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2

想点正经事

Posted: 2006-06-15 10:06
by Knowing
老转废话博什么,弄的大家以为我这人从来不想正经事。其实我也经常想有意义的事情。老潘的博虽然毫无文采,说的都是大白话,言之有物,跳过陈腔滥调的部分,最后还是有点实质内容,比看小孩子贫嘴强。出身特别穷的山区,长得也不好看,做到这样成功,想必天分和幸运都不可少,说起话即没有一丝少年得志的轻狂,也没有“我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带什么手表跟谁谁来往”的炫耀;这份沉稳,一般的偏见是,在出身很好家教也很好的孩子身上才看的到。但是我见过出身家教都应该很好的人,一辈子是某某人的女儿或儿子,永远在后悔十年前想做而没做的工程如果做了该有多么成功,或者夸夸其谈未来打算做的大工程,而你知道他大约永远不会真正成功。扯远了。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感动:
现在,有时会听到有人说我“无知”,我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知识太少,尤其是和我身边的人比较,我中国话都讲不标准,就更别说外语了。但我现在能做的,也有一些能力去做好的就是帮助一部分没有条件看书,没有条件上学的学生们读更多的书,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袁立的这个倡议很好。

---有了光明,黑暗就不存在
http://blog.sina.com.cn/u/4679dbbf0100039h
他讲农村教育这一篇也有意思。
我在想,为什么农村的教育,年复一年都在重复著这样一个又一个令人失望的故事?也许我们应该反思目前农村的教育。
我们已有的教育体制总是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肢解,然后分门别类。而我们面对的世界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反映这个社会的知识和信息也应该是一个整体。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如果试著设立一门课程能把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这门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真实的农村生活中时要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至于把几年的努力和学习白白浪费掉。有一些孩子考上了高中、大学,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还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也能靠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愉快地去探寻自己家乡物质和精神进步的道路。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而且常常可能是大有作为的。


----农村教育走入了一个什么样的误区?
http://blog.sina.com.cn/u/4679dbbf0100044o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小时候从来没想过,觉得教育是必须的,成才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也没有成才--顶多算成了个工具。当然你们也不能就把我看死了,年纪还小,奔四奔四,等四十以后没准还有希望...不管怎么说,回头一看,我们的教育的确有太多科举制度的残余,太注重往上升,太少培养能力。最粗浅的能力包括:想问题,找资料,独立思考,跟人合作。另一个就是多样化。如果有许多农业中专类型的学校,提供无息贷款,作为除高中外的另一个选择,那么完成九年义务制后学生,可以有很大机会接受三年实用的教育,把知识带回农村去,是利人又利己的事情。现在高贵的私立中学不是已经很普遍了么?这种非盈利性质的专科学校,既可以由国家办,也可以在国家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的条件下由企业办,比如农药厂化肥厂农机厂。就是不知道这些厂在中国赚不赚钱,有没有这个余力。

Posted: 2006-06-15 10:13
by silkworm
我给小K泼点冷水。

潘石屹是在农村生长的不错,可是他爹妈可不是几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http://www.tianshui.com.cn/news/panshiy ... 652676.htm

当然,我也很爱看他脚踏实地的言论,这些都是真在基层吃过苦,又有脑子思考的人,才说得出的话。

徐静蕾不是最近也参加什么“狮子会”,给盲童学校捐钱么。有人说她肤浅,做秀。能做肯做,就是好的。

Posted: 2006-06-15 10:17
by Knowing
哇塞,我看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饭把妹妹送人了,就以为.............不过也不算特别好的出身了。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0:29
by silkworm
我很无知地问问,现在国内的技校、中专、农村职校,还有小孩去读么?家长舍得么?是不是都被什么外事职业高中分流了?其实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以前都是产业中坚。

