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杂记(完)
Posted: 2007-07-04 20:36
在西藏玩的很愉快。因为跟父母一起出门,我们的西藏体验基本是非常大路货色的,普通游客去的地方都没拉下,普通游客不去的我也都没看到,所以就不按天讲述了,挑点有趣的说吧。
自然风光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PYGVd4
很多年前迷恋过一阵席幕蓉。她写过类似"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绵延向草原尽头"之类的句子,引起我很多浪漫的情绪:真的有紫色的山脉么?多么美丽温柔的风景!这次去西藏,真正看到紫色的山脉时,才发现跟温柔完全不搭界,而是非常雄伟。在海拔高的山上,因为完全没有植被,灰紫,土黄和本白的岩石露出来,才会远看上去是紫色山脉。那些五千多米的山峰,造成云端都低低的压在山头的错觉。总之,突然置身于从未见过的宽阔平原上,远眺着雄伟高山苍茫大地,平时脑子里习惯的空间参照系完全混乱,感觉自己作为一种生物也忒渺小,不由敬畏感叹:Size Matters!
纳木错湖


阳光特别亮,天空特别蓝,都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造成的。所以进藏旅游的两大注意事项是防晒伤和高原反应。我父母事前做了身体检查,吃了一周红景天和几天我带回去的DIAMOX ,在西藏又小心避免任何剧烈运动,所以除了胸闷乏力,基本没太强烈的高原反应。帽子,墨镜,防晒霜更是片刻不离,也没怎么晒黑。有件从没被警告过的事是,我时时感到皮肤缺水而不渴,每个毛孔都有干的感觉,嘴唇象两片枯叶般随时想喝水,而水喝下去就被吸收到肠胃里去了,嘴唇只过了一下没得到滋润,还是难受,擦润唇膏也不管用。这真是奇怪的感觉。看到纯净的温泉水,真想跳下去浸润全身肌肤。这个温泉周围弄的很破烂,堆满建筑材料,据说是在建地热发电站。。。真是暴殄天物。
羊八井温泉

西藏以东海拔比较低的林芝地区是另一番风光。植被茂密多样,物产丰富,气候湿润舒适,如果直飞到八一镇,可以不必受高原反应之苦,舒适享受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所以开始渐渐成为度假的去处,也有不少度假公寓出售。巴松错湖的风景已经很美,听说再往东去更加秀丽。
巴松错湖

羊卓雍湖和纳木错同是三大圣湖之一,据说盛产美味的裸鳞鱼,但是藏人习俗不吃鱼,所以无人打捞。在前几天跟团去纳木错的路上,被导游强制性拉到一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科技开发生物制药公司。那时我们已经经过好几次类似的推销手段洗礼,尤其是藏医藏药,总是有几位藏医学院长世家传人兼任活佛坐堂,算命似的免费看病卖药,游客们都皮实了,只为导游事先哀求过,无精打采的姑妄听之,谁也不跟他们较真。但是这家高科技公司的确把我给震了。首先是体面,大厅修的就跟北京上海的大公司办公楼没什么两样。其次是,他们就是科学,还给做对照实验!重点推介的产品是号称用圣湖羊卓雍里野生裸鳞鱼提炼的鱼油。在列举了一串指标,每个指标羊湖鱼油都比深海鱼油高一到两倍后,负责人掏出俩玻璃被子,掏出一个泡沫塑料饭盒--对,就是以前火车上卖的盒饭用的那种饭盒--掰了两块下来,扔进玻璃杯,再对上热水,然后两种鱼油各掰了一颗扔进杯子里,过了一会,放羊湖鱼油杯子里的泡沫塑料都化了,放深海鱼油的杯子呢?嘿,你猜怎么着,它没化干净!我都看傻了--倒不是小魔术本身使人震惊,而是他们怎么就觉的还有人信,而且,要是信了,还敢把这泡沫塑料都抗不住的药丸往下吞?正在此时,就象透视了我的大脑,他跟大家说:泡沫塑料,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分子结构跟人体内的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肪很接近,所以国际上都是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来测试药物溶解清除沉积脂肪能力的。。。这比藏药院介绍“经过活佛提纯的水银对人体无害可以入药”和“活佛开光过的药带来心理安慰,心理安慰是心理疗法的一种”可强多了。。。这个把戏之后我对这个由高科技海龟人员主办的生物制药公司失去了任何尊重,但还没至于产生信任危机--就是说,我没把他们当卖假药的看。所以就偷偷想,不知道藏人对他们这么大规模跑倒圣湖里捞鱼有没有意见?
去羊卓雍湖是自己包车前往的,一路沿九曲十八弯的在盘山公路上慢慢往上走,司机一面指水电站给我们看。我好奇问西藏人可不满在圣湖建水电站,司机说没听到抱怨。我想起鱼油又好奇问那么藏人对汉人从圣湖大量捞鱼可有不满。司机奇怪的说:谁大量捞鱼?不可能的。羊湖边上大都是高山乱石,根本下不去。有一处有个小规模的人工养鱼场,产量也不大,因为销量小。看来所谓的羊湖鱼油,根本就不是羊湖野生鱼提炼的。
羊卓雍湖

