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腐败 (tbc)
Posted: 2007-01-07 20:21
昨天,在热心的茄子和saveas(万分感谢两位)的指点下,我们一行四人去吃传说中苏州最好吃的鸡汤。据本地电视台报道,入冬以来老母鸡的销量和价格稳步攀升,更由于去年的流禽疫今年的养鸡数量减少,老母鸡价格从去年同期的批发价每斤8、9块上升到今年的11块。上星期五小寒,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喝土鸡汤进补是人民群众冬日的必备佳肴。(我觉得南方人从风俗上就特注重养生。什么时候吃什么干什么,别出去乱跑累着了,都特有讲究。)我习惯的中国新闻都是多年前在北京看的。看惯了柬埔寨又政变了,美国龙卷风了,非洲某国领导又访华了的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电视新闻,有关地方的新闻最多是环卫工人把天安门十一的花都摆出来了,这种讲究个首都体面的。苏州本地的新闻则不然。经常有能看到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事件。什么一在某厂工作4年的女工某天早上进厂门时因没带门卡与门口保安发生口角。争吵中保安居然说出了“你等着,小心以后被掐死!”这种骇人听闻的话。记者闻讯赶赴现场采访当事人。保安说没说过,女工说他就是说了。还有当时在场的同事可以作证等等。什么一男子在公园中用弹弓打鸟,被周围群众扑上去拿下。当问到为什么打鸟,该男子说打鸟是为了娱乐。但当公园管理人员赶到时,该男子拒绝交出弹弓。只见该弹弓男子是一名中年男子,神情强横,用胳膊肘拐开拉着他的人,气急败坏地说,“我错了改不就行了!”。最后警察来了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没收了其弹弓。公园管理人员称这并不是该男子第一次被抓到打鸟。当然我回北京的时候,看了看现在的北京新闻,好像是也贴近北京人民生活,但好像还没这么贴近。当然我看的北京新闻的样本少,看得不全面也是有的。
哦,对了,现在还流行一种电视节目,各个台都有。就是一个青壮年男人,可能面目端正,更可能长得歪瓜裂枣,穿着对襟传统服装,坐在中式桌子后面,手里可能拿一把纸折扇也可能不拿,一本正经地评论时政或是某些事件。虽然Seinfeld 说过:“我们男人就是喜欢参与。路边上有人在干什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然后站在边上评论。但我们不动手,我们只站在边上动嘴。所以建筑工地用的都是有孔的围栏,就是为了让我们能看见。否则我们会爬上围栏往里看。我们男人一定要知道。”但是我总觉得这种节目把中国传统的书生意气和现时网络里的七嘴八舌特别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特有时代文化特征。
我星期天的正常作息习惯一般是这样的:上午睡一上午懒觉,中午挣扎着起来吃一顿,下午再补一觉。冬天天短,等我睡醒了天也差不多黑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人为小环境下出发地。
往上说有一段路没有路灯,根本就是绝大部分没有路灯。没有路灯,就意味着根本看不见行人。对面来的车经常开高灯晃得我们这个方向的车更变成了睁眼瞎。我们仍然很有道德地没开高灯。偶尔实在看不见路闪一下高灯,会忽然在车前方很近的地方出现两个人。这些人走路骑车没有任何反光材料,并且大摇大摆地把命交给开车的人,想怎么走怎么走,完全不守交通规则。
终于我们心惊肉跳地转上一条人和车都很少的小路。两旁的小房子都很冷清的样子。我们心生怀疑打电话到饭馆一问,人家说再往前开两分钟都到了。果然再往前,巨大的霓虹灯下,正如网上形容的,停满了小车。我们一车人得出结论,这个饭馆根本就是给有车的人开的,没车的人根本来不了。事实上这里离太湖近,去太湖玩的时候顺便吃一下更方便。我们满心欢喜开车上前,这里不仅门口停满了车,更有专人(一个老头)管着如何停车。
饭店一楼的大堂很宽阔,坐了八成满。大概是没空调,温度稍微有点低。我们就照saveas推荐的点了鸡汤(当然,跑这么远就是为了这一道菜),炒螺蛳,鱼子烧豆腐,湖鱼,再加了个红烧野鸭,炒茼蒿,和炒野菜。
小砂锅鸡汤先上来。味道真正好,我印象中只有几年前在深圳东莞有当地老板带去吃客家菜里的土鸡汤才能媲美。鸡汤上面一层油,非常汤,鸡肉结实,果然是在地上锻炼得很有肌肉的鸡。最近我有个东北同事断言:好喝的汤里都放了料了,他意指音速壳。某人显然想到了这句话,低声问我:你说这汤里放没放东西?我说我不知道。最近看电视里给古董评价钱,学到一个词:一品锅。出处好像就是江南地带。指一口不大的小砂锅,只能在里面煮一只鸡,或者一个肘子。这炖鸡汤的小砂锅显然就是一只一品锅。达拉斯有家台湾人开的餐馆就叫一品锅,我一直以为这个一品是指味道一品,原来典故却在这里。
炒螺丝的味道有点土腥味儿,跟吃螃蟹那家比差一点点。我就小声跟某人开玩笑说你说这是不是一块二的?
