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2

就是口水的那个口水

Posted: 2006-10-11 22:55
by 笑嘻嘻
国庆长假这样舒适的日子在我刚刚睡够还没开始出去玩的时候唰一下就过去了。在我猪一样混沌的长假里,我的体重悄没声的又长了几斤。这样总计我比回国的那一霎那体重已经净增长十磅!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它每次出现在磅秤上充分表达了我性格中的无组织无纪律性的一面。不,我坚不承认这是因为我老了,新陈代谢慢了的缘故。就算我几天不乐意上磅秤,过后上去一看,这个数字还是只升不降。从前我在达拉斯的时候,这个数字明明是是起起伏伏的。 :nono:
好吧,其实我不是想说我的体重。只是没能克制住。
我现在的同事来自三山五岳, :headscratch: 其实江南没有什么山,那就五湖四海? 大家,除了少数个别人,比如说我,都很传统地回家过节。又很传统很骄傲体贴地带回了各个家乡的特产分给大家吃。我要说中国人就是讲礼数,美国人回家过个感恩节也没见谁带回点什么土特产给大家吃。每个地方的东西都是有讲究的。
金华酥饼,一个一个圆鼓鼓的,只有女孩子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围成一圈那么大。烤得硬硬的多层酥皮里面是猪前腿上的肥肉油炸后和梅干菜做的馅。味道是淡甜的。放在塑料袋里油都从里面渗到外面垫的纸上。金华酥饼嘴大的男同胞应该可以一口一个。一口一口咬着吃要掉油渣。金华同事教育我说,肥肉分前腿部分,后腿部分,肚皮部分的。这中间肚皮部分的肥肉太肥,不能用,必须用前腿上的肥肉。听见了吗?肥肉还有太肥和不太肥之分。金华酥饼的酥皮很厚很硬,大概是为了吸油腻,因为里面的馅部分有不少是空的。味道很油腻,很好吃。
扬州的富春包子,说是近年高淳的螃蟹因为蟹黄多而出名,所以蟹黄包最好吃。我没吃出来。我觉得其他品种的更好吃。
江西的熏的还不是腌的小干鱼。真辣。真辣。四川人说她们过年的时候都这样熏东西吃。

完。

Posted: 2006-10-11 23:10
by 森林的火焰
这个金华酥饼,赵珩在“老饕漫笔“里写过。他还说,这是吃着玩的东西。
那时候不讲究天天上磅,也不讲究减肥。 :nono:

Posted: 2006-10-11 23:36
by fogandflower
老公就是金华人。可我偏偏不喜欢吃这个酥饼。浪费呀。

Posted: 2006-10-12 1:10
by 园心
JAS给我寄过酥饼! :cool023:

Posted: 2006-10-12 2:22
by 汝南
金华酥饼刚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油是晶莹透明的,霉干菜热哄哄的香。冷了以后,味道就逊色不少。

Posted: 2006-10-12 6:32
by 笑嘻嘻
哇塞,没想到我这么风雅。《老饕漫笔》我还没看过呢。

Posted: 2006-10-12 8:00
by Knowing
霉干菜和肥肉的确是相宜得彰的一对食物。思乡中...

Posted: 2006-10-12 8:21
by CAVA
油渣真是很香的一种东西,小时候食堂卖的油渣饼(没有霉干菜)一直被我们姐妹怀念。还有水晶包子,全是猪油和糖为馅,在当时是很受大众欢迎的食品,现在想起来有点汗毛凛凛

Posted: 2006-10-12 8:43
by 森林的火焰
广式五仁月饼里,还能看见晶莹带点碧绿的肥肉丁。不过据说是用烈酒泡没了魂的,叫“冰肉”。不打紧。我也就偏听偏信了。