Posted: 2006-06-15 10:34
by tiffany
我不同意他
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如果试著设立一门课程能把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这门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真实的农村生活中时要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至于把几年的努力和学习白白浪费掉
这个说法。
因为:1,数学物理化学学科上来讲确实是分开的,整合成一门学科的可能性不大;2,要在这3门学科中游走自如,应该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的人才做的到的,现在高中老师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不知道,把学生教成这个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更加待考;3,我不认为这两年学将来应用不到的科目是完全的浪费,数学物理化学都是思维训练,经过训练的人有逻辑的概率比较大。
一个人哈,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有常识;第二,有逻辑。常识是日常生活中积累下来的,逻辑则多少4可以训练出来。所以数理化这些训练逻辑思维的科目单单为了训练思维的目的都不是浪费时间的科目。

说完了跟老潘的不同意见,再说跟小k的不同意见。小k这个论点:
我们的教育的确有太多科举制度的残余,太注重往上升,太少培养能力。最粗浅的能力包括:想问题,找资料,独立思考,跟人合作。
我不很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我发现原来我们实验室一个md/phd,美国孩子,对于国际事物国内事物的主要观点来自ny times。所以独立思考这个东西,我认为,跟个人能力相关。当然国内的教育制度可能相对压抑独立思考,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学科中做到前面的人,无论出自哪个教育系统,共同特征是一样的,就是基础知识扎实而且有想法和有小k列出来的各种能力。

剩下来的意见,我老人家通通非常赞成。

Posted: 2006-06-15 11:17
by
我同意小白不同意老潘的意见,不同意小白不同意小k的意见――真绕。
某个人的独立思考跟个人能力有关,可是我们的小孩的平均独立思考能力确实不咋地。
还有,小白你们实验室那人多少还是从ny times上找观点,我们中国孩子还从人民日报上找呢。

Posted: 2006-06-15 11:18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看NY时报也比看Dateline强啊 :mrgreen: 美国媒体新闻很喜欢煽情的小城镇百姓还都眼泪汪汪的特别感动 :mrgreen: 我觉得一个人不太容易受左右就是要从小教会他各种角度看东西想东西学会问otherwise?what if :mrgreen:
你看看这个这个足球世界杯的美国评论多么的井底蛙多么地没头脑阿,伊朗队上来就说人家国家造核武器搞恐怖主义,他妈的就不能给人看一场纯体育的game,整场比赛连人家国家的名字都要读错成蔼然;英国的那个7号,评论员就喋喋不休的说人家和从前的辣妹歌手结婚啦 (我向小城镇百姓比较能relate to);然后墨西哥的桑切斯人家爸爸星期三去世了人家会去奔丧才回来就踢球,评论员不知道整场比赛蒋了多少次,哇赛老子对着电视机叫他shut the f*&# up 他不听,后来师娘下楼来看到老子在津津有味地看西班牙文台的球赛 :mrgreen:

Re: 想点正经事

Posted: 2006-06-15 11:26
by silkworm
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如果试著设立一门课程能把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这门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真实的农村生活中时要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至于把几年的努力和学习白白浪费掉。
这种课,倒是很象我们实验室那对基督徒给他们block上home-schooling的孩子上的科学(science)课,比如“从怎么制苏打汽水和冰淇淋谈开去”etc…… :f20:

Posted: 2006-06-15 11:26
by tiffany
哦,原来装了cable也只能看西班牙台哈?

水果,人民日报,说实在话,迄今还没有闹假新闻的丑闻。人都扯白谎,8out-and-out lie.

Posted: 2006-06-15 11:30
by ravaged
agree with orange.

to be honest, pedagogical issues are the least of the concerns for rural education.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n't basically defaulted from paying for rural education for 10+ years...

Posted: 2006-06-15 11:44
by
tiffany wrote: 水果,人民日报,说实在话,迄今还没有闹假新闻的丑闻。人都扯白谎,8out-and-out lie.
芬儿,人民日报,你最近看过吗?他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份完全可靠的报纸了。因为我们领导人的讲话,那是一百年不动摇的。

Posted: 2006-06-15 11:46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看ESPN2受不了改看Univision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1:47
by Jun
你看看这个这个足球世界杯的美国评论多么的井底蛙多么地没头脑阿,伊朗队上来就说人家国家造核武器搞恐怖主义,他妈的就不能给人看一场纯体育的game,整场比赛连人家国家的名字都要读错成蔼然;英国的那个7号,评论员就喋喋不休的说人家和从前的辣妹歌手结婚啦 (我向小城镇百姓比较能relate to);然后墨西哥的桑切斯人家爸爸星期三去世了人家会去奔丧才回来就踢球,评论员不知道整场比赛蒋了多少次,哇赛老子对着电视机叫他shut the f*&# up 他不听,
General, you are damaging your hard-core conservative Republican image!

