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心情(About a Boy, Annie, Skipping Christmas)
Posted: 2003-12-12 12:39
大杂烩地跟随商业炒作,提早过圣诞节吧。
笑嘻嘻推荐过电影<<About a Boy>>,我先是借了Nick Hornby的小说看,情节挺抓人的,作者能让我钻到十二岁小孩的心里,切切实实地感受他不能溶入新学校的沮丧,担忧母亲忧郁症的惶恐,和不顾一切想扩大社交圈的绝望动机。
电影对情节改动不大,表演有一定的喜剧色彩。让我注意到的是两个年头的圣诞场景。第一年,Will被小男孩Marcus邀请去,和他,他母亲,生父,生父的现任女友,女友的母亲过节。关系复杂尴尬,但不明底细的外人看去,也是热闹温暖的。第二年,Will,他的追求对象--一个单身妈妈,单身妈妈的儿子, 小男孩Marcus,男孩的母亲,男孩在学校的“女友”, Will带来的大赦国际的志愿者--已经跟小男孩的妈妈有火花苗头了。仍然是古怪奇突的组合,可是有什么关系呢,社交圈确实扩大了,有吃有喝有说有笑,节日气氛一点不差呀。想想一年到头,累得死脱,能挤挤挨挨过个温暖的节,不必计较太多。
好多天里,小男孩Marcus告诫的话都挥之不去:You need backup.生命有大缺憾的人,如果仍然想逆境中求更好,会把人的本性发挥到极致。这让我要扯到音乐剧<<Annie>>.
Annie正在费城一剧院上演,我们打算去看,剧本身早已烂熟于心,家里的DVD是1999Disney版本,有Cathy Bates出演。
情节的确象迪斯尼的广告:magic.一个不相信自己是孤儿,想方设法要寻找生父母的孤儿安妮,终于被亿万富翁(二三十年代)领养做女儿,欢喜大团圆的结局。情节虽然饭特稀,里面的感情却是真实的,比方安妮希望她父母突然出现带她离开孤儿院的<<Maybe>>:
So maybe now it's time,
And maybe when I wake
They'll be there calling me "Baby"...
Maybe.
对父母的形象,她做了美好的设想:
Betcha they're young
Betcha they're smart
Bet they collect things
Like ashtrays, and art!
Betcha they're good --
(Why shouldn't they be?)
Their one mistake
Was giving up me!
也作了不太好的打算:
Maybe they're strict
As straight as a line.
但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Don't really care
as long as they're mine.
这样奋不顾身,宠辱不计地想有个家庭的想法,也只有孤儿才会有。
几乎每首歌都好听,连坏蛋们憧憬不劳而获的生活时唱的<<Easy Street>>都让人有点认同:
I remember the way
Our sainted mother
Would sit and croon us
Her lullaby
She'd say, kids, there's a place
That's like no other
You got to get there before you die
You don't get there
By playing from the rule book
You stack the aces
You load the dice
Easy street
Easy street
Where you sleep till noon
Better get there soon.
Easy street
Easy street
Where the rich folks play
他们起意害安妮的原因是:
It ain't fair
How we scrounge
For three or four bucks
While she gets
Warbucks (亿万富翁的名字)
多熟悉的话呀,并不是只有坏蛋才用这个逻辑的。
剧的结局是在圣诞那天,自然亿万富翁,秘书和孤儿的组合也是有点怪怪的,但在迪斯尼的魔术下,是顺理成章令人期待的好结局。
大部份人的生活不是十全十美,被说成“凑合着过”,听上去比较惨兼没志气的样子。其实是人需要人情温暖的强烈程度,使不尽如人意亲友配偶,成为可以容忍的。
