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淡的京味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寡淡的京味

Post by CAVA » 2007-09-28 13:06

这次回国买了一点点纸书,高木直子的漫画和《侠隐》。对《侠隐》的兴趣全由两点而来。阿城的推荐:“《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 另有评论说:“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描绘的理想城市北京,使我一度痴迷京味儿。大学图书馆的民俗书架被翻了个遍,什么《旧京三百六十行》、《老北京的生活》、《燕京乡土记》几乎翻烂,又到处找关于北京的小说散文来读,最后选定汪曾祺的京味文学为我所最喜。汪曾祺虽是江苏人,却很能捕捉北京人的精气神儿,一篇《云致秋行状》一直记到今天。

《侠隐》拖了好多天才看完,故事老套,基本没有悬念,武功部分索然无味。人物种类倒是多,美国人里的中国通医生和驻华记者,日本间谍,中国的武林败类和交际花,抗日志士,投奔光明的女学生,应有尽有。看去五光十色,实则个个面目模糊,最要命的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也找不出来。并非生在北平,耍点京腔,吃点涮肉和老白干儿,就能算北京人了,你得有北京人的气度和处事方式。

男主角选得奇怪,思想方式狭隘,除了报私仇这个终极目的,对身边的一切有本事不闻不问。1936-37年的中国和北京多少波澜,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且不如其身材曼妙的女朋友。这样一个不文也不怎么武,遇事一惊一乍的的人,却得到所有配角的青睐,女人们蜂拥而来不说,美国人愿意和他作朋友,退休将领相中他帮忙办事,同时助他报仇,日本人不能被安排成爱他,就将他当成眼中钉。

小说没了人物和情节,还叫什么小说呢?文字也涩,叙述者和男主角一口一个“老天”,什么北京人会这样说话啊。还不如唐鲁孙那份油滑的遗老腔呢。

《侠隐》这个名字,有解释说是以侠之隐去,哀悼一个旧时代的逝去,因此男主角完全没有侠气。牵强了点,花了如许笔墨费力营造一个理想城市,却安了个完全不配的主角?

除此而外,《侠隐》剩下的,也就是据说精确的地名和每天报出的菜名了。难怪咖啡那边有谁说,她看《侠隐》,就是看李天然每天吃什么。

线上阅读: book.sina.com.cn/nzt/novel/lit/xiayin/index.shtml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7-09-28 13:52

我还挺喜欢这本小说的。因为首先它不是旧小说,是新小说,主角是个有点武艺的普通人,完全推翻武侠小说的思维,心里没有天下大事,只有自己的血仇,而这仇脱不了大时代的格局,牵涉到了日本人,他也就卷了进去。
另一个旧小说的习惯是人物说话不切实际的多,来龙去脉都通过对话交代。这本小说里,人说话象生活里说话,一句搭一句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食写的贴妥,做大褂什么的也不错。
另外在那个时期,北京和上海其实跟现在一样,是很国际化的城市,不少杂七杂八的人生活在这里,外来文化影响也不少。主人公的人物圈子就不是那么纯粹的老舍的北京,但是还挺容易想象的。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7-09-28 23:27

汗,那话是我说的

说起来老北京背景小说我很爱看正红旗下,很可惜的就是老舍只写了个开头而已。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7-09-29 12:57

我特别喜欢看老舍的”离婚“,不过越看越悲凉 :f22:
其实老舍的小说净是这样的,除了一些写儿童的象《小坡的生日》,大部分成人世界的小说都是小处诙谐,大处悲凉,而且是悲凉得无边无际,没着没落。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7-10-01 15:24

这本小说小K以前推荐的时候我看了一点,看不下去。一直打算什么时候再看一眼来着。顺便问一句新浪的连载全么?最恨看了一半没有了,也没地儿买书去。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7-10-02 2:21

小K以前推荐过吗?不记得了。-- 搜索一下找着了,在《回国杂记》里。

新浪的连载好象不全,不过网上其它连载的地方一定很多。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7-10-02 8:57

我也把新浪上连载的看完了,感觉毕竟是早年去国的人,旧京记忆是有,但好象明信片一样,跟生活糅不到一块儿去。所有的衣裳吃食地理民居,都太象布景道具了,而且唯恐大家没注意到那是道具。就象洒在白饭上的胡椒面儿,饭是饭,胡椒面儿是胡椒面儿。而故事的白饭是没有味道的:那个日本人羽田从一章一节就出现了,若隐若现,几经周折,结果特别轻松的就被干掉了 :shock: 。就象打游戏打到大boss的房间,等在那儿的是个小兵。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7-10-02 9:14

我看了几章,不知为什么,感觉好象是用英文写的,翻成中文的。

我也很爱看邓云乡先生笔下的老北京(平),形容词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但是重在材料丰足。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7-10-02 9:30

所以我反复说这是个现代小说,情节很反高潮,象NEW YORKER 上的短故事,故事是为了带出人物,而人物都是普通人。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7-10-02 9:36

这点倒也可以理解。

不过一直跟在日本人身边的舒女士是怎么回事呢?有外貌和衣着描写,出现了好几次,没起什么作用就被杀了。我还老疑心这人是国民党那边安插到敌人阵营的特务呢(嗯,一定是受了《色戒》的暗示)。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7-10-02 9:39

所以我反复说这是个现代小说,情节很反高潮,象NEW YORKER 上的短故事,
你这么一说我倒好奇想看看了。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