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南腔北调
Posted: 2004-04-03 14:15
这两天不知怎的跟很多人讨论起英语口音,就随便诌了一篇。
初到英国的人常常有两个抱怨:饭实在难吃,还有听不懂他们讲的英语。电视新闻看得很明白,谈天说地就不行了。最痛苦的是电话里和call-centre打交道,操作人员南腔北调,只管平板单调地照着电脑上的提示一条条念将下去,语速又快得象开机关枪。没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相助,听了半天不知所云,只好一路Pardon, Pardon下去,非常有挫折感。
关键在哪里呢?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从小被灌输的乃是BBC风格的《跟我学》和《新概念英语》,录音里的人自然个个字正腔圆。多少年听下来,不免臆测英国人日常也都这么讲话。其实英国尽管面积小,方言还是有的,接近的譬如北京市中心和大兴县,差别大的简直象苏州话和陕西方言那么南辕北辙。很多英国人勉强操起“官话”也说不标准,正如南方人多数掌握不好普通话。
一般而言,苏格兰音冷峭刚硬,爱尔兰音轻快富乐感。牛津音平正优雅,伦敦东区考克尼音土气(或炸鱼薯条气)。女王每年的元旦致词,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发音之悦耳让人由衷敬佩:瞧这老太太英语说的,多美多动听啊。相形之下,某些自以为“上层社会”的人刻意模仿‘贵族口音’,恨不能尖起舌头再逼紧嗓子,听者却只觉他们拿腔拿调。贝克汉姆他老婆就是其中翘楚。
习惯了各种方言后,重温经典影视片时比较能分辨蛛丝马迹的口音差别。众多007之中,肖康纳利是苏格兰人,而且相当自豪这层身份,对地区政治颇热心,常搞些助选什么的。罗杰摩尔出生于伦敦,发音很正统,下次去北京故宫可选语音导游的英文版,他的配音很是妙趣横生。布鲁斯南轻微的爱尔兰腔听去怪柔和的。
比较难懂的要数苏格兰话,尤其格拉斯哥一带的方言更是晦涩。朱迪丹奇得了奥斯卡的那部《布朗夫人》里,演约翰布朗的喜剧演员比利康诺利就是格拉斯哥人。亦舒每每嘲笑苏格兰人,安排人物吵架都用这样的台词:我的英语可不是在苏格兰学的―意即我比你高明多了。真不知她的偏见怎么来的,实在苏格兰音不乏俏皮之处,这么拗口的话都说得唱山歌似的顺溜,让人觉得有趣。《高斯福庄园》里腼腆机智的小女佣讨人喜欢,讲的苏格兰话也非常可爱。
说起方言,不能不提萧伯纳的《窈窕淑女》,电影的好看不用说了,音乐剧至今还在那里演着,实在经典。奥黛丽赫本的卖花女开场时一口土得掉渣的考克尼话,连唱起插曲”Wouldn't It Be Lovely”时浓重的口音都很明显。跟教授上语音课后单单AEIOU就学了不知多少天,一屋子的人替她烦恼,可见从小讲惯的话改起来谈何容易。吃了无数苦,连玻璃弹珠都失口吞下一个,终于在“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这句话上取得了突破。赛马会上初试锋芒一场戏笑得人喷饭,一句“How kind of you to let me come! ”让我立刻联想起英语对话课本里的示范句子。
外国口音的英语常被用来做喜剧素材。鼎鼎大名的《Fawlty Towers》里,男侍者Manual是西班牙人,夹七夹八听不明白老板的话,屡遭额角吃毛栗子的惩罚,偏又爱炫耀他会讲英语:“I can speak English, I learned it from a book!”在欧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台词。每次看到这段我就笑不可抑,从教科书和录音带上学来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立竿见影地有用呢。
初到英国的人常常有两个抱怨:饭实在难吃,还有听不懂他们讲的英语。电视新闻看得很明白,谈天说地就不行了。最痛苦的是电话里和call-centre打交道,操作人员南腔北调,只管平板单调地照着电脑上的提示一条条念将下去,语速又快得象开机关枪。没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相助,听了半天不知所云,只好一路Pardon, Pardon下去,非常有挫折感。
关键在哪里呢?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从小被灌输的乃是BBC风格的《跟我学》和《新概念英语》,录音里的人自然个个字正腔圆。多少年听下来,不免臆测英国人日常也都这么讲话。其实英国尽管面积小,方言还是有的,接近的譬如北京市中心和大兴县,差别大的简直象苏州话和陕西方言那么南辕北辙。很多英国人勉强操起“官话”也说不标准,正如南方人多数掌握不好普通话。
一般而言,苏格兰音冷峭刚硬,爱尔兰音轻快富乐感。牛津音平正优雅,伦敦东区考克尼音土气(或炸鱼薯条气)。女王每年的元旦致词,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发音之悦耳让人由衷敬佩:瞧这老太太英语说的,多美多动听啊。相形之下,某些自以为“上层社会”的人刻意模仿‘贵族口音’,恨不能尖起舌头再逼紧嗓子,听者却只觉他们拿腔拿调。贝克汉姆他老婆就是其中翘楚。
习惯了各种方言后,重温经典影视片时比较能分辨蛛丝马迹的口音差别。众多007之中,肖康纳利是苏格兰人,而且相当自豪这层身份,对地区政治颇热心,常搞些助选什么的。罗杰摩尔出生于伦敦,发音很正统,下次去北京故宫可选语音导游的英文版,他的配音很是妙趣横生。布鲁斯南轻微的爱尔兰腔听去怪柔和的。
比较难懂的要数苏格兰话,尤其格拉斯哥一带的方言更是晦涩。朱迪丹奇得了奥斯卡的那部《布朗夫人》里,演约翰布朗的喜剧演员比利康诺利就是格拉斯哥人。亦舒每每嘲笑苏格兰人,安排人物吵架都用这样的台词:我的英语可不是在苏格兰学的―意即我比你高明多了。真不知她的偏见怎么来的,实在苏格兰音不乏俏皮之处,这么拗口的话都说得唱山歌似的顺溜,让人觉得有趣。《高斯福庄园》里腼腆机智的小女佣讨人喜欢,讲的苏格兰话也非常可爱。
说起方言,不能不提萧伯纳的《窈窕淑女》,电影的好看不用说了,音乐剧至今还在那里演着,实在经典。奥黛丽赫本的卖花女开场时一口土得掉渣的考克尼话,连唱起插曲”Wouldn't It Be Lovely”时浓重的口音都很明显。跟教授上语音课后单单AEIOU就学了不知多少天,一屋子的人替她烦恼,可见从小讲惯的话改起来谈何容易。吃了无数苦,连玻璃弹珠都失口吞下一个,终于在“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这句话上取得了突破。赛马会上初试锋芒一场戏笑得人喷饭,一句“How kind of you to let me come! ”让我立刻联想起英语对话课本里的示范句子。
外国口音的英语常被用来做喜剧素材。鼎鼎大名的《Fawlty Towers》里,男侍者Manual是西班牙人,夹七夹八听不明白老板的话,屡遭额角吃毛栗子的惩罚,偏又爱炫耀他会讲英语:“I can speak English, I learned it from a book!”在欧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台词。每次看到这段我就笑不可抑,从教科书和录音带上学来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立竿见影地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