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环保建筑 -- 潘石屹
Posted: 2007-01-07 22:36
有些观点挺有意思的,比如城市规划对环保很重要,所以社区应该有混合功能,用当地的建材建当地的建筑,反正,美国郊区化的错误都被摘出来了。当然他好象没什么新鲜观点,都是听说的。
现在我们一谈到建筑,一谈到房地产行业的绿色环保,就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用什么样的环保材料,用什么样的环保设备上。当然,采用新的环保材料和环保设备固然很重要,但是,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来说,这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我近期参加的一些绿色环保会议都变成了厂家的产品推销会。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在城市规划中我们按照传统的指导思想把城市的功能进行严格的分区,比如居住区、办公区、购物区完全分开,甚至围上围墙,这样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白天,居住区无人使用(除了保姆之外),大量的空间、各种能源、停车位、暖气、空调都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到了晚上,居住区住满了人,但办公区又变成了一座“鬼城”,巨大的办公空间、暖气、空调、停车位,这些资源和能源又被闲置着、浪费着。这种办公区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华尔街,这是城市建设中最失败的例子。这样规划和设计的城市对居住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们来说是非常辛劳、没有效率的,因为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交通拥挤的路上,消耗了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消耗了汽油,还给城市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同时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挤。在这样指导思想下规划和设计出来的城市能是环保和节能的吗?我想一定不是。
如果我们只是在材料和设备上面下功夫,而忽略了大问题,忽略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大画面,我们就是在舍本逐末,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只有一个人性化的、自然成长的、各种功能配套齐全,并且互相融合的城市,才是真正绿色环保的城市。
另一方面,建筑垃圾还是所有垃圾中数量最大,也最不容易降解的垃圾,一个环保节能的建筑,也一定要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建筑。像那种“今年建、明年拆”的建筑,我们看到那些只有十几年,不足二十年寿命的建筑,无论如何也不是环保的,甚至是不成熟的,是早年夭折的建筑。我们看到400多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至今人们还在使用着,今天我们采用的建筑材料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坚固多了,如果我们有好的规划和设计,那今天我们建的建筑理应使用更长的时间。
同样的道理,几年前,有许多房地产发展商销售的房子是毛坯房,不做精装修,直接交给客户,客户自己到毛坯房里又是打又是砸,自己再装修,费时又费力,这种做法既不经济,又不环保,给社会人为增加了许多建筑垃圾。现在,一些大城市基本上没有毛坯房销售了,但我看到一些中小城市还有许多毛坯房在进行销售。其实,二次装修带来的污染和浪费也是巨大的。
还有些房地产商建房子追求极尽奢华,一定要意大利的石材和法国的家具,这些石头和木头飘洋过海运到中国来,沿途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的能源。其实,在当代建筑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倡导“用当地的建材建当地的建筑”,我想这不只是衡量当代建筑的一个原则,更重要的它也是一条环保的绿色原则。尤其还有个别的开发商,中国北方小区内种的树木,却要从南美运输到中国来。大自然中的物种是经过了上亿年进化形成的,这些树种跟当地的自然气候和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只有在当地的环境气候下,它们才有很强的繁殖和延续生命的能力,而这些外来的树木水土不服,人们要用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去维护它,这种做法是最不经济的,也是违背自然的。
我看到许多介绍节能环保建筑的文章中都提到考核节能环保建筑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每建筑平米每年消耗多少公斤标煤。这种考核并不管这个建筑有没有人使用;使用的人有多少;为社会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或又为社会贡献了多少GDP、多少税金……而只是从建筑的本身去评价。这种单一对建筑的衡量,如果不与人、社会和经济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很可能会得出这样荒唐的结论:“不适合人使用的建筑,没有人居住的建筑是最环保的建筑”。
绿色环保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同时这也是房地产行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印度圣雄甘地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地球上面的资源足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们的贪欲。写这篇文章时我想到这句话,希望甘地的话能时刻警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