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影片]Cinema Paradiso (推荐给小E)
Posted: 2007-06-27 13:49
by Jun
在小E的博上看见关于Love Actually,那片子我只瞄了一眼,很难想象会让人哭,给你推荐个强力的哈。Cinema Paradiso是意大利现代片子里在美国最有名气的之一,我的罗马尼亚朋友推荐给我看,说如何如何好看。我从Netflix借到的是两小时版本,觉得很麻麻,不过到最最后的结尾还是被感动了一把。后来上网查了查,发现很多人说两小时的版本不是原版,导演本来的三小时版本才是真货,于是从图书馆借了三小时原版,果然!三小时版是个完整的故事,而剪过的版本,虽然得过金像奖,其实头重脚轻,到后来不知所谓。(又是Miramax干的好事。)这个版本可让我哭了好一阵,几乎比得上看卢旺达旅馆。
其实呢,我对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浪漫桥段颇不以为然,实在是太老套太煽情了,女主角写得苍白无力不似真人。当然啦,你可以说作者要的就是那个"老套"的调调,本来这部片子就是pay homage给老派的浪漫经典片的,例如Casablanca, an Affair to Remember,玩世不恭的现代人当然吃勿消。不过让我

的部分不是浪漫情节而是主角年幼/青年时和电影院老头之间的父子之情。反正,这个导演就是特别能毫不脸红地煽情,煽起来不遗余力。
我不怎么看意大利电影(虽然在其他方面迷他们的东西),倒是偏爱北方的外冷内热的那一套。要说真心喜欢,The Best of Youth比天堂电影院拍得好多了,虽然毛病也不少。不过他们真煽起来,老子还是有点招架不住。心地纯洁浪漫的,没我这么cynical 的观众一定比我更能欣赏哦。
Posted: 2007-06-27 13:59
by Elysees
先谢谢Jun先,天堂电影院,我仿佛觉得我是有的,大约还么看;不知道是几小时版的,先去查查。
The Best of Youth很感人,我看过却没有大哭,我觉得电影本身不煽,但是平静中有让人难过的洪流――例如那谁跳楼的片断,来得如此突然毫无渲染,非常的有违传统电影的煽情套路。影片最后两人并肩走着,他哥哥的影子一闪而现的镜头,几乎是全片最煽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都是回想起来意味深长,却并不见得让人流泪的。
The Best of Youth电影看过去好久,而且也看了一遍,可是偶尔回想,很多画面却依旧十分生动清晰,例如那男孩子(人名已经统统忘了)年轻的时候出去背包游历,例如他和他的情人紧急间跑到一个天井里,例如他年轻的情人弹的一段破碎的莫扎特,还有Giorgia最后最后,回归正常人生活时的片断......
非常的宁静,非常的美。
又,我的大哭不能做标准的,我看科幻片都会哭的

Posted: 2007-06-28 7:42
by CAVA
煽情也得有技巧

不过我也不爱看摆明了要赚人眼泪的东西,我自己没事儿哭了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曾有一个英国文艺中年猛跟我推荐该片来着。
Posted: 2007-06-28 10:14
by silkworm
说到《天堂电影院》,想起一个老朋友。
是他,把这部片子推荐给我们。
他是我先生的老同事老朋友。90年代初,大学毕业直接进外企,待遇挺不错的。不过那时他们都还算简朴的,每天骑车上下班。他们俩上班时cubicle相邻,下班顺路总是一起走,聊一路。
我先生曾经整天回放周启生的《天长地久》,把他给听得犯恶心。而他则经常给我先生强迫灌输外国电影知识。《天堂电影院》是他最喜欢的影片之一。
后来我们出来了,他还在原处做,直至今日。其间他常有到北美总部出差的机会。我们去看过他,他也来过我家。我们回北京,总是要聚一聚的。
兴许是在这边待久了,gaydar慢慢发达起来。我忽一日问我先生,你不觉得他……
我先生翻翻眼睛,不搭腔。但也没反对。
以前听说他有女友的,后来没了下文。这么些年一直单身着。来了美国,出去购物,买衣服直奔香蕉共和国。
前几年我们回家,某晚去他自己的新家坐坐。他正好有个跟美国这边的conference call,让我们随意。
我在书柜前(you guessed it, IKEA products)浏览,只见DVD一格,是整套的Friends和Will and Grace。
我们带给他的礼物是新版的DVD Cinema Paradiso。他笑了,不说什么。
Posted: 2007-06-28 10:25
by CAVA
有时侯看别人的博客,gaydar也会响两下,苦于彼时彼地无人可一起八卦研讨。在街上看见别样的人,忍不住跟某人说:你看他是不是。。。某人总说:那又怎么样。搞得我很小题大作的样子。
都说: he is not gay, he is British。其实欧陆有些男人打扮的那种程度更加让人疑心。
不过现在我锻炼出来了,基本无动于衷,自从认识数年的一位同事忽然做了变性手术。
Posted: 2007-06-28 12:33
by Elysees
silkworm wrote:
兴许是在这边待久了,gaydar慢慢发达起来。我忽一日问我先生,你不觉得他……

