题,她自己经常这么干。
可是事与愿违,到了机场,无论是去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德国的机票全卖完了。H忘了一点,这是复活节。在欧洲复活节的假期和咱们的五一假期差不多,排山倒海的人在外旅游。看世界新闻的人大概都知道,大概就在那一阵子,中东地区时有自杀性炸弹爆炸事件发生。H女士一拍脑袋建议不如就去中东吧,这会儿肯定没什么人去那儿。果然不出所料,去中东的人寥寥无几。就这样H女士和N先生顺利地来到了约旦。
约旦的旅馆也同样的门庭寥落,他们两个几乎是整个旅馆唯二的客人。旅馆经理非常高兴他们的到来,不单是因为有了进账,最起码他的员工终于有了客人可以练练手了。H和N在旅馆住得舒舒服服的,就开始策划着怎么玩了。H最初的时候是想去意大利玩船的(sailing),所以她提议不如找个湖啊海的去玩船。两人翻着地图,发现离着他们住的地方几十迈处有一个湖。等他们兴致勃勃,历经颠簸得找到那儿,却发现居然只是一个不大的水塘。沮丧之余,H反省,既然来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就该干点儿特别的事。
而这件特别的事情就是搞部车,往伊拉克边境开,看看能不能混到伊拉克去。一路上他们设想着种种可能,能不能顺利的混进伊拉克去,会不会路上被流弹炸死,会不会给伊拉克人抓去当人质。结局完全不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他们到了伊拉克边境,当然没有能够混进去。但是伊拉克士兵非常的友善,热情地给他们办了签证,还很体贴地把签证页单独给他们,而没有附在护照里―怕他们回到本国后护照里的伊拉克签证会给他们惹麻烦。进入伊拉克之后,机缘巧合他们还被引见给了一位伊拉克军方的大人物,大人物在挂着自己和萨达姆合照的办公室里接见了他们,滔滔不绝的向他们讲述萨达姆是如何一位极富魅力的领导人。就这样H和N在伊拉克好吃好喝、平安无事的转了一圈回来了。
H说她打算在她的电影剧本里埋两条线,一条主线是他们的旅程,他们处处担心,如履薄冰,而事实却处处出乎他们的意料;另一条暗线是他们的心理历程,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渴望着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来改变他们的生命。结局是他们平安的结束了旅程回到了原点,而他们的内心随着生活的复原也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H担心这样的结局不知道会不会被接受,果然在座的就有人抗议,这算什么结局,至少也得让H和N在旅途中迸发出爱情的火花,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再谈下去,发现H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人。她还曾经参加过一个类似amazing race的旅行竞赛,从西雅图出发周游世界,最后回到纽约。不过她所参加的那个不比速度,而更注重文化发掘,比如北京一站要完成的项目中的一条是从出租车司机那儿搞一个笑话。我很好奇,问她要完成这样的题目岂不是很依赖于语言交流能力。H自豪地说,她会讲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中文,所以她所在的那个组很占了些便宜。89年那会儿她在北京上学,有幸做了一回当时大事件的观察者,也有幸在此之后坐了一回中国的牢。
H向我们经理大力鼓吹,不能光工作,一定要度假,不然人会失去自我的,而且度假起码要一个月以上,头两个星期从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后两个星期才开始享受假期。她说休假不会影响工作,只会让工作更有效率,况且,她还说,有一年在她休了三次一个月的假之后,眼看着她的下属从一个生手成长为了一个熟练工。休假的好处是多多的,只是如果她是我的上司,我还有时间休假吗?
