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如何控制暴躁的情绪(jun请进)
Posted: 2007-06-21 2:11
by IF NOT
是我的好朋友的bf,农村考来城市的忠厚男孩子,脑子聪明但木讷不善言辞。平时挺温良,可是一吵架就什么都不顾了,嘴笨说不出话来,就拿小刀划自己。两人和好以后,朋友问他至于气成那样么,他说当时脑子混乱一片,什么都忘了。接连几次类似事件后,我们都疑惑是否该让他去看看医生?但是脾气暴躁好像只是性格问题,医生管得了吗?请教一下大家,尤其是jun,他这种表现算是病吗?该让他去看医生,还是心理咨询,还是找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之类的书看看就行了?
Posted: 2007-06-21 6:09
by Jun
可以治,可以改善,可以变好。不过要找好的心理咨询医生,应该不需要吃药的,谈话治疗和采用一些mental exercise,会有效果。关键是看他自己是不是有这个愿望,希望改变自己的暴燥脾气,去找专业人士咨询。
拿小刀划自己
这个比较严重,希望他自己能投资进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找专业帮助看一看。
Posted: 2007-06-21 8:07
by karen
平时挺温良,可是一吵架就什么都不顾了,嘴笨说不出话来,就拿小刀划自己。

没事时当然容易温良了,有事时才见真性情呢。 我觉得这挺严重的,问题是他自己愿意改吗?
Posted: 2007-06-21 9:28
by joyshadows
唔。觉得他应该是心智不太成熟罢。。
我初中时期很多同学不少没事喜欢往自己身上拉刀子的,男男女女都有,高调低调各种风格兼备。还有个往自己手臂上刻“南无阿弥陀佛”的
过几年全都不再犯了。
Posted: 2007-06-21 9:50
by tiffany
个人意见这个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激烈情绪,找个专家谈谈,行为训练一下儿应该有帮助。
他还好,暴力行为是对内的,不是对外的。
Posted: 2007-06-21 10:59
by Jun
听上去似乎也不是小孩子了吧?工作了么?平时是不是生活各方面都有脾气暴躁容易失去控制的现象?影响到了普通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交往吗?自己是否知道这个问题并希望改?
如果只是你的朋友,他的女友,觉得反感或者有问题,而他自己不认为是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一点。
Posted: 2007-06-21 11:51
by Elysees
tiffany wrote:
他还好,暴力行为是对内的,不是对外的。
也够吓人的啊,是种威胁式的行为吧,大约跟有些人悲愤的时候以头撞墙类似,我觉着。
Posted: 2007-06-22 1:45
by simonsun
Elysees wrote:也够吓人的啊,是种威胁式的行为吧,大约跟有些人悲愤的时候以头撞墙类似,我觉着。
比如这种有暴力倾向的图标

,以后就不要用了
Posted: 2007-06-22 2:35
by 园心
我听着是有暴力倾向。和你朋友现在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婚以后会不会就不自伤改伤人了?就算一直自伤也受不了啊??就是摔自家杯子,或打宠物孩子也受不了啊?
建议分了得了。
Posted: 2007-06-22 4:24
by IF NOT
据说是他自己提出要看医生的,所以诚意是有的。
他24、5岁,不善人际交往,平时来往的朋友不多,我朋友也就没机会见他和任何其他人发脾气,问他和他的朋友,好像他只是和女朋友这么发作过,估计其他人都没必要招惹他吧。但是我是觉得他显然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沟通能力很低,iq高eq低的那种人吧。
我朋友对国内的心理咨询水平有点不放心,用什么方式能够甄别对方的专业水平呢?对这种暴躁的治疗有subject expert还是找generalist就可以了?如果自己上网找资料应该怎么查呢?
谢谢

