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
Posted: 2004-06-27 21:42
上个周二的中午时分,我慌慌张张地出门去实验室。在将杂七杂八的身外之物塞进车里时,发现就在家门口的路边,有一小截树根颇为奇突。“倒象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心里嘀咕着,眼睛下意识地又瞟过去,就定出不动了。
可不是一只小鸟么!全身的羽毛已出得差不多了,可是依然灰毛落拓的,也难怪我先前误将其当成树根了(突发奇想:这是不是也是动物的一种保护色呢,小时无自卫能力,呆在树上,与其混为一体)。它也在看着我,估计早先呆在高高的树上的巢中,就算偶尔探头,看见人的视角也与现在截然不同,所以它在未知与恐慌中,也不是不好奇的。
看了半晌,它开始行进,我下意识的跟进。它越走越快,我越跟越紧。终于著名的数学悖论被打破,它不情愿在我手中的塑料袋里扑腾。
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锐声叫着,在我眼前不远处低空掠过,其靠近程度显然早应已过了它心中的警戒线。我意识到这应该是小鸟的父/母,怪不得叫得那么欢,我先前没有感觉,实在是平时它们也叫得太欢了。凌晨4点多,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吊嗓子。碰到我有时还没有睡的,心里就被它叫得格外内疚,因为又浪费了一整晚的睡眠。可是那小鸟从树上落下,估计也有时候,因为光嘴张着,连声音都没有力气叫出了,也不见大鸟管它。决定将其捧回屋子,拿米喂它再说,未遂。心想也许还是它父母照看比较好一点。上楼叫起室友,他睡眼迷离的眼睛立刻睁得老大,说“咦~”。
两人重新出门,在门口的大树下发呆。树有一定年头了,枝叶繁茂,且高远,我们并不能在目力所及找到巢。两只美丽的大鸟厉声叫着,在周围打转。我们将小鸟放在案发现场,退入屋内,偷窥。等了半天,大鸟只是叫着,并不下来。再等片刻,索性大鸟的影子已经没有了。无奈只得再度出门,捡回小鸟。因为附近的猫特别多,我们家就有一只。
两人在探讨架梯上树凤还巢的可能性时,隔着小路对面,一直留神的一位青年美女(美国妇女简称)一扭一扭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小女孩。探问缘由,赞到“你们心地不错”,又热心建议找人喂养。我心说早料到你这番话,看着她后面的小女孩眼里单纯而狂热的神情,心里莫名其妙地害怕,说人养,估计不活,因为小鸟不是很小了。
眼看我和老板的meeting就要到点了,只得让室友张全权处理。张未几也到了实验室,说将小鸟放回原地了,希望它父母能下来将它弄回巢中。张特意将猫关在家,搞得莫名其妙的猫很是郁闷。等到晚上回家,门前静悄悄的。心里叹气,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周二晚上没有见到室友。我俩的作息时间几乎是互补的,等再次见到张,已经是周三晚上了。我在厨房炒菜,一边抱怨自己的手艺,张下来拿橙汁喝,第一句话就是“我把鸟捡回来了”。我的铲子差点掉地,说“what?”
张说昨天回家,发现小鸟还在原地(!),大鸟居然没来救,并且也已经没影儿了,而在我们都不在家的这么长长一段时间里,居然并没有游荡的猫来亲芳泽,对面的青年美女居然也没有来捡走。“这鸟命大,投缘,合该让我们救下”。我心中暗自惭愧了半秒,因为中午拒绝了青年美女的领养申请。不过很快歉疚被兴奋代替,因为张说,刚拿回来时,奄奄一息,眼瞅着不行了。他用面包蘸水喂它,guess what, 吃得狼吞虎咽的。现在吃饱了,将头藏在小翅膀底下,睡觉呢。
我心痒难搔,要求立时参观,菜也不想做了(好象我先前很想做似的)。张说明天早上罢,它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发愁说,虽然一时死不了,可是还是有麻烦,怕只怕在它应该学习飞翔的时候,没有大鸟教它,难不成我们教。
周四早上难得的醒的早,因为那小鸟的叫声,实在是隔着两道厚厚的门,都听得很真切。张将它放在一个小纸盒里,它将头仰得高高的,小嘴张开到最大幅度。我将湿面包一点一点的喂它。它并不啄人,面包到它嘴里,立时咽下去了。我惊诧道“它怎么也不。。。”意识到它并没有牙齿。
