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为什么主张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Posted: 2007-09-18 18:00
当别人问我,如果遇到十分困扰的难题,包括无法解决的婚姻家庭困境,或者怀疑自己需要心理咨询或者治疗,该看什么书,怎样照顾自己。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都建议他们直接去找一个有执照或者证书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科医生诊断,如果有必要则制定治疗计划。当然也有其他的途径,例如看参考书,跟信任的亲朋好友讨论,甚至写信给麻辣情医等等。我的个人意见是,最好还是找一个职业水平和道德都合格可靠的专业人士讨论。
为什么呢?大众普遍还是对看心理科或精神科专家有抵触,害怕看了就证明自己的脑子的确有问题或者心理不正常。但是其实看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跟因为其他原因看医疗专业人员是一样的。没有不同。打个比方,如果你在身上发现好几颗新痣,你怎么办呢?如果立刻去找个肿瘤医生,让他给你取biopsy,放在显微镜下看看是不是癌症,去看医生本身的决定是否等于证明你就得了癌症呢?当然不是,要诊断出来确有癌变才算数。不去看病,不等于就没有了问题,反而拖久不治容易病入膏肓。
而且就算有个诊断,这又是什么羞耻的事呢?在心理或者精神方面需要专业帮助,跟在呼吸道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方面需要专业帮助一样。没有不同。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医学经验的人,如果咳嗽发烧三天不见好转,而拒不看医生,只是自己到药店里去买些自认有效的药物,你觉得他是不是糊涂?(当然这样的人也不少)精神科或者心理问题是一样的。对此行业和研究不了解的普通百姓容易有一种错觉,就是脑子里的问题靠普通的批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要"想通了",人人都能解决。脑子里的病变不是生理的病变。
当然,这只是一个错觉。所有心理的正常功能和病变都同时也是生理的功能和病变。在目前的科学能力下,大多数的病变或者介乎正常和病变之间的“问题”,还不能完全想怎么治就怎么治,大笔一挥就好了,什么毛病问题都没有了。但是通过专业的手段,可以治得比原来好。类比一下,我们现在也不能大笔一挥就治好了糖尿病或者过敏性哮喘,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药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来抑制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另一个错觉是思想教育和讲道理挖根源能够解决一切思想和性格的缺陷和病变。仅仅讲道理或者挖掘出思想根源是没有用的,后者因为佛洛伊德的深刻影响而难以剔除。不是没有用,而是单靠讲理和追源是没用的,必须结合其他的治疗手段,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或者对症的合适的药物。普通的亲朋好友或者过路好心人缺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治疗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学习必须的技巧和工具,在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跟其他专科的医药训练性质相同。治疗的手段和药物需要经过临床研究和证明它们的实际效果,跟治疗其他疾病的手段也是一样的,必须建立在证据和数据之上。
除了专业的训练和技术和知识以外,一对一的治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绝对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为什么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接受治疗者必须感到绝对的安全才能跟致力于帮助他的治疗者之间建立绝对的信任,才能放心地合作,探索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困难和恐惧---经常连自己也不敢承认不敢面对的issues. 这个信任还包括对治疗师或医生的能力的信任,知道对方能保护自己,一起面对最痛苦最可怕的问题同时引导自己提供治疗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信任必须好的专业人士才能提供,而这些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必须适合患者特定的性格和需要)也需要经验丰富通晓理论的专业人士来对症下药。
除了单独的一对一的咨询和治疗,另有一种group therapy,是一群有类似需要的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讨论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互相帮助解决。好处在于,患者有精神支持,知道自己不是世上唯一有某种困扰或问题的人,共同扶助的方法特别适合某类人群(例如,比较需要同别人交流的性格)和某些病症,例如addiction,对酒精或药物上瘾的病。但是对于多数精神或心理的治疗上,在一个半公开的场合讨论自己的问题(虽然内容也是保密的),还是会让多数人有点不舒服,不能彻底地安全地追索自己最困难的问题和表达自己最隐秘的苦恼和愿望。而且不能得到治疗师或医生的专注的诊断和治疗。
在大多数心理疾病或问题上,一个广泛存在的根源之一(注意不是全部的根源)是害怕被别人进行道德审判。人都喜欢道德审判别人(这个我自己也免不了,就不算是居高临下地说话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和医生才能时刻抑制审判的欲望而适当地治疗患者,缓解对方的焦虑和自责和羞愧。所以这个安全而隐私的环境极度重要。很多人跑到网络上吐苦水,其实也是被这个anonymity 而吸引,结果还是淋到一头的审判,对自己人格和道德价值的审判。当然有时众人的道理本身是对的,但道理完全或者大半无用,因为解开心结是一件很因人而异的事,需要很大的specificity,下药也要看本人,各个不同,不是靠普遍真理就能解决的。