人与物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xq7R85
西藏至今是个全民皆佛的地区,虔诚的令人瞠目。他们看上去似乎很穷,其实只是钱不用在改善生活上。依然保留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藏人,平时吃的都是牦牛身来的奶和牛羊肉,一身衣服一直穿,也就是说没什么开销。一年或两年,卖一次牦牛可以得几万现金,就带在身上全家去拉萨朝圣。因为对金钱毫不在意也没有概念,他们只在藏人开的店吃住,常常是将钱全交给老板由对方自行取数。朝圣的过程里,除了磕长头,给佛前的长明灯添酥油,就是把剩下的前全捐给喇嘛为佛像刷金,然后满足的回家。磕头朝圣的人也接受施舍--他们手里通常捏着一把零钱,但并没有任何羞耻之色,对一毛两毛的施舍同样感谢,因为钱完全是用来给加酥油或直接捐给佛寺,化缘而非乞讨。汉族传统智慧深深缺乏安全感,总是要积谷防饥,精打细算,这在他们脑子里完全不存在。同样缺乏的是对生活质量精益求精,奢求无度的物质主义态度--满足的过着跟上一辈完全相同,在外人看来颇为艰苦的放牧生活,我猜想得精神上十分愉快才能一直维持这个生活方式。
磕长头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当然不认为是神给了他们内心的宁静,而是因为信仰如此深入的根植在他们全部生活之中,自然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好不好,当然也论不到我评论。可是这个生活方式是不是在近五六十年有变化呢?
当然。太明显了。
应该说,西藏政府对藏人的政策,在近十多年有明显的变化--从相对粗暴的汉化,变的很软,用大笔大笔的资金投入来建设西藏,安抚藏人。藏人取得无息贷款买车造房都很容易,所以不少藏民家庭有卡车新房。放弃原有生活方式的藏人也不在少数。路过拉萨附近的小镇,青壮男子都在打台球。我好奇他们怎么不用上班或者放牧,司机告诉我,百分之九十(城镇里的)藏人无须工作,只靠政府补贴生活,成天打麻将,打台球,或者找小姐。西藏物价依然很低,麻将馆里四十元就可以坐一天,台球想来也不贵。小姐便宜的三十,贵的也才一百。我心算一下,要是有一两千一个月,的确可以日日逍遥。倒是藏族女性地位比男性低,家里的活,带孩子,都是女性做,所以看不见女性闲逛。我好奇问那小姐都是谁做呢?司机回答:四川人。本来拉萨百分之八十的劳工是四川,自从火车通后,也陆续有河南,江西等比较穷的省份劳工来这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藏人很少工作。连在风景点占地为王,拉着牦牛藏獒强迫游客拍照,甚至威胁勒索动手打人的,也都是四川来的康巴汉子,虽然是藏族而不是本地藏人。估计四川藏人没有这么慷慨的政府补贴可拿。
餐馆绝大部分是四川人开,我在超市看见的营业员,旅馆的服务员,甚至小摊摊主,导游司机,几乎没有藏人。看到藏人干活只有一次,在布达拉宫里修地,男男女女站成几排,整齐的唱着藏族民歌,用石墩把土礅结实,从这头小步前进到那头,再转身一路墩回来,愉快的象在进行赛歌会。他们的生活态度当然愉快,效率却的确不高,要碰上商业工程,根本无法和吃苦耐劳的四川劳工竞争。当然,我可以在心里替他们反问:为什么要比效率?劳动的愉快难道不重要?为什么房子非得高速的建起来?为什么拉萨就必须迅速发展,面目全非的来容纳更多的游客?他们为什么急于来游玩?游玩后他们又急着到哪里去?赶来赶去是一生,从容不迫也是一生。这种生活态度的不同,大概使迫于生活从内地来藏的劳工很忿忿然,无法理解吧。

我觉得那里的外来汉人对藏人的看法很有意思。他们觉得藏人不事生产,又不遵守法规,但是也很清楚是政府怀柔的后果。比如司机抱怨藏人司机在路上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但是警察对同样的情况,汉人司机就敢处罚,藏人司机只直着脸说句"我不知道",就可以放掉。藏族的官员贪污,被抓住也是说句"我不知道",政府无可奈何,连撤职都不敢。因为难以找到可以压的住场面的藏族官员接替,即使提拔新人也仍然会贪污。这些自己跑来讨生活的外来汉人多少感到自己比藏人太多不利。
同时有趣的是,虽然的确是处于社会最底层,这些汉人很少意识到,他们代表了一种外来生活方式的入侵。他们的涌入本身就具有威胁性,因为他们代表的文明比西藏本身强势的多,"先进"(在这里不代表好)的多,甚至连他们的人口多的多,西藏自身的生活方式,在他们面前是非常脆弱的。强势群体里的个体多么经常的忽略弱势群体的想法!
相比前四十年政府组织的援藏,刚于去年开通的铁路带来的一轮冲击显然更为猛烈。铁路开通前,拉萨就已经兴起房地产的高潮,相应产生对工人需求吸引了大批四川移民。开通后,去年夏季的旅游热潮大大超过了拉萨的接待能力,供应短缺,旅馆房间都翻了三倍,租车也比往年旺季贵一倍以上,以至事前按往年旺季价格报团的旅行社大赔特赔,报纸上也充斥了游客对旅行社的投诉,甚至有被迫睡大巴的恐怖故事。不用说,高额利润刺激更多的旅馆兴建,更多导游司机涌入。我们所遇到的几个导游,都是云南四川等邻近省份来的,都来藏还不到一年。(结果是,都对西藏没什么深入的了解,讲解起来非常浮泛,而且经常胡扯,一心带游客买东西。)总的来说,涌入的移民劳动力应该没有争夺藏人现有的工作机会,我也并没感觉藏人对汉人新移民有什么敌意,大批游客涌入大昭寺布达拉宫,藏族朝拜者毫无“圣地被亵渎”的反感表情,仍然耐心宽容的抱着装酥油的小热水瓶排长队慢慢往前挪,对游客好奇注视的目光抱以和气的微笑。至少在拉萨,民族关系没有明显的紧张迹象。
位于大昭寺周围的老城区,其实也都是解放后兴建的。解放前的拉萨从老照片上看,基本就是一片帐篷。在拉萨的藏人的生活方式,早就已经不是典型藏族生活方式了。旅游热潮带来的新冲击,现在还有限。虽然八廓街上全是卖”你们浙江义乌来的“假货的藏民,大昭寺门口蹲满卖甜茶酥油茶的藏族妇女,只要往小巷里走个五十米,就看不到旅游业对藏人生活有什么显著的影响了。我们在老城区随便游荡,走进家茶店喝了一壶酥油茶,一壶甜茶,吃了两碗藏面,结帐时只要十块钱,便宜的傻了眼。大部分藏人仍然不说汉语,我们得靠店主的小女儿翻译才弄明白,酥油茶四块,甜茶,藏面都是两块,没算错帐。藏面类似兰州拉面,汤甚清而鲜美,但是面又硬又没韧性,所以不怎么好吃。后来我在集市里看到种类多样的香料摊子,很奇怪这些香料都用在什么地方。。。
拉萨老城区典型的居民楼。

