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痛说皮毛
Posted: 2006-06-16 17:49
唐鲁孙的掌故好看,这次在图书馆一气借了五六本,是台湾出的,亳无删节。其实唐一生谨慎事国,他文章里的“反攻“,“剿匪“,和国内老干部在报上写随笔,偶然心怀“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的感觉是一样的。毕竟是中国人,表忠心的文章帽子文章尾巴,信手拈来。
“老古董“里有一篇,讲皮袄的。除了常用的牛皮羊皮,目前国际上的潮流,动物皮制的衣帽在社会上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因为人们都觉得杀生为一已之私太过残忍凉薄,又不是没得穿,非要“与虎谋皮“不可。唐鲁孙记忆力惊人,前清民国的种种风俗轶事,都瓜清水白,头头是道。既是讲动物皮毛制的衣服,免不了大量杀生。虽说不能用现代标准要求古人,可是读文字也未免惊心,特别是关于平时在电视和动物园里见惯的美丽动物,还有关于我们猫族的。
广东人吃猫肉,煮成龙虎斗,闻名遐迩,深为人诟病。可是唐鲁孙不说,真不知道当年猫皮与狗皮一样,在北京是中下等人穿用的毛皮,更夫巡差之类。我见过狗皮褥子,家人很多年前买的,保存至今四五十年。唐鲁孙说,猫皮轻软,当年练武的人讲究穿猫皮套裤,其中原理不得而知。巡差住的更房总要铺猫皮褥子,可以防老鼠。我悲愤地想,要防老鼠,养只活猫岂不更好。清朝有功名的人方允许穿貂,可穷京官出不起几百两银子买一件貂褂,于是皮货庄就有“翰林貂“出售,其实是猫皮染的。我又悲愤地想,读书人不是“布衣暖菜根香“吗?原来也和煮鹤焚琴的衮衮诸公一般见识。
亦舒特别推崇的“银狐“,黑毛上落一层霜,其实是玄狐。据唐鲁孙说,当年名贵异常,除皇帝本人外,亲王才可见赐,而且死后要缴还。亦舒女主角动不动一件银狐大衣雪里水里踢踢拖拖,那些牺牲掉的珍贵小狐狸也有不甘。唐鲁孙的银狐就是白狐,雪白的狐狸,谅来北极有很多。主要是女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黛玉的雪褂子就是大红羽纱面白狐里子。一个男人若是白茫茫毛茸茸,迎风一立,观者不呕血才怪。“永远的尹雪艳“曾嫁为官人妇,三冬腊月一袭白狐大衣,巧笑嫣然周旋于众宾客(恩客?)间,狐不迷人人自迷。没有白狐,“天马皮“也可以充充。这个名堂实在是好,其实是普通颜色狐狸肚子底下的白毛拼成。火狐一身大红,只有穿在人家狐狸自己身上才好看。人剥了来穿,无不匪气冲天。
貂最名贵。唐鲁孙说捕貂人要假装闭气,赤身躺在冰天雪地中。貂性仁慈,见有人冰毙便以身相暖,便可捕获。这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唐也不信。如果是真的,只能一言以蔽之――缺德。现在的貂,听说都是养的。与捕杀野生动物相比,也算是一点进步。下雪天湘云穿的褂子,是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唐说这种貂鼠脑袋面子的皮筒价值特昂,盖貂的脑门才有多大,一件要耗多少貂?不过这跟“鸡舌羹“异曲同工,并非一张貂皮只取一块脑门子。否则,实在叫 “不当家花花的“。
贾母跟刘姥姥游大观园后就病了,请御医来看。王太医眼中望出来,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羊皮褂子,坐在上面,两边丫环仆妇雁翅排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注解里说“一斗珠“是羊羔皮。唐鲁孙写的一种羔羊皮叫“珍珠羔“的,可能是同一种皮子。“珍珠羔“是西藏的某种绵羊,羊羔在胎里已经生毛却还未降生,便将母羊剖腹。时间要算得准,太早毛不够长,太晚毛已不曲。比起藏羚羊贸易来,一样骇人听闻。谢天谢地这种皮毛衣裳似已绝种。
王小波的某篇文章里,说到文革中一个被批斗的人,当年是军阀,曾经富贵过。他是有过金丝猴皮袄的。当时看着不可思议,看唐鲁孙才知道真有金丝猴皮毛这回事。金丝猴毛极长,当时的豪阔人家用来做坐褥,也是皮毛玩家必藏之物。有个土包子拿金丝猴皮做套裤,不得不把毛卷起来,塞得两腿臃肿难当,于军威大大有碍。此人因此得了“套裤师长“的诨号,我只可怜那些好端端无辜丧命的美丽金丝猴。
