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Notes on a Scandal, Volver
Posted: 2007-01-07 16:49
An interesting pair of movies about women.
Judi Dench 演一个教中学的老处女巴巴拉,影片一开始就听见她冷漠而厌世的话外音,叙述她对周遭各色蠢人的不屑。但是她灰色的生命里出现一束金色阳光!Cate Blachett演的新来的女教师希巴年轻漂亮,纯洁天真,对野蛮的中学生们束手无策,对巴巴拉的援手感激涕零。她们很快变成忘年交,希巴请巴巴拉去她家作客,认识比她大许多岁的丈夫(Bill Nighy),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和一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儿子。好景不长,巴巴拉发现了希巴的秘密,也就是题目中的丑闻--原来女教师正在跟一个十五岁的男生(Andrew Simpson)发生不伦之恋。影片的tagline是:One Woman's Mistake is Another Woman's Opportunity.
虽然外面的影评对此片评论颇佳,我还是带着一点怀疑来看它。作者是女的,情节是两个隔代女人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冲突,但编剧和导演是俩大男人,他们能准确地表现原作的微妙之处么?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非捕风捉影。电影强在原作题材和两位主演的功力,但是编导差强人意,我不免遗憾如果是女编导会不会做得更好些,更细腻,更能强烈地传递滴沥答拉往外淌的irony。在华盛顿邮报上读到一篇作者Zoe Heller跟改编剧本作者Patrick Marber(他写过Closer)对照小说和影片细节的文章,很明显他在一些地方完全不明白作者的用意,或许这是因为他是个男人,或许因为他脑子里有些地方堵上了。
最近有另一部影片叫Little Children,讲的是一群扮家家的大人,心智都还是小孩子。这也是Notes on a Scandal给我的感想。希巴出身于高级阶层(等级身份在英国社会里总是意味深长的),几乎还是个teenager的时候,跟有妇之夫大她许多岁的Richard发生恋爱,令他离开妻子同她结婚,多年在家带孩子做贤妻良母,刚一走出家门就被十五岁的小男生轻而易举地勾引了还难以斩断。
Judi Dench演的巴巴拉真是可怜又可怕,她完全没有化装,满脸皱纹都是阴险怨恨的下垂,头发往上拉,看上去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集中了所有关于老处女的可怕传言。她能说出十分尖锐,似乎一针见血的话,但实际上并不比希巴更象个成年人。她们俩的心智年纪都停留在十几岁。实际上,希巴的丈夫也是一样的幼稚,反而是来自下层社会的十五岁的男孩,不动声色地勾引老师,把她耍得团团转。
说到底,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新奇,跟Single White Female之类一样,都是Girl best friend turns bad的传统故事,不过里面有相当细腻的心理描述和对各色人等的讽刺。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American Beauty,二者的setup几乎是镜像的,只不过American Beauty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讽刺揭露一干成年人的幼稚, 还沾沾自喜地把垂涎未成年少女的中年WSN当成反潮流英雄来呕歌呢。
说男编导们搞不清楚女人心理而隔靴搔痒,体现在电影与小说的分歧上,几乎每个分歧都是因为Marber不懂女人心理的结果。例如,小说里并未肯定巴巴拉的动机是来自同性恋的性爱,模棱两可,但电影里就一口咬定她是爱上希巴了。他完全不明白这种看似热恋的占有欲和obsession在情窦初开的女学生之间非常普遍,只不过,绝大多数女孩子outgrow这个阶段,跟异性恋爱结婚,但巴巴拉却没有,其他方面虽然成人甚至精明,但感情上还停滞在女学生阶段。又如,电影里把吃亏的丈夫Richard搞得跟圣人一样,违背小说作者本意,其实也很简单,男编导出于自己的立场,心软同情被戴了绿帽的男人(而且这绿帽子还是被个未成年小男孩戴上的),将心比心,控制不住地美化这个可怜的老公,同时用普通出轨的男人心理去揣测出轨的妻子,全不理解,女人出轨跟男人出轨,动机与做法相差万里。
好在两位主演都是女人(那当然),而且是功力高深的女演员,总算挽救了此片的质量,没让cluess的编导给弄砸了。光冲着她俩的精彩表演,倒也值得租片DVD来看。
全片最烂的地方在于音乐,不管是什么情节,稍有小波折都轰轰轰地揪着观众的领子摇晃,歇斯底里地强调,还没看到一半就让我厌烦之极--忽然想起片头写着音乐是Philip Glass做的,便有个猜想(毫无根据的猜想):就是因为是大名鼎鼎的Phillip Glass谱的曲,所以导演明知不合适到可笑的地步也不敢动手砍掉--难道Glass老朽昏庸了吗?或许我根本错了,是导演Richard Eyre不懂得如何配乐。天晓得。前阵子在看Deadwood时,DVD里面的commentary许多人都提到剧里的配乐特别小心特别subtle,不到必要时绝不滥用,比绝大多数电影里面大而无当,拿锤子砸观众的脑袋,把观众当傻瓜的做法,不知强多少倍。瞧瞧,再次证明Deadwood 把我的嘴都吃刁了。
