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闲聊]读《家庭日用大全》

Posted: 2008-09-28 0:08
by 阿冬
家里有一本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家庭日用大全》,大概是父母结婚时买或别人送的。这书的印量十分惊人:80年4月出版,9月即第8次印刷,印数85万册,什么概念?酵母都自叹不如的。此类生活类书,从古至今都有,也已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日本人做得很多)。小时候书少,所以一直拿来仔细看(当然也很含羞而兴奋地反复看诸如青春期啊,避孕之类的条目);现在看,多了一层做史料的意思,更添趣味。

开篇《编者的话》说:“我们编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在家庭的教育、道德、礼貌、法律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提供一些必要和实用的常识,使广大城市中的家庭,在现有条件下,把生活安排得更高尚、更合理、更丰富多样。”开宗明义,是给城市家庭使用的。

以“家庭道德与礼貌”开篇,举凡日用品保养、洗涤保管衣服、做衣服织绒线、烧饭做菜、打家具养金鱼、小病处理美容养生至家庭琐事处理,无所不包。有趣的地方全在现在没有或消失的内容。

譬如“织物常识”一节,以化学纤维打头,然后才是棉、麻和丝绸。显示出当时重人造而轻自然的风气(现在正好相反)。70、80年代,的确良时髦过棉布,除了更有工业化色彩外,其实与不用布票有关系(这是从一个专门研究文革日常生活的老师的论文里看到的)。“文革”中,南京西路上红缨商店特卖的确良,曾经挤死人,可见有多少受欢迎。
当时日子过得精细至极,其实是物质匮乏的关系,上海人尤其仔细,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写“人造丝汗衫保养”,作者仔细叮嘱大家不要用指甲在汗衫上搔痒,“因为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当汗衫被汗水浸湿后,牢度就会下降,这时如果用力在汗衫上搔痒,易损伤纤维而造成破洞”。也不要穿着汗衫在席子上睡觉,“以免摩擦而起毛,并被钩抽丝”。

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是从前人人都有的还是只有上海才有,就是节约领,一个领子套在棉毛衫上,下面穿低领毛衣,造成穿衬衫的假象。一直到现在,我坐车常路过北京东路那里,还见有小店在批发“方便领”,想来大概还是遗风,但仍有人使用吗?书里也教大家怎样做节约领、装花边、盘中式纽扣――80年代风气是冬天女生穿中式织锦缎棉袄,上面的扣子向来是自己盘的,还要做出种种花样。随着物质丰富,当然早已消失。我妈妈从前会盘扣,现在也不做了,据说实在太烦,能不做就不做。

“绒线编织”和“刺绣”两节,前者现在还有人在做,刺绣似乎已不见许久。爱好手工劳作的小女生,一律改十字绣。

“烹调和饮食”一节是我最喜欢看的。曾经和弯男讨论过做菜问题,一致认为要买菜谱则须买80年代的,90年代之后,风气大乱,随便什么菜系的菜,都添了不伦不类的东西出来。类书中的菜谱,虽然比较简单,但现在看来,应付家常绝不成问题,虽然有些,诸如“走油蹄膀”,看来太过油腻,但仍旧是老法,有规矩的。菜谱中最见旧上海遗风,有好几种改良西餐。比如色拉中放红肠,是上海人的发明创造;做罗宋汤是放在钢精锅里的,当年的白俄小饭店,也是一只小钢精锅端上来。点心里会教你做“肉茸吐司”和“白塔油布丁”――西餐的做法都太烦难,现在简便多了,可以直接买到材料,不需要自己调色拉油之类,所以不具备参考价值。

“小动物饲养”中,只讲了金鱼、鸟、鸽和兔子,没有猫与狗――应该和当时城市人的住房状况有关,没办法养需要较大活动空间的猫与狗,尤其没有遛狗的习惯。其实我们小学时还常养蚕,现在是没有了,桑树都不见了。

“家具制作”一节现在的日用书里应该也不大会有了,家具随处可买,或者可包给装修队。现在的男生,能修保险丝即可称能手――其实好多时候都是女生在修。

有数种是十分时髦的活动,显示出城市色彩,譬如专有一节是“国内旅游”,介绍各地景点,80年时能自己出去旅游的,恐怕并不很多;“摄影”也有一节,介绍各类照相机与暗房冲洗技术;“仪容修饰”也很好看,特别讲了“治雀斑”、“防治青春痘”这样的方法,还有保持身材的柔软体操。我第一次发现当时就有专治青春痘的清洁霜――也许是洗面奶的前身?

附录里以“家庭废品回收一览表”最好看,80年代环保比现在做得好,记得小时候家里各类东西都洗刷干净,分类送废品站。当然,80年的废品回收首先是为了经济,分类非常仔细,也有匪夷所思的门类,譬如“参考消息”单列开来,与其他报纸不同,不知是因为纸张的关系还是内容?16开旧书也单列,价格较贵,因当时较少的关系。动物毛占据了很大一排,仔细分为“湿鸡毛”、“白鹅鸭毛(干)春冬”、“白鹅鸭毛(湿)春冬”、“灰鹅鸭毛(干)春冬”、“灰鹅鸭毛(湿)春冬”、白鹅鸭、灰鹅鸭的干湿毛还有夏秋价格,买了一只鸡鸭鹅拔毛后小心保存一堆毛而后积少成多卖给废品回收站吗?真好奇当时是如何操作的呀!