Posted: 2006-06-15 11:52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啊对你老还记着啊我是赞成安乐死赞成堕胎赞成毒品娼妓合法化的Rep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2:16
by 红尘有缘
花差花差小将军 wrote:看NY时报也比看Dateline强啊 :mrgreen: 美国媒体新闻很喜欢煽情的小城镇百姓还都眼泪汪汪的特别感动 :mrgreen: 我觉得一个人不太容易受左右就是要从小教会他各种角度看东西想东西学会问otherwise?what if :mrgreen:
你看看这个这个足球世界杯的美国评论多么的井底蛙多么地没头脑阿,伊朗队上来就说人家国家造核武器搞恐怖主义,他妈的就不能给人看一场纯体育的game,整场比赛连人家国家的名字都要读错成蔼然;英国的那个7号,评论员就喋喋不休的说人家和从前的辣妹歌手结婚啦 (我向小城镇百姓比较能relate to);然后墨西哥的桑切斯人家爸爸星期三去世了人家会去奔丧才回来就踢球,评论员不知道整场比赛蒋了多少次,哇赛老子对着电视机叫他shut the f*&# up 他不听,后来师娘下楼来看到老子在津津有味地看西班牙文台的球赛 :mrgreen:
:admir001: :admir001:

同感啊,感觉和中央台的韩老师有的一比 :party004:

Posted: 2006-06-15 12:19
by tiffany
你赞成人娼妓合法化,不是断人家皮条客的生路么!人家的游说团白拿钱的啊?当然不可能合法啦!

Posted: 2006-06-15 12:28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It's always hard out there for a pimp

Posted: 2006-06-15 12:37
by Knowing
小白我要奋起反击你。除了数学课跟别的得分开,你忘了,开始我们上的都是自然课,然后自然课才分化成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当然这些课教的内容不一样,培养的思考能力也不太一样,物理里推理部分多,化学里记忆的东西多些,但是如果把自然科学课留成一门,把物理化学生物的东西挑重要的放在里面教,跟农业实践结合教,应该是可以的,不必非融会贯通。就跟蚕同事教的那样挺好。
你那反驳我的话跟我的话有什么关系嘛。我说国内教育太不重视独立思考,你说美国教育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又没说美国教育的好,虽然比国内的还是强点吧。尤其那纽约时报的例子,至少人家还看报纸,就不错了!要是天天看胡理台不是更糟嘛!

Posted: 2006-06-15 12:46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纽约时报从头看到底不用查字典看懂了就证明了那个人至少有个接近博士的学位

Posted: 2006-06-15 12:48
by tiffany
自然课是小学的课吧?我的长篇论述的论点是数学物理化学单为了训练思维都不浪费时间。大力兴建专科学校属于我大力赞同的部分。
我的意思是说独立思考这个东西在学校里培养不出来。看狐狸台跟看ny times又没有质的区别,横竖就是拾人牙慧而已。

Posted: 2006-06-15 12:49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但是护理台的押汇可是又臭又硬的爱

Posted: 2006-06-15 12:49
by Jun
Legalize prostitution? You are NOT a Republican, you are only a liberterian.

Hey, I'm back to the land of sleazy politicians. 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monkey001:

Posted: 2006-06-15 12:50
by tiffany
花差花差小将军 wrote:纽约时报从头看到底不用查字典看懂了就证明了那个人至少有个接近博士的学位
我看纽约时报还不用查字典呢---不认识的字跳过去就好了么。哦,对,我有个博士学位,哈哈。我小人得意的笑。

Posted: 2006-06-15 12:54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Sure :mrgreen:
哈Ph.D 还拾人牙慧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3:01
by Jun
I'm happy enough if only the literacy rate goes up and up. Democracy is built on the basis that most, if not all, people can read. Education cannot cure ignorance or human frailty.