Volver是黑暗和cynical的Notes on a Scandal最好的解药。虽然编导是个男人(Pedro Almodovar),却没有比他更理解和钟爱女人的了,我一边看一边想起毛姆对女人的深刻了解,心想爱慕杜华肯定是个基佬。后来一查果然,喜欢女人肉体的男人终究难懂女人心,反之亦然,如果上帝造了男人女人,他的message一定是肉体和心不可兼得。
我承认,我十分落后,至今没好好地系统地看过爱慕杜华,非常不象话。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对Volver惊艳,也或许因为刚看了讲一群弱智成年人的Notes,见到Volver里面坚强的大地母亲一样的诸位女人,感激得简直要给他磕头。真好看啊真好看。
片子以杀人开篇,也是一个teenage daughter,被游手好闲的继父骚扰时失手杀了他,辛苦养家的母亲Raimunda(Penelope Cruz)回家一看吃一惊,问清楚原委后,镇定自若地擦干血迹,拿毯子把尸体包上,藏起来,然后找机会埋掉。如果换成美国片,哪怕是独立制作的艺术片,下一步都必然地往悬疑方向发展,制造出无数让观众提心吊胆的机会,大抄特抄希区可可,让母女生活在被人发现被逮捕的边缘;或者让杀人的女儿大做恶梦,失去理智,离家出走,加剧戏剧冲突和矛盾。可人家爱慕偏偏不这么干,日常生活继续琐碎地进行下去,乡下年迈的姨妈去日无多,在家给人理发谋生的姐姐(妹妹?)Soledad自有她的烦恼,儿时好友Augustina又得了癌症;同时还要开饭馆赚钱。。。挖塞,这给文艺女青年遇上了还不吐血而死,岂止是自己换个灯泡钉个钉子那么简单?尤其是这么多面目模糊甚至丑陋的亲戚朋友(老的老小的小胖的太胖瘦的太瘦,还有个鬼魂!)都要拉着天生丽质的Penelope Cruz帮助,大美人太命苦了!咋就不能钓到个英俊多金的刘德华之类的挽救她脱离苦海涅?哈,倒不是没提到这个可能:对她有意的饭馆老板虽老可是应该颇有家底,一个年轻貌正的电影文艺工作者顾客对她频抛媚眼,那么一定要走常见的romantic comedy路线,让观众看/代入草鸡变凤凰的童话了?爱慕杜华说:猜错了,也不是!
我又要重弹老调了:写虚构的故事是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和思想的道路,再高明的伪君子也编不出跟本性相反的故事,而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的人在小说创作里也掩饰不了自己的真性情。Volver里面讲的就是那个啥。。。相濡以沫(?)亲切动人的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姐妹情谊,没一点英国那套阶级势利的德性。三代五个女人,加上街坊的姐妹,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充满了劳动女性的光辉。讲到这里你一定被我吓跑了,难道是铁姑娘女英雄一样的政治或女权宣言?才不是呢!
爱慕杜华的本事在于,他能把肥皂剧一样的俗套情节点石成金突然变成令人信服的,鲜活生动的细节(且看Raimunda采购准备给三十人的剧组做饭那一段),同时把蓬头垢面甚至其貌不扬的女人拍得神采飞扬。最重要的是观众不可能不被他感动: 他对人的总体上的乐观和和善意,这是藏也藏不住的基调--他热爱这些街坊平民,不是居高临下地用猎奇的口吻给你看这些"浪漫的贫穷生活",而是让人根本觉得就是生活在她们一条街上,目睹这些女人镇定自若兵来将挡的人生,自我怜悯的念头,Madam Bovary那样不甘寂寞捱穷的饭特稀,根本没进过她们的脑袋。她们根本不用谁的施舍谁的支持谁的肯定,你简直听得见她们爽朗的大笑。
不过,我强烈推荐这部影片,并不是因为它的励志它的立场它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仅仅是因为它好看!到处是幽默和出奇不意的细节,又窝心又娱乐,绝对不会有看不懂的顾虑,老少皆宜;而且所有的表演都那么好,那么自然亲切,还有大美人。爱慕杜华虽然名气大,在某些评论圈里总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他总拍(半)喜剧,没有让人"看不懂"的深奥感觉,而且他把一切都搞得看起来那么容易!他是影界的白居易,所以被人看轻。真正懂得"轻"的高明,还需要超过小聪明的真智慧。
Judi Dench 演一个教中学的老处女巴巴拉,影片一开始就听见她冷漠而厌世的话外音,叙述她对周遭各色蠢人的不屑。但是她灰色的生命里出现一束金色阳光!Cate Blachett演的新来的女教师希巴年轻漂亮,纯洁天真,对野蛮的中学生们束手无策,对巴巴拉的援手感激涕零。她们很快变成忘年交,希巴请巴巴拉去她家作客,认识比她大许多岁的丈夫(Bill Nighy),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和一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儿子。好景不长,巴巴拉发现了希巴的秘密,也就是题目中的丑闻--原来女教师正在跟一个十五岁的男生(Andrew Simpson)发生不伦之恋。影片的tagline是:One Woman's Mistake is Another Woman's Opportunity.