这几天郁闷节日气氛过早来到,觉得自己活象小说<<Skipping Christmas>>里的老夫妇,浑没了过节的胃口。这本书的作者是John Grisham,奇怪没有被拍成电影。他那么多书都有电影了,这本的写法简直就是电影剧本的写法,本意一定是希望出电影的,没准就是哪个制片订作的,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实现罢了。
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送走参加Peace Corp去秘鲁做志愿者的独女,决定不参加当年的任何圣诞节日活动,改成乘坐游轮去加勒比海玩。他们一边健身减肥晒人工紫外线,一边得罪了前来募捐的警察,消防队员;旧日请来吃大餐的朋友,要求房顶上统一装饰的邻居等等。好不容易盼到圣诞前夜的一天,第二日的出发准备都齐全了,想歇口气的当口,接到女儿的电话:和一位秘鲁医生订婚了,带来未婚夫见父母,人已经到了迈阿密,三,四小时后到家。想让未婚夫体验她常提起的圣诞气氛,顺便给父母一个惊喜。
老两口傻眼了,还是老太太先回过神来,加勒比海不去了。分配任务:老太太出去买食物,边用手机邀请客人;老头负责弄个圣诞树加节日装饰。
老太太的任务完成得很不好,火鸡卖完了,买了大块的鱼充数。客人一个也请不到,虽然没了她的每年的圣诞大餐,朋友们还是很没良心地在别处找到了消遣。
老头就更不顺利了。卖树的地方关门了,他求一个也是马上要全家出门的邻居把树转让给他,邻居背着老婆答应了,但是着他从车库门出入。他鬼鬼祟祟搬树的时候被对街邻居看到,马上报警有人偷盗。老头在往屋顶装巨大灯光雪人的时候,一个脚滑,蹴溜下来成倒挂金钟的最狼狈时刻,警车到了。他成了一条街观众的娱乐。只得招认:女儿突然带了未婚夫要回来,才改变主意要过圣诞了。
众人一听,他老两口平日固然古怪,今年更是疯狂,但他女儿可是街坊所有孩子的保姆大姐姐,是个好姑娘。又带了外国未婚夫来,千万不能让她失望。于是邻居们从家里搬了树,装饰物,食品(火鸡就有两个),一个小时内弄妥一切,还要留下来相相这个未婚夫。
于是老两口只剩下两件事要向女儿解释:他们的好身材和金棕的肤色。身材好办,生平第一次故意穿得臃肿。肤色就说是节前在院子里收拾花圃,给太阳晒伤了。
女儿进屋的时候,老两口鼓足勇气准备迎接后面一张比较黑的脸,结果一看,哎,是张白脸呢;然后一打招呼,哎,他说纯正英语呢;再细细一问,哎,人家在英国受的教育,上的医学院。TNND,这要不叫皆大欢喜,我就不晓得什么是皆大欢喜了。
于是这么个煽情兼略微理想化的圣诞故事,因为后面这段坦诚的幽默感,让我笑了,也让我感动了。
所以别看我现在困惑于圣诞节跑到感恩节前面的乱套,过后肯定会象老太太说的:Skipping Christmas? What were we thinking?
笑嘻嘻推荐过电影<<About a Boy>>,我先是借了Nick Hornby的小说看,情节挺抓人的,作者能让我钻到十二岁小孩的心里,切切实实地感受他不能溶入新学校的沮丧,担忧母亲忧郁症的惶恐,和不顾一切想扩大社交圈的绝望动机。
电影对情节改动不大,表演有一定的喜剧色彩。让我注意到的是两个年头的圣诞场景。第一年,Will被小男孩Marcus邀请去,和他,他母亲,生父,生父的现任女友,女友的母亲过节。关系复杂尴尬,但不明底细的外人看去,也是热闹温暖的。第二年,Will,他的追求对象--一个单身妈妈,单身妈妈的儿子, 小男孩Marcus,男孩的母亲,男孩在学校的“女友”, Will带来的大赦国际的志愿者--已经跟小男孩的妈妈有火花苗头了。仍然是古怪奇突的组合,可是有什么关系呢,社交圈确实扩大了,有吃有喝有说有笑,节日气氛一点不差呀。想想一年到头,累得死脱,能挤挤挨挨过个温暖的节,不必计较太多。
好多天里,小男孩Marcus告诫的话都挥之不去:You need backup.生命有大缺憾的人,如果仍然想逆境中求更好,会把人的本性发挥到极致。这让我要扯到音乐剧<<Annie>>.
Annie正在费城一剧院上演,我们打算去看,剧本身早已烂熟于心,家里的DVD是1999Disney版本,有Cathy Bates出演。
情节的确象迪斯尼的广告:magic.一个不相信自己是孤儿,想方设法要寻找生父母的孤儿安妮,终于被亿万富翁(二三十年代)领养做女儿,欢喜大团圆的结局。情节虽然饭特稀,里面的感情却是真实的,比方安妮希望她父母突然出现带她离开孤儿院的<<Maybe>>:
So maybe now it's time,
And maybe when I wake
They'll be there calling me "Baby"...
Maybe.
对父母的形象,她做了美好的设想:
Betcha they're young
Betcha they're smart
Bet they collect things
Like ashtrays, and art!
Betcha they're good --
(Why shouldn't they be?)