鱼子烧豆腐放了糖,非常地香,还有那个炒野菜,出奇地好吃。某人有个特征,如果他吃得高兴,他就会夸夸其谈在饭桌上讲吃的。从前他吃牛排上瘾,每星期必定至少烤一次牛排,熟能生巧,他烤得牛排比绝大多数达拉斯馆子里的牛排都烤得好吃。我吃得腻味后来完全不参与。在这里我们在饭馆里吃过一次牛排,整顿饭他都抓着我仔细讲解烤牛排的技术要点。总之,一顿饭,某人又在喋喋不休地讲吃的。
来的路上,通行的朋友说他胃不好吃不了太多螃蟹。我说你吃螃蟹得喝黄酒,螃蟹是凉性的。黄酒度数极低,有时比啤酒还低。北方人不喜欢喝。江南这里各种牌子的黄酒极多。结果我们喝鸡汤,这位朋友就记得我说喝黄酒,上来要喝黄酒。服务生说只有沙洲优黄。吃完,我们付完帐出门,朋友问我们这一顿多少钱,某人说170。他非常高兴大赞这里味美价廉,说道我一听这里只有20块钱的酒就知道这里绝不宰人的!
这顿鸡汤喝得我们非常快活,意犹未尽之余,把朋友送回去之后,我们俩又溜达到新开的李公堤去逛。
哦,对了,现在还流行一种电视节目,各个台都有。就是一个青壮年男人,可能面目端正,更可能长得歪瓜裂枣,穿着对襟传统服装,坐在中式桌子后面,手里可能拿一把纸折扇也可能不拿,一本正经地评论时政或是某些事件。虽然Seinfeld 说过:“我们男人就是喜欢参与。路边上有人在干什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然后站在边上评论。但我们不动手,我们只站在边上动嘴。所以建筑工地用的都是有孔的围栏,就是为了让我们能看见。否则我们会爬上围栏往里看。我们男人一定要知道。”但是我总觉得这种节目把中国传统的书生意气和现时网络里的七嘴八舌特别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特有时代文化特征。
我星期天的正常作息习惯一般是这样的:上午睡一上午懒觉,中午挣扎着起来吃一顿,下午再补一觉。冬天天短,等我睡醒了天也差不多黑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人为小环境下出发地。
往上说有一段路没有路灯,根本就是绝大部分没有路灯。没有路灯,就意味着根本看不见行人。对面来的车经常开高灯晃得我们这个方向的车更变成了睁眼瞎。我们仍然很有道德地没开高灯。偶尔实在看不见路闪一下高灯,会忽然在车前方很近的地方出现两个人。这些人走路骑车没有任何反光材料,并且大摇大摆地把命交给开车的人,想怎么走怎么走,完全不守交通规则。
终于我们心惊肉跳地转上一条人和车都很少的小路。两旁的小房子都很冷清的样子。我们心生怀疑打电话到饭馆一问,人家说再往前开两分钟都到了。果然再往前,巨大的霓虹灯下,正如网上形容的,停满了小车。我们一车人得出结论,这个饭馆根本就是给有车的人开的,没车的人根本来不了。事实上这里离太湖近,去太湖玩的时候顺便吃一下更方便。我们满心欢喜开车上前,这里不仅门口停满了车,更有专人(一个老头)管着如何停车。
饭店一楼的大堂很宽阔,坐了八成满。大概是没空调,温度稍微有点低。我们就照saveas推荐的点了鸡汤(当然,跑这么远就是为了这一道菜),炒螺蛳,鱼子烧豆腐,湖鱼,再加了个红烧野鸭,炒茼蒿,和炒野菜。
小砂锅鸡汤先上来。味道真正好,我印象中只有几年前在深圳东莞有当地老板带去吃客家菜里的土鸡汤才能媲美。鸡汤上面一层油,非常汤,鸡肉结实,果然是在地上锻炼得很有肌肉的鸡。最近我有个东北同事断言:好喝的汤里都放了料了,他意指音速壳。某人显然想到了这句话,低声问我:你说这汤里放没放东西?我说我不知道。最近看电视里给古董评价钱,学到一个词:一品锅。出处好像就是江南地带。指一口不大的小砂锅,只能在里面煮一只鸡,或者一个肘子。这炖鸡汤的小砂锅显然就是一只一品锅。达拉斯有家台湾人开的餐馆就叫一品锅,我一直以为这个一品是指味道一品,原来典故却在这里。
炒螺丝的味道有点土腥味儿,跟吃螃蟹那家比差一点点。我就小声跟某人开玩笑说你说这是不是一块二的?

来的路上,通行的朋友说他胃不好吃不了太多螃蟹。我说你吃螃蟹得喝黄酒,螃蟹是凉性的。黄酒度数极低,有时比啤酒还低。北方人不喜欢喝。江南这里各种牌子的黄酒极多。结果我们喝鸡汤,这位朋友就记得我说喝黄酒,上来要喝黄酒。服务生说只有沙洲优黄。吃完,我们付完帐出门,朋友问我们这一顿多少钱,某人说170。他非常高兴大赞这里味美价廉,说道我一听这里只有20块钱的酒就知道这里绝不宰人的!
这顿鸡汤喝得我们非常快活,意犹未尽之余,把朋友送回去之后,我们俩又溜达到新开的李公堤去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