为什么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简单地解释来说,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是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机制中颇微弱的一环。我们直觉地认为我们的感情和心理和行为全部是有意识的,受到意识主宰和控制的,这是一个错觉,因为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都是经过意识的控制,难免接受了它的自我膨胀的有色眼镜的束缚。越来越多的神经学和精神科的科学研究表明,consciousness 的作用其实是一个解释者,大部分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感情的变化和对外界的反应,都是在意识之下的一个庞大机器里进行,做完了再通知一声意识,而意识还以为自己是老板。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思想、对某些外界刺激有固定的感情反应、行为有固定的套路,常常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因为它们的规律深藏在意识之下。(我又要说人的性格和思想,习惯和感情,三分之二是先天决定的,剩下三分之一又是大半在零到一岁之间决定的,但是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所以,当一个人抱怨他的婚姻的困扰,跟配偶的争执,或者工作上的持续苦闷和障碍,或者找不到爱情,或者总是在爱情里落入伤害自己的怪圈里,这常常只是一个表征,一个症状,而不是问题的根源,而问题的根源不能通过治表来解决。
但这并不是说庞大的潜意识就不能被意识了解和影响,只是这个过程不是靠常识(common sense)就能达到的,需要有结构的,证明有效的技巧和过程。这个是治疗师帮助和引导患者自我认识,然后自我治疗自我救助的过程。如果患者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直接的生理化学的成份,医生需要用药物帮助患者获得自助的力气,才能开始自愈。对于问题多而深的患者,从自知到自愈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时间和耐心,途中有很多的挫折和暂时的倒退。这些难关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扶持和引导,普通亲友是没有这个力量和能力的,倒很可能迁怒于患者,责怪他们不能自救,因为他们认识不到纯粹的自救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看书籍和参考资料用处也不大呢?还是缺少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患者自知的程度本来就极其有限,最关键的症结往往是自己最怕最不愿面对的也是藏得最深的,没有面对面地几乎是无处可躲的挖掘和讨论不能彻底认识到。而且一本书不能说服人长期地不间断地努力和锻炼,太容易偷懒而放弃,如果定期地见医生或治疗师,定期接受直接的鼓励和引导和支持,成功率就高得多。假如你腰酸背痛老也不好,你是自己到处问亲友查书籍给自己诊断治疗呢?还是找个好医生做彻底检查并且直接治疗?
我能提供的知识大概就是这些。下面的网站也有一些很有用的资料请参考。
http://www.aboutpsychotherapy.com/Twhygo.htm
为什么呢?大众普遍还是对看心理科或精神科专家有抵触,害怕看了就证明自己的脑子的确有问题或者心理不正常。但是其实看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跟因为其他原因看医疗专业人员是一样的。没有不同。打个比方,如果你在身上发现好几颗新痣,你怎么办呢?如果立刻去找个肿瘤医生,让他给你取biopsy,放在显微镜下看看是不是癌症,去看医生本身的决定是否等于证明你就得了癌症呢?当然不是,要诊断出来确有癌变才算数。不去看病,不等于就没有了问题,反而拖久不治容易病入膏肓。
而且就算有个诊断,这又是什么羞耻的事呢?在心理或者精神方面需要专业帮助,跟在呼吸道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方面需要专业帮助一样。没有不同。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医学经验的人,如果咳嗽发烧三天不见好转,而拒不看医生,只是自己到药店里去买些自认有效的药物,你觉得他是不是糊涂?(当然这样的人也不少)精神科或者心理问题是一样的。对此行业和研究不了解的普通百姓容易有一种错觉,就是脑子里的问题靠普通的批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要"想通了",人人都能解决。脑子里的病变不是生理的病变。
当然,这只是一个错觉。所有心理的正常功能和病变都同时也是生理的功能和病变。在目前的科学能力下,大多数的病变或者介乎正常和病变之间的“问题”,还不能完全想怎么治就怎么治,大笔一挥就好了,什么毛病问题都没有了。但是通过专业的手段,可以治得比原来好。类比一下,我们现在也不能大笔一挥就治好了糖尿病或者过敏性哮喘,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药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来抑制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另一个错觉是思想教育和讲道理挖根源能够解决一切思想和性格的缺陷和病变。仅仅讲道理或者挖掘出思想根源是没有用的,后者因为佛洛伊德的深刻影响而难以剔除。不是没有用,而是单靠讲理和追源是没用的,必须结合其他的治疗手段,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或者对症的合适的药物。普通的亲朋好友或者过路好心人缺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治疗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学习必须的技巧和工具,在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跟其他专科的医药训练性质相同。治疗的手段和药物需要经过临床研究和证明它们的实际效果,跟治疗其他疾病的手段也是一样的,必须建立在证据和数据之上。
