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魔鬼
Posted: 2004-06-24 12:44
(我怕写这个话题, 主要是怕写出来干巴巴的, 不是猜想就是理论)
艺术魔鬼
1.
我家里的那本月亮和六便士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 薄薄的一本纸皮书, 通俗名著丛书之类, 后封皮上的简介里有一句P话: (The author) leaves the reader with a disturbing picture of a man possessed by the devil. 我昏倒. 这写封皮儿的真没水平. 这个魔鬼, 不就是被人呕歌吹捧的艺术理想嘛!
据说诗人画家多有得狂躁忧郁症(bipolar disorder) 的倾向, 既然得狂燥忧郁症是跟某个遗传基因有关, 那么想必艺术天才也至少部分由基因造成的. 作为科学青年, 我就推而广之地想了: 为什么这个艺术天赋的基因能得以流传呢? 又不能吃又不能穿又不能让人多生后代又不能让人多打猎物, 增加的只是脑子进水和被踢出主流社会的机会, 怎么这种破基因就没被大自然淘汰呢?
再举一个全无逻辑自相矛盾的现象. 艺术才华根本不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只有它找上你, 而它找上了门, 你就惨了, 象Strickland那样抛家别子, 穷困潦倒, 内心燥动永不得安宁. 多数人跟艺术基因全不沾边儿, 我们光看看电视连续剧就可以开开心心地打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这才是顺应天理的正常生活嘛. 天理就是让自己的遗传密码绵绵不绝千秋万代, 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 多多生养后代才是正理儿. 艺术家们瞎折腾, 找麻烦, 不事生产, 做的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无用工, 社会主流要淘汰他们, 原是应该的. 谢天谢地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艺术基因.
可是可是... 如果百无一用是艺术, 为什么有钱有势的人饱暖淫欲完了爱搞点这调调? 过去的罗马教皇要啥有啥, 余下工夫除了跟德国打打仗, 便是养活提拔一把一把的艺术青年, 一不小心就冒出个米开郎机罗倍儿尼尼什么的, 钱全花这上头了. 便是升斗小民, 也爱扎堆儿在草台子前面听人唱戏跳舞或者看个丹麦王子杀继父的故事什么的.我们这些没有艺术基因的凡人, 怎么这么容易被艺术深深打动, 甚至暂时忘却了民生大计? 有时甚至会在一块石头一张纸一匹布前面感动落泪?
我拿出科学研究式的刨根问底的态度, 来好好地挖一下: 人类似乎是唯一一个喜欢搞这种没有实际好处的玩意儿的物种, 虽然大多数人既没有艺术天赋也缺少分辨艺术水平的能力, 为什么噢为什么, 我们还老对这调调儿念念不忘? 从住山洞时就不甘寂寞地在墙上涂涂抹抹, 多数人再怎么实际, 天性里似乎或多或少有些对虚无的玩意儿的渴望. 没道理啊没道理.
要么这是一个无答案的问题, 就象Strickland抛妻别家去画画; 要么就如有些人所说的, 艺术与求偶竞争有关, 艺术天赋好象孔雀的yi3巴, 是用来争取最能生的"美女"的工具. 仔细想想, 这个理论有道理, 君不见女人见到个略微会吟两句诗画两笔画的男人, 连魂儿都丢了, 倒贴也愿意. 长得歪瓜裂枣的男生都跑去鼓捣rock band, 因为这样才能"get the girl." 这么说来, 艺术基因实在是大大地有用啊, 所以才能代代流传没被大浪淘沙给洗掉. 不过艺术基因为什么会激发女性的好感, 这种特征对她自己的传宗接代有何意义, 说到底还是个谜.
2.
我多次反省为什么被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震撼. 不同的年纪时的答案也有所不同. 我从小就有逃跑情结, 有时对Strickland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生态度不仅不反感, 甚至有点向往. 同时一想到自己竟然潜意识里这么黑暗就觉得又害怕又刺激. 现在年纪大了, 对自己的恐惧感减少了, 还是羡慕那种我行我素义无反顾, 视他人与社会为粪土的决心. 我自认理解毛姆的心理, 怀疑他跟我一样, 又想又没勇气做个unapologetic bastard/bitch. 我不是个好人, 可我还想别人喜欢我, 而且没有艺术天赋来困扰折磨我, 所以我只好努力从善而流. 艺术家有的不肯有的是不必, 比常人较少勉强自己,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靠脾气古怪我行我素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不过这只适用于成名艺术家, 排队等出名的不算.