一旦吃饱,它就了无声息,嘴也抿的紧紧的。头依然高仰着,可是乌亮的眼睛慢慢朦胧,合上。我说“吃了,困了,要睡了。”张说“不是,它睡觉是将头藏起来的,现在它是--”话音未落,只听“扑”的一声轻响,一团东西从它后部掉在了纸盒里。
这么快。
张告诉我他已经安排家里的猫和小鸟正式会晤。我问情形可容乐观。他说猫一看见鸟,“眼睛一亮”,让我想到某某形容的“脑子里一盏灯‘叮’的一下亮了”。可是碍于他在旁边虎视耽耽,“只好装模作样”。我心想得,这下是正式被贼惦记上了。
最近的新发现,小鸟好象同青蛙类似,对静止的物体反应不敏感。例证是我喂了它几口湿面包,它就将嘴合上了。以为它抱了,可是不经意的晃动手指,它的嘴立时又张得大大的。当然另一种解释是,它以为我改喂它比较有趣的食物了,这也解释了它又吞了一口后,小脑袋轻轻摇一摇,嘴巴再也不张开了。
每天下午十分,张会带小鸟出去,在家门口的草地上放风,兼试飞。不得不说,事实与理想总是又差距的,且不小。刚刚成功喂养小鸟时,我们都以为很快鸟会长的很大,急切的要学飞,还为此发愁。可是这么若干天下来,它精神头倒是一天好似一天,嗓子一天靓似一天,身形却无多大变化。现在改而发愁它多久才得长大。将它高举,轻抛,它总是扑腾着,很快降落地面。
张说有时出去,大鸟还会在附近叫,甚或现身,不过劲头也大不如前。给人感觉是在敷衍,象对外宣告“瞧,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很心痛”。不过正如下面某某说的,可能一经人染指(或者范围可以更大一些,所有非其族类的),它们就会放弃了。说到这里,记起以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说虎豹的幼仔,被人碰过,又放回的话,沾染了人(未知=恐惧)的气味,就会被遗弃,甚至会被父母咬死。
问过房东,其说有可能是知更鸟,不知网上可有知更幼鸟的图可供比较。
吃完饭,张将两根筷子粘在一起,驾在纸盒口,将小鸟放在上面。说是这样有助于锻炼小鸟的爪子,因为它们本应习惯紧紧抓住树枝的。还可以停在手上。它紧紧抓住筷子不放,一旦停到手上,它又紧紧抓住你的手指,仿佛将自己,将所有的未卜全都放心交到你手上。一下子让我想起了ROSS的小猴儿在医院舒醒时,委屈地抓住ROSS手指的情景。那种感觉,难于言表。
早先的时候,我曾经建议将鸟放入鸟笼里养。我记得房东是有一只鸟笼的。张不同意,说这样太局限鸟的活动了。再加上后来我发现记忆中的鸟笼,其实不过是一个鸟笼状的装饰品,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忒小,鸟放进去,立刻塞得满满的。也就作罢了。
这两天旧话重提,而且是张提出来的。原因是鸟长大不少,且现在越发不安分了。
和刚入住的时候相比,小鸟的身体起码发了有五分之三,羽毛也渐渐斑斓。终日间神采奕奕,双目顾盼生辉。有时带它出去,试飞。将它放在手背上,而不是手指上――因为后者的情况下,它总是紧紧抓住手指不松爪。你的手臂一扬,小鸟就扑棱扑棱的在空中滑过一到弧线,落在地上。落点越来越远。
前两天出去放风时,树上的鸟儿突然又叫起来,声音锐利。小鸟听得,渐现不安。微风吹过,将小鸟身上的羽毛振振欲飞。眼见小鸟越发跃跃欲试。突然不等扬手,它自个儿腾空而起,尽力向前,向远飞。
自此之后,在家里时,它也不再安安稳稳的停在筷子,或者我们捡回的树枝上,得空就会四处飞。还学会了躲人,钻进犄角旮旯,费尽气力才逮得着,因为我们还是怕它躲不过猫。
所以现在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放它走,显然它还没有真正学会飞,再者能否自个儿觅食,好象还不能确定,因为现在它还是仰着脖子等天上掉馅饼,东西放在它前面,还不会低头吃。继续养着,原先的小纸盒早就不够,所谓的“纸包不住鸟”。现在只好将其移入一个高耸的桶里,原先张还不同意,说这样它太depress了。现在,顾不得了,且上面还要扣一个网罩。
说到鸟的天性,也比较神奇。听张说当时捡它回来,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它还自个儿呆在外面的地上,我们家猫,还有邻居家猫,数次经过它旁边,居然都没有发现。所以张觉得它大难不死。我也记得有一次带它出去,它很不安分,叫的很欢。恰好猫从旁边经过,它立时在我手中乖乖的一动不动,悄然无声,一直等猫懒散的走过。倒是我,颇为紧张。所以和张讨论的结果是,鸟的天性中,就对天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