在西藏旅游中最不愉快的部分大概是购物。我很愿意买东西,但是不愿意买假货。如果可以放心的买,我买的大概要多上几倍。但是每次都是被导游哀求去逛商店,明知货色是骗旅游者的,真假不一定保证,价格则肯定没谱,顿时就没有了购物欲望。不少商店造假也不敬业,绿松石摸上去就是塑料的,珊瑚珠边上都没染色,唐卡手工粗糙的要命,谁会想买呢?我是说,除了我妈。。。她认为西藏博物馆里的商店质量有保证,把一颗”老天珠“从九千八砍价到一千三买了下来,兴奋异常。我心说,什么东西标价水分那么大,就别指望它是真的。不过拦不住她,用我爸的说法,咳,就一千三百块钱的事儿,值得惹她不高兴么?让她去吧。我自己只在民族商场挑了几块喜欢的绿松石串了条链子。边上有商人来挑廉价的次货,店主从柜台下哗啦啦倒出两大盘来供他们筛选。我好奇问这些难看的石头能干什么用,他们告诉我是贩到尼泊尔去,磨粉做药做颜料,或者殉葬。

在离开拉萨前一天的下午,看见家唐卡店里有两人在画唐卡,好奇的进去看看。来拉萨的第一天就在西藏博物馆看了不少精美的唐卡,知道真正的唐卡,因为有宗教意义的缘故,要非常细心虔诚的描画,所以非常缓慢,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幅,所以价格昂贵。后来在唐卡店里看见的货色都觉的非常粗糙,肯定是匠人批量快速制造了卖给游客的。这家店的画一看就觉的笔触非常细腻精美,顿时吸引了我,问了几幅价钱,从四千多到八千多不等,似乎是太贵了,我也没有非要买一幅唐卡作为纪念的意思,就改看他画画。他正在画莲花上的一瓣,用一只极细的毛笔从小瓶里蘸一下,画一笔,再端详一下,再蘸色,画,端详。。。他用的颜料淡的简直看不出来。我在那里看了足有五分钟,他还是在那瓣莲花上加色,而那瓣莲花看上去跟他加这几十笔色前一点区别都没有!如果他更热情的推销,也许就不一样了。但是他除了答个价钱,完全没有二话,继续埋头画画,我也作罢了。
我后悔直今。