Posted: 2006-06-15 13:04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你看看你看看你一眼就看穿我们老2了花了我好几年哪当年他问干扁四季豆的时候我真以为是个不是人间烟火的学问人 :mrgreen: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3:05
by Knowing
tiffany wrote:自然课是小学的课吧?我的长篇论述的论点是数学物理化学单为了训练思维都不浪费时间。
独立思考分俩部分,首先得学思考,然后才能学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也有独立程度,我们肯定都受周围影响,you are what you eat 。但是思考有个基本过程,最早你肯定还是从父母或者学校里学到:一个问题,表面是什么,底下是什么根源造成现状,你的看法对么?如果真感兴趣,是不是应该找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资料读一读?到哪里找资料?那种资料源可靠度高?没有百分百可靠的资料源怎么办?那么看看各个方面的资料和说法,自己判断可信程度。怎么判断可信程度?文章里的事实,逻辑,有没有明显的漏洞。小白你敢说这些是天生能力?都是学的,就是你学的早都忘了。
我同意数学物理化学单为了训练思维都不浪费时间,但是咱们的部编教材课本太多知识太少实用和趣味性。

Posted: 2006-06-15 13:25
by tiffany
不食人间烟火?!我有那么变态嘛!我几乎要夺门而出逢人就问了。
小k你说的这些都是具体的量变问题,最大的质变是有没有自己的脑子。
不过现在我还是喜欢咱们干巴巴没废话的教科书。一句是一句。

Posted: 2006-06-15 13:36
by Knowing
量变导致质变嘛。 :mrgreen:

Posted: 2006-06-15 13:40
by tiffany
您老的量变导致的是天才跟普通有脑的质变,84无脑到有脑的质变。
8行,我宣布老子今天完成了想正经事情定额,要找个地方瘫一瘫了。

Posted: 2006-06-15 14:14
by Jun
Come ON. You guys all put too much faith in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is never as deep and significant a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and the social and peer environment around a person. Because the world does not operate and feed on a rational, organized, logical, scientific, fair and balanced, "good" way, don't expect any education system to "correct" that.

Posted: 2006-06-15 14:41
by dropby
独立思考能力有可能培养不出来, 但绝对是可以扼杀或者发扬光大的. 到了小白这个层次, 大概不同教育系统殊途同归, 都把小白这样的尖子挑出来了. 再往下一点, 还是很不同的. 加拿大的硕士是要写论文的. 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很明显的区别, 中国学生照猫画虎的本事一流, 凡是不要自己想主意的课分都拿得很高, 要自己想主意的课就都没主意了. 然后呢, 中国学生上课分很高, 做论文就慢了. 外国学生上课分不见得多高, 做论文主意嗖嗖地往外冒.

还有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 我是学电子学出身, 我们家修电器全是某人的活. 这个, 当然主要是我的问题, 但是当初我们学电工学和模拟电路的时候都是纸上谈兵么.

Posted: 2006-06-15 14:51
by tiffany
我那个啥的说,他们嗖嗖的冒出来的,好多都是馊主义。出口成章天花乱坠的挺唬人的。substance的多少待考。当然每一行跟每一行都不同。

然后我同意jun的说法,所以恁多家长打破头要挤进好学区啊

Posted: 2006-06-15 15:15
by dropby
他们嗖嗖的冒出来的,好多都是馊主义是真的. 但一百个主意里面只要有一个不馊就够了. 总比我大头钉一个呆在那里馊主意一个也没有的强多了. 要不是后来换了导师, 导师自己已经有主意了我只要实现出来就行了, 恐怕现在还没毕业呢.

某人经常点着我的脑袋说我笨. 要说我觉得自己也不算笨啊, 经常手下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来问我我也是眼睛一转一个主意啊. 不过想想编程也不要啥原创性的东东, 还是现有的东西最多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而已. 说到底, 还是照猫画虎罢了.