艺术家常常是讨厌可恶的, 做人颇无可取之处. 他们对社会没有具体的贡献, 又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生产总值, 又不曾救死扶伤. 可是我们这些凡人并不在意, 反而对他们念念不忘. 你知道是谁发明的电视机吗? 电冰箱? 汽车? 电脑? 地下铁? 抗生素(青霉素不是最早的抗生素)? 谁最早发现霍乱是靠饮用水传播的? 你又记不记得谁写过长恨歌? 谁画过日出和睡莲? 谁塑了大卫像? 谁设计的翡冷翠的圆顶教堂? 为什么艺术虽然无用, 它的生命倒长过任何一个人?
上英文课时, 老师出个题: 诺亚方舟上剩下几个人, 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医生一个xxx, 现在食物不够只能留两个人, 其他都得死, 你选择救哪两个? 很少人选音乐家, 出于实际的考虑. 老师反问, 你是愿意生活在一个有汽车没音乐的世界还是一个有音乐没汽车的世界? 我那时视医学为神圣, 当然是救死扶伤最高尚最要紧, 现在这个信念却动摇了. 救下一个人固然了不起, 再过几十年也就死了, 灰飞烟灭, 不过是Sisyphus的工程. (或许这个说法太极端太虚无主义.) 在意大利时一边惊叹每一座教堂, 每一副名画, 每一座雕塑, 一边想: 这都是用教会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堆起来的啊, 如果留给劳动人民该喂饱多少肚子? 可是那样的话世世代代的人还能站在Sistine Chapel 的屋顶下仰望, 觉得离天堂真的近了一点? 一件不朽的艺术价值几条人命? 我是个人本主义者, 可是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正如毛姆的问题: 月亮和六便士, 你孰取孰舍? 艺术对人类到底价值几何?
3.
最早听说艺术和bipolar disorder的联系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这事我唠叨过不少次, 过去听过我的唠叨的抱歉了. 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诗人说自己与狂燥忧郁症斗争的历史, 她说, 吃锂救了我一命, 但也拿走我写诗的激情. 后来, 认识的人中有不少得过忧郁症的, 都跟我交情不错, 至少有1,2,3, 三个对我说: 我过去没得病前写过不少诗, 自从吃药后就写不出了. (但是其中一个最近又开始写了.) 关于精神疾病尤其是bipolar与艺术天赋/才能之间的联系早有人研究. 我最爱引用的是一个康乃儿大学的实验, 他们招来一批艺术系学生和一批科学系学生,分别用心理测试题测量他们的mood range (中文翻不好, 指情绪的高低幅度), 发现艺术系比科学系的mood range明显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大, 其中有mood disorders (各种忧郁症和狂燥忧郁症的统称) 倾向的学生也明显较多. 我读过一本书叫Touched with Fire, 作者心理学家Kay Jamison自己就有bipolar, 她在里面摆了许多事实和数据, 有根据地推断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画家和诗人都曾患bipolar disorder, 包括拜伦, 凡高. 当然不能光凭历史记载做肯定的诊断, 不过是很强烈的嫌疑罢了. 就是在现今活着的艺术家里抽查的研究也表明他们里面得mood disorder的人比普通人的机率高三四倍.
精神疾病的病因, 近年来被科学渐渐发现明白是大部分由生理和遗传造成的. 那么我们可以推断, 所谓艺术的天赋尤其是在诗和美术方面也是生理的现象(遗传与否还证据不够), 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的非正常现象.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 做艺术天才是有代价的. 这个代价就包括选择一个没有选择的命运, 象Strickland那样潦倒地客死异乡. 所以, 我相信人对命运的选择余地是很小的, 你可以做主晚上吃鱼还是吃鸡, 大事就听天由命了.
说回到前面那个治好了病的女诗人, 当被问你后不后悔吃药时, 她答: 不后悔, 因为我不吃药早就地下六尺了. 但是如果有人拒绝治疗我也理解, 那种在风里云里飞翔创造力高度兴奋的状态是会上瘾的. 那么, 以此类推, Strickland是否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 能够创作艺术的机会是否比过上正常的生活更满足? 凡高是否并未苦闷?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否可以抵消(一部分)怀才不遇的苦闷? 有人看过Bravo上的一个电视节目吗? 追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纽约演员四处面试四处碰壁,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我惊叹演戏这个职业可真是入不敷出啊, 太困难了, 太不公平了, 机会太小了, 可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抢着上, 从极度实际的中国人的价值观考虑, 真不可思议. 或许, 凡人根本没有怜悯疯狂的艺术家们的资格. 子非鱼, 子安知鱼之苦? 人生的交易划得来与划不来不能总用家产几何来衡量.