Posted: 2006-10-12 9:02
by 火星狗
没吃过金华酥饼,但是吃过一种烧饼,个大,两层薄皮,没起酥,直接贴在炉膛上烘的脆脆的,也是霉干菜和肥肉丁的馅。买饼的男生听口音疑似安徽人,书里也写过,皖南那边有种霉干菜肥肉丁馅的薄皮烧饼。

多层酥皮……我想吃黄桥烧饼……我想吃鲜肉月饼……还有一种以前在杭州吃的葱油馅烧饼,不像黄桥烧饼那样从里酥到外,而是皮脆馅软,最软的部分正是葱油香味最浓的部分……

Posted: 2006-10-12 9:40
by Jun
My mother used to make 油渣饼 when I was going up. LOOOOVE that stuff. Don't know if the leftover bacon bits would produce similar effects.

Posted: 2006-10-12 10:45
by lvxiu
看了一半,赶紧捏捏我腿上和肚子上的肥肉,原来腿上的肥肉尽管肥也还真是硬硬的。 :shock:
油渣包馄饨很香的啊, :love015: 好久没有吃到了。 :?

Posted: 2006-10-12 10:50
by silkworm
还好我刚吃了午饭。

可是还是馋得流口水。

小时候,我妈妈有个浙江同事每年春节后,给我们一些老家带来的霉干菜肥肉丁酥饼。我至恨吃肥肉或油渣,可是照样吃得吧唧吧唧的。还有一种深绿色的空心酥饼,里面沾着苔条碎,我更喜欢那个了。

Posted: 2006-10-12 11:31
by CAVA
深绿色的空心酥饼,听起来象是张爱玲的蛤蟆酥

Posted: 2006-10-12 11:52
by silkworm
对的,就是很象她说的蛤蟆酥。
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阴阴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那绿绒倒就是海藻粉。想必总是沿海省分的土产,也没包装,拿了来装在空饼干筒里。我从来没有在别处听见说过这样东西。
是家里自己做的,确实“拿了来要装在空饼干筒里”。

我吃的比较小,半个巴掌大,外面没芝麻,里面还沾着苔条碎碎,吃起来淅沥嗦

Posted: 2006-10-12 12:19
by 森林的火焰
沾苔条碎的酥饼我在香港的南货店象“老三阳”买到过,不过都没有那么大,简直近于日本点心。其味微妙。香港的南货店,象大藏宝洞一样。
赵珩的那一篇也是写“金华酥饼和宁波苔条”。看来把这两样联系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D

Posted: 2006-10-12 12:50
by zephyr
依稀记得小时候人家教我金华酥饼正宗吃法要用手掌摁碎了再吃。不明白是为啥,也许这样一开始就吃得警惕不至于掉那么多碎屑? :speechless002:

我妈包的豆沙粽子里头有一块很大的猪油,蒸透了混在豆沙里特好吃,要不然豆沙太干了。 :love015:

Posted: 2006-10-12 12:52
by 火星狗
我还以为豆沙馅都是拌过猪油的……

Posted: 2006-10-12 12:54
by zephyr
买的也许是?我妈都是自己拿豆子抄的,自己的意思就是我,那叫一个累!

Posted: 2006-10-12 12:57
by 火星狗
古代的时候,我妈妈也自己做豆沙馅,拿医用纱布滤豆壳,非常好玩。

Posted: 2006-10-12 13:02
by silkworm
zephyr wrote:我妈都是自己拿豆子抄的,自己的意思就是我,那叫一个累!
:lol: 切身体会。

我婆婆过年时自己(她自己)做豆沙,看得我头晕:
红豆煮熟,在面板上擀破皮。
转移进一个大号的盆里,加水搅拌,豆皮漂起来,捞出来扔掉。
剩余液体静置一夜,豆沙澄在盆底,小心倒掉上层清水,收集豆沙。
豆沙进炒锅,加猪油炒啊炒,炒啊炒。(炒到什么程度我就不知道了)
装进一个大碗里,此后每天蒸饭的时候,加一个蒸笼,蒸这碗豆沙。
最后包成豆沙包,蒸熟了,放凉了,一个摞一个搁在锅里,盖好了盖儿,放在阳台上(零下温度)。每天摸几个回来热热吃。

