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MOMA: Frida Kahlo
Posted: 2008-09-01 22:10
三藩市和Frida Kahlo 和 Diego Rivera 有莫大的关系。我没看过那个著名的电影,但是听说了Frida 一直声称自己是1910年墨西哥解放战争那年出生,让自己能够感觉到解放的理想在自己心中迸发,虽然实际上她出生于 1907 年7月6日。基本只因为听说了这么一点事实,又看了一眼她的一副自画像,黑黑的连心浓眉,和挺明显的上下唇毛发,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比较“作”的某现代画派的画家之一。
她在她的自画像不能说是个美人,但是画像本身有很独特的气质在里面,让人见之难忘,所以三藩现代美术馆组织Frida Kahlo 的画展我还是兴头头地去了。星期六下午,门口排队的人真多。门票也贵。不仅排队买票的人多,一层玻璃窗里的礼品店里更是挤满了买纪念品的人,人手一只印着 Frida 自画像的购物袋。我挺奇怪的三藩热爱美术的人这么多?这个展览从6月14日到9月28日,我以为已经接近尾声不会有多少人呢了。更让人吃惊的是我们只买到傍晚5点半入场的票。我从来不知道美术馆还卖限时票。
美术馆后面人行道上的装饰画:

美术馆背面的橱窗:



门票真贵!买好了票,我先生一边进门一边瞪我,就好像在无声地谴责我又花这么多钱在享乐上。我保持着无辜的面孔回瞪,就好像在申诉这个是生活必需,不是我想花钱,是三藩把价钱定太高。还有好几个小时才能去看 Frida 的展览,我们租了电子讲解先从二层MOMA馆藏现代艺术品看起。SFMOMA 的馆藏现代艺术品就像所有美国城市的 MOMA 收藏一样像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僵梦,看得我又困又累,但美术馆里又没有卖咖啡的提神,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是美术馆给我钱请我,而是我自掏这么贵的腰包来受这个刺激。
第三层的镜头两边的Lee Miller 展览是个意外之喜。听电子讲解很重要,可惜我当时时间来不及只能匆匆看一眼随便听一下。不要错过Lee Miller 的儿子讲解那幅毕加索给她画的肖像。她儿子说那幅画一只挂他家客厅,是他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恶梦。每当他把女朋友带回家,他女友最后总会问你妈真的长那样?(往下看我们才知道,在她死前,她在她儿子眼中是个肥胖酗酒的抑郁症患者)但是他成年后很多年回头再看,他说他必须承认他妈真的长那样。这幅画很传神。画中人头发是绿的,他说在强烈的阳光下,妈妈的头发的确是泛绿光的。画中人面孔是金黄色的,Lee Miller 本人个性强烈,的确像太阳一样散发光辉。还有画中人的嘴唇,她笑起来嘴的形状的确是那样的。跟这幅肖像画摆在一起的是不少Lee 做模特的原版肖像照片。下面这幅反转底片几乎被丢掉,被发现后效果精彩。
金发美貌模特 Lee Miller: 这幅照片的原版看上去不仅人物周围有一圈深色的线条,线条外围更像在发光。非常精彩。这种洗印技术是Lee Miller 和她后来的师傅情人 Man Ray 一起发明的‘solarization’。

毕加索的抓住人物特征的传神肖像画:

毕加索和丽在毕加索的工作室:这幅画当时是向二战后公众证明毕加索还活着的有力证据。

美貌当然不是丽米勒成为艺术圈中名人的唯一原因。丽米勒开始做模特不久,就很快站到照相机后面开始了摄影的生涯。镜头两边的丽米勒这个展览,把 Lee Miller 生平的重要阶段都有不少代表性的照片和解说。是个非常精致的展览。当然了丽米勒生前并未对自己的经历和照片作任何整理,我们现在所知的一切最初来自她的儿子对母亲自80年代起的推介。所以在展览中的讲解和wiki中的介绍没有任何有冲突的地方。我花了不少精力希望能在网上找那些展览中的代表作,但是网上能找到的太少了,就光说说吧。
丽米勒生于纽约,19岁时被Vogue杂志创始人Condé Nast 在曼哈顿的一辆车前被拦住,Condé 一眼认出这就是他要找的面孔和身材。从此开始了丽米勒的传奇生涯。丽米勒此后两年的当红模特生涯因她的照片被用作女性卫生用品Kotex第一个真人广告所引发的丑闻而结束。(笑嘻嘻按,20年代那是个什么时代啊,拍裸照是艺术,卫生用品广告是丑闻。穿越回去的同学们要小心谨记这一点。)