4.
Helen 曾经提到真善美, 我想, 真善美这三样东西互相有啥关系? 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浪漫主义诗人说真即是美, 美即是真, 我个人以为是大错特错. 本着科学的精神, 我同意Arthur Clarke的结论: 我们的宇宙是无情的(the indifferent universe). 上帝才不理睬你们人类这些小破事呢. 真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无动于衷的, 跟美也好, 善也好, 都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善和美呢? 好的艺术是不是应该激发人的弃恶向善之心? 美好美好, 是不是要好了才算美? 反动分子王尔德不同意, 他信仰的是为纯美而美, 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只有美是永恒的.
艺术跟真善美都有点儿联系, 不过又不全等同. 衡量艺术的标准是什么? 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么? 积极向上对消极悲观么? 娱乐对深沉么? 逗人开心对催人泪下么? 好象都得有一点, 什么都不排除. 那么, 我们看书看电影看美术品听音乐, 有时哭有时笑有时不想动脑筋有时专爱琢磨好几日, 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Roger Ebert喜欢说他评价电影的标准是not what it's about, but how it's about it. 主题是否高大全并不相干, 而是讲故事的方式手段和效果.
我鼓捣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 艺术的关注就是人性. 既然人性本身就是这么混乱不定自相矛盾又哭又笑的, 那么好的艺术也包括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花样, 所以不可能象热力三定律一样, 熵只増不减, 说一不二的. 但是艺术的宗旨又不是不简单的, 目的只有一个, 只要能感动人. 当然这理论不是说非得感动世界上每一个人, 或者70%的人, 甚至51%的人, 每个人都会被不同的东西感动, 但又有一些共性. 我妈妈被琼摇感动, 我只能说: 对她来说琼摇是好的艺术, 对我来说是垃圾. 象我这样希奇古怪的人, 更要捍卫讨好少数人的非流行艺术的权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 如果一件艺术品只能打动作者自己, 可以安全地说这是没用的垃圾吧?
高级低级, 通俗晦涩, 都不能推而广之地评价艺术, 只有用人性一条 (关注, 刺探, 深究, 折腾, 揭露, 等等) 却基本上能百试不爽, 因为人是最自恋的动物了, 搞来搞去最关心的还是自己, 能打动人的让人产生共鸣的, 也只有在human nature和the human condition里折腾. 而观众读者要的也只是被感动, 不是被教育被升华. 少数关心人类以外的更大话题的, 就去搞科学或者读博而赫丝吧.
5.
再倒回来说善, 或者准确地说是艺术家与道德的联系.
我虽然是个cynic, 却也不敢大笔一挥, 把善或道德全部归结于强制建立的用以维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工具, 就算能证明道德完全没有自然根据, 完全是人造的, 也不得不承认其对于大多数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或许所谓良心, 所谓善恶界限, 都是环境和教育所致, 但是成年人逃不掉它们的控制, 所以只好算它们做人性的一部分. 不过艺术不能用道德或主义来挂帅领导, 这一点多数人应该同意吧? (还是我太乐观了?) 最好的艺术大多讨论人性和外界之间的矛盾和关连, 而不是拿了大话筒宣传教育社会的主流价值. (那是propaganda.) 如果摇旗呐喊地讴歌什么批判什么, 至少我这样的欣赏者一定会落荒而逃. 好的艺术家很明白这个道理, 并且长期在灰色地带中游荡. 这不是高级或低级的艺术的问题, 而是艺术的本质如此, 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
在另一只手上, 艺术可以是amoral but good, 却极少有evil but good, 就好象世上多的是认为自己正义而做坏事的人, 而象Enron的头头和Dick Chaney那样故意择恶而行的人毕竟是少数. 扬善的艺术也可以是很好很好的, 比如我读到David Copperfield里面的渔夫牺牲自己去救他的情敌, 最后两个青年的尸体被海浪冲到岸上, 这段总能让我落泪.