Posted: 2008-09-28 1:53
by CAVA
这篇真好看。

节约领也叫假领头,概念有点象19世纪美国人发明的detachable collar,但有所延伸(literarlly),既方便清洗,节约布料的同时也保存了体面。

Image

好象是80年代初特别流行自己打家具,如果弄得到木头。现在么,只会换保险丝的男生果然太多,所以象装IKEA家具这样的简单活也要外包给别人。

Posted: 2008-09-28 16:09
by Knowing
这本书真上海。。。 :mrgreen: 别处人没过的那么仔细。

Posted: 2008-09-29 0:51
by 红尘有缘
恩,看着真温暖呀,想起了很多旧事 :love011:

不过那个"假领子",现在有些衣服是直接把假领子缝在领子里面,可以称为"改良版"? :admir002:

Posted: 2008-09-29 9:52
by 洛洛
我特别不喜欢这边的一种V字领毛衣(晴纶线衣?)缝上衬衫领口和袖子的,都不知道怎么洗,而且空心穿大概也不舒服吧。

Posted: 2008-09-29 9:54
by tiffany
那会儿十字绣貌似也比较有技术含量,见过的都是在普通白布上绣的,哪有啥特制布料哪。

Posted: 2008-09-29 10:30
by 豪情
小时候看人家十字绣是绣在灯芯绒衣服上, 正好也是一格格的. 那时候大概大家空闲时间都很多, 安排家属待业青年的地方都人浮于事, 女孩子一边上班一边用劳保手套拆的线钩各种花啥的.

Posted: 2008-09-29 11:36
by sikong
这本书我们家也有啊!里面好像还有《牛顿的故事》之类给小孩子讲的故事。不过我也是最爱看里面的吃。

Posted: 2008-09-29 21:30
by 阿冬
sikong wrote:这本书我们家也有啊!里面好像还有《牛顿的故事》之类给小孩子讲的故事。不过我也是最爱看里面的吃。
没有牛顿的故事……就超纯粹的实用手册。

Posted: 2008-09-29 22:11
by 笑嘻嘻
我小时候我们家有本恐怖书。我的很多恐怖记忆来自于这本书。这本书暗绿色软封皮,一部砖头大小。我记得里面图文并茂,描述细节充实,所以加倍恐怖,但是现在想来那个年代的出版物会有很多插图吗?不解。这本书叫做《赤脚医生手册》。(这本恐怖主义手册居然还在出版!)里面奇形怪状的可怕病种特别多,我每次鼓起勇气去看几页就又恶心又害怕地赶快放弃,但是未完的恐怖又带有悬念,过不了几天还得再去看看。

Posted: 2008-09-30 6:59
by Jun
那时候有很多常见病,现在在城市里都几乎看不见了。(别问我什么病,我也不知道,多半是寄生虫之类的。)

Posted: 2008-09-30 18:09
by simonsun
CAVA wrote:节约领也叫假领头,概念有点象19世纪美国人发明的detachable collar,但有所延伸(literarlly),既方便清洗,节约布料的同时也保存了体面。
我小时候有点气管炎,冬天没有高领毛衣,我妈就特地织一个毛线领子给我保暖。从领子一直织到肩上,然后搞两条松紧带好把胳膊套进去。

虽说只是相当于围巾一条,但那形态想起来也觉得希奇。

Posted: 2008-09-30 19:37
by 洛洛
笑嘻嘻 wrote:我小时候我们家有本恐怖书。我的很多恐怖记忆来自于这本书。这本书暗绿色软封皮,一部砖头大小。我记得里面图文并茂,描述细节充实,所以加倍恐怖,但是现在想来那个年代的出版物会有很多插图吗?不解。这本书叫做《赤脚医生手册》。(这本恐怖主义手册居然还在出版!)里面奇形怪状的可怕病种特别多,我每次鼓起勇气去看几页就又恶心又害怕地赶快放弃,但是未完的恐怖又带有悬念,过不了几天还得再去看看。
家猪也看过这本书。
孙家明说的让我想起脖套。我的还是粉红色的。

Posted: 2008-09-30 19:58
by 森林的火焰
我小时候去北方,发现同学们都戴一种帽子和脖套联在一起的帽子,有时候可以把脖套翻在帽檐上,有时候有人把脖套甩在脖子后面充日本鬼子。

Posted: 2008-09-30 20:41
by niuniu
我爸当年就是赤脚医生,他的书里面除了这本手册外,还有一些明清人写的医书,里面也是记录了各种各样恶心、稀奇古怪的病例,我小时候把它们当天方夜谭看,看得津津有味。我记得非常清楚,非常匪夷所思,又比较不恶心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人得了“寒”症,病得快死掉了,吃了很多热补的药也不好,结果这名医三九天里让病人赤膊坐在天井里,冲着人浇井水,一开始病人差点死掉,浇了多少桶水下去之后,病人开始腾腾冒热气,然后这人就给治好了。

Posted: 2008-10-01 3:35
by 红尘有缘
niuniu wrote:我爸当年就是赤脚医生,他的书里面除了这本手册外,还有一些明清人写的医书,里面也是记录了各种各样恶心、稀奇古怪的病例,我小时候把它们当天方夜谭看,看得津津有味。我记得非常清楚,非常匪夷所思,又比较不恶心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人得了“寒”症,病得快死掉了,吃了很多热补的药也不好,结果这名医三九天里让病人赤膊坐在天井里,冲着人浇井水,一开始病人差点死掉,浇了多少桶水下去之后,病人开始腾腾冒热气,然后这人就给治好了。
:cool2: :cool2: 这得多强的自信才敢这么的治病啊!

Posted: 2008-10-01 8:00
by 洛洛
大概是反正也快死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呗。
我听说的类似例子,是上海念书的同学冬天得了重感冒,校医无能,治来治去治不好。她一气之下,去洗了个冷水澡,马上病就好了。

Posted: 2008-10-01 8:22
by joe_cool
:shock: :shock: 这大概就是中医里常用的“以毒攻毒”的概念吧:用强烈的刺激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重压之下小宇宙就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