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抄手 -胡续冬
Posted: 2007-05-25 7:10
疯狂抄手
一直很怀念川渝二地的抄手,也就是那种在其他地方被称作馄饨或者云吞的玩意。“抄手”一词的来源说法不一,最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包制时要将面皮的两头抄拢,而抄拢之后的面皮看着又像是一个人抄着两只手,故而得来“抄手”之名。
在北京呆久了,会在抄手和馄饨这组同义词之间产生一个错觉,认为二者决不可划等号,至少在现实中吃到的北京馄饨和在记忆中萦绕的川渝抄手距离是越来越遥远。在北京,早点摊本来就少,偶尔能吃到的馄饨大多像是抄手的原始版,皮、馅、汤、料均不是一个段位上的,尤其是汤,好多小吃店以为在盛着馄饨的碗里加几勺煮馄饨的开水就叫馄饨汤了,令人暴汗。娘子故乡贵阳的馄饨和川渝抄手基本上是同宗,都用的是方形而非梯形的面皮,馅都比较丰满激凸。我们曾经试图在家中自制川渝抄手或者贵阳谱系的馄饨,馅、汤、料都好说,就是在北京打死都买不到方形而不是梯形的馄饨皮。
不日前,娘子接到江湖线报,说是在双榆树某胡同里开了一家“疯狂抄手”,店面虽小,口味地道。既是叫抄手,显然是川渝体系的了。我和娘子当天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中关村前去扫荡。那一带曾经是娘子的地盘,她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是“疯狂抄手”小得像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腋窝里一根猥琐的腋毛,她也会把它拔出来。不曾想,娘子领着我在双榆树并不复杂的巷道里转悠了好几圈,其间逛了无数地摊、剪了一次头发,都还木有找到传说中的“疯狂抄手”,倒是把俺俩折腾得几近疯狂。
最后发现,还是群众路线靠谱。在“朝丝暮赏”发艺馆的广东大师傅和“三味臭豆腐”摊上的山东大嫂的接力棒式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刚才曾经路过了无数次、但狭小的店面和招牌打死都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疯狂抄手”。它甚至连腋窝里的腋毛都不算,如果把沿街相邻的店铺比作脚趾头的话,它简直就是脚趾头缝里的一粒沙子。
走进店里,我们发现它小归小,里面布置得还颇为小资,还挺像个袖珍版的街边“许留山”。只可惜仅有的一张小桌上已经坐满了人,我和娘子无奈地对视了一下,正准备撤,“疯狂抄手”里的疯狂的小哥突然一指后墙:里面还有地儿。进得里面一看,暴汗……太cult了!这就是一个露天的小天井,被几匹塑料布勉强遮了一下顶,四面都是破破烂烂的墙壁,堆放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家什,几个疯狂的下手正在奋力剁着肉馅、包着抄手,而在正中央,却是几张摆放无序的小餐桌,一群粉嫩的学妹学弟围坐饕餮,桌上居然还摆着新鲜的康乃馨,点着小资酒吧里常见的水中小蜡烛,完全是孙二娘包子店+学生食堂+路边早点摊+装蛋小酒吧的超级混搭风格! 我试图和疯狂的小哥对川话切口,结果发现无论是疯狂的小哥还是疯狂的下手、疯狂的厨师全都是东北人民。据正在就餐的某妖娆学妹介绍,该店确系一个疯狂的重庆阿姨所开,目前所雇的疯狂的店员们虽不是重庆人,但疯狂的重庆阿姨已经奠定了该店不可动摇的重庆口味。我和娘子要了两碗麻辣款疯狂的抄手,品之,虽然在辣椒、花椒的用料上已有本地化趋向,但在面皮的质感、肉馅的调配、高汤的使用、芽菜的点缀等方面,确有明显的川渝遗风,虽不能和我家乡的“合川鸡肉抄手”和成都的龙抄手相比,但亦可自立于拿开水当馄饨汤的北京。