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 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伟大的心灵. 说这话的人大概连什么是伟大的艺术, 什么是伟大的心灵都没搞清楚. 伟大的艺术=教科书上的经典? 伟大的心灵=五讲四美三热爱? 敬老爱幼不偷不抢助人为乐拾金不昧? 或者伟大的艺术家就非得是好人? 这个理论已经被无数的事实颠覆得七昏八素了, 除非你下决心不理现实和历史. 可以肯定的是, 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比普通人更好更高尚更无私更xxx的人. 做个好人或许能让人离天堂近一些, 却不能让人离伟大的艺术更近.
伟大的艺术家的真正共同点, 在于他们对于人性和世界的敏锐的触觉, 以及那个被Philip K. Dick宣扬的概念: empathy. Empathy就是一个人能身感其受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本事. 艺术家在这方面特别的敏感, 特别能想象他人的处境和情感, 并且用媒介(画, 文字, 音乐) 表达出来, 让更多的人能身感艺术家自己的感受, 加上前面论证的艺术家的wide range of mood, 等于说艺术家的本事就在于能利用艺术这个媒介, 带着我们凡人跟他一起上天入地, 大喜大悲, 尝到平淡人生中没有的境界. 所以呢, 好的艺术家或许不见得是什么好人, 却不大可能是psychopath, 因为psychopath没有empathy, 没有所谓的良心, 没有将心比心的能力.
那么, 人们老是期望"伟大"的艺术家和他们笔下主角都是好人, 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后记
啰唆了这么久, 终于决定一刀斩断这一篇. 脱不了自恋的人性, 在后记里说说自己.
我自认是个科学青年, 从小就靠议论文拿高分, 我的天赋只是在于分析和评论. 这个就是我的求而不得的苦闷了. 评论再好, 也是建立在别人的创作的基础上的, 而非自己的原创. 可是我真正幻想着的是能够写出好的小说, 而不是站在观众席上指手画脚, 毕竟在我的心中评论比创作低了两三级. 今天忽然读到一句话, 简直就是说这个的: "I am suspicious of criticism as the literary genre which, more than any other, recruits epigones, pedants without insight, intellectuals without love." 我怕我自己就是或变成他说的那种人.
所以就此打住. 多谢大家捧场.
艺术魔鬼
1.
我家里的那本月亮和六便士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 薄薄的一本纸皮书, 通俗名著丛书之类, 后封皮上的简介里有一句P话: (The author) leaves the reader with a disturbing picture of a man possessed by the devil. 我昏倒. 这写封皮儿的真没水平. 这个魔鬼, 不就是被人呕歌吹捧的艺术理想嘛!
据说诗人画家多有得狂躁忧郁症(bipolar disorder) 的倾向, 既然得狂燥忧郁症是跟某个遗传基因有关, 那么想必艺术天才也至少部分由基因造成的. 作为科学青年, 我就推而广之地想了: 为什么这个艺术天赋的基因能得以流传呢? 又不能吃又不能穿又不能让人多生后代又不能让人多打猎物, 增加的只是脑子进水和被踢出主流社会的机会, 怎么这种破基因就没被大自然淘汰呢?
再举一个全无逻辑自相矛盾的现象. 艺术才华根本不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只有它找上你, 而它找上了门, 你就惨了, 象Strickland那样抛家别子, 穷困潦倒, 内心燥动永不得安宁. 多数人跟艺术基因全不沾边儿, 我们光看看电视连续剧就可以开开心心地打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这才是顺应天理的正常生活嘛. 天理就是让自己的遗传密码绵绵不绝千秋万代, 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 多多生养后代才是正理儿. 艺术家们瞎折腾, 找麻烦, 不事生产, 做的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无用工, 社会主流要淘汰他们, 原是应该的. 谢天谢地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艺术基因.
可是可是... 如果百无一用是艺术, 为什么有钱有势的人饱暖淫欲完了爱搞点这调调? 过去的罗马教皇要啥有啥, 余下工夫除了跟德国打打仗, 便是养活提拔一把一把的艺术青年, 一不小心就冒出个米开郎机罗倍儿尼尼什么的, 钱全花这上头了. 便是升斗小民, 也爱扎堆儿在草台子前面听人唱戏跳舞或者看个丹麦王子杀继父的故事什么的.我们这些没有艺术基因的凡人, 怎么这么容易被艺术深深打动, 甚至暂时忘却了民生大计? 有时甚至会在一块石头一张纸一匹布前面感动落泪?
