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海上花》琐屑

Posted: 2006-09-06 15:16
by 火星狗
周末复习了电影《海上花》,有若干琐碎心得体会。

1.南腔北调上海话。除了沈小红,其他人的上海话大概都是自己讲的,不然不会那么怪腔怪调,最怪的是朱淑人和周双宝。周双宝在双珠和洪善卿面前说双玉的风凉话,只听清了第一句,“啥人要做大老婆?”后面长长一段台词,想来十分精彩,可惜一句也没听清。陈宝莲配的上海话太软,听起来不爽气。黄翠凤不标准的上海话破坏气氛。刘嘉玲的上海话倒是意外的精彩,娇媚大方全有,又显得理路清晰,口齿伶俐。上海话说的最好的其实要数沈小红的娘姨阿朱,就是弄堂里人情练达,自信满满,善于教育群众的中年妇女。看她起始教育王莲生的一段,让两旁世人也禁不住觉得王莲生理亏,虽然事后一想基本上是歪理,可实在架不住她的理直气壮。

2.苏州话。原来潘迪华说的倒是正宗苏州话,真好听啊。大概也是点缀一下的意思。如果要忠实再现那时的场景,大家都应该讲苏州话,不过那样就太humiliate观众了。当年《海上花》因为是用苏州方言写的,已经损害了它的流传程度,侯孝贤就不用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3.沈小红。按照张爱玲的看法,这是全书中最有“爱情”意味的一对。可惜这爱情和现代人理解的爱情差别较大。对于沈小红来说,爱情就是“作”。她光顾着惋惜自己付出的爱情,顾不上体贴王莲生的心思。他俩在一起其实很像宝哥哥和林妹妹。有时候我弄不清沈小红爱王莲生有没有到那种程度,她和他表白,“没有你,我就死了”,可是一转身去和戏子相好。也许对她们来说,肉体的贞节并不重要,反而精神上的从一而终难能可贵。

4.周双玉。单看周双玉和朱淑人饮药的一段,立刻让人联想到如花和十二少。不幸又看了若干分析周双玉动机的考据派文章,破坏了这浪漫印象。有人说双玉是在和双宝赌气,说要嫁给人家做大老婆又不成功,面子上下不来。有人说双玉是在设计勒索朱淑人,也算是反败为胜。这两个论点互相矛盾,不过我相信后者。

5.黄翠凤。以前看《海上花》时,居然漏听了最重要的一句。潘迪华气愤愤地说:年纪轻轻,心肠这样狠,要把钱都抓在手里。她自赎自身,老鸨想从罗子富那里额外榨出一千块洋钱,被她拦住了。与其说是体贴罗子富,不如说是把这大肥猪留待赎身以后自个独自消受。她平时振振有词的教育老鸨,也许不是为她好,只是要占上风,办起其他事情来就比较顺手。

6.漂亮姑娘。长三书寓里的姑娘打扮起来真漂亮,个个头是头,脸是脸。即使是被老鸨当成赔钱货的黄珠凤(打瞌睡被抓的那一位),也是清秀的不得了。周双宝相貌艳丽,走出来妖姚调调,我倒是喜欢的很。不过也许在长三里面这个算“失格”,还是双玉那样的清水脸比较讨喜。双宝生意不好,大概毁在她的一张嘴上。大家天赋本钱都大大的好,比的就是手腕气度了。

7.洪善卿。这是个热闹人,吃老酒时老看他坐首席。有一次吃酒,外面弄堂里有响动,他第一个跑出去看。回来以后,又听人家说,弄堂里“摔死人了”。他对邻座说:“这个闹猛不可不看”,然后就兴致勃勃,怀着一片天真的好奇跑出去了。不管怎样,活得兴兴头头总是好事。

8.脚。有个镜头,照出来的是沈小红的一双小脚。难道这电影里姑娘们都是踩着跷上镜头的?

9.娱乐。最常见的娱乐是抽水烟,不论男女老少,人手一袋。原来抽水烟的纸煤子是这个样子的。点着以后,摇两下,出现一朵小火苗,凑到烟锅上烧一小会儿,然后再摇两下,妄图把纸煤摇灭,常常需要补吹一口气。这时才调转头来吸两口,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整部戏里就看见这些人手里的纸煤子着了又灭,灭了又着,比起现代烟卷实在是繁难。还有一项娱乐是坐马车,只在张惠贞那里提了一句,不过在高阳的小说里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坐了红木马车在租界里兜风,十分风光体面,是长三们喜爱的娱乐。

Re: 《海上花》琐屑

Posted: 2006-09-06 15:51
by silkworm
火星狗 wrote:有人说双玉是在和双宝赌气,说要嫁给人家做大老婆又不成功,面子上下不来。有人说双玉是在设计勒索朱树仁,也算是反败为胜。这两个论点互相矛盾,不过我相信后者。
我还是倾向面子说,不一定是跟双宝赌气,是她一贯掐尖儿惯了,丢不起那面子。至于设计勒索,设计是有的,但是她无非是闹一闹,后面怎么办根本没个明确主张,闹完了问她还要不要嫁他,她不要嫁的,而要钱还是双玉和洪善卿一手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