一直很怀念川渝二地的抄手,也就是那种在其他地方被称作馄饨或者云吞的玩意。“抄手”一词的来源说法不一,最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包制时要将面皮的两头抄拢,而抄拢之后的面皮看着又像是一个人抄着两只手,故而得来“抄手”之名。
在北京呆久了,会在抄手和馄饨这组同义词之间产生一个错觉,认为二者决不可划等号,至少在现实中吃到的北京馄饨和在记忆中萦绕的川渝抄手距离是越来越遥远。在北京,早点摊本来就少,偶尔能吃到的馄饨大多像是抄手的原始版,皮、馅、汤、料均不是一个段位上的,尤其是汤,好多小吃店以为在盛着馄饨的碗里加几勺煮馄饨的开水就叫馄饨汤了,令人暴汗。娘子故乡贵阳的馄饨和川渝抄手基本上是同宗,都用的是方形而非梯形的面皮,馅都比较丰满激凸。我们曾经试图在家中自制川渝抄手或者贵阳谱系的馄饨,馅、汤、料都好说,就是在北京打死都买不到方形而不是梯形的馄饨皮。
不日前,娘子接到江湖线报,说是在双榆树某胡同里开了一家“疯狂抄手”,店面虽小,口味地道。既是叫抄手,显然是川渝体系的了。我和娘子当天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中关村前去扫荡。那一带曾经是娘子的地盘,她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是“疯狂抄手”小得像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腋窝里一根猥琐的腋毛,她也会把它拔出来。不曾想,娘子领着我在双榆树并不复杂的巷道里转悠了好几圈,其间逛了无数地摊、剪了一次头发,都还木有找到传说中的“疯狂抄手”,倒是把俺俩折腾得几近疯狂。
最后发现,还是群众路线靠谱。在“朝丝暮赏”发艺馆的广东大师傅和“三味臭豆腐”摊上的山东大嫂的接力棒式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刚才曾经路过了无数次、但狭小的店面和招牌打死都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疯狂抄手”。它甚至连腋窝里的腋毛都不算,如果把沿街相邻的店铺比作脚趾头的话,它简直就是脚趾头缝里的一粒沙子。
走进店里,我们发现它小归小,里面布置得还颇为小资,还挺像个袖珍版的街边“许留山”。只可惜仅有的一张小桌上已经坐满了人,我和娘子无奈地对视了一下,正准备撤,“疯狂抄手”里的疯狂的小哥突然一指后墙:里面还有地儿。进得里面一看,暴汗……太cult了!这就是一个露天的小天井,被几匹塑料布勉强遮了一下顶,四面都是破破烂烂的墙壁,堆放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家什,几个疯狂的下手正在奋力剁着肉馅、包着抄手,而在正中央,却是几张摆放无序的小餐桌,一群粉嫩的学妹学弟围坐饕餮,桌上居然还摆着新鲜的康乃馨,点着小资酒吧里常见的水中小蜡烛,完全是孙二娘包子店+学生食堂+路边早点摊+装蛋小酒吧的超级混搭风格! 我试图和疯狂的小哥对川话切口,结果发现无论是疯狂的小哥还是疯狂的下手、疯狂的厨师全都是东北人民。据正在就餐的某妖娆学妹介绍,该店确系一个疯狂的重庆阿姨所开,目前所雇的疯狂的店员们虽不是重庆人,但疯狂的重庆阿姨已经奠定了该店不可动摇的重庆口味。我和娘子要了两碗麻辣款疯狂的抄手,品之,虽然在辣椒、花椒的用料上已有本地化趋向,但在面皮的质感、肉馅的调配、高汤的使用、芽菜的点缀等方面,确有明显的川渝遗风,虽不能和我家乡的“合川鸡肉抄手”和成都的龙抄手相比,但亦可自立于拿开水当馄饨汤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