布达拉宫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dcv5A9

布达拉宫真美。每天我们都要路过好几次,也没看厌倦。晨雾薄暮,阴云晴日,各具风姿。旅行社故作姿态说票难买,说要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带我们上去,我们将信将疑的决定自己去排队买票。结果售票排队处出奇的愉快,在布达拉宫的出口,沿墙一排长椅,上面有遮阳的凉棚,外面有铁栏和工作人员巡视,井然有序。我们三早上十点多到愉快的坐着聊天,轮流出去在布达拉宫后的公园观光,一个多钟头后售票处开门,用身份证登记,拿到购票证,是第二天早上十点参观。
布达拉宫里的喇嘛不很友好,常常催促游客和导游快走,”边走边讲“。我们没带导游,只好”蹭听“ -- 想不听都不行,前后都是旅行团,经常得同时听俩频道。但是我妈走累了坐在边墙的靠垫上休息,喇嘛却报以和气的微笑。我猜想他们讨厌的是导游而不是游客。后来听到的另一个说法是,汉族导游说到十四世达赖时常有不敬之词,导致了忠于达赖的喇嘛们的不满,从此产生敌视情绪。这估计不是空穴来风。本地能说汉语的导游缺乏,内地游客大量涌入后汉族导游都是这两年从外地调进来,急匆匆培训一番就上了冈,培训时估计没少被灌输“要随时强调民族团结西藏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赖搞分裂是不得人心的“。这些话在介绍白宫--达赖离开西藏前的日常居住场所--时,没准就漏了几句出来,遭了喇嘛的白眼也是正常的。还不止一次听见导游反复强调,达赖和班禅地位一样高,跟我素来的印象相反。我私下问一个藏族导游达赖现在在藏人中的影响是否仍然绝对大,他摇头说,在年轻藏人中的影响已经不如从前了--当然年轻藏人,尤其是出去跑过的藏人,对佛教的虔诚度总的就不如从前了。
到参观红宫,都是佛像和历届达赖的灵塔,也是一部生动的政治史书。五世达赖很有手腕,为了跟当时的国王搞斗争,他把蒙古军队弄来灭了当时的西藏国王,从此政教合一,做上了西藏的最高首领。他跟康熙接上了头,抱着互利互惠的目的,康熙正式册封达赖喇嘛,确立了达赖班禅转世制度,达赖则对清廷忠实,保证西藏安定。修建布达拉宫的也是五世。可以说,他是达赖“王朝”的创始人。象不少早年英明有为的伟大人物,晚年他犯了糊涂,窝在布达拉宫里专心著作不理朝政,由亲信第巴桑结代为管理。转世制度有一个缺陷-- 达赖不能指定继承人。所以虽然第巴桑结据说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极得宠幸,大权独揽,达赖也不能把权利传给他。结果呢,五世达赖死了以后, 第巴桑结对外宣称五世达赖在密室闭关修行,一直接着统治西藏!十五年后纸包不住火,终于被康熙发现了。英明神武,尧舜禹汤的康熙同学当然极其不爽,一边胡萝卜一边大棒,武力威胁的同时降旨问罪,第巴桑结恐慌的禀告了实情,顺手抓了一个十五岁孩子仓央嘉措当六世灵童。布达拉宫里五世达赖的的黄金灵塔足有三层楼高,豪华异常。
仓央嘉措这个倒霉孩子本来过着快活的草原文学男青年生活,唱唱民歌谈谈恋爱,突然成了活佛,很不适应,就写了不少抒发苦闷心情和萌动春心的诗歌:
表示学习没劲想泡妞的有: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指导小蜜要顾全大局的有:
在那众人之中,莫露我俩真情;你若心中有意,请用眉眼传递。
泡妞不遂感到不爽的:
心儿跟她去了 ,夜里睡不着觉,白天没有得手,怎不意冷心灰!
小蜜太多没抹赤开来,遭到个别凶悍小蜜暴力行为后的感想有:
无论虎狼豹狗,喂熟它就不咬,家里的花斑母虎,熟了却更凶暴
至高无上的活佛,蜂拥而上要献身的姑娘据说很多,他就在山下弄了个黄房子做据点,每天半夜下去会情人。作为一个已经浪费了前十五年没好好研读佛经的落后灵童,学习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加上日夜操劳,他的不满越来越深,经常发出“不想干了”的呼声。但是这个世袭制度又不由他自己说了算,他只好发牢骚说自己不是真货:
你是金铜佛身, 我是泥塑神象 ,虽在一个佛堂 ,我俩却不一样
老话说:许愿的时候要当心,因为没准会实现!他这样到处乱来瞒不了人,没过两年就被屡屡捉奸在床。第巴桑结当然不能也不肯把自己立的活佛怎么样。可是跟第巴桑结对头的政治势力却没那么好说话,上书康熙说这个仓央嘉措行为放荡,完全没有达赖的样子,是个假的。没过几年,第巴桑结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灭了,这位六世也被宣布是假达赖,遭康熙废立,在押送进京的途中莫名其妙的暴毙了。可是新立的六世不被西藏人民承认,大家还是喜欢花花公子。清廷抗争了不少年,最后还是默认了仓央嘉措的达赖身份,但是他尸骨无存,也就没有灵塔。
看过五世达赖的大灵塔之后,七世八世的灵塔都相形见拙。到了九世的灵塔,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小!连接四个倒霉孩子,九到十二世达赖,都在十岁二十岁就暴亡了。大多连亲政都没赶上,也没顾上搜罗些金银珠宝,所以灵塔都修的不怎么体面,有两个干脆就是迷你型,往某世达赖的大灵塔边一放就完了。达赖的灵魂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也不挑个结实点的投胎?据说,是在宫廷斗争中给毒死的,清廷派人去查也没查出究竟,不了了之。看来活佛碰上宫廷斗争,也是泥菩萨过江啊。。
十三世达赖作为比较多,打光绪年间一直干到民国,灵塔也很体面。十四世达赖十八岁亲政,跟共和国政府和谈,跟毛主席书信礼物,你来我往,着实亲热了一阵子。西藏博物馆里,历届皇帝送的礼都不少,大部分是玉玺,金印之类表示授权之物,康熙颁发的金瓶是抽签选灵童的要物。乾隆自负风流,用自己画的如意菩提树当礼物,上面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题词,倒也光大圆润,甚为体面。要说送礼手面最豪阔的,还是毛主席!一个白玉提梁壶,晶莹剔透,上面的连环全从整玉中雕琢出来,光质地就是无价之宝,更兼手工精美无比。这件国宝是故宫里搜罗出来,还是另巧匠赶制,博物馆里什么也没说。我看的都心疼,直说毛主席也真能造,这都随便送人,难道不知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幸好达赖出逃的时候也没忘带上,还留在人民手里了。

