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by Human观看汇报(完)
Posted: 2008-06-02 13:46
最近看Jun和谷里大家好像对儿童早期教育很感兴趣,来汇报一下我昨天在Discovery看的一个节目。
我在Amazon上查了一下,应该就是这个: The Baby Human (你们怎么搞单词链接?)
http://www.amazon.com/Baby-Human-Genius ... 425&sr=8-1
推荐给大家看看,实验用的小贝贝都很胖很好看,就算不赞同理论,也值得看来玩玩儿。
我只看了前半集,是关于一些科学家研究婴儿的学习阶段的。包括的内容有婴儿是不是对父母的声音有特殊反应,对不同表情和语气的反应,对自己的母语是不是比较敏感,还有对抽象词和有意义的词的反应区别,以及在不同阶段对不同语种的辨识程度。
1.
第一个实验是让一个婴儿(大约三个月?)别着一个奶嘴,奶嘴连着计算机,好像可以record他吸吮的频率什么的。然后就让广播放词儿,先是说一些重复说一些抽象的词儿,例如In, Out之类的,这个宝宝基本没什么反应,就躺着;然后改成说Door, Apple之类的词儿,他吸吮的频率就会大大上升。
不过我对这个实验有点儿存疑,主要是很明显的可以听出广播里的声音在说抽象词儿的时候非常枯燥单调,但是说有意义的词儿的时候充满了抑扬顿挫的语调,我觉得与其说这个宝宝对抽象词的反应不大,不如说他对没有语气的朗诵方法没有反应。
所以建议家里有小贝贝的同学们愿意做实验的拿来试验一下我想出来的改进方法,例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In/Out之类没有意义的词儿,然后用平淡的语气朗诵Apple/Door之类的词儿,跟上面的结果对比对比。
2.
第二个实验也很好玩儿,是让一个大约半岁的小贝贝坐在电视屏幕以前,这次没有给他连什么仪器,就光是看他的反应。
先是出来一个人,用快乐的语气说快乐的话,配以非常快乐的表情(就是咧开嘴笑什么的),然后用悲伤的语气说悲伤的话,配以非常悲伤的表情(嘴角下垂,眼睛看上去就像要哭),小贝贝看得非常专注,而且在快乐的语气快乐的脸共同出现的时候,非常高兴,手舞足蹈;悲伤的表情悲伤的语气的时候比较严肃,但是也很安静。
然后画面再一换,让那个人用快乐的表情配以悲伤的语气说话;接着再换成悲伤的表情配以快乐的语气说话,总之就是脸和语气不配套地说,小贝贝先是很困惑了一阵(画外音说他很困惑,我没看出来,我觉得他就是没啥表情开始东张西望了),然后过了一会儿就开始拳打脚踢的发脾气,研究者说这是他们upset的表示,亦即是说小贝贝没有能够figure out这些组合,因此发怒。
最后的结论是,虽然很小,可是这个年龄的小贝贝已经可以分辨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
3.
第三个实验跟第二个差不多,也是让个大约半岁的小贝贝坐屏幕前面,然后让她妈妈在屏幕上对她说话。
小贝贝看到妈妈非常高兴,手舞足蹈表情丰富。
过了一会儿,屏幕忽然upside down了,妈妈的脸倒过来,但也还是微笑着跟他说话什么的。小贝贝困惑了一会儿,又开始发脾气了。
实验结论是,这个年龄的小贝贝还不能逻辑的分析人脸,所以一改变了常规地观看角度他们就会发怒。
这一个实验我很存疑,虽然我没有孩子(用力的看着小k),但我也知道在相当时间里小贝贝都得躺着,爸妈从摇篮上面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就是倒着看爸妈的脸末,那么他们对大人的脸的理解角度,应该最初是从倒着开始的,怎么反而后来不认识了呢。这个也请白博后蚕博后解惑。
4.
第四个实验是关于婴幼儿对于目光注视/以及面部表情的反应测试。
基本上就是让小贝贝的母亲对着他说话,先是目光注视着他,小贝贝就很高兴,目光含情的注视回去。然后母亲继续说话,但是眼睛就看旁边,小贝贝就开始闹腾,一直试图引起妈妈的注意力。持续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还没有转回来,小贝贝就开始哭闹了(真的哭闹很多啊......这群无良的科学家......)
这个实验结果我倒是挺相信的,最近看望过不少朋友的新生小贝贝,小家伙们确实喜欢被人注视,尤其是我跟他们妈妈说话的时候,因为妈妈就不可能看着他们了,这种时候小贝贝烦躁的多,很明显的手舞足蹈甚至小哭尖叫要求注意。
另外一个实验我觉得跟第一个有点儿重复。就是让妈妈对着小贝贝说话,先是微笑着说今天你过得怎样啊之类之类的,当然小贝贝们很高兴,然后忽然面无表情地说,小贝贝就开闹了。总之就是说小贝贝们喜欢丰富的表情。
5.
