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The Lives of Others
Posted: 2007-02-24 16:15
一个朋友大力推荐我看这部片子--她是罗马尼亚人。我不免疑心"西方人"(即跟我们背景不同的人)是否真能明白影片里某些比较微妙的成份和心理?还是根本把它当成1984认识?
影片的广告弄得好象这是一个自由派作家搞反对东德政府的秘密地下活动一样的惊险片,但其实并不。故事里的主角Dreyman,一个对政府并无怨言的文艺新中年/剧作家,跟他的明星女朋友过着滋润的生活。他的问题不是反政府,而是女朋友太招眼了。上头的领导看中了美人,固而以权谋私调动秘密警察Stazi里最精干的人员Wiesler去监视他,时刻监听他家里的对话和动静,收集材料把柄好把他除掉。
这部片子的基本设定,早有人指出跟Coppola的名作The Conversation类似,只不过放在一个更合理更自然的背景下。监听别人的一举一动,反过来给监听的人造成微妙的影响。Wiesler 是我们熟悉的劳模类型,信仰社会主义和自己的工作,极度能干极度严肃也极度思想纯洁。但是在深陷于监视对象的生活之后,他的内心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主流影评对此片的理解都集中在集权政府防民甚于防川和压抑不住自由思想和心灵的明显主题上,但我还感受到了另一个深藏的伏笔!不知道迈克有无发过对此片的评论,相信他一定不会错过两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之间火花四溅的化学作用!况且还是两个如此刻板冷峻的德国男人呢,一个是潇洒儒雅的文艺中年,一个是穿制服的严厉警察,哇,真是太hot了!
OK,多半是我无中生有,作为一部揭露/控诉警察政府监视人民思想的影片,这部片子好在没有站在肥皂盒上面讲大道理,不是拿对比让西方观众觉得自己多幸运多高明。聪明的编导把危险和迫害的后果都留在虚写的伏笔中,时刻笼罩在故事上面威胁着人物和观众。而且,没有拔高到俗套的思想境界。编导把赌注都押在人物的特定故事和互相关系上面,避免了说教的味道,把他们当成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独特个体来写,让观众也把他们当成个体来关心而不是代表一个立场或者主义。这是最成功的地方。
影片的最大缺点,我在看到后半部时就感觉到了,到结尾更加明显--问题在剪辑。完全同意小K的意见,节奏拖沓。有些过渡镜头,虽然只有一分半分钟的,但完全可以剪掉(例如Wiesler开车回家,中间有一个开车的外景overhead shot,完全不必)。结尾更有好几处不必要交代得那么仔细,犯了大喘气的毛病。不过考虑到这是 von Donnersmarck (连名字都大喘气)的导演处女作,技术上的弱点好商量。
最棒的地方无疑是表演,尤其是全片一肩抗的Ulrich Muhe,几乎没有台词,连表情都极少。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精干自信的外表,几乎剃光头,冷漠的表情,特别是大而深的眼睛里有种狂热。我看了几乎要出冷汗,想起的不是秘密警察而是沉默羔羊里的Hannibal Lector. 后来他的变化也极度微妙,眼神和姿态略微的改变,立刻让人知道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坚定的党员。只有一处Wiesler感情流露,让人特吃惊,因为他平时如此冷漠。Muhe跟Koch(演剧作家的)这一对形成鲜明对比,从人物设定到表演上都是阴阳对照,一在明一在暗。
其实,女主角也很好,我觉得写得比剧作家更真实也更复杂些,Martina Gedeck演得也好,可惜作者似乎有点大男子主义倾向,出风头的都是剧作家自己,被盯的也是剧作家,女明星只是因为漂亮变成了"祸水",引起冲突的根源,最后还晚节不保。更伤口撒盐的地方是,东德"解放"后,剧作家的旧作上演,他身边坐个更漂亮更年轻的女朋友!