Posted: 2007-06-22 6:14
by Jun
建议分了得了。
不用那么急。自伤和伤害他人的暴力倾向是不同性质的(不过一样让亲朋很难受),而且他还自己提出要看医生,就是好现象哈。遇到有些偏离正常轨道的人,如果自己拿得稳,就不必太害怕。(有些类型是一定要躲开的,但那是后话了。)
关于在国内找心理咨询,嗯,我很不了解---不是很不了解,是一无所知,但是查查当地比较大的医学院附属机构带心理系和心理治疗科的,有理论基础的地方,比较可靠些。前阵子好象有人推荐过国内两个地方,我找找。
同时建议找找这方面的书籍,但是同样的问题--市面上乱七八糟的蒙古大夫很多,尤其是这方面的"人生指导"类型的书,心理学就是这方面麻烦,鱼龙混杂,普通读者难以分辨,容易给治坏了。我对国内心理书籍的出版更加一无所知,不知道那些比较可靠,太理论性的书籍又怕看不进去。
即使不是一定能让恋爱顺利美满,看看咨询,改一改脾气,对人生各个方面都好,自己日子也顺心,何乐而不为?
Posted: 2007-06-28 2:14
by IF NOT
谢谢jun。我看到你提上来的帖子了,不过我在北京,北京是有几个出名的心理问题的医院,比如北医六院,可是我另一个认识的同学得了躁郁症,被他们治得越来越糟,后来自杀了。我不太信任。
媒体上倒是好多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但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分辨真假。好比那个麻辣情医,又写博又写杂志,似乎很有名,但是我不觉得她那套会有用处,弄不好反而误人子弟。
Posted: 2007-06-28 7:53
by Jun
嗯,是啊,这个分辨真假,有用还是胡说八道,有时真的很难,有时侯胡说八道比真的有效的科学道理更动听,更合理,更容易让人相信。心理学就更模糊了,本来连正统的研究治疗都是还在半黑暗中摸索,不象其他专科有生理和治疗的大量试验数据。精神病科倒是相对比较正规,以药物治疗为主,不过那是用在症状严重到达到疾病标准才适用的,普通程度的思想和性格问题,用cognitive behavior和其他辅助的非药物手段治疗比较好,不需要吃药,吃了也未必效果太好。卖狗皮膏药的就更加大有市场了。
心理学上的事儿,本来就有很多人,唯一的资历就是喜欢搀和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喜欢给人出主意劝告,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打着"专业人士"的旗号摆出权威人士的姿态就很容易把大众搞糊涂了。卖狗皮膏药的人在self-help里的书籍和节目特别多,人本来就愿意相信有灵丹妙药,吃一颗或者读本书或者看一次神医,一下子就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的风气又是那么喜欢赶时髦,什么最新的流行理论,只要通俗易懂似是而非又迎合人的期望,立刻席卷大众。
我们总是认为思想问题,只要批评教育就可以了,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处在教育和帮助立场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从"帮助对方"滑到"自己高高在上的满足感"的立足点,对帮助别人是没有实质性好处的。所以我总是强调找专业人士,一对一地有针对性地全面地诊断一下,如果是水平高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看三个月,应该有效果。不过,这是指普通程度的问题,而不是严重到clinical disease的顽疾。达到clinical disease程度的,建议看精神科医生并且吃药。
我另一个认识的同学得了躁郁症,被他们治得越来越糟,后来自杀了。我不太信任。
这样一个例子,从外面看很难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很多种可能性。1)狂躁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超过忧郁症(bipolar是情绪往高低两方向轮流走,而depression是单方向的,又称为unipolar mood disorder),你的同学或许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来不及有效果就自杀了。2)跟其他长期疾病(如心脏病,可医治的癌症,爱兹病,哮喘等等)类似,精神病的治疗也不是百发百中,大多数病人能变得比不治疗时大大改善,有些人症状完全消失,但也有很多病人,治疗无效果或者效果差。这个跟原先的病情有关,如果病不重,就医早,就比较好治,但也有重病人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治不好的。3)遇到了庸医或者草菅人命不负责任的医生。不是我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最近两年听说了不少国内医疗的混乱状况之普遍,实在让人害怕。好医生肯定有,但是我对现状不了解,没法提供具体的建议。
关于情医吴迪,她的博我也看,超过一半的意见同意,少数不同意,但是她的公开问答和出版文章只能当作娱乐性产品消费,不能以为读了她的,或任何人的,文章或者书就可以解决每个人的思想问题。Self-help类书籍读读没有坏处,但不可全信。每个人的思路,习惯,阻碍,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还是需要对症而下药。而且,给她写信问问题的人,得了她的一页纸回答,并不能就立刻百病全消,甚至未必愿意接受她的忠告,哪怕她的忠告是有好处的,因为一个具体的问题只是症状而不是病根。
Posted: 2007-06-29 10:18
by Knowing
我看多几篇麻辣情医的博就讨厌她了。她最大的毛病跟师太差不多,就是喜欢拿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别人,不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思路,习惯,阻碍,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还是需要对症而下药。...具体的问题只是症状而不是病根.
对,头疼脑热后面的病因还不一样呢,性格上的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当然更复杂,不抽丝剥茧的分析很难判断。更何况知道原委是一回事,改进又是另一会事。三言两语想叫人改变观念就万事大吉是不可能的。
Posted: 2007-06-30 6:45
by 木开
麻辣情医的博不是心理咨询。我记得她有一次说就是喜欢用Q&A的文体表达一点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对当事人的consulting。
Posted: 2007-07-01 10:23
by 风眉
在北京的话,我推荐IF NOT看看CCTV12每晚11:10的心理访谈。其中的李子勋医生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专职心理医生,另外一位杨凤池也是专业的。建议先看几集访谈,再决定是否要到医院找他们咨询。总归医院的心理科比较正规。
不过估计找对一个心理医生跟所有的找对保姆,找对健身教练,找对网球搭子一样困难。
Posted: 2007-07-02 0:22
by IF NOT
风眉 wrote:在北京的话,我推荐IF NOT看看CCTV12每晚11:10的心理访谈。其中的李子勋医生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专职心理医生,另外一位杨凤池也是专业的。建议先看几集访谈,再决定是否要到医院找他们咨询。总归医院的心理科比较正规。
不过估计找对一个心理医生跟所有的找对保姆,找对健身教练,找对网球搭子一样困难。
好啊,谢谢!我看看。我也是比较信医院的。而且我有个倾向,对热衷于在媒体上宣传自己的特别怀疑,老觉得中国媒体的智商特别低。
我不喜欢麻辣情医的原因是只见她摆观点,没有实际办法出来。观点实在不需要心理医师的水平就可以有的,很多病人甚至自己也知道,就是做不到罢了。心理医生应帮他们做到,而不是居高临下教训他们,病人从亲人那里已经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