结语
有些东西注定比另一些更禁得住时间洗礼。虽然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里唯一没混上个灵塔的达赖,他的作品被众口传唱,结书成集,比其他的达赖都不朽的多。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情致缠绵相思入骨的小调:
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最近被稍做修改谱了曲,由 谭晶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I3lpq1h344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据说他用来会情人小黄房子,就在八廓街上,现在是个叫玛吉阿米的藏餐厅。头天晚上我们叫导游带我们去最好的藏餐厅,就被带到这里。食物不怎么样,装饰情调都太伪小资,所以坐满了慕名前来的外国游客,我们非常失望。在快要离开前的一天晚上,跟几个新混熟的游客朋友来这里泡吧,到半夜才离开。八廓街白天的喧哗消失,周围完全静谧黑暗,黑丝绒般的天空上星星明亮的如同钻石闪烁,我这个天象盲也轻易认出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大昭寺的香炉那边飘来一缕沈香,一切都那么清脆,寒冷,洁净。
我真希望十年前就来到拉萨。
(完)
自然风光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PYGVd4
很多年前迷恋过一阵席幕蓉。她写过类似"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绵延向草原尽头"之类的句子,引起我很多浪漫的情绪:真的有紫色的山脉么?多么美丽温柔的风景!这次去西藏,真正看到紫色的山脉时,才发现跟温柔完全不搭界,而是非常雄伟。在海拔高的山上,因为完全没有植被,灰紫,土黄和本白的岩石露出来,才会远看上去是紫色山脉。那些五千多米的山峰,造成云端都低低的压在山头的错觉。总之,突然置身于从未见过的宽阔平原上,远眺着雄伟高山苍茫大地,平时脑子里习惯的空间参照系完全混乱,感觉自己作为一种生物也忒渺小,不由敬畏感叹:Size Matters!
纳木错湖


阳光特别亮,天空特别蓝,都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造成的。所以进藏旅游的两大注意事项是防晒伤和高原反应。我父母事前做了身体检查,吃了一周红景天和几天我带回去的DIAMOX ,在西藏又小心避免任何剧烈运动,所以除了胸闷乏力,基本没太强烈的高原反应。帽子,墨镜,防晒霜更是片刻不离,也没怎么晒黑。有件从没被警告过的事是,我时时感到皮肤缺水而不渴,每个毛孔都有干的感觉,嘴唇象两片枯叶般随时想喝水,而水喝下去就被吸收到肠胃里去了,嘴唇只过了一下没得到滋润,还是难受,擦润唇膏也不管用。这真是奇怪的感觉。看到纯净的温泉水,真想跳下去浸润全身肌肤。这个温泉周围弄的很破烂,堆满建筑材料,据说是在建地热发电站。。。真是暴殄天物。
羊八井温泉

西藏以东海拔比较低的林芝地区是另一番风光。植被茂密多样,物产丰富,气候湿润舒适,如果直飞到八一镇,可以不必受高原反应之苦,舒适享受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所以开始渐渐成为度假的去处,也有不少度假公寓出售。巴松错湖的风景已经很美,听说再往东去更加秀丽。
巴松错湖

羊卓雍湖和纳木错同是三大圣湖之一,据说盛产美味的裸鳞鱼,但是藏人习俗不吃鱼,所以无人打捞。在前几天跟团去纳木错的路上,被导游强制性拉到一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科技开发生物制药公司。那时我们已经经过好几次类似的推销手段洗礼,尤其是藏医藏药,总是有几位藏医学院长世家传人兼任活佛坐堂,算命似的免费看病卖药,游客们都皮实了,只为导游事先哀求过,无精打采的姑妄听之,谁也不跟他们较真。但是这家高科技公司的确把我给震了。首先是体面,大厅修的就跟北京上海的大公司办公楼没什么两样。其次是,他们就是科学,还给做对照实验!重点推介的产品是号称用圣湖羊卓雍里野生裸鳞鱼提炼的鱼油。在列举了一串指标,每个指标羊湖鱼油都比深海鱼油高一到两倍后,负责人掏出俩玻璃被子,掏出一个泡沫塑料饭盒--对,就是以前火车上卖的盒饭用的那种饭盒--掰了两块下来,扔进玻璃杯,再对上热水,然后两种鱼油各掰了一颗扔进杯子里,过了一会,放羊湖鱼油杯子里的泡沫塑料都化了,放深海鱼油的杯子呢?嘿,你猜怎么着,它没化干净!我都看傻了--倒不是小魔术本身使人震惊,而是他们怎么就觉的还有人信,而且,要是信了,还敢把这泡沫塑料都抗不住的药丸往下吞?正在此时,就象透视了我的大脑,他跟大家说:泡沫塑料,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分子结构跟人体内的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肪很接近,所以国际上都是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来测试药物溶解清除沉积脂肪能力的。。。这比藏药院介绍“经过活佛提纯的水银对人体无害可以入药”和“活佛开光过的药带来心理安慰,心理安慰是心理疗法的一种”可强多了。。。这个把戏之后我对这个由高科技海龟人员主办的生物制药公司失去了任何尊重,但还没至于产生信任危机--就是说,我没把他们当卖假药的看。所以就偷偷想,不知道藏人对他们这么大规模跑倒圣湖里捞鱼有没有意见?
去羊卓雍湖是自己包车前往的,一路沿九曲十八弯的在盘山公路上慢慢往上走,司机一面指水电站给我们看。我好奇问西藏人可不满在圣湖建水电站,司机说没听到抱怨。我想起鱼油又好奇问那么藏人对汉人从圣湖大量捞鱼可有不满。司机奇怪的说:谁大量捞鱼?不可能的。羊湖边上大都是高山乱石,根本下不去。有一处有个小规模的人工养鱼场,产量也不大,因为销量小。看来所谓的羊湖鱼油,根本就不是羊湖野生鱼提炼的。
羊卓雍湖