虽然外面的影评对此片评论颇佳,我还是带着一点怀疑来看它。作者是女的,情节是两个隔代女人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冲突,但编剧和导演是俩大男人,他们能准确地表现原作的微妙之处么?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非捕风捉影。电影强在原作题材和两位主演的功力,但是编导差强人意,我不免遗憾如果是女编导会不会做得更好些,更细腻,更能强烈地传递滴沥答拉往外淌的irony。在华盛顿邮报上读到一篇作者Zoe Heller跟改编剧本作者Patrick Marber(他写过Closer)对照小说和影片细节的文章,很明显他在一些地方完全不明白作者的用意,或许这是因为他是个男人,或许因为他脑子里有些地方堵上了。
最近有另一部影片叫Little Children,讲的是一群扮家家的大人,心智都还是小孩子。这也是Notes on a Scandal给我的感想。希巴出身于高级阶层(等级身份在英国社会里总是意味深长的),几乎还是个teenager的时候,跟有妇之夫大她许多岁的Richard发生恋爱,令他离开妻子同她结婚,多年在家带孩子做贤妻良母,刚一走出家门就被十五岁的小男生轻而易举地勾引了还难以斩断。
Judi Dench演的巴巴拉真是可怜又可怕,她完全没有化装,满脸皱纹都是阴险怨恨的下垂,头发往上拉,看上去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集中了所有关于老处女的可怕传言。她能说出十分尖锐,似乎一针见血的话,但实际上并不比希巴更象个成年人。她们俩的心智年纪都停留在十几岁。实际上,希巴的丈夫也是一样的幼稚,反而是来自下层社会的十五岁的男孩,不动声色地勾引老师,把她耍得团团转。
说到底,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新奇,跟Single White Female之类一样,都是Girl best friend turns bad的传统故事,不过里面有相当细腻的心理描述和对各色人等的讽刺。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American Beauty,二者的setup几乎是镜像的,只不过American Beauty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讽刺揭露一干成年人的幼稚, 还沾沾自喜地把垂涎未成年少女的中年WSN当成反潮流英雄来呕歌呢。
说男编导们搞不清楚女人心理而隔靴搔痒,体现在电影与小说的分歧上,几乎每个分歧都是因为Marber不懂女人心理的结果。例如,小说里并未肯定巴巴拉的动机是来自同性恋的性爱,模棱两可,但电影里就一口咬定她是爱上希巴了。他完全不明白这种看似热恋的占有欲和obsession在情窦初开的女学生之间非常普遍,只不过,绝大多数女孩子outgrow这个阶段,跟异性恋爱结婚,但巴巴拉却没有,其他方面虽然成人甚至精明,但感情上还停滞在女学生阶段。又如,电影里把吃亏的丈夫Richard搞得跟圣人一样,违背小说作者本意,其实也很简单,男编导出于自己的立场,心软同情被戴了绿帽的男人(而且这绿帽子还是被个未成年小男孩戴上的),将心比心,控制不住地美化这个可怜的老公,同时用普通出轨的男人心理去揣测出轨的妻子,全不理解,女人出轨跟男人出轨,动机与做法相差万里。
好在两位主演都是女人(那当然),而且是功力高深的女演员,总算挽救了此片的质量,没让cluess的编导给弄砸了。光冲着她俩的精彩表演,倒也值得租片DVD来看。
全片最烂的地方在于音乐,不管是什么情节,稍有小波折都轰轰轰地揪着观众的领子摇晃,歇斯底里地强调,还没看到一半就让我厌烦之极--忽然想起片头写着音乐是Philip Glass做的,便有个猜想(毫无根据的猜想):就是因为是大名鼎鼎的Phillip Glass谱的曲,所以导演明知不合适到可笑的地步也不敢动手砍掉--难道Glass老朽昏庸了吗?或许我根本错了,是导演Richard Eyre不懂得如何配乐。天晓得。前阵子在看Deadwood时,DVD里面的commentary许多人都提到剧里的配乐特别小心特别subtle,不到必要时绝不滥用,比绝大多数电影里面大而无当,拿锤子砸观众的脑袋,把观众当傻瓜的做法,不知强多少倍。瞧瞧,再次证明Deadwood 把我的嘴都吃刁了。