我拿出科学研究式的刨根问底的态度, 来好好地挖一下: 人类似乎是唯一一个喜欢搞这种没有实际好处的玩意儿的物种, 虽然大多数人既没有艺术天赋也缺少分辨艺术水平的能力, 为什么噢为什么, 我们还老对这调调儿念念不忘? 从住山洞时就不甘寂寞地在墙上涂涂抹抹, 多数人再怎么实际, 天性里似乎或多或少有些对虚无的玩意儿的渴望. 没道理啊没道理.
要么这是一个无答案的问题, 就象Strickland抛妻别家去画画; 要么就如有些人所说的, 艺术与求偶竞争有关, 艺术天赋好象孔雀的yi3巴, 是用来争取最能生的"美女"的工具. 仔细想想, 这个理论有道理, 君不见女人见到个略微会吟两句诗画两笔画的男人, 连魂儿都丢了, 倒贴也愿意. 长得歪瓜裂枣的男生都跑去鼓捣rock band, 因为这样才能"get the girl." 这么说来, 艺术基因实在是大大地有用啊, 所以才能代代流传没被大浪淘沙给洗掉. 不过艺术基因为什么会激发女性的好感, 这种特征对她自己的传宗接代有何意义, 说到底还是个谜.
2.
我多次反省为什么被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震撼. 不同的年纪时的答案也有所不同. 我从小就有逃跑情结, 有时对Strickland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生态度不仅不反感, 甚至有点向往. 同时一想到自己竟然潜意识里这么黑暗就觉得又害怕又刺激. 现在年纪大了, 对自己的恐惧感减少了, 还是羡慕那种我行我素义无反顾, 视他人与社会为粪土的决心. 我自认理解毛姆的心理, 怀疑他跟我一样, 又想又没勇气做个unapologetic bastard/bitch. 我不是个好人, 可我还想别人喜欢我, 而且没有艺术天赋来困扰折磨我, 所以我只好努力从善而流. 艺术家有的不肯有的是不必, 比常人较少勉强自己,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靠脾气古怪我行我素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不过这只适用于成名艺术家, 排队等出名的不算.
艺术家常常是讨厌可恶的, 做人颇无可取之处. 他们对社会没有具体的贡献, 又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生产总值, 又不曾救死扶伤. 可是我们这些凡人并不在意, 反而对他们念念不忘. 你知道是谁发明的电视机吗? 电冰箱? 汽车? 电脑? 地下铁? 抗生素(青霉素不是最早的抗生素)? 谁最早发现霍乱是靠饮用水传播的? 你又记不记得谁写过长恨歌? 谁画过日出和睡莲? 谁塑了大卫像? 谁设计的翡冷翠的圆顶教堂? 为什么艺术虽然无用, 它的生命倒长过任何一个人?
上英文课时, 老师出个题: 诺亚方舟上剩下几个人, 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医生一个xxx, 现在食物不够只能留两个人, 其他都得死, 你选择救哪两个? 很少人选音乐家, 出于实际的考虑. 老师反问, 你是愿意生活在一个有汽车没音乐的世界还是一个有音乐没汽车的世界? 我那时视医学为神圣, 当然是救死扶伤最高尚最要紧, 现在这个信念却动摇了. 救下一个人固然了不起, 再过几十年也就死了, 灰飞烟灭, 不过是Sisyphus的工程. (或许这个说法太极端太虚无主义.) 在意大利时一边惊叹每一座教堂, 每一副名画, 每一座雕塑, 一边想: 这都是用教会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堆起来的啊, 如果留给劳动人民该喂饱多少肚子? 可是那样的话世世代代的人还能站在Sistine Chapel 的屋顶下仰望, 觉得离天堂真的近了一点? 一件不朽的艺术价值几条人命? 我是个人本主义者, 可是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正如毛姆的问题: 月亮和六便士, 你孰取孰舍? 艺术对人类到底价值几何?
3.