看了一篇文章,招出来一堆愤慨。老话儿说得好,剥削阶级就是血腥啊。
“老古董“里有一篇,讲皮袄的。除了常用的牛皮羊皮,目前国际上的潮流,动物皮制的衣帽在社会上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因为人们都觉得杀生为一已之私太过残忍凉薄,又不是没得穿,非要“与虎谋皮“不可。唐鲁孙记忆力惊人,前清民国的种种风俗轶事,都瓜清水白,头头是道。既是讲动物皮毛制的衣服,免不了大量杀生。虽说不能用现代标准要求古人,可是读文字也未免惊心,特别是关于平时在电视和动物园里见惯的美丽动物,还有关于我们猫族的。
广东人吃猫肉,煮成龙虎斗,闻名遐迩,深为人诟病。可是唐鲁孙不说,真不知道当年猫皮与狗皮一样,在北京是中下等人穿用的毛皮,更夫巡差之类。我见过狗皮褥子,家人很多年前买的,保存至今四五十年。唐鲁孙说,猫皮轻软,当年练武的人讲究穿猫皮套裤,其中原理不得而知。巡差住的更房总要铺猫皮褥子,可以防老鼠。我悲愤地想,要防老鼠,养只活猫岂不更好。清朝有功名的人方允许穿貂,可穷京官出不起几百两银子买一件貂褂,于是皮货庄就有“翰林貂“出售,其实是猫皮染的。我又悲愤地想,读书人不是“布衣暖菜根香“吗?原来也和煮鹤焚琴的衮衮诸公一般见识。
亦舒特别推崇的“银狐“,黑毛上落一层霜,其实是玄狐。据唐鲁孙说,当年名贵异常,除皇帝本人外,亲王才可见赐,而且死后要缴还。亦舒女主角动不动一件银狐大衣雪里水里踢踢拖拖,那些牺牲掉的珍贵小狐狸也有不甘。唐鲁孙的银狐就是白狐,雪白的狐狸,谅来北极有很多。主要是女装。“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黛玉的雪褂子就是大红羽纱面白狐里子。一个男人若是白茫茫毛茸茸,迎风一立,观者不呕血才怪。“永远的尹雪艳“曾嫁为官人妇,三冬腊月一袭白狐大衣,巧笑嫣然周旋于众宾客(恩客?)间,狐不迷人人自迷。没有白狐,“天马皮“也可以充充。这个名堂实在是好,其实是普通颜色狐狸肚子底下的白毛拼成。火狐一身大红,只有穿在人家狐狸自己身上才好看。人剥了来穿,无不匪气冲天。
貂最名贵。唐鲁孙说捕貂人要假装闭气,赤身躺在冰天雪地中。貂性仁慈,见有人冰毙便以身相暖,便可捕获。这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唐也不信。如果是真的,只能一言以蔽之――缺德。现在的貂,听说都是养的。与捕杀野生动物相比,也算是一点进步。下雪天湘云穿的褂子,是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唐说这种貂鼠脑袋面子的皮筒价值特昂,盖貂的脑门才有多大,一件要耗多少貂?不过这跟“鸡舌羹“异曲同工,并非一张貂皮只取一块脑门子。否则,实在叫 “不当家花花的“。
贾母跟刘姥姥游大观园后就病了,请御医来看。王太医眼中望出来,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羊皮褂子,坐在上面,两边丫环仆妇雁翅排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注解里说“一斗珠“是羊羔皮。唐鲁孙写的一种羔羊皮叫“珍珠羔“的,可能是同一种皮子。“珍珠羔“是西藏的某种绵羊,羊羔在胎里已经生毛却还未降生,便将母羊剖腹。时间要算得准,太早毛不够长,太晚毛已不曲。比起藏羚羊贸易来,一样骇人听闻。谢天谢地这种皮毛衣裳似已绝种。
王小波的某篇文章里,说到文革中一个被批斗的人,当年是军阀,曾经富贵过。他是有过金丝猴皮袄的。当时看着不可思议,看唐鲁孙才知道真有金丝猴皮毛这回事。金丝猴毛极长,当时的豪阔人家用来做坐褥,也是皮毛玩家必藏之物。有个土包子拿金丝猴皮做套裤,不得不把毛卷起来,塞得两腿臃肿难当,于军威大大有碍。此人因此得了“套裤师长“的诨号,我只可怜那些好端端无辜丧命的美丽金丝猴。
看了一篇文章,招出来一堆愤慨。老话儿说得好,剥削阶级就是血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