人与物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xq7R85
西藏至今是个全民皆佛的地区,虔诚的令人瞠目。他们看上去似乎很穷,其实只是钱不用在改善生活上。依然保留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藏人,平时吃的都是牦牛身来的奶和牛羊肉,一身衣服一直穿,也就是说没什么开销。一年或两年,卖一次牦牛可以得几万现金,就带在身上全家去拉萨朝圣。因为对金钱毫不在意也没有概念,他们只在藏人开的店吃住,常常是将钱全交给老板由对方自行取数。朝圣的过程里,除了磕长头,给佛前的长明灯添酥油,就是把剩下的前全捐给喇嘛为佛像刷金,然后满足的回家。磕头朝圣的人也接受施舍--他们手里通常捏着一把零钱,但并没有任何羞耻之色,对一毛两毛的施舍同样感谢,因为钱完全是用来给加酥油或直接捐给佛寺,化缘而非乞讨。汉族传统智慧深深缺乏安全感,总是要积谷防饥,精打细算,这在他们脑子里完全不存在。同样缺乏的是对生活质量精益求精,奢求无度的物质主义态度--满足的过着跟上一辈完全相同,在外人看来颇为艰苦的放牧生活,我猜想得精神上十分愉快才能一直维持这个生活方式。
磕长头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当然不认为是神给了他们内心的宁静,而是因为信仰如此深入的根植在他们全部生活之中,自然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好不好,当然也论不到我评论。可是这个生活方式是不是在近五六十年有变化呢?
当然。太明显了。
应该说,西藏政府对藏人的政策,在近十多年有明显的变化--从相对粗暴的汉化,变的很软,用大笔大笔的资金投入来建设西藏,安抚藏人。藏人取得无息贷款买车造房都很容易,所以不少藏民家庭有卡车新房。放弃原有生活方式的藏人也不在少数。路过拉萨附近的小镇,青壮男子都在打台球。我好奇他们怎么不用上班或者放牧,司机告诉我,百分之九十(城镇里的)藏人无须工作,只靠政府补贴生活,成天打麻将,打台球,或者找小姐。西藏物价依然很低,麻将馆里四十元就可以坐一天,台球想来也不贵。小姐便宜的三十,贵的也才一百。我心算一下,要是有一两千一个月,的确可以日日逍遥。倒是藏族女性地位比男性低,家里的活,带孩子,都是女性做,所以看不见女性闲逛。我好奇问那小姐都是谁做呢?司机回答:四川人。本来拉萨百分之八十的劳工是四川,自从火车通后,也陆续有河南,江西等比较穷的省份劳工来这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藏人很少工作。连在风景点占地为王,拉着牦牛藏獒强迫游客拍照,甚至威胁勒索动手打人的,也都是四川来的康巴汉子,虽然是藏族而不是本地藏人。估计四川藏人没有这么慷慨的政府补贴可拿。
餐馆绝大部分是四川人开,我在超市看见的营业员,旅馆的服务员,甚至小摊摊主,导游司机,几乎没有藏人。看到藏人干活只有一次,在布达拉宫里修地,男男女女站成几排,整齐的唱着藏族民歌,用石墩把土礅结实,从这头小步前进到那头,再转身一路墩回来,愉快的象在进行赛歌会。他们的生活态度当然愉快,效率却的确不高,要碰上商业工程,根本无法和吃苦耐劳的四川劳工竞争。当然,我可以在心里替他们反问:为什么要比效率?劳动的愉快难道不重要?为什么房子非得高速的建起来?为什么拉萨就必须迅速发展,面目全非的来容纳更多的游客?他们为什么急于来游玩?游玩后他们又急着到哪里去?赶来赶去是一生,从容不迫也是一生。这种生活态度的不同,大概使迫于生活从内地来藏的劳工很忿忿然,无法理解吧。

我觉得那里的外来汉人对藏人的看法很有意思。他们觉得藏人不事生产,又不遵守法规,但是也很清楚是政府怀柔的后果。比如司机抱怨藏人司机在路上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但是警察对同样的情况,汉人司机就敢处罚,藏人司机只直着脸说句"我不知道",就可以放掉。藏族的官员贪污,被抓住也是说句"我不知道",政府无可奈何,连撤职都不敢。因为难以找到可以压的住场面的藏族官员接替,即使提拔新人也仍然会贪污。这些自己跑来讨生活的外来汉人多少感到自己比藏人太多不利。
同时有趣的是,虽然的确是处于社会最底层,这些汉人很少意识到,他们代表了一种外来生活方式的入侵。他们的涌入本身就具有威胁性,因为他们代表的文明比西藏本身强势的多,"先进"(在这里不代表好)的多,甚至连他们的人口多的多,西藏自身的生活方式,在他们面前是非常脆弱的。强势群体里的个体多么经常的忽略弱势群体的想法!
相比前四十年政府组织的援藏,刚于去年开通的铁路带来的一轮冲击显然更为猛烈。铁路开通前,拉萨就已经兴起房地产的高潮,相应产生对工人需求吸引了大批四川移民。开通后,去年夏季的旅游热潮大大超过了拉萨的接待能力,供应短缺,旅馆房间都翻了三倍,租车也比往年旺季贵一倍以上,以至事前按往年旺季价格报团的旅行社大赔特赔,报纸上也充斥了游客对旅行社的投诉,甚至有被迫睡大巴的恐怖故事。不用说,高额利润刺激更多的旅馆兴建,更多导游司机涌入。我们所遇到的几个导游,都是云南四川等邻近省份来的,都来藏还不到一年。(结果是,都对西藏没什么深入的了解,讲解起来非常浮泛,而且经常胡扯,一心带游客买东西。)总的来说,涌入的移民劳动力应该没有争夺藏人现有的工作机会,我也并没感觉藏人对汉人新移民有什么敌意,大批游客涌入大昭寺布达拉宫,藏族朝拜者毫无“圣地被亵渎”的反感表情,仍然耐心宽容的抱着装酥油的小热水瓶排长队慢慢往前挪,对游客好奇注视的目光抱以和气的微笑。至少在拉萨,民族关系没有明显的紧张迹象。
位于大昭寺周围的老城区,其实也都是解放后兴建的。解放前的拉萨从老照片上看,基本就是一片帐篷。在拉萨的藏人的生活方式,早就已经不是典型藏族生活方式了。旅游热潮带来的新冲击,现在还有限。虽然八廓街上全是卖”你们浙江义乌来的“假货的藏民,大昭寺门口蹲满卖甜茶酥油茶的藏族妇女,只要往小巷里走个五十米,就看不到旅游业对藏人生活有什么显著的影响了。我们在老城区随便游荡,走进家茶店喝了一壶酥油茶,一壶甜茶,吃了两碗藏面,结帐时只要十块钱,便宜的傻了眼。大部分藏人仍然不说汉语,我们得靠店主的小女儿翻译才弄明白,酥油茶四块,甜茶,藏面都是两块,没算错帐。藏面类似兰州拉面,汤甚清而鲜美,但是面又硬又没韧性,所以不怎么好吃。后来我在集市里看到种类多样的香料摊子,很奇怪这些香料都用在什么地方。。。
拉萨老城区典型的居民楼。