除了专业的训练和技术和知识以外,一对一的治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绝对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为什么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接受治疗者必须感到绝对的安全才能跟致力于帮助他的治疗者之间建立绝对的信任,才能放心地合作,探索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困难和恐惧---经常连自己也不敢承认不敢面对的issues. 这个信任还包括对治疗师或医生的能力的信任,知道对方能保护自己,一起面对最痛苦最可怕的问题同时引导自己提供治疗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信任必须好的专业人士才能提供,而这些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必须适合患者特定的性格和需要)也需要经验丰富通晓理论的专业人士来对症下药。
除了单独的一对一的咨询和治疗,另有一种group therapy,是一群有类似需要的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讨论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互相帮助解决。好处在于,患者有精神支持,知道自己不是世上唯一有某种困扰或问题的人,共同扶助的方法特别适合某类人群(例如,比较需要同别人交流的性格)和某些病症,例如addiction,对酒精或药物上瘾的病。但是对于多数精神或心理的治疗上,在一个半公开的场合讨论自己的问题(虽然内容也是保密的),还是会让多数人有点不舒服,不能彻底地安全地追索自己最困难的问题和表达自己最隐秘的苦恼和愿望。而且不能得到治疗师或医生的专注的诊断和治疗。
在大多数心理疾病或问题上,一个广泛存在的根源之一(注意不是全部的根源)是害怕被别人进行道德审判。人都喜欢道德审判别人(这个我自己也免不了,就不算是居高临下地说话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和医生才能时刻抑制审判的欲望而适当地治疗患者,缓解对方的焦虑和自责和羞愧。所以这个安全而隐私的环境极度重要。很多人跑到网络上吐苦水,其实也是被这个anonymity 而吸引,结果还是淋到一头的审判,对自己人格和道德价值的审判。当然有时众人的道理本身是对的,但道理完全或者大半无用,因为解开心结是一件很因人而异的事,需要很大的specificity,下药也要看本人,各个不同,不是靠普遍真理就能解决的。
为什么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简单地解释来说,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是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机制中颇微弱的一环。我们直觉地认为我们的感情和心理和行为全部是有意识的,受到意识主宰和控制的,这是一个错觉,因为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都是经过意识的控制,难免接受了它的自我膨胀的有色眼镜的束缚。越来越多的神经学和精神科的科学研究表明,consciousness 的作用其实是一个解释者,大部分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感情的变化和对外界的反应,都是在意识之下的一个庞大机器里进行,做完了再通知一声意识,而意识还以为自己是老板。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思想、对某些外界刺激有固定的感情反应、行为有固定的套路,常常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因为它们的规律深藏在意识之下。(我又要说人的性格和思想,习惯和感情,三分之二是先天决定的,剩下三分之一又是大半在零到一岁之间决定的,但是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所以,当一个人抱怨他的婚姻的困扰,跟配偶的争执,或者工作上的持续苦闷和障碍,或者找不到爱情,或者总是在爱情里落入伤害自己的怪圈里,这常常只是一个表征,一个症状,而不是问题的根源,而问题的根源不能通过治表来解决。
但这并不是说庞大的潜意识就不能被意识了解和影响,只是这个过程不是靠常识(common sense)就能达到的,需要有结构的,证明有效的技巧和过程。这个是治疗师帮助和引导患者自我认识,然后自我治疗自我救助的过程。如果患者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直接的生理化学的成份,医生需要用药物帮助患者获得自助的力气,才能开始自愈。对于问题多而深的患者,从自知到自愈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时间和耐心,途中有很多的挫折和暂时的倒退。这些难关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扶持和引导,普通亲友是没有这个力量和能力的,倒很可能迁怒于患者,责怪他们不能自救,因为他们认识不到纯粹的自救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看书籍和参考资料用处也不大呢?还是缺少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患者自知的程度本来就极其有限,最关键的症结往往是自己最怕最不愿面对的也是藏得最深的,没有面对面地几乎是无处可躲的挖掘和讨论不能彻底认识到。而且一本书不能说服人长期地不间断地努力和锻炼,太容易偷懒而放弃,如果定期地见医生或治疗师,定期接受直接的鼓励和引导和支持,成功率就高得多。假如你腰酸背痛老也不好,你是自己到处问亲友查书籍给自己诊断治疗呢?还是找个好医生做彻底检查并且直接治疗?
我能提供的知识大概就是这些。下面的网站也有一些很有用的资料请参考。
http://www.aboutpsychotherapy.com/Twhyg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