小白啊, 要不我对所有PHD都五体投地呢. 对你这样因为想知道才去搞科学的人更加葱白得不行.

Posted: 2006-06-15 15:39
by 森林的火焰
潘提的问题是明白摆着的,但他提的解决方案不是太通。他打算把几门理科捏一块儿弄个通科,其实隐着他觉得数理化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没有用。但是人对客观的朴素信仰(咱姑且这么说着)是从学习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中得来的,学看着没用的东西,看人家是怎么挣扎了上百年一步步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的,是为以后的独立思考和发问打基础。
独立思考肯定是很重要的,而且重要的是有这个能力,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坚持独立思考是很累的。钱钟书说,偏见是思想的放假。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观点可以完全引自纽约时报或人民日报,可是一天他有兴趣想思考一下报上说的这个东西对不对,就要靠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好继续信报纸。然后就是这个独立思考怎么培养的问题了。培养是很难的,都是让学生们先从课本上看例子,看人家是怎么独立思考,排除万难的。在现实中,还是免不了被思维定势打击。而且很多孩子自以为开天辟地的新想法大部分时候都被证明不如社会习惯来得正确。但一千万个人里出一个能改变历史的人,他的想法即使当时不被接受,但保存了下来,时移势易,日后总有发扬光大的时候。所以教育独立思考的同时很重要的是告诉学生求同存异,尊重差别,而不是“斗争到底“。过去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现在不了,但是让看着怪异思想干枯而死,不给它一点机会,对整个社会也没有好处。

Posted: 2006-06-15 16:04
by Knowing
tiffany wrote:我那个啥的说,他们嗖嗖的冒出来的,好多都是馊主义。出口成章天花乱坠的挺唬人的。substance的多少待考。当然每一行跟每一行都不同。
进化过程里deadend 本来就很多,正常消耗嘛,总比一个主意都没有强。

jun 你说的没错,家庭社会的影响跟学校的影响一样大甚至更大。但是在家庭和社会不能提供大量正面影响的时候,比如贫穷的乡村里,学校成了唯一可以提供正面影响的地方,这是有动态平衡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那里提供教育机会更加重要。
其实隐着他觉得数理化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没有用。
不,我认为是现在的数理化教程在农村生活里没用。其实在城市生活里用也不大。象小白说的,主要是提供训练思维的机会。我觉得可以这么说,但也可以说,教育呢,长期在中国地位太高了,我们把它当义务,必须,没想过教育本身也应该迎合实际需要,迎合学生兴趣,所以应该做出更实际的改变,能够提供实惠,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Posted: 2006-06-15 19:12
by CAVA
国内的报纸,broad sheets是纸上的新闻联播,tabloids靠搞煽情,所谓面向白领的画报以翻译国外文摘当家。把这些当成唯一资讯来源,好脑子也给搅坏了。
教育呢,长期在中国地位太高了,我们把它当义务,必须,没想过教育本身也应该迎合实际需要,迎合学生兴趣,所以应该做出更实际的改变,能够提供实惠,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说,小K说得很对。但是中国城市里的家长看教育,99%是功利,为了孩子将来找份好工作能赚钱,也不考虑上大学和赚钱是否有必然联系。“赢在起跑线上”――这口号我看一次就哆嗦一次,替孩子们。

Posted: 2006-06-15 19:32
by shallow
新加坡就是合在一起,叫做科学, 另外有一科经济, 这个我们被政治cover了。

Posted: 2006-06-15 19:45
by 连波
一个人哈,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有常识;第二,有逻辑。

为白金这句话冒一下头。

Posted: 2006-06-15 21:03
by 洛洛
CAVA wrote: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说,小K说得很对。但是中国城市里的家长看教育,99%是功利,为了孩子将来找份好工作能赚钱,也不考虑上大学和赚钱是否有必然联系。“赢在起跑线上”――这口号我看一次就哆嗦一次,替孩子们。
如果我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有知道“出路最好的10个专业”“年薪最高的10个专业”这种统计就好了。