天下大。。。那什么啦~~
Posted: 2007-11-10 16:04
by CAVA
不好意思提一下这个贴子。买了两个版本的套装,今天终于先看了2小时版的,果然象JUN所说,从男孩子参军之后情节就不好理解,好象主要在煽情,音乐什么的都在配合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院里各式各样的观众表现,实在生动。最被煽到的,是他回乡之后重放年少时爱人影像的胶片。
总的来说还不错。下次一定再看3小时版的。
Posted: 2007-11-10 16:34
by 笑嘻嘻
Jun 说起来你还真是脱离大陆的文艺圈子。我小的时候很粉这个电影的。这个电影适合在很年轻热血的时候看。尤其是男孩子和老头坐在布满浮木的白色沙滩上,因他不能理解他的少女爱人,老头就给他讲士兵爱上公主的故事。当士兵在公主的窗外终于按照公主提出的要求站满100天之后,疲劳的士兵眼睛里流出的眼泪成河,但是他却在满100天之后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我没记错细节吧?)我当年看到这里感动得不行,因为这的确是一个从小看《一千零一夜》之类童话、上古传说长大的少年第一次认识的爱情,像季风一样困惑猛烈、来无影去无踪。“女主角写得苍白无力不似真人”才是真正真实的,少年人心中的少年爱人怎么可能血肉丰满性格完善?两个人那时候都没长大。并且一个符号性的少女才是真能够代表一个中年人回首青少年时光的标志。
CAVA wrote:我最喜欢的,是电影院里各式各样的观众表现,实在生动。最被煽到的,是他回乡之后重放年少时爱人影像的胶片。
我也是,我也是!
电影能够把这些细节都刻画出来说明编剧和导演明明能够刻画人物,但是他们却没有对中年人记忆中的少女偶像增加任何“人”的成分。我认为这样也许更好,因为她本来就是少年青春的代表。
说起来姜文的《太阳照样升起》一样是祭奠青春激情的,他在电影里面就只强调在他当年朦胧的心中,女性给他的朦胧符号感受了:赤脚,刚洗完的长头发,整齐的黑短发在风中像旗帜一样飞扬,从白大褂的平领中露出的比衬衣竖领中多一截脖子,来自异乡的不同背景的女孩。一支流落出来的猎枪是男孩子向往成年力量的象征。整个电影叫他拍得的确是很 high 了,但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变成了一个只有纯现代解构出来的符号,却没有一个古典主义的故事的电影,失之下成。
Posted: 2007-11-10 17:03
by Jun
乍一看我还以为你说我脱离欧洲大陆的文艺圈子。那个也是对的,我对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等的辉煌电影历史都很不了解。
笑大你真是诗人的心。

Posted: 2007-11-10 17:13
by 笑嘻嘻
具体点儿说你是脱离大陆文青的文艺圈子。
你再夸下去我真要放弃我工程师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了。
Posted: 2007-11-10 17:38
by Jun
我很悲惨地发现,在十岁到二十岁之间到底干了些什么文艺的事,我竟然答不上来。现代诗也没有读过,小说也没看几本,天堂电影院也没看过,连满街的小录像厅也没进去过,席慕蓉还有谁的书也没看过,三毛是草草翻过一点印象也无,琼瑶完全没有看,古龙最多读过三四本,还残缺不全的,更别提红楼梦张爱玲了(还是到美国后被朋友硬塞了几本张爱玲的书才看到的)。亦舒的倒是看过一些。
那些年我只记得看世界杯足球,花样滑冰,一些成龙武打片,哥哥收藏的科幻小说杂志和一些翻译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他也有,卡拉马佐夫兄弟也有,我偏偏碰也不碰),几本DH Lawrence,几本毛姆,几本Stevenson,还有侦探小说。原来真的是什么文艺也搭不上边!

Posted: 2007-11-10 17:48
by 笑嘻嘻
那有什么不好,你看我到现在都脱离不了主流。
Posted: 2007-11-10 18:54
by hh
ÎÒ·¢ÏÖÎÒ¾ÓȻһµã¶¼²»¼ÇµÃÓйØËûµÄÉÙÄê°®È˵ÄÇé½ÚÁË£¬¾Í¼ÇµÃͶӰµ½Ç½ÉÏÈ»ºó·¢ÉúÁË»ðÔÖ£¬»¹ÓÐ×îºóÄÇЩ±»¼ôµôµÄÎÇ£¬ÄÇô¶àµÄÎÇ¡¡
Î÷Î÷ÀﵺÉÏµÄÆ¬×Ó»¹ÓÐÒ»¸öÊÇÎÒÒ»Ö±ÒÔÀ´µÄNo.1 favorite¡¶Óʲ¡£
Posted: 2007-11-10 19:25
by Jun
笑嘻嘻 wrote:那有什么不好,你看我到现在都脱离不了主流。
你真厚道,手下留情没说一句“你真没文化”。
想当年真是理直气壮毫无二心地去上理科班,奇怪的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都上的是文科班。可见天性是不能被教育完全扭过来的。
Posted: 2007-11-11 3:58
by CAVA
笑嘻嘻 wrote:并且一个符号性的少女才是真能够代表一个中年人回首青少年时光的标志。
太对了,真精辟。你说的细节都很准确。他向她表白那一场,透过忏悔小窗朦胧的网纹隔断,她的面孔简直就是意大利那些画里的少年圣母模样,自然是从他的视角和心情看出去。我也被感动了一下。
Posted: 2007-11-11 7:54
by Jun
【剧透慎入!】
不仅是回顾青少年时代的带光环的少女哦,从头到尾都是老派浪漫电影的套路,包括两人因误会而擦身而过,但是彻底地拿了经典的俗套后,一点没有后现代主义的挤眉弄眼的self-consciousness 和嘲讽,而是一脸真诚 --- 只除了一样,男主变成中年人后,跑回来跟圣洁理想的女主毫不羞愧地重叙情缘,也不管人家婚了没有,生儿育女,是否幸福,是否造成困扰等等。这种搞法在经典美国片里我从来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