说来好玩,她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度假会度到伊拉克去了。这位女士,我们且称她H 吧,酷爱旅行,一年总要攒上两三个月的假出去玩。复活节的时候,她去英国探望一位朋友,我们就叫这位朋友N吧。这位N先生也有些与众不同,他拥有上百万英镑的身家,但是从来不睡他们家的床,而在浴室地板上铺睡袋睡觉。据说他有些什么心理障碍。H想试图改变他的现状,而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去旅行。在H女士的百般劝说之下,N先生答应和她一块出去旅行。但是没有预订机票,没有预订旅馆,怎么出去玩呢。H女士包拍胸脯,去机场现买票就可以,想去意大利,西班牙全没问题,她自己经常这么干。
可是事与愿违,到了机场,无论是去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德国的机票全卖完了。H忘了一点,这是复活节。在欧洲复活节的假期和咱们的五一假期差不多,排山倒海的人在外旅游。看世界新闻的人大概都知道,大概就在那一阵子,中东地区时有自杀性炸弹爆炸事件发生。H女士一拍脑袋建议不如就去中东吧,这会儿肯定没什么人去那儿。果然不出所料,去中东的人寥寥无几。就这样H女士和N先生顺利地来到了约旦。
约旦的旅馆也同样的门庭寥落,他们两个几乎是整个旅馆唯二的客人。旅馆经理非常高兴他们的到来,不单是因为有了进账,最起码他的员工终于有了客人可以练练手了。H和N在旅馆住得舒舒服服的,就开始策划着怎么玩了。H最初的时候是想去意大利玩船的(sailing),所以她提议不如找个湖啊海的去玩船。两人翻着地图,发现离着他们住的地方几十迈处有一个湖。等他们兴致勃勃,历经颠簸得找到那儿,却发现居然只是一个不大的水塘。沮丧之余,H反省,既然来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就该干点儿特别的事。
而这件特别的事情就是搞部车,往伊拉克边境开,看看能不能混到伊拉克去。一路上他们设想着种种可能,能不能顺利的混进伊拉克去,会不会路上被流弹炸死,会不会给伊拉克人抓去当人质。结局完全不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他们到了伊拉克边境,当然没有能够混进去。但是伊拉克士兵非常的友善,热情地给他们办了签证,还很体贴地把签证页单独给他们,而没有附在护照里―怕他们回到本国后护照里的伊拉克签证会给他们惹麻烦。进入伊拉克之后,机缘巧合他们还被引见给了一位伊拉克军方的大人物,大人物在挂着自己和萨达姆合照的办公室里接见了他们,滔滔不绝的向他们讲述萨达姆是如何一位极富魅力的领导人。就这样H和N在伊拉克好吃好喝、平安无事的转了一圈回来了。
H说她打算在她的电影剧本里埋两条线,一条主线是他们的旅程,他们处处担心,如履薄冰,而事实却处处出乎他们的意料;另一条暗线是他们的心理历程,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渴望着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来改变他们的生命。结局是他们平安的结束了旅程回到了原点,而他们的内心随着生活的复原也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H担心这样的结局不知道会不会被接受,果然在座的就有人抗议,这算什么结局,至少也得让H和N在旅途中迸发出爱情的火花,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再谈下去,发现H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人。她还曾经参加过一个类似amazing race的旅行竞赛,从西雅图出发周游世界,最后回到纽约。不过她所参加的那个不比速度,而更注重文化发掘,比如北京一站要完成的项目中的一条是从出租车司机那儿搞一个笑话。我很好奇,问她要完成这样的题目岂不是很依赖于语言交流能力。H自豪地说,她会讲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中文,所以她所在的那个组很占了些便宜。89年那会儿她在北京上学,有幸做了一回当时大事件的观察者,也有幸在此之后坐了一回中国的牢。
H向我们经理大力鼓吹,不能光工作,一定要度假,不然人会失去自我的,而且度假起码要一个月以上,头两个星期从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后两个星期才开始享受假期。她说休假不会影响工作,只会让工作更有效率,况且,她还说,有一年在她休了三次一个月的假之后,眼看着她的下属从一个生手成长为了一个熟练工。休假的好处是多多的,只是如果她是我的上司,我还有时间休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