Posted: 2006-10-12 13:09
by CAVA
太复杂了。换了我,连买豆沙馅也省了,直接买豆沙点心

Posted: 2006-10-12 13:17
by 火星狗
我妈妈的是简易版。赤豆放在水里大煮特煮,然后用纱布滤掉豆壳,然后我想不起来她是怎么收集豆沙的,再然后不一定要炒,节省时间的话直接拌上熟猪油,然后立刻包粽子,包元宵,包包子。好像还是怪麻烦的……

Posted: 2006-10-12 13:25
by 豪情
:worthy:

Posted: 2006-10-12 13:32
by 森林的火焰
我济南的姨妈炒过一种元宵馅,不是豆沙,也不是另一篇中大家讨论的黑洋沙芝麻粉,模糊觉得有整粒的芝麻和别的什么仁,红褐色,粘乎乎的,可以捏起来搓成一团团成甜丸子。很北方的产物,但是很好吃。一般都是她炒完了晾着,我跟表哥就不停地往嘴里放。。。
这东西也看缘分,我妈就不会炒,从来都是请我姨妈来炒。我妈也不会做著名的山东酥锅,她做得都太酸,不如我姨妈做的酸甜正好。 :spamafote:

Posted: 2006-10-12 14:24
by lindamm
汝南 wrote:金华酥饼刚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油是晶莹透明的,霉干菜热哄哄的香。冷了以后,味道就逊色不少。
汝南真知音阿――偶小的时候(4岁以前)在金华住过半年,这个热的金华酥饼的味道到现在还是难以忘怀。后来长大后吃过一两次凉的,就再也没有记忆中的好味道了。

Posted: 2006-10-12 15:16
by CAVA
说起金华,我小时候过年都被带到父母的金华籍朋友家,他们从家乡带来的豆制品都特别好吃,现在想起来,应该有浙江出名的豆腐衣。还在那里第一次尝到了清蒸的金华火腿,红烧笋干,以及用筷子头蘸给小孩尝的金华黄酒。

Posted: 2006-10-12 15:56
by 小涵
zephyr wrote:我妈都是自己拿豆子抄的,自己的意思就是我
我家也是。 小工的日子真辛苦啊。:lol: 不过一般都是边加工边消费的。

黑洋酥核桃都是自己磨的, 从敲核桃开始。 8g我非常爱吃核桃。 拌沙拉也不错, 一边切切切一边吃吃吃。揭春卷皮子比较难,不过我喜欢揭。 往往揭完了,觉得十分意犹未尽 :p

Posted: 2006-10-12 16:08
by silkworm
揭春卷皮子、剥虾仁,都是我爱干的活儿。嗬嗬。

Posted: 2006-10-12 16:17
by zephyr
啧啧,还要去皮?太精细了,幸亏我妈只是让我把赤豆汤炒成赤豆沙没让我去赤豆皮。。 :hum:

我最爱干的活是做蛋饺。爱到现在过年没有老妈指使还手发痒专门去中国店买了圆铁勺在炉子前站了俩小时做了一盘子。。 :p

Posted: 2006-10-12 16:23
by 森林的火焰
你们都太能干了,揭春卷皮子。 :shock:
那东西我在书上见过,再就是饮食男女那个电影里。当时感叹这简直是神乎其技啊,一块面要和得那么恰得好处,还要抡得那么圆。

Posted: 2006-10-12 16:25
by Knowing
zephyr wrote:啧啧,还要去皮?太精细了,幸亏我妈只是让我把赤豆汤炒成赤豆沙没让我去赤豆皮。。 :hum:

我最爱干的活是做蛋饺。爱到现在过年没有老妈指使还手发痒专门去中国店买了圆铁勺在炉子前站了俩小时做了一盘子。。 :p
今年咱就到你家过年,就这么的定了。

Posted: 2006-10-12 16:31
by zephyr
成啊,这下有人给打下手了,咱可以做两盘子,一盘子吃一盘子卖。 :party003:

火焰,我认为她们的揭春卷皮子的意思是买来一摞然后她们一张一张揭开来给老妈手里包春卷。。。那个做春卷皮的技术太高深了,我就不信这里有人会,有人么?有人么? :eyepatch:

Posted: 2006-10-12 16:41
by CAVA
过年的气氛真浓 :|

Posted: 2006-10-12 17:22
by 汝南
说起这些真是来劲啊。 :party003:

金华的小吃很多。那个混着霉干菜和肥肉的烘薄饼也有,记得就是89、90的时候是二毛钱,一两粮票。过了一两年,粮票废了,好像是五毛钱一个,酥饼也是。金华还产冻米糖--据说是正宗的冻米,不是机器加工出来的rice puff。那时在姑妈家过年,那个幸福啊。 :cool023:

那个蛤蟆酥,据称是苏州的名吃,又叫香脆饼的。不过,单单根据描述,除了形状,倒是和奉化的千层饼挺像的。也是炉子里烤出来的,酥脆的,混了海苔,咸中微甜的。有海苔的小吃,宁波还有叫做“油

Posted: 2006-10-12 17:24
by karen
哇,说到春卷皮让我想起我的姨了。小时候去她家过节吃饭必有春卷,皮还是现做的。 而且她的春卷不是炸的,馅和皮都做好了,边吃边包。 我不知道只是她这么做,还是那地方的特色。

Posted: 2006-10-12 18:13
by 小涵
汝南 wrote:据说是正宗的冻米,不是机器加工出来的rice puff。
什么是正宗的冻米?

Posted: 2006-10-12 18:25
by Knowing
吃的时候,要将块状的糯米粉加水,恢复糊状,捻起一小团,一个手掌心凹起来、另一手拇指和中指打皮成个薄薄的小袋,塞入芝麻馅,直径不超过三厘米--我偷懒做大了,就被奶奶斥责,说“粗坯!”
每次我在舅舅家包饺子,舅姥姥(我舅妈的妈),舅妈,和我,三个人一起包,舅姥姥都要把我包的一屉留到最后,说:“别吃她包的,煮了给她带回去,什么呀,老把馅放的那么少。”我特别委屈,反复声辩不是故意要刻薄大家,实在是技术没她们那么好,包多了要漏。

Posted: 2006-10-12 18:30
by 森林的火焰
包饺子装馅这个“挤“功,我从小只看不练,来了加拿大狠狠地练了练。不知哪里不对劲,反正包出来样子不对,细而且长,象日本饺子。
汤圆粉都自己磨啊,I服了U。看来春卷皮是自己揭的。

Posted: 2006-10-12 18:47
by 洛洛
我倒是爱吃馅儿少的饺子。馅儿多老觉得肉腾腾的,包子我也爱吃素馅的,不爱吃小笼包或者灌汤包。我好养活。
我最近终于sign up了健身俱乐部。(搬到这里后觉得这边的很贵),这周贪新鲜去了三次――现在开始真的要少吃多动换了。不然我的脸一胖,法令纹就特别明显。 :shock:

Posted: 2006-10-12 18:49
by emeer
我妈妈会自己做春卷皮子 :bowling:
她也自己做赤豆沙。豆沙煮熟,捻碎,豆壳漂起来捞走,然后拿个布口袋,连水带豆沙一起倒进去,绞干了,干豆沙再加猪油炒。一起没有洗衣机的时候用手绞,后来有了洗衣机,就直接放进去脱水,干得透。 :whistling:
做完了我就偷吃,每回都被抓住。 :chicken001:

Posted: 2006-10-12 19:07
by zephyr
汤团粉自己磨的还是挺多的,至少古时候是这样。上海人讲究年初一还是年初二吃汤团,年前最后几天带着好糯米去磨坊磨好了备着。。呵呵,年二十九就做蛋饺,做蛋饺,做蛋饺。 :admir001:

Posted: 2006-10-12 19:14
by shallow
这些食物季节性都特别强。 我们家吃春卷,就只是春天吃那么2回, 就是荠菜还嫩的时候。 过年吃糍粑,大年三十晚上12点,拿根大木棒槌蒸熟的糯米,然后包上甜豆沙和咸豆沙,吃到正月十五。

Posted: 2006-10-12 19:21
by DeBeers
吃货怀旧贴,鉴定完毕 :lol:
然后也炫耀一个,我们从领导家带回来一些他家乡特产--薰豆茶,成份就是毛豆仁芝麻橘子皮丝枸杞还有一种细小黑色的籽儿,咸咸的香香的,真好喝,喝完了拿勺子挖剩下泡软的毛豆仁吃 :-P 以前都是自己家里过年前做的,现在技术先进经济发达了,都成袋包装好了放到商场柜台里当特产跟粽子和千张包子一起卖了。

Posted: 2006-10-12 19:34
by 笑嘻嘻
我真服了你们!
我不过是占了点便宜,尝了点甜头。你们每个人就都搞出一套吃经来。 :shock: 今天早上上班路上我还反省自躬呢,我最近写的帖子好像没哪个跟吃没有关系的。好像很没有精神追求的样子。 :doh:

Posted: 2006-10-12 20:38
by 小涵
zephyr wrote:汤团粉自己磨的还是挺多的,至少古时候是这样
我记得古时候还把汤圆粉浸了水,用个布袋子吊在阳台上。说这样,汤圆特别糯滑。

真的好像过年啊, 春卷,蛋饺,汤圆, 加上爆鱼, 八宝饭,油爆虾。 :-D

Posted: 2006-10-12 21:03
by elend
火星狗 wrote:没吃过金华酥饼,但是吃过一种烧饼,个大,两层薄皮,没起酥,直接贴在炉膛上烘的脆脆的,也是霉干菜和肥肉丁的馅。买饼的男生听口音疑似安徽人,书里也写过,皖南那边有种霉干菜肥肉丁馅的薄皮烧饼。
比起金花酥饼我更爱吃这种薄饼,读研时隔几天就要去校门口买来做夜宵……当然那几年肉也蹭蹭涨上去 :-(

包饺子的挤功我练了多少年也没练熟,每次家里一起包都被嘲笑,擀皮技术又劣,一向四边厚中间薄 :oops:所以只得忍耐我慢慢包,好歹下锅不会破。包子也是,会做,但捏得乱七八糟,总之我那善做面食的妈看着只有叹气的份。不过这份手艺哄哄家里江南出身却酷爱面食的某人倒也足够了 :-D

Posted: 2006-10-12 21:45
by 森林的火焰
服了我们?不能这么快放弃啊。赶快继续灌压压我们的威风。 :-D
大家说的就是水磨糯米粉和干磨糯米粉吧,买的时候包装上有分的,虽然我从来不知道分别适合做什么。就广告语来说,有水磨年糕,水磨汤圆。
我觉得西风念念不忘的蛋饺难度也很高,又不能太熟两下里分离,又不能不熟揭不起来,还一定要一下子晃得很圆。
爆鱼是什么? :uhh:

Posted: 2006-10-12 21:47
by DeBeers
估计她们说的是鲍鱼,在我看就是炸的鱼干 :lol:

Posted: 2006-10-12 23:15
by 小涵
DeBeers wrote:估计她们说的是鲍鱼,在我看就是炸的鱼干 :lol:
:f28: 那不一样的,要上好的青鱼草鱼, 煎成金黄色, 然后一边小锅里煮着调料, 鱼放进去滋一声, 吸饱汁水。 :f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