第五个实验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尤其对于这边的多语种家庭哈。是研究小贝贝们对不同语种的敏感度。
这个实验包括了很多部分,首先测试小贝贝是不是对母语比较敏感――前提还说小贝贝们在womb里面就已经很熟悉爸爸妈妈的声音了;然后测试从什么年龄段开始小贝贝开始失去universal language hearing(失去对非母语语言的敏感度)
这个系列第一个实验很简单,也是给大约3个月(?)的小贝贝别上奶嘴,然后用广播放不同的语言。首先放的是小贝贝的母语语言(片子里是英语),小贝贝吸吮奶嘴的频率就很高,电脑滴滴滴滴的响;过一会儿放泰语,小贝贝就明显安静下来了。
这个我还挺吃惊的,盖因我觉得小贝贝其实啥也听不明白的,所以母语和外语对他来说应该啥区别也没有。就好比我听希腊语和阿拉伯语一样,都是外星语,我肯定分辨不出啥是啥,就算有人混着说,我也不知道人家换了语言。
所以还不能小看婴儿啊。
这个实验先叫我觉着,啊,那么说还是家庭说什么语小孩就得照着什么语长大了。可是且慢,还有第二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拿了两组小贝贝来测试,第一组小贝贝在10个月以下。
实验是酱紫做的:先是那广播重复播放两个词,一个是英语的,一个是泰语的,每次放到泰语的那个词的时候,旁边就会有一个玻璃罩亮起灯,里面的小兔子开始打鼓;每次放到英语的这个词的时候,这个玻璃罩的灯就黑了,小贝贝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一段时间以后,每次听到这个泰语的词,小贝贝就会转头去看那个玻璃罩,即使玻璃罩亮灯会稍稍延后,他也会等待着亮灯小兔子打鼓。
形成这个反射以后,广播就开始换词,这次换的是两个泰语词交换着说。这两个泰语词发音基本一样――属于非泰语语种的人不能分辨的两个词,我就没听出来区别――但是这个小贝贝能分辨出来,当放到他听惯的那个词以后,他会转头去看玻璃罩子;而对于那个不同的词则没有特殊反应。
第二组小贝贝年龄在10个月以上,也做同样的实验,但是这次用的不是泰语,而是英语和中文。所以我能听出第二次换词的时候广播说的是鸡(音)和极(音),但是这次小贝贝对两个不同的汉语发音没有区分能力。无论是说鸡还是说及,小贝贝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所以结论是,小贝贝大约在10个月左右失去universal language hearing的能力。
我在Amazon上查了一下,应该就是这个: The Baby Human (你们怎么搞单词链接?)
http://www.amazon.com/Baby-Human-Genius ... 425&sr=8-1
推荐给大家看看,实验用的小贝贝都很胖很好看,就算不赞同理论,也值得看来玩玩儿。
我只看了前半集,是关于一些科学家研究婴儿的学习阶段的。包括的内容有婴儿是不是对父母的声音有特殊反应,对不同表情和语气的反应,对自己的母语是不是比较敏感,还有对抽象词和有意义的词的反应区别,以及在不同阶段对不同语种的辨识程度。
1.
第一个实验是让一个婴儿(大约三个月?)别着一个奶嘴,奶嘴连着计算机,好像可以record他吸吮的频率什么的。然后就让广播放词儿,先是说一些重复说一些抽象的词儿,例如In, Out之类的,这个宝宝基本没什么反应,就躺着;然后改成说Door, Apple之类的词儿,他吸吮的频率就会大大上升。
不过我对这个实验有点儿存疑,主要是很明显的可以听出广播里的声音在说抽象词儿的时候非常枯燥单调,但是说有意义的词儿的时候充满了抑扬顿挫的语调,我觉得与其说这个宝宝对抽象词的反应不大,不如说他对没有语气的朗诵方法没有反应。
所以建议家里有小贝贝的同学们愿意做实验的拿来试验一下我想出来的改进方法,例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In/Out之类没有意义的词儿,然后用平淡的语气朗诵Apple/Door之类的词儿,跟上面的结果对比对比。
2.
第二个实验也很好玩儿,是让一个大约半岁的小贝贝坐在电视屏幕以前,这次没有给他连什么仪器,就光是看他的反应。
先是出来一个人,用快乐的语气说快乐的话,配以非常快乐的表情(就是咧开嘴笑什么的),然后用悲伤的语气说悲伤的话,配以非常悲伤的表情(嘴角下垂,眼睛看上去就像要哭),小贝贝看得非常专注,而且在快乐的语气快乐的脸共同出现的时候,非常高兴,手舞足蹈;悲伤的表情悲伤的语气的时候比较严肃,但是也很安静。
然后画面再一换,让那个人用快乐的表情配以悲伤的语气说话;接着再换成悲伤的表情配以快乐的语气说话,总之就是脸和语气不配套地说,小贝贝先是很困惑了一阵(画外音说他很困惑,我没看出来,我觉得他就是没啥表情开始东张西望了),然后过了一会儿就开始拳打脚踢的发脾气,研究者说这是他们upset的表示,亦即是说小贝贝没有能够figure out这些组合,因此发怒。
最后的结论是,虽然很小,可是这个年龄的小贝贝已经可以分辨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
3.