最早听说艺术和bipolar disorder的联系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这事我唠叨过不少次, 过去听过我的唠叨的抱歉了. 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诗人说自己与狂燥忧郁症斗争的历史, 她说, 吃锂救了我一命, 但也拿走我写诗的激情. 后来, 认识的人中有不少得过忧郁症的, 都跟我交情不错, 至少有1,2,3, 三个对我说: 我过去没得病前写过不少诗, 自从吃药后就写不出了. (但是其中一个最近又开始写了.) 关于精神疾病尤其是bipolar与艺术天赋/才能之间的联系早有人研究. 我最爱引用的是一个康乃儿大学的实验, 他们招来一批艺术系学生和一批科学系学生,分别用心理测试题测量他们的mood range (中文翻不好, 指情绪的高低幅度), 发现艺术系比科学系的mood range明显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大, 其中有mood disorders (各种忧郁症和狂燥忧郁症的统称) 倾向的学生也明显较多. 我读过一本书叫Touched with Fire, 作者心理学家Kay Jamison自己就有bipolar, 她在里面摆了许多事实和数据, 有根据地推断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画家和诗人都曾患bipolar disorder, 包括拜伦, 凡高. 当然不能光凭历史记载做肯定的诊断, 不过是很强烈的嫌疑罢了. 就是在现今活着的艺术家里抽查的研究也表明他们里面得mood disorder的人比普通人的机率高三四倍.
精神疾病的病因, 近年来被科学渐渐发现明白是大部分由生理和遗传造成的. 那么我们可以推断, 所谓艺术的天赋尤其是在诗和美术方面也是生理的现象(遗传与否还证据不够), 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的非正常现象.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 做艺术天才是有代价的. 这个代价就包括选择一个没有选择的命运, 象Strickland那样潦倒地客死异乡. 所以, 我相信人对命运的选择余地是很小的, 你可以做主晚上吃鱼还是吃鸡, 大事就听天由命了.
说回到前面那个治好了病的女诗人, 当被问你后不后悔吃药时, 她答: 不后悔, 因为我不吃药早就地下六尺了. 但是如果有人拒绝治疗我也理解, 那种在风里云里飞翔创造力高度兴奋的状态是会上瘾的. 那么, 以此类推, Strickland是否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 能够创作艺术的机会是否比过上正常的生活更满足? 凡高是否并未苦闷?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否可以抵消(一部分)怀才不遇的苦闷? 有人看过Bravo上的一个电视节目吗? 追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纽约演员四处面试四处碰壁,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我惊叹演戏这个职业可真是入不敷出啊, 太困难了, 太不公平了, 机会太小了, 可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抢着上, 从极度实际的中国人的价值观考虑, 真不可思议. 或许, 凡人根本没有怜悯疯狂的艺术家们的资格. 子非鱼, 子安知鱼之苦? 人生的交易划得来与划不来不能总用家产几何来衡量.
4.
Helen 曾经提到真善美, 我想, 真善美这三样东西互相有啥关系? 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浪漫主义诗人说真即是美, 美即是真, 我个人以为是大错特错. 本着科学的精神, 我同意Arthur Clarke的结论: 我们的宇宙是无情的(the indifferent universe). 上帝才不理睬你们人类这些小破事呢. 真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无动于衷的, 跟美也好, 善也好, 都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善和美呢? 好的艺术是不是应该激发人的弃恶向善之心? 美好美好, 是不是要好了才算美? 反动分子王尔德不同意, 他信仰的是为纯美而美, 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只有美是永恒的.
艺术跟真善美都有点儿联系, 不过又不全等同. 衡量艺术的标准是什么? 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么? 积极向上对消极悲观么? 娱乐对深沉么? 逗人开心对催人泪下么? 好象都得有一点, 什么都不排除. 那么, 我们看书看电影看美术品听音乐, 有时哭有时笑有时不想动脑筋有时专爱琢磨好几日, 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Roger Ebert喜欢说他评价电影的标准是not what it's about, but how it's about it. 主题是否高大全并不相干, 而是讲故事的方式手段和效果.
我鼓捣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 艺术的关注就是人性. 既然人性本身就是这么混乱不定自相矛盾又哭又笑的, 那么好的艺术也包括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花样, 所以不可能象热力三定律一样, 熵只増不减, 说一不二的. 但是艺术的宗旨又不是不简单的, 目的只有一个, 只要能感动人. 当然这理论不是说非得感动世界上每一个人, 或者70%的人, 甚至51%的人, 每个人都会被不同的东西感动, 但又有一些共性. 我妈妈被琼摇感动, 我只能说: 对她来说琼摇是好的艺术, 对我来说是垃圾. 象我这样希奇古怪的人, 更要捍卫讨好少数人的非流行艺术的权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 如果一件艺术品只能打动作者自己, 可以安全地说这是没用的垃圾吧?