在西藏旅游中最不愉快的部分大概是购物。我很愿意买东西,但是不愿意买假货。如果可以放心的买,我买的大概要多上几倍。但是每次都是被导游哀求去逛商店,明知货色是骗旅游者的,真假不一定保证,价格则肯定没谱,顿时就没有了购物欲望。不少商店造假也不敬业,绿松石摸上去就是塑料的,珊瑚珠边上都没染色,唐卡手工粗糙的要命,谁会想买呢?我是说,除了我妈。。。她认为西藏博物馆里的商店质量有保证,把一颗”老天珠“从九千八砍价到一千三买了下来,兴奋异常。我心说,什么东西标价水分那么大,就别指望它是真的。不过拦不住她,用我爸的说法,咳,就一千三百块钱的事儿,值得惹她不高兴么?让她去吧。我自己只在民族商场挑了几块喜欢的绿松石串了条链子。边上有商人来挑廉价的次货,店主从柜台下哗啦啦倒出两大盘来供他们筛选。我好奇问这些难看的石头能干什么用,他们告诉我是贩到尼泊尔去,磨粉做药做颜料,或者殉葬。

在离开拉萨前一天的下午,看见家唐卡店里有两人在画唐卡,好奇的进去看看。来拉萨的第一天就在西藏博物馆看了不少精美的唐卡,知道真正的唐卡,因为有宗教意义的缘故,要非常细心虔诚的描画,所以非常缓慢,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幅,所以价格昂贵。后来在唐卡店里看见的货色都觉的非常粗糙,肯定是匠人批量快速制造了卖给游客的。这家店的画一看就觉的笔触非常细腻精美,顿时吸引了我,问了几幅价钱,从四千多到八千多不等,似乎是太贵了,我也没有非要买一幅唐卡作为纪念的意思,就改看他画画。他正在画莲花上的一瓣,用一只极细的毛笔从小瓶里蘸一下,画一笔,再端详一下,再蘸色,画,端详。。。他用的颜料淡的简直看不出来。我在那里看了足有五分钟,他还是在那瓣莲花上加色,而那瓣莲花看上去跟他加这几十笔色前一点区别都没有!如果他更热情的推销,也许就不一样了。但是他除了答个价钱,完全没有二话,继续埋头画画,我也作罢了。
我后悔直今。