Posted: 2006-06-15 21:30
by 森林的火焰
现在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求名,教育水平和质量根本没达到,全都不分青红皂白称之为大专,大本,研究生,博士。看准了国人对学历名号的看重程度,家长舍得往里投资砸钱,成倍扩招卖文凭。在这种情况下,首行要端正教育本身。
小K说的教育在中国有不当的高度,是对的;CAVA说家长们对教育99%是功利心,也是对的。中国的家长相当盲目地认为,有了本科或研究生文凭或任何最高学历,什么好工作好职位一概手到擒来。以为越深层次的教育越是晋身之阶,不顾研究生教育的性质。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什么学历对应什么社会地位,完全忽视现实状况。而党政官员纷纷追求高学历占用教育资源,更恶化了这股风气。

Posted: 2006-06-15 22:35
by Rainbow
silkworm wrote:我很无知地问问,现在国内的技校、中专、农村职校,还有小孩去读么?家长舍得么?
我想应该比以前少了吧。以前农村户口的读个中专就可以转成城市户口了,所以大把人去读。现在的中专几乎没有什么找工作转户口的机会了,所以读的人应该是少多了。 :roll:

Posted: 2006-06-16 0:57
by 园心
我们以前的领导说:大家应该多花时间看看人民日报,学学怎样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f59:

Posted: 2006-06-16 7:07
by Jun
一个人哈,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有常识;第二,有逻辑。
Wah! If only 10% of the population (in any country) have these 2, the world would be a fantastic place!

Posted: 2006-06-16 7:27
by Elysees
dropby wrote:独立思考能力有可能培养不出来, 但绝对是可以扼杀或者发扬光大的. 到了小白这个层次, 大概不同教育系统殊途同归, 都把小白这样的尖子挑出来了. 再往下一点, 还是很不同的. 加拿大的硕士是要写论文的. 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很明显的区别, 中国学生照猫画虎的本事一流, 凡是不要自己想主意的课分都拿得很高, 要自己想主意的课就都没主意了. 然后呢, 中国学生上课分很高, 做论文就慢了. 外国学生上课分不见得多高, 做论文主意嗖嗖地往外冒.
这点我可不是很同意,我个人一直不是太同意说中国****如何如何,外国***如何如何的说法。很多时候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见到的中国的现象人物更全面我们接触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我读硕士的时候也是要做论文的,我见过的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里,既有这样的,也有那样的;我一起工作的,都是美国人,也互有差异。就我看来,美国学生里特别有想法的,比例并不是特别突出的高;同样的,美国教育系统里培养出来照猫画虎的,比例也并不是特别的低。――也可能是我的学科缘故。
个体本身有差异,还有我同意Jun说的,人生长的环境和外部与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或许更大。
在这里发言的大家,大都也是中国教育系统培养过至少初级部分的,我看也很有自己的主意并不见得人云亦云;再进一步说,很多目前在各个国家工业界学术界工作的人,也都是从中国教育系统里出来的,哪见得那这一批人就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在照猫画虎的做着呢。

Posted: 2006-06-16 7:42
by water
我倒是觉得这一点也不象从基层干出来的人说的话。

“还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也能靠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愉快地去探寻自己家乡物质和精神进步的道路。”

经济上越富裕的地区,普遍来讲,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专业和将来的前途的关系倒是没有那么计较,越是经济上不宽松的地区,无论是学生和家长,从小学开始,都是眼尖尖的顶着那么几个专业和学校,一分一分的计较投入产出的比例,指望教育上的投资能换来离开自己家乡的机会。真的能做到“愉快地去探寻自己家乡物质和精神进步的道路”的,恐怕是潘这种富了之后回去撒钱的人

我初中时的一同学,中专差两分没有考上,他家里负担重,他父亲听说后当时就傻了,在家里郁闷了好久,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决定送他儿子上高中,后来考了一重点大学,现在混得挺不错的。对比之下,当年被人羡慕的几个上了中专又顺利的工作的同学,现在下岗的下岗,要么就在单位里熬着,反过来后悔当时的“急功近利”。