高级低级, 通俗晦涩, 都不能推而广之地评价艺术, 只有用人性一条 (关注, 刺探, 深究, 折腾, 揭露, 等等) 却基本上能百试不爽, 因为人是最自恋的动物了, 搞来搞去最关心的还是自己, 能打动人的让人产生共鸣的, 也只有在human nature和the human condition里折腾. 而观众读者要的也只是被感动, 不是被教育被升华. 少数关心人类以外的更大话题的, 就去搞科学或者读博而赫丝吧.
5.
再倒回来说善, 或者准确地说是艺术家与道德的联系.
我虽然是个cynic, 却也不敢大笔一挥, 把善或道德全部归结于强制建立的用以维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工具, 就算能证明道德完全没有自然根据, 完全是人造的, 也不得不承认其对于大多数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或许所谓良心, 所谓善恶界限, 都是环境和教育所致, 但是成年人逃不掉它们的控制, 所以只好算它们做人性的一部分. 不过艺术不能用道德或主义来挂帅领导, 这一点多数人应该同意吧? (还是我太乐观了?) 最好的艺术大多讨论人性和外界之间的矛盾和关连, 而不是拿了大话筒宣传教育社会的主流价值. (那是propaganda.) 如果摇旗呐喊地讴歌什么批判什么, 至少我这样的欣赏者一定会落荒而逃. 好的艺术家很明白这个道理, 并且长期在灰色地带中游荡. 这不是高级或低级的艺术的问题, 而是艺术的本质如此, 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
在另一只手上, 艺术可以是amoral but good, 却极少有evil but good, 就好象世上多的是认为自己正义而做坏事的人, 而象Enron的头头和Dick Chaney那样故意择恶而行的人毕竟是少数. 扬善的艺术也可以是很好很好的, 比如我读到David Copperfield里面的渔夫牺牲自己去救他的情敌, 最后两个青年的尸体被海浪冲到岸上, 这段总能让我落泪.
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 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伟大的心灵. 说这话的人大概连什么是伟大的艺术, 什么是伟大的心灵都没搞清楚. 伟大的艺术=教科书上的经典? 伟大的心灵=五讲四美三热爱? 敬老爱幼不偷不抢助人为乐拾金不昧? 或者伟大的艺术家就非得是好人? 这个理论已经被无数的事实颠覆得七昏八素了, 除非你下决心不理现实和历史. 可以肯定的是, 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比普通人更好更高尚更无私更xxx的人. 做个好人或许能让人离天堂近一些, 却不能让人离伟大的艺术更近.
伟大的艺术家的真正共同点, 在于他们对于人性和世界的敏锐的触觉, 以及那个被Philip K. Dick宣扬的概念: empathy. Empathy就是一个人能身感其受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本事. 艺术家在这方面特别的敏感, 特别能想象他人的处境和情感, 并且用媒介(画, 文字, 音乐) 表达出来, 让更多的人能身感艺术家自己的感受, 加上前面论证的艺术家的wide range of mood, 等于说艺术家的本事就在于能利用艺术这个媒介, 带着我们凡人跟他一起上天入地, 大喜大悲, 尝到平淡人生中没有的境界. 所以呢, 好的艺术家或许不见得是什么好人, 却不大可能是psychopath, 因为psychopath没有empathy, 没有所谓的良心, 没有将心比心的能力.
那么, 人们老是期望"伟大"的艺术家和他们笔下主角都是好人, 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后记
啰唆了这么久, 终于决定一刀斩断这一篇. 脱不了自恋的人性, 在后记里说说自己.
我自认是个科学青年, 从小就靠议论文拿高分, 我的天赋只是在于分析和评论. 这个就是我的求而不得的苦闷了. 评论再好, 也是建立在别人的创作的基础上的, 而非自己的原创. 可是我真正幻想着的是能够写出好的小说, 而不是站在观众席上指手画脚, 毕竟在我的心中评论比创作低了两三级. 今天忽然读到一句话, 简直就是说这个的: "I am suspicious of criticism as the literary genre which, more than any other, recruits epigones, pedants without insight, intellectuals without love." 我怕我自己就是或变成他说的那种人.
所以就此打住. 多谢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