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车带着绕一圈,又在市中心步行良久,只见大部分的房屋是六十年代的风格,四四方方,灰黯平淡。700余年的历史,剩下的只有几十座并不出色的巴洛克建筑,多数是教堂。德国政府机构所在的新区,建筑风格又标新立异得出奇,好象是建筑博览会的模拟方案摆擂台。市里吊车和建筑工地比比皆是,这在欧洲城市里是属于非常少见的景象。走过冷战地标Checkpoint Charlie(东西柏林之间外国人的唯一通道)两次,只觉纪念品店太嘈杂,穿了美军苏军旧制服的照相合作者有些无聊。看了半天不得要领,柏林的风格似乎有点杂乱。
直到今天一早。沿着Wilhelmstrasse往Brandenburger Gate走,隔开几步就有玻璃铭牌,注明Wilhelmstrasse街第几号,文字说明最早是怎样的民宅或机构,后被纳粹政府的什么部门征用,哪一年毁于什么原因(多数是二战炮火),何年重建。每副铭牌都配有原先建筑的图片和相关人物的肖像,纳粹政权的重要人物一一出现,让人脊背上阵阵发出凉意。看仔细了,我们住的旅馆贴隔壁那片空地,就是1938年开始的将犹太人大量遣送往集中营的火车站原址。如今是尖端商业娱乐区的Potsdamer广场,看去略似浦东陆家嘴风格的玻璃幕墙建筑群,1900年间的繁华面貌在二战中毁于一旦,战后一直是柏林墙附近的一堆废墟,直到1992年才开始大规模重建。
文艺一点说,柏林是饱经沧桑,浴火重生的一座城,而我还曾经抱怨它不够优美,人们的记性是多么短暂呢。在个人的惨痛经历随着旧一辈人的逝去逐渐淡薄时,幸亏还有史迹为证,使下几代人不至于太快忘怀历史的教训。
(抱歉,照片目前没空上传,先用网上的吧)
Potsdamer Platz 1903年,典型的欧洲城市广场

Potsdamer Platz 2004年,旧貌荡然无存

纳粹政府宣传部旧址,铭牌上的人像为Goeb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