第三个实验跟第二个差不多,也是让个大约半岁的小贝贝坐屏幕前面,然后让她妈妈在屏幕上对她说话。
小贝贝看到妈妈非常高兴,手舞足蹈表情丰富。
过了一会儿,屏幕忽然upside down了,妈妈的脸倒过来,但也还是微笑着跟他说话什么的。小贝贝困惑了一会儿,又开始发脾气了。
实验结论是,这个年龄的小贝贝还不能逻辑的分析人脸,所以一改变了常规地观看角度他们就会发怒。
这一个实验我很存疑,虽然我没有孩子(用力的看着小k),但我也知道在相当时间里小贝贝都得躺着,爸妈从摇篮上面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就是倒着看爸妈的脸末,那么他们对大人的脸的理解角度,应该最初是从倒着开始的,怎么反而后来不认识了呢。这个也请白博后蚕博后解惑。
4.
第四个实验是关于婴幼儿对于目光注视/以及面部表情的反应测试。
基本上就是让小贝贝的母亲对着他说话,先是目光注视着他,小贝贝就很高兴,目光含情的注视回去。然后母亲继续说话,但是眼睛就看旁边,小贝贝就开始闹腾,一直试图引起妈妈的注意力。持续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还没有转回来,小贝贝就开始哭闹了(真的哭闹很多啊......这群无良的科学家......)
这个实验结果我倒是挺相信的,最近看望过不少朋友的新生小贝贝,小家伙们确实喜欢被人注视,尤其是我跟他们妈妈说话的时候,因为妈妈就不可能看着他们了,这种时候小贝贝烦躁的多,很明显的手舞足蹈甚至小哭尖叫要求注意。
另外一个实验我觉得跟第一个有点儿重复。就是让妈妈对着小贝贝说话,先是微笑着说今天你过得怎样啊之类之类的,当然小贝贝们很高兴,然后忽然面无表情地说,小贝贝就开闹了。总之就是说小贝贝们喜欢丰富的表情。
5.
第五个实验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尤其对于这边的多语种家庭哈。是研究小贝贝们对不同语种的敏感度。
这个实验包括了很多部分,首先测试小贝贝是不是对母语比较敏感――前提还说小贝贝们在womb里面就已经很熟悉爸爸妈妈的声音了;然后测试从什么年龄段开始小贝贝开始失去universal language hearing(失去对非母语语言的敏感度)
这个系列第一个实验很简单,也是给大约3个月(?)的小贝贝别上奶嘴,然后用广播放不同的语言。首先放的是小贝贝的母语语言(片子里是英语),小贝贝吸吮奶嘴的频率就很高,电脑滴滴滴滴的响;过一会儿放泰语,小贝贝就明显安静下来了。
这个我还挺吃惊的,盖因我觉得小贝贝其实啥也听不明白的,所以母语和外语对他来说应该啥区别也没有。就好比我听希腊语和阿拉伯语一样,都是外星语,我肯定分辨不出啥是啥,就算有人混着说,我也不知道人家换了语言。
所以还不能小看婴儿啊。
这个实验先叫我觉着,啊,那么说还是家庭说什么语小孩就得照着什么语长大了。可是且慢,还有第二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拿了两组小贝贝来测试,第一组小贝贝在10个月以下。
实验是酱紫做的:先是那广播重复播放两个词,一个是英语的,一个是泰语的,每次放到泰语的那个词的时候,旁边就会有一个玻璃罩亮起灯,里面的小兔子开始打鼓;每次放到英语的这个词的时候,这个玻璃罩的灯就黑了,小贝贝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一段时间以后,每次听到这个泰语的词,小贝贝就会转头去看那个玻璃罩,即使玻璃罩亮灯会稍稍延后,他也会等待着亮灯小兔子打鼓。
形成这个反射以后,广播就开始换词,这次换的是两个泰语词交换着说。这两个泰语词发音基本一样――属于非泰语语种的人不能分辨的两个词,我就没听出来区别――但是这个小贝贝能分辨出来,当放到他听惯的那个词以后,他会转头去看玻璃罩子;而对于那个不同的词则没有特殊反应。
第二组小贝贝年龄在10个月以上,也做同样的实验,但是这次用的不是泰语,而是英语和中文。所以我能听出第二次换词的时候广播说的是鸡(音)和极(音),但是这次小贝贝对两个不同的汉语发音没有区分能力。无论是说鸡还是说及,小贝贝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所以结论是,小贝贝大约在10个月左右失去universal language hearing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