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棺杂碎
Posted: 2008-04-22 4:25
看了一场浓缩音乐会版的实验昆曲。有点意思有点失望。还有点儿话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我纯是一看热闹的,如果能撞上懂行的给讲一讲就太幸福了。
0. 汉二黄的丑角和革命电影领导人的共同点
... 就是他们都说方言,嘿嘿。
言归正传,就是容我先跑一下题,今天刚看见一篇青春版牡丹亭的观后感,我才知道为什么里面石道姑讲方言,还挺喜欢这个人说话的调调的,把这段摘抄一下:
1. 庄子,《蝴蝶梦》,古罗马,琼瑶
我看得这一出戏名叫梦蝶,我当时以为是编剧大致按了大劈棺的情节又生加进去庄周梦蝶好搞点哲学思辨进去,所以很恶毒的想,起这么琼瑶一个名儿... 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无知,原来蝴蝶梦跟大劈棺是一出(网上是这么写的,不会又错了吧?),虽然在中国京剧戏考上看到的剧本文本里面没有什么蝴蝶的情节,不过把蝴蝶加进来确实不是编创人员的天外飞仙。
我记得小时候应该看过马兰演的《劈棺惊梦》,里面情节的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只顾看美女了大概。这次看梦蝶,才想起一件事儿,这故事为什么给编到庄子头上去的呢?不像他的风格呀?想在网上查查有没有人考证过。没看见什么。倒是找到这么一篇,《蝴蝶梦》与 风流寡妇的故事,里面猜测大劈棺的故事源自一个古罗马作家写的一个寡妇用自己丈夫的尸体救新欢的故事,不过是不是真的源于此其实作者没做什么正经考证。难道就是因为庄子在妻死的时候鼓盆而歌就给编出来这些么?
0. 汉二黄的丑角和革命电影领导人的共同点
... 就是他们都说方言,嘿嘿。
言归正传,就是容我先跑一下题,今天刚看见一篇青春版牡丹亭的观后感,我才知道为什么里面石道姑讲方言,还挺喜欢这个人说话的调调的,把这段摘抄一下:
原文这里:http://jiaohaimin.blshe.com/post/3354/101856为什么说它是“国剧”,当然这是指明代的情况。因为昆剧当时是影响全国的戏剧,且它的演唱用的是“中原音韵”,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这一点后来的汉二黄、京剧都沿用了。所以,昆曲的发音和现在的京剧的发音,一样,都是中州韵。只有丑角的话才是地方化的“苏州话”,这一点京剧也一样,丑角说的是“北京话”。所以,石道姑一口吴农软语,蛮好听的。汉二黄也是这样,唱时中州音,说时地方话,并且,有一点是,人物(一般是丑角)籍贯那里,便说那里话,有点像今天的革命题材电影,领导人是那里的,他就说那里的话。古今对比,一正一谐,倒是很有趣的。昆曲成为全国性的影响,在如今许多地方戏中,都有痕迹,汉二黄,现在还保留一本昆曲《大赐福》,当是“仙吕宫”《点绛唇》套曲,80岁的老艺人邢大伦还可以唱,我在他家听过的。
至于后来的京剧,那就更明显,“昆乱不挡”,说的就是京剧演员昆曲、乱弹都可以唱,梅兰芳就是一个,他演唱的昆曲《牡丹亭・游园》,四座俱惊,至今还保留有电影录像。包括像秦腔这样的地方戏,如今还可以找到昆曲的一些迹象,一般是含有“四字句”开始的一段唱,艺人叫这些唱词、曲调为“昆头子”。
1. 庄子,《蝴蝶梦》,古罗马,琼瑶
我看得这一出戏名叫梦蝶,我当时以为是编剧大致按了大劈棺的情节又生加进去庄周梦蝶好搞点哲学思辨进去,所以很恶毒的想,起这么琼瑶一个名儿... 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无知,原来蝴蝶梦跟大劈棺是一出(网上是这么写的,不会又错了吧?),虽然在中国京剧戏考上看到的剧本文本里面没有什么蝴蝶的情节,不过把蝴蝶加进来确实不是编创人员的天外飞仙。
我记得小时候应该看过马兰演的《劈棺惊梦》,里面情节的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只顾看美女了大概。这次看梦蝶,才想起一件事儿,这故事为什么给编到庄子头上去的呢?不像他的风格呀?想在网上查查有没有人考证过。没看见什么。倒是找到这么一篇,《蝴蝶梦》与 风流寡妇的故事,里面猜测大劈棺的故事源自一个古罗马作家写的一个寡妇用自己丈夫的尸体救新欢的故事,不过是不是真的源于此其实作者没做什么正经考证。难道就是因为庄子在妻死的时候鼓盆而歌就给编出来这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