最后八卦一句话哈:我在NPR上听过von Donnersmarck的采访,他说Muhe是东德非常有名的演员,合并后Stasi的资料向大众开发,他去查了关于自己的秘密档案,发现连他的前妻都曾经是Stasi的密报,枕边人给政府报告自己的一举一动,滋味不太好受。
影片的广告弄得好象这是一个自由派作家搞反对东德政府的秘密地下活动一样的惊险片,但其实并不。故事里的主角Dreyman,一个对政府并无怨言的文艺新中年/剧作家,跟他的明星女朋友过着滋润的生活。他的问题不是反政府,而是女朋友太招眼了。上头的领导看中了美人,固而以权谋私调动秘密警察Stazi里最精干的人员Wiesler去监视他,时刻监听他家里的对话和动静,收集材料把柄好把他除掉。
这部片子的基本设定,早有人指出跟Coppola的名作The Conversation类似,只不过放在一个更合理更自然的背景下。监听别人的一举一动,反过来给监听的人造成微妙的影响。Wiesler 是我们熟悉的劳模类型,信仰社会主义和自己的工作,极度能干极度严肃也极度思想纯洁。但是在深陷于监视对象的生活之后,他的内心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主流影评对此片的理解都集中在集权政府防民甚于防川和压抑不住自由思想和心灵的明显主题上,但我还感受到了另一个深藏的伏笔!不知道迈克有无发过对此片的评论,相信他一定不会错过两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之间火花四溅的化学作用!况且还是两个如此刻板冷峻的德国男人呢,一个是潇洒儒雅的文艺中年,一个是穿制服的严厉警察,哇,真是太hot了!
OK,多半是我无中生有,作为一部揭露/控诉警察政府监视人民思想的影片,这部片子好在没有站在肥皂盒上面讲大道理,不是拿对比让西方观众觉得自己多幸运多高明。聪明的编导把危险和迫害的后果都留在虚写的伏笔中,时刻笼罩在故事上面威胁着人物和观众。而且,没有拔高到俗套的思想境界。编导把赌注都押在人物的特定故事和互相关系上面,避免了说教的味道,把他们当成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独特个体来写,让观众也把他们当成个体来关心而不是代表一个立场或者主义。这是最成功的地方。
影片的最大缺点,我在看到后半部时就感觉到了,到结尾更加明显--问题在剪辑。完全同意小K的意见,节奏拖沓。有些过渡镜头,虽然只有一分半分钟的,但完全可以剪掉(例如Wiesler开车回家,中间有一个开车的外景overhead shot,完全不必)。结尾更有好几处不必要交代得那么仔细,犯了大喘气的毛病。不过考虑到这是 von Donnersmarck (连名字都大喘气)的导演处女作,技术上的弱点好商量。
最棒的地方无疑是表演,尤其是全片一肩抗的Ulrich Muhe,几乎没有台词,连表情都极少。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精干自信的外表,几乎剃光头,冷漠的表情,特别是大而深的眼睛里有种狂热。我看了几乎要出冷汗,想起的不是秘密警察而是沉默羔羊里的Hannibal Lector. 后来他的变化也极度微妙,眼神和姿态略微的改变,立刻让人知道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坚定的党员。只有一处Wiesler感情流露,让人特吃惊,因为他平时如此冷漠。Muhe跟Koch(演剧作家的)这一对形成鲜明对比,从人物设定到表演上都是阴阳对照,一在明一在暗。
其实,女主角也很好,我觉得写得比剧作家更真实也更复杂些,Martina Gedeck演得也好,可惜作者似乎有点大男子主义倾向,出风头的都是剧作家自己,被盯的也是剧作家,女明星只是因为漂亮变成了"祸水",引起冲突的根源,最后还晚节不保。更伤口撒盐的地方是,东德"解放"后,剧作家的旧作上演,他身边坐个更漂亮更年轻的女朋友!
最后八卦一句话哈:我在NPR上听过von Donnersmarck的采访,他说Muhe是东德非常有名的演员,合并后Stasi的资料向大众开发,他去查了关于自己的秘密档案,发现连他的前妻都曾经是Stasi的密报,枕边人给政府报告自己的一举一动,滋味不太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