潘的话,理想主义成分居多.非盈利性质的专科学校,七八十年代中国就多的是,当时红火也是因为和一份国家工作和城镇户口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不明白,要说也是中国教育出现了误区,为什么说什么“农村教育的误区”?现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还得“分而治之”?医科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去城市,然后在农村培养赤脚医生?我还以为这几十年的折腾为的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潘说这话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可一看就知道他的基层生活和农民们世世代代的的黄土生涯的距离。<

Posted: 2006-06-16 8:09
by Knowing
我不大明白的是,为什么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离开农村。要缩小城乡差距,应该是把农村和乡镇发展的富裕起来。可能因为我是在东南沿海长大的,这边富裕的农村和县镇不少,并不比城市里的人穷,相反大学里特别豪阔的学生总是从乡镇来的。 但是同时很多乡镇还是很穷。我常奇怪为什么有的发展这么快有的发展这么迟缓。地方的发展没有一刀切的万能良方,总得本地有人才,懂知识,能因地制宜的找到可发展的产业,或者把现有产业改进到更赚钱的层次上。这样的人才,最有可能出在本地受过实用教育做这个行业的人群里。(举个例子,见过这边的家具商到离上海两个钟头处的小县城采购来的家具,样子十分漂亮,比意大利家具手工细节粗糙一点,比ikea 是不差的。也见过国内的红木家具,手工十分精致,就是样子太古,年轻人摆在客厅里有点奇怪。如果有好的设计,应该卖的多好,价钱也就飕飕的上去了。)如果大家受教育唯一目的是离开家乡,那么家乡不是永远得等神秘外来力量改变?不是说农村学生都得回农村--在某个层面上来说,一切都是个人选择--但是如果绝大部分不愿意回去,那么教育肯定没让学生得到“我有能力做什么”的信心和能力。

Posted: 2006-06-16 8:22
by tiffany
小k你着话说的真是“何不食肉糜”,农村流向城市是必然方向,到底城市生活水平相对要高,这是人往高处走的朴素体现。

Posted: 2006-06-16 8:24
by silkworm
东南沿海的农村和县镇那根本不是农村。

我亲眼看见湖北的县城中学教室里的板报写:“皮鞋和草鞋的区别”。激励学生考大学,改变身份。

再说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大学同宿舍好友从河南农村考出来,她们那里有“高四”之说,很多学生高三完了考不上(或考上的学校不够好),也坚决不回家,换个学校复读,来年再考。

也神了,我那同学头年考上信阳师范学院,没去,第二年就极高分考上北大。
我们在信阳军训的时候,拉练经过信阳师范大门口,我那同学笑说她差点进这里,我们开始都以为她讲笑话,后来才相信。
问她,录取了不去上,不违反规定,被发现了是要取消考试资格的么?
她说,基层很多事情好商量的,她就改个名字,换到邻县(她家是三县交界处)别的中学去上“高四”好了。
她头年那个放弃的那个信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村里有别的考生家长听说了,上门来买,想让自家女儿顶了她的名字去报到。
我那同学家里姐姐哥哥当时都在外读大学,她家里欠了几万块的债,爸爸妈妈还是有点动心的。后来还是她爸爸拍板儿,不能卖,怕万一事情发作了,影响我同学。
我们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我同学收了家信,很高兴地跟我说,她姐姐哥哥上班一后,帮着把家里的债终于都还清了。
她现在博士毕业,留在北京。父母跟着姐姐哥哥在城市里住,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Posted: 2006-06-16 8:29
by Knowing
这正是问题所在啊!人当然想生活的好,但是人的流动性也有限制。如果在乡镇上有发展机会,人不一定要去大城市的。乡镇富了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周围的农村也会连带有改善。

东南沿海的农村为什么不算农村?人家就是比较富的农村嘛。当然我承认这个跟黄土高坡赤贫的农村不能比。 :action077: 但是湖北那边农村就不是那么贫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