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问题]木心是什么人?

Posted: 2006-07-31 18:51
by Jun
我爸急吼吼地给我寄了好几篇中文报纸里吹捧他的文章,是陈村还是陈丹青什么的,把他吹到赶鲁(迅)超张(爱玲)的程度。我在网上一时也没找到他的文章,搜出来的都是炒作的书评之类。有人知道哪里有他的文章么?有啥特别高明得不得了的地方?听上去不象我这种人爱看的,不过好奇。

:worthy:

Posted: 2006-07-31 19:06
by 密斯张三
我blog上贴过一些,你搜一下木心,哥伦比亚
木心是有点作的,而且非常政治不正确,我猜你不会喜欢。陈丹青捧他的文章都很坏,有人说是把老师放在火上烤,不过广告效益是一流的

Posted: 2006-07-31 19:44
by 森林的火焰
我觉得他还不错,虽然没有陈说得那么玄。

Posted: 2006-07-31 19:47
by Jun
张三小姐说得不错,我是看不下去这种空洞的漂亮文字(现在我好奇的只是。。。算了)。多谢。

Posted: 2006-07-31 20:03
by 火星狗
丹青同志最近在sina blog上大肆hard sell,把我对木心不多的一点好感也扫荡干净了。
看得出来丹青同志对木心是真着迷,虽然木心一点也不革命,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没道理可讲。为了一个人与全社会为敌,很像是丹青同志会enjoy的事情。 :lol:
我在恶人谷里转贴过一篇木心的《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http://www.fabvalley.org/bbs/viewtopic. ... highlight=
我喜欢三小姐博里那篇《竹秀》。木心的文笔有时候真是清秀,偏偏他要去写闹哄哄的《上海赋》。

Posted: 2006-07-31 20:08
by silkworm
JUN 看这个:(作家何立伟给作家陈村的信):mrgreen:
TO陈老,

菜园子里看你谈木心。想起八五还是八六年,阿城那厮曾给我寄过木心的文章及绘画的复印件。画看不清,因为印糊了。只晓得是满纸重墨的山水,有传统而又出传统。但亦是无法领教笔墨的好处妙处。文章却是好读,印象里此人学贯中西,且是世家出身,开过极大的眼界。有篇文章似乎是谈李叔同“思凡”的。亦有谈上海旧事的。风格不是水煮花生,是大闸蟹加黄酒。另有若干文章谈绘画及欧洲艺术,文字却是极精到,极讲究,亦极典雅,是汉语言文字的水准的一个标高。此外就是见地,非同一般,有居高声自远的境界。随便道来,掷地有声。因是见闻广也,体悟深也,道人之所未道也。我亦有些着迷。但未看出他对阿城的影响来。只觉得他的文章有身世感,有贵族气,而书卷味又极足。且洋得极土,又土得极洋。乃是真正行了万里路,破了万卷书的谦谦君子。我后来在上海文学上看过他几篇文章,亦就是你引用的那些,谈这谈那,总之道行极深。有俺们长沙话讲的“里手” 意味。但又看不出卖弄,分寸甚是捏得准。我记得几次遇阿城,皆问过此人,记得阿城说此人极孤独,在美国是“老童生”,且有同性恋倾向。说陈丹青父母极担心陈,因他与木心胶得过于紧密。确实大陆文人,晓得木心的没有几个人。他是洋气一些的汪曾祺,是文气一些的钟阿城。亦是一个有文化根基的人,且是有赤子之心的人。没料到你这么喜欢他,看你谈他,我亦是感同身受也。

何老

Posted: 2006-07-31 20:13
by tiffany
不行,我发现我只能看博了。形容词儿太多的的文字基本上看不进去。

Posted: 2006-07-31 20:32
by 园心
上上周我奉一位陈丹青的扇子 :dizzy: 之命给她买了一本木心的书叫哥伦比亚的倒影??回家一翻,十分失望。

今早又接到这位扇子发来两篇冯唐的文章,吓得我。回信第一句就说:看来我和您老的阅读志趣相差甚远 :speechless002:

Posted: 2006-07-31 20:41
by silkworm
冯唐跟木心,哪儿焊哪儿?

Posted: 2006-07-31 21:04
by Jun
Lots of fluff. Well, sorry to hu-la-la offend a whole lot of people. :dizzy:

Posted: 2006-07-31 21:23
by 密斯张三
jun,你的好奇我自然也有考据,当是无疑了。哥伦比亚那篇里,路边两个金发男孩抛洒樱花瓣玩儿 :worthy: 他写自己怎样敢心动不敢行动,又管人家叫“娈童” :worthy:

Posted: 2006-07-31 22:23
by 狸狸
tiffany wrote:不行,我发现我只能看博了。形容词儿太多的的文字基本上看不进去。
你是说我么 :eyepatch:

Posted: 2006-08-09 17:11
by 火星狗
刚看到宁波的博上评论木心的文章。
http://ningbo.debagua.com/archives/003567.html
跑题,自从从三小姐的博上顺藤摸瓜的摸到宁波的地盘上,我迅速堕落成她的“默默恋着”的小粉丝。好评论就应该是这样的吧,没有什么预设的立场或者亟待证明的论点,也说到缺点,也说到优点,说缺点时决不居高临下,说优点时鞭辟入里,可是几乎是客观的,不动感情的态度,而且说的优点比缺点多,毕竟“排雷”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支持读者一直读下去的应该是那些从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愉悦。不过好评论家常常有这样的悲剧命运:人家读了她的评论,领略了被评论作品的精微之处,也知道陷阱在那里,于是直接把原著给忽略过去。我大概也会对木心的作品干类似的事情。

Posted: 2006-08-09 17:35
by Elysees
Jun wrote:(现在我好奇的只是。。。算了)。
嘻嘻,Jun好奇的是此人的曲度末?

Posted: 2006-08-10 6:31
by Jun
:lol:

不喜欢的人,原来都是太笨了,领教不到他的好处。

Posted: 2006-08-10 7:29
by 火星狗
对一个评论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客观!客观!肯写优点也肯写缺点。当然读者weigh这些优缺点的方式很大可能和评论家不同。评论家认为是小瑕疵,读者可能认为是大地雷。评论家认为是优点,可能不对读者的胃口或者吸引力没有强烈到可以把读者拉去读原著,关键是提供给读者足够的材料让读者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像宁波的评论里面说到木心的作品“幻想”(更像是精神桃源)和“阴冷”的特质。如果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爱好者,大概会冲着这两项特性翻一翻木心的书。但是我正好是一拿起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就会打瞌睡的人,所以就两免了吧。
木心之所以成了过街老鼠,要怪陈丹青,正是“爱之足以害之”。如果没有陈丹青这种引起人们强烈逆反心理的“你领教不到他的好处?你太笨了”的推荐手段,木心大概也会有他的小部分受众,毕竟他的文字风格强烈,虽然没有“赶鲁超张”,在市面上的文字里,也算是中上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