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原创]红楼金瓶 风月宝鉴

Posted: 2006-05-21 0:00
by 森林的火焰
人都说,金瓶梅写得俗,红楼梦写得雅。加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性爱是污秽罪恶的代名词。所以金瓶梅有几十年时间成了说不得碰不得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比金瓶梅更不堪的事都已经在报纸头条堂皇地登出来了,金瓶梅在大陆书店卖的仍然是删节本。可能是“为尊者讳“的缘故吧,觉得祖先干的事情写的事情,不算太光彩。
红楼梦的文本读尽了,版本搜完了,人们不足的眼睛开始寻找红楼梦背后的故事。康熙太子?雍正皇后?纳兰容若?只要有游丝般细小的可能性,都可以掀起耸人听闻的传奇。红楼梦的作者的确用了从金瓶梅以降常用的见微知著,参差对照的写法,可是夹缝文章能看出宫闱秘事,才子传奇,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成就。看出阶级的压迫和反抗,也是时代产物。这样的红学研究,反映得更多是研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潮,而非红楼梦。
金瓶梅以明托宋,也只敢骂奸臣不敢骂昏君;红楼梦更是小心翼翼,凡是提到皇家字样,无不是善祷善颂。“只谈风月“的风气,并非始于民国的茶馆。那时的人比我们现在更有清醒的血泪认识。然而无风月不成人生。政治本来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除了公卿以外,对妇孺和小人物来说,天家喜怒,制度变迁,于他们关系不大。他们的生命里,另有纷繁嘈吵的人声,纠缠不清的关系。抛开版本考据不谈,只从这些地方看当时的世界,是很有趣的事。
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除了它声称要宣扬的因果报应,劝善惩恶以外,为我们留下了活生生的生活纪录和社会缩影。金瓶梅里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文官武将,当太监的,帮闲的,起哄的,当秀才的,丫头小厮,和尚道士,婊子戏子,全在山东一个县城的舞台上登场,乱哄哄的。前后仔细看过,才发现前十回里全城摆得上台面的人物都已经被提到过了,他们多少都相互有关联。金瓶梅写的是一个地方富家的事情,家主西门庆上能交结权贵,下能把持官府。西门庆不能算是无恶不作,但对他有好处的事,无论善恶,做的时候从没犹豫过。西门庆也是个老到的人,并不一味是无行浪子富家败儿。他的生意和官场关节,得心应手熟极而流,因此上左右逢源,家财仁途蒸蒸日上。得空还要言传身教,黑脸红脸一起唱,教训一下行为如他一般的不肖子弟,教导他们上进学好,继承祖业。他这家庭的顶梁柱一死,满房妻妾殷实家底便再守不住。伙计小厮欺负寡妇人家,连偷带骗。旧日门人全不念旧情,守得是人走茶凉的江湖规矩。江湖是江湖,官场亦是江湖。
相似的,红楼梦也是“世情小说“,它上来就申明:不打算说因果,讲善恶。它要讲的是美好的易逝,人生的无常。人生无常在中国诗文里是永恒的主题。但是象红楼梦这样,几百万字详尽铺陈成一幅玉堂金马,锦绣荣华,忽然间天威难测,轰隆隆倒成白地的,独此一家。 唯其讲的是无常,于是格外要使那美好显得美好。舞台和主角都是最理想最完美的:花容月貌,出口成诵。公候世家十三四岁的孩子及他们的近身陪侍,已经懂得了欣赏古代生活中最文雅风流的情趣,却还没有象大人一样有忧愁压力和欲望野心。在上下权势倾轧的台风眼里,他们吟诗起社,煮酒烹茶,赏花扫雪。长大是唯一的威胁,也是不可避免要到来的命运。作者钟爱他的人物,却并非是两眼不识世事的人。他把鸡零狗碎,伧俗猥琐都安排给了小角色们。金瓶梅里的人和事,红楼梦里全有。那些不美丽的角色们,来来去去,惊鸿一瞥,可是在行事和遭遇中,隐隐暗示着这一群人相似相通的命运,逃不去的劫数。悲凉之雾笼着的大千世界里,大观园是唯一不受污染的仙园。早逝,远嫁和不知所终是作者保全人物美感的方法。
红楼与金瓶对照着看,看出许多以前没看到的地方。或简洁或罗嗦,待我慢慢儿写,有喜欢的同看同笑,或讥或评,无不欢迎。

Posted: 2006-05-21 12:50
by icefire
:admir002: :admir002: :admir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