Their one mistake
Was giving up me!
也作了不太好的打算:
Maybe they're strict
As straight as a line.
但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Don't really care
as long as they're mine.
这样奋不顾身,宠辱不计地想有个家庭的想法,也只有孤儿才会有。
几乎每首歌都好听,连坏蛋们憧憬不劳而获的生活时唱的<<Easy Street>>都让人有点认同:
I remember the way
Our sainted mother
Would sit and croon us
Her lullaby
She'd say, kids, there's a place
That's like no other
You got to get there before you die
You don't get there
By playing from the rule book
You stack the aces
You load the dice
Easy street
Easy street
Where you sleep till noon
Better get there soon.
Easy street
Easy street
Where the rich folks play
他们起意害安妮的原因是:
It ain't fair
How we scrounge
For three or four bucks
While she gets
Warbucks (亿万富翁的名字)
多熟悉的话呀,并不是只有坏蛋才用这个逻辑的。
剧的结局是在圣诞那天,自然亿万富翁,秘书和孤儿的组合也是有点怪怪的,但在迪斯尼的魔术下,是顺理成章令人期待的好结局。
大部份人的生活不是十全十美,被说成“凑合着过”,听上去比较惨兼没志气的样子。其实是人需要人情温暖的强烈程度,使不尽如人意亲友配偶,成为可以容忍的。
这几天郁闷节日气氛过早来到,觉得自己活象小说<<Skipping Christmas>>里的老夫妇,浑没了过节的胃口。这本书的作者是John Grisham,奇怪没有被拍成电影。他那么多书都有电影了,这本的写法简直就是电影剧本的写法,本意一定是希望出电影的,没准就是哪个制片订作的,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实现罢了。
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送走参加Peace Corp去秘鲁做志愿者的独女,决定不参加当年的任何圣诞节日活动,改成乘坐游轮去加勒比海玩。他们一边健身减肥晒人工紫外线,一边得罪了前来募捐的警察,消防队员;旧日请来吃大餐的朋友,要求房顶上统一装饰的邻居等等。好不容易盼到圣诞前夜的一天,第二日的出发准备都齐全了,想歇口气的当口,接到女儿的电话:和一位秘鲁医生订婚了,带来未婚夫见父母,人已经到了迈阿密,三,四小时后到家。想让未婚夫体验她常提起的圣诞气氛,顺便给父母一个惊喜。
老两口傻眼了,还是老太太先回过神来,加勒比海不去了。分配任务:老太太出去买食物,边用手机邀请客人;老头负责弄个圣诞树加节日装饰。
老太太的任务完成得很不好,火鸡卖完了,买了大块的鱼充数。客人一个也请不到,虽然没了她的每年的圣诞大餐,朋友们还是很没良心地在别处找到了消遣。
老头就更不顺利了。卖树的地方关门了,他求一个也是马上要全家出门的邻居把树转让给他,邻居背着老婆答应了,但是着他从车库门出入。他鬼鬼祟祟搬树的时候被对街邻居看到,马上报警有人偷盗。老头在往屋顶装巨大灯光雪人的时候,一个脚滑,蹴溜下来成倒挂金钟的最狼狈时刻,警车到了。他成了一条街观众的娱乐。只得招认:女儿突然带了未婚夫要回来,才改变主意要过圣诞了。
众人一听,他老两口平日固然古怪,今年更是疯狂,但他女儿可是街坊所有孩子的保姆大姐姐,是个好姑娘。又带了外国未婚夫来,千万不能让她失望。于是邻居们从家里搬了树,装饰物,食品(火鸡就有两个),一个小时内弄妥一切,还要留下来相相这个未婚夫。
于是老两口只剩下两件事要向女儿解释:他们的好身材和金棕的肤色。身材好办,生平第一次故意穿得臃肿。肤色就说是节前在院子里收拾花圃,给太阳晒伤了。
女儿进屋的时候,老两口鼓足勇气准备迎接后面一张比较黑的脸,结果一看,哎,是张白脸呢;然后一打招呼,哎,他说纯正英语呢;再细细一问,哎,人家在英国受的教育,上的医学院。TNND,这要不叫皆大欢喜,我就不晓得什么是皆大欢喜了。
于是这么个煽情兼略微理想化的圣诞故事,因为后面这段坦诚的幽默感,让我笑了,也让我感动了。
所以别看我现在困惑于圣诞节跑到感恩节前面的乱套,过后肯定会象老太太说的:Skipping Christmas? What were w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