布达拉宫
http://www.flickr.com/gp/9650918@N04/dcv5A9

布达拉宫真美。每天我们都要路过好几次,也没看厌倦。晨雾薄暮,阴云晴日,各具风姿。旅行社故作姿态说票难买,说要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带我们上去,我们将信将疑的决定自己去排队买票。结果售票排队处出奇的愉快,在布达拉宫的出口,沿墙一排长椅,上面有遮阳的凉棚,外面有铁栏和工作人员巡视,井然有序。我们三早上十点多到愉快的坐着聊天,轮流出去在布达拉宫后的公园观光,一个多钟头后售票处开门,用身份证登记,拿到购票证,是第二天早上十点参观。
布达拉宫里的喇嘛不很友好,常常催促游客和导游快走,”边走边讲“。我们没带导游,只好”蹭听“ -- 想不听都不行,前后都是旅行团,经常得同时听俩频道。但是我妈走累了坐在边墙的靠垫上休息,喇嘛却报以和气的微笑。我猜想他们讨厌的是导游而不是游客。后来听到的另一个说法是,汉族导游说到十四世达赖时常有不敬之词,导致了忠于达赖的喇嘛们的不满,从此产生敌视情绪。这估计不是空穴来风。本地能说汉语的导游缺乏,内地游客大量涌入后汉族导游都是这两年从外地调进来,急匆匆培训一番就上了冈,培训时估计没少被灌输“要随时强调民族团结西藏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赖搞分裂是不得人心的“。这些话在介绍白宫--达赖离开西藏前的日常居住场所--时,没准就漏了几句出来,遭了喇嘛的白眼也是正常的。还不止一次听见导游反复强调,达赖和班禅地位一样高,跟我素来的印象相反。我私下问一个藏族导游达赖现在在藏人中的影响是否仍然绝对大,他摇头说,在年轻藏人中的影响已经不如从前了--当然年轻藏人,尤其是出去跑过的藏人,对佛教的虔诚度总的就不如从前了。
到参观红宫,都是佛像和历届达赖的灵塔,也是一部生动的政治史书。五世达赖很有手腕,为了跟当时的国王搞斗争,他把蒙古军队弄来灭了当时的西藏国王,从此政教合一,做上了西藏的最高首领。他跟康熙接上了头,抱着互利互惠的目的,康熙正式册封达赖喇嘛,确立了达赖班禅转世制度,达赖则对清廷忠实,保证西藏安定。修建布达拉宫的也是五世。可以说,他是达赖“王朝”的创始人。象不少早年英明有为的伟大人物,晚年他犯了糊涂,窝在布达拉宫里专心著作不理朝政,由亲信第巴桑结代为管理。转世制度有一个缺陷-- 达赖不能指定继承人。所以虽然第巴桑结据说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极得宠幸,大权独揽,达赖也不能把权利传给他。结果呢,五世达赖死了以后, 第巴桑结对外宣称五世达赖在密室闭关修行,一直接着统治西藏!十五年后纸包不住火,终于被康熙发现了。英明神武,尧舜禹汤的康熙同学当然极其不爽,一边胡萝卜一边大棒,武力威胁的同时降旨问罪,第巴桑结恐慌的禀告了实情,顺手抓了一个十五岁孩子仓央嘉措当六世灵童。布达拉宫里五世达赖的的黄金灵塔足有三层楼高,豪华异常。
仓央嘉措这个倒霉孩子本来过着快活的草原文学男青年生活,唱唱民歌谈谈恋爱,突然成了活佛,很不适应,就写了不少抒发苦闷心情和萌动春心的诗歌:
表示学习没劲想泡妞的有: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指导小蜜要顾全大局的有:
在那众人之中,莫露我俩真情;你若心中有意,请用眉眼传递。
泡妞不遂感到不爽的:
心儿跟她去了 ,夜里睡不着觉,白天没有得手,怎不意冷心灰!
小蜜太多没抹赤开来,遭到个别凶悍小蜜暴力行为后的感想有:
无论虎狼豹狗,喂熟它就不咬,家里的花斑母虎,熟了却更凶暴
至高无上的活佛,蜂拥而上要献身的姑娘据说很多,他就在山下弄了个黄房子做据点,每天半夜下去会情人。作为一个已经浪费了前十五年没好好研读佛经的落后灵童,学习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加上日夜操劳,他的不满越来越深,经常发出“不想干了”的呼声。但是这个世袭制度又不由他自己说了算,他只好发牢骚说自己不是真货:
你是金铜佛身, 我是泥塑神象 ,虽在一个佛堂 ,我俩却不一样
老话说:许愿的时候要当心,因为没准会实现!他这样到处乱来瞒不了人,没过两年就被屡屡捉奸在床。第巴桑结当然不能也不肯把自己立的活佛怎么样。可是跟第巴桑结对头的政治势力却没那么好说话,上书康熙说这个仓央嘉措行为放荡,完全没有达赖的样子,是个假的。没过几年,第巴桑结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灭了,这位六世也被宣布是假达赖,遭康熙废立,在押送进京的途中莫名其妙的暴毙了。可是新立的六世不被西藏人民承认,大家还是喜欢花花公子。清廷抗争了不少年,最后还是默认了仓央嘉措的达赖身份,但是他尸骨无存,也就没有灵塔。
看过五世达赖的大灵塔之后,七世八世的灵塔都相形见拙。到了九世的灵塔,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小!连接四个倒霉孩子,九到十二世达赖,都在十岁二十岁就暴亡了。大多连亲政都没赶上,也没顾上搜罗些金银珠宝,所以灵塔都修的不怎么体面,有两个干脆就是迷你型,往某世达赖的大灵塔边一放就完了。达赖的灵魂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也不挑个结实点的投胎?据说,是在宫廷斗争中给毒死的,清廷派人去查也没查出究竟,不了了之。看来活佛碰上宫廷斗争,也是泥菩萨过江啊。。
十三世达赖作为比较多,打光绪年间一直干到民国,灵塔也很体面。十四世达赖十八岁亲政,跟共和国政府和谈,跟毛主席书信礼物,你来我往,着实亲热了一阵子。西藏博物馆里,历届皇帝送的礼都不少,大部分是玉玺,金印之类表示授权之物,康熙颁发的金瓶是抽签选灵童的要物。乾隆自负风流,用自己画的如意菩提树当礼物,上面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题词,倒也光大圆润,甚为体面。要说送礼手面最豪阔的,还是毛主席!一个白玉提梁壶,晶莹剔透,上面的连环全从整玉中雕琢出来,光质地就是无价之宝,更兼手工精美无比。这件国宝是故宫里搜罗出来,还是另巧匠赶制,博物馆里什么也没说。我看的都心疼,直说毛主席也真能造,这都随便送人,难道不知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幸好达赖出逃的时候也没忘带上,还留在人民手里了。

结语
有些东西注定比另一些更禁得住时间洗礼。虽然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里唯一没混上个灵塔的达赖,他的作品被众口传唱,结书成集,比其他的达赖都不朽的多。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情致缠绵相思入骨的小调:
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最近被稍做修改谱了曲,由 谭晶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I3lpq1h344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据说他用来会情人小黄房子,就在八廓街上,现在是个叫玛吉阿米的藏餐厅。头天晚上我们叫导游带我们去最好的藏餐厅,就被带到这里。食物不怎么样,装饰情调都太伪小资,所以坐满了慕名前来的外国游客,我们非常失望。在快要离开前的一天晚上,跟几个新混熟的游客朋友来这里泡吧,到半夜才离开。八廓街白天的喧哗消失,周围完全静谧黑暗,黑丝绒般的天空上星星明亮的如同钻石闪烁,我这个天象盲也轻易认出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大昭寺的香炉那边飘来一缕沈香,一切都那么清脆,寒冷,洁净。
我真希望十年前就来到拉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