Volver是黑暗和cynical的Notes on a Scandal最好的解药。虽然编导是个男人(Pedro Almodovar),却没有比他更理解和钟爱女人的了,我一边看一边想起毛姆对女人的深刻了解,心想爱慕杜华肯定是个基佬。后来一查果然,喜欢女人肉体的男人终究难懂女人心,反之亦然,如果上帝造了男人女人,他的message一定是肉体和心不可兼得。
我承认,我十分落后,至今没好好地系统地看过爱慕杜华,非常不象话。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对Volver惊艳,也或许因为刚看了讲一群弱智成年人的Notes,见到Volver里面坚强的大地母亲一样的诸位女人,感激得简直要给他磕头。真好看啊真好看。

片子以杀人开篇,也是一个teenage daughter,被游手好闲的继父骚扰时失手杀了他,辛苦养家的母亲Raimunda(Penelope Cruz)回家一看吃一惊,问清楚原委后,镇定自若地擦干血迹,拿毯子把尸体包上,藏起来,然后找机会埋掉。如果换成美国片,哪怕是独立制作的艺术片,下一步都必然地往悬疑方向发展,制造出无数让观众提心吊胆的机会,大抄特抄希区可可,让母女生活在被人发现被逮捕的边缘;或者让杀人的女儿大做恶梦,失去理智,离家出走,加剧戏剧冲突和矛盾。可人家爱慕偏偏不这么干,日常生活继续琐碎地进行下去,乡下年迈的姨妈去日无多,在家给人理发谋生的姐姐(妹妹?)Soledad自有她的烦恼,儿时好友Augustina又得了癌症;同时还要开饭馆赚钱。。。挖塞,这给文艺女青年遇上了还不吐血而死,岂止是自己换个灯泡钉个钉子那么简单?尤其是这么多面目模糊甚至丑陋的亲戚朋友(老的老小的小胖的太胖瘦的太瘦,还有个鬼魂!)都要拉着天生丽质的Penelope Cruz帮助,大美人太命苦了!咋就不能钓到个英俊多金的刘德华之类的挽救她脱离苦海涅?哈,倒不是没提到这个可能:对她有意的饭馆老板虽老可是应该颇有家底,一个年轻貌正的电影文艺工作者顾客对她频抛媚眼,那么一定要走常见的romantic comedy路线,让观众看/代入草鸡变凤凰的童话了?爱慕杜华说:猜错了,也不是!
我又要重弹老调了:写虚构的故事是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和思想的道路,再高明的伪君子也编不出跟本性相反的故事,而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的人在小说创作里也掩饰不了自己的真性情。Volver里面讲的就是那个啥。。。相濡以沫(?)亲切动人的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姐妹情谊,没一点英国那套阶级势利的德性。三代五个女人,加上街坊的姐妹,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充满了劳动女性的光辉。讲到这里你一定被我吓跑了,难道是铁姑娘女英雄一样的政治或女权宣言?才不是呢!
爱慕杜华的本事在于,他能把肥皂剧一样的俗套情节点石成金突然变成令人信服的,鲜活生动的细节(且看Raimunda采购准备给三十人的剧组做饭那一段),同时把蓬头垢面甚至其貌不扬的女人拍得神采飞扬。最重要的是观众不可能不被他感动: 他对人的总体上的乐观和和善意,这是藏也藏不住的基调--他热爱这些街坊平民,不是居高临下地用猎奇的口吻给你看这些"浪漫的贫穷生活",而是让人根本觉得就是生活在她们一条街上,目睹这些女人镇定自若兵来将挡的人生,自我怜悯的念头,Madam Bovary那样不甘寂寞捱穷的饭特稀,根本没进过她们的脑袋。她们根本不用谁的施舍谁的支持谁的肯定,你简直听得见她们爽朗的大笑。
不过,我强烈推荐这部影片,并不是因为它的励志它的立场它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仅仅是因为它好看!到处是幽默和出奇不意的细节,又窝心又娱乐,绝对不会有看不懂的顾虑,老少皆宜;而且所有的表演都那么好,那么自然亲切,还有大美人。爱慕杜华虽然名气大,在某些评论圈里总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他总拍(半)喜剧,没有让人"看不懂"的深奥感觉,而且他把一切都搞得看起来那么容易!他是影界的白居易,所以被人看轻。真正懂得"轻"的高明,还需要超过小聪明的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