1929年22岁的她到了巴黎开始正式“拜师”(并做情人)开始了她的摄影师生涯。展览解说和wiki 中都提到这时她的师傅情人Man Ray这个时期的照片很多是丽米勒照的。丽米勒的照片视角清新新奇,她积极参与并被归为超现代主义,但是我觉得她的照片有一种现代女性小品文作家一样的俏皮可爱。很女性。
这幅照片里的木门框玻璃上还有背后街边一排高大树木的反射影子。门里是一只修剪精致的手去扭门上的木把手。这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这是巴黎当时一个昂贵商店的门。玻璃门上近把手处的划痕在这只手来扭门把手之前就存在了,据说是来购物的巴黎阔太太们手上的大钻戒给划的。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最喜欢的是这幅不知年代的小照片。我从来没见过4只耗子在一起过,只觉得可爱。登时想起《Rataouille》,这幅照片也许就是在巴黎?影评就是批评 Rataouille 整个电影毫无生活基础,完全是照抄20年代巴黎情调的一个假想。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1932 年她离开了男人Ray (这人什么名字,怕别人或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男的?)回到纽约跟自己的兄弟一起开摄影室。大萧条期间世道非常差,她坚持开业,没有模特就以自己为模特照了一系列照片。大家非常称道她对待大萧条的坚强和乐观态度,为此她一生中唯一的个人影展在33年开办。
在摄影室为自己摄像: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美貌又有才华的女人不愁出路,1934年她嫁给埃及商人去了埃及。在埃及期间她继续摄影。这些照片并没有专业的定购,但是好像是作为她对埃及的旅行纪录始终零散地发表。在网上找到这一张,空间的肖像,被认为是她最震撼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她的照片总有一种看女性小品文的感觉。

空间的肖像: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不久,1937年她厌倦了沙漠生活,回到巴黎,认识了下一任丈夫 Roland。二战爆发,她跟埃及丈夫分居,并成为 Vogue 正式的战地摄影师。这个时期她的照片仍然保留着她的个人特征的温和娇俏的美感,内容却残酷得令人震惊。

带防毒面罩的年轻摄影师情人David Scherman: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战后带面具穿时装的伦敦妇女: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盟军来时服毒自杀的德国人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漂浮在运河里的死亡士兵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这是丽米勒在希特勒的公寓的浴缸里。他们为了表现这是希特勒的公寓,特地把公寓里希特勒的照片放到了浴缸边上,看照片左边。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Jun,来看这段引文:
大家认为丽米勒这张照片受了马勒这幅草地上的午餐的影响:照片正中是她最后一任丈夫 Roland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她在她的自画像不能说是个美人,但是画像本身有很独特的气质在里面,让人见之难忘,所以三藩现代美术馆组织Frida Kahlo 的画展我还是兴头头地去了。星期六下午,门口排队的人真多。门票也贵。不仅排队买票的人多,一层玻璃窗里的礼品店里更是挤满了买纪念品的人,人手一只印着 Frida 自画像的购物袋。我挺奇怪的三藩热爱美术的人这么多?这个展览从6月14日到9月28日,我以为已经接近尾声不会有多少人呢了。更让人吃惊的是我们只买到傍晚5点半入场的票。我从来不知道美术馆还卖限时票。
美术馆后面人行道上的装饰画:

美术馆背面的橱窗:



门票真贵!买好了票,我先生一边进门一边瞪我,就好像在无声地谴责我又花这么多钱在享乐上。我保持着无辜的面孔回瞪,就好像在申诉这个是生活必需,不是我想花钱,是三藩把价钱定太高。还有好几个小时才能去看 Frida 的展览,我们租了电子讲解先从二层MOMA馆藏现代艺术品看起。SFMOMA 的馆藏现代艺术品就像所有美国城市的 MOMA 收藏一样像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僵梦,看得我又困又累,但美术馆里又没有卖咖啡的提神,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是美术馆给我钱请我,而是我自掏这么贵的腰包来受这个刺激。
第三层的镜头两边的Lee Miller 展览是个意外之喜。听电子讲解很重要,可惜我当时时间来不及只能匆匆看一眼随便听一下。不要错过Lee Miller 的儿子讲解那幅毕加索给她画的肖像。她儿子说那幅画一只挂他家客厅,是他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恶梦。每当他把女朋友带回家,他女友最后总会问你妈真的长那样?(往下看我们才知道,在她死前,她在她儿子眼中是个肥胖酗酒的抑郁症患者)但是他成年后很多年回头再看,他说他必须承认他妈真的长那样。这幅画很传神。画中人头发是绿的,他说在强烈的阳光下,妈妈的头发的确是泛绿光的。画中人面孔是金黄色的,Lee Miller 本人个性强烈,的确像太阳一样散发光辉。还有画中人的嘴唇,她笑起来嘴的形状的确是那样的。跟这幅肖像画摆在一起的是不少Lee 做模特的原版肖像照片。下面这幅反转底片几乎被丢掉,被发现后效果精彩。
金发美貌模特 Lee Miller: 这幅照片的原版看上去不仅人物周围有一圈深色的线条,线条外围更像在发光。非常精彩。这种洗印技术是Lee Miller 和她后来的师傅情人 Man Ray 一起发明的‘solarization’。

毕加索的抓住人物特征的传神肖像画:

毕加索和丽在毕加索的工作室:这幅画当时是向二战后公众证明毕加索还活着的有力证据。

美貌当然不是丽米勒成为艺术圈中名人的唯一原因。丽米勒开始做模特不久,就很快站到照相机后面开始了摄影的生涯。镜头两边的丽米勒这个展览,把 Lee Miller 生平的重要阶段都有不少代表性的照片和解说。是个非常精致的展览。当然了丽米勒生前并未对自己的经历和照片作任何整理,我们现在所知的一切最初来自她的儿子对母亲自80年代起的推介。所以在展览中的讲解和wiki中的介绍没有任何有冲突的地方。我花了不少精力希望能在网上找那些展览中的代表作,但是网上能找到的太少了,就光说说吧。
丽米勒生于纽约,19岁时被Vogue杂志创始人Condé Nast 在曼哈顿的一辆车前被拦住,Condé 一眼认出这就是他要找的面孔和身材。从此开始了丽米勒的传奇生涯。丽米勒此后两年的当红模特生涯因她的照片被用作女性卫生用品Kotex第一个真人广告所引发的丑闻而结束。(笑嘻嘻按,20年代那是个什么时代啊,拍裸照是艺术,卫生用品广告是丑闻。穿越回去的同学们要小心谨记这一点。)

1929年22岁的她到了巴黎开始正式“拜师”(并做情人)开始了她的摄影师生涯。展览解说和wiki 中都提到这时她的师傅情人Man Ray这个时期的照片很多是丽米勒照的。丽米勒的照片视角清新新奇,她积极参与并被归为超现代主义,但是我觉得她的照片有一种现代女性小品文作家一样的俏皮可爱。很女性。
这幅照片里的木门框玻璃上还有背后街边一排高大树木的反射影子。门里是一只修剪精致的手去扭门上的木把手。这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这是巴黎当时一个昂贵商店的门。玻璃门上近把手处的划痕在这只手来扭门把手之前就存在了,据说是来购物的巴黎阔太太们手上的大钻戒给划的。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最喜欢的是这幅不知年代的小照片。我从来没见过4只耗子在一起过,只觉得可爱。登时想起《Rataouille》,这幅照片也许就是在巴黎?影评就是批评 Rataouille 整个电影毫无生活基础,完全是照抄20年代巴黎情调的一个假想。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1932 年她离开了男人Ray (这人什么名字,怕别人或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男的?)回到纽约跟自己的兄弟一起开摄影室。大萧条期间世道非常差,她坚持开业,没有模特就以自己为模特照了一系列照片。大家非常称道她对待大萧条的坚强和乐观态度,为此她一生中唯一的个人影展在33年开办。
在摄影室为自己摄像: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美貌又有才华的女人不愁出路,1934年她嫁给埃及商人去了埃及。在埃及期间她继续摄影。这些照片并没有专业的定购,但是好像是作为她对埃及的旅行纪录始终零散地发表。在网上找到这一张,空间的肖像,被认为是她最震撼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她的照片总有一种看女性小品文的感觉。

空间的肖像: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不久,1937年她厌倦了沙漠生活,回到巴黎,认识了下一任丈夫 Roland。二战爆发,她跟埃及丈夫分居,并成为 Vogue 正式的战地摄影师。这个时期她的照片仍然保留着她的个人特征的温和娇俏的美感,内容却残酷得令人震惊。

带防毒面罩的年轻摄影师情人David Scherman: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战后带面具穿时装的伦敦妇女: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盟军来时服毒自杀的德国人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漂浮在运河里的死亡士兵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这是丽米勒在希特勒的公寓的浴缸里。他们为了表现这是希特勒的公寓,特地把公寓里希特勒的照片放到了浴缸边上,看照片左边。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Jun,来看这段引文:
战后,丽米勒她继续为Vogue杂志做了2年摄影,但是她有了 post-traumatic stress syndrome,她怀孕,和前夫离婚,和后现代画家 Roland 结婚,买下一件农场。这个农场显然成为了众多艺术家朋友常来的聚集地。这期间她照的照片基本限于给来访朋友的肖像摄影。这些照片中这些来访朋友都在笨手笨脚一筹莫展地做农场的日常活计,很显然她要求朋友们都做家务。这些照片网上好像一张也没有。很快她把这些照片全部收到一个盒子里放到阁楼,在生命最后几十年再也没提起过生命中的这一段时间,她酗酒、成为一个厨师。直到她死后,家人为她做葬礼希望能找到一些她儿童时期的照片,想到阁楼上也许会有,找到这箱照片。开始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他们所认识的丽米勒肥胖、酗酒、患抑郁症,跟照片里的人物生活完全不符。(她丈夫长期有婚外情。)终于她儿子慢慢发掘他母亲的精彩的一生并开始收集纪念她,希望她能重新被大家认识。During this time, Miller photographed a child in a Vienna Hospital who was suffering after receiving black market pharmaceuticals. Author Graham Greene was influenced by this photo when he wrote the screenplay "The Third Man".
大家认为丽米勒这张照片受了马勒这幅草地上的午餐的影响:照片正中是她最后一任丈夫 Roland

© Lee Miller Archives, Eng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