小鸟越长越成熟――不能说大,因为它的身子发到一定程度,好象就终止了――它未驯的野性也就越发明显。现在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听到张的房间里嘹亮的鸣叫。那种叫声,又不同于一般被捕获鸟类的:那种是带有三分惶惑,三分倔强,三分绝望,再加一分茫然不知措。它不同,好歹被喂养了有2礼拜,认生是不会的了,看见人的手指晃动,小嘴张的那叫一个大。涉世未深,不知怎样的未来等在前方,所以潜意识里也说不上绝望。只是骨子里那种应归自然的急迫趋向,让它变得分外的不耐。并且它的目标很坚定:撮取一切机会远走高飞。
张一日放风回来,惊魂未定的说,“现在不得了了,一个不小心,就飞到你够不着的地儿。”我说干脆把它放了算了,省得日担心,夜无眠(被它吵的)。张说出去肯定饿死,因为并不能自己找食。我说不定哪,真到那个功夫,它无师自通也说不定。
张展开遐想的翅膀,略带惆怅与憧憬的说,“实在不行,就养了算了。赶明儿买个鸟笼儿,让它高高兴兴呆着。搬家也带着。”我心说小鸟也许并不乐意哪,一厢情愿。
有天见他半跪在门前的草地上,双手虚笼,扣向地面,其中小鸟探头探脑,焦躁不安,一心要脱离其掌握,向斜上方窜。看着张紧张兮兮的样子,心说何苦来着,不放风不完了。忽然想到为人父母,呵护稚儿,盼其长大,及至,转又忧心其对周遭,对未来的无力适应,遂复钳制,导生不定变数。天下至理,其出唯一乎。
我们常常说,世事无常。又说,事与愿违。还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在这么多或消极,或负面,或强作豁达的言词背后,常人应该还是对于物事有着隐隐约约的热望,有时明知并不切实际,仍暗忖曰,凡是都有例外,也许到了我这里,到了这桩事儿,到了这田地,结果并不走常规,亦未可知。可是正如钱所说的,不要说例外,说例外正因为有例规。
前天晚上,在距上次做饭2个星期后,我老人家又一次强打精神,抄起家伙,全武行上阵。张听到动静,跑到厨房,第一句就是“鸟飞走啦”。 我的铲子又差点掉地,说“what?” (咦,我为什么说“又”?)
张说白天出去放风(多事!),一个不留神,鸟“噌”的一下就飞走了,飞到原先那棵树上,越飞越高,最后看不见啦。“叫它也不回来,饿了也不回来啦。”我看他脸上强掩的那份沮丧与失落,不知说什么好。靠,为何总是在我百年难遇做饭时,有突破性的新闻?
我说,飞走了就飞走了呗,估计它饿了,会自己找食吃的。张长叹一声,说,“咱们好歹让它多活了半个月。”我连忙说,是啊,总算功德圆满。转身上楼,临走丢下一句,“要是它最后还是被猫吃掉的话,还不如被我们的猫吃了算了。”幸亏他说完就走了,没有看见我脸上的表情。
胡乱收拾完饭,经过客厅时,发现原先摆在张卧室里的小纸盒,高耸的桶,以及网罩,被好好的堆在那儿。物是鸟非呀。到那是,我才真正意识到,哦,鸟是真的,飞走了。
我惯常的努力不让自己很情绪化,经过那么多后(didn’t we all)。然而,那天晚上,我居然梦到了小鸟。不是一只,和它在一处的还有其父母,兄弟姐妹,群体在我家门口那棵树下,绕匝乱飞。梦中的鸟不管大小,性别,个个五彩斑斓。我转身回屋,伸出手臂,期望回应。满耳喧嚣而飘忽的鸟叫声,然而,并没有。
这是我长久以来,做的仅有的,一个鲜艳的梦。
对了,聊以自慰的是,小鸟也许并没有忘记我们。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发现我停泊在树下的车的驾驶座那边的窗玻璃上,有呈雨滴坠落型的,白色的,好大的一坨。
(完)
可不是一只小鸟么!全身的羽毛已出得差不多了,可是依然灰毛落拓的,也难怪我先前误将其当成树根了(突发奇想:这是不是也是动物的一种保护色呢,小时无自卫能力,呆在树上,与其混为一体)。它也在看着我,估计早先呆在高高的树上的巢中,就算偶尔探头,看见人的视角也与现在截然不同,所以它在未知与恐慌中,也不是不好奇的。
看了半晌,它开始行进,我下意识的跟进。它越走越快,我越跟越紧。终于著名的数学悖论被打破,它不情愿在我手中的塑料袋里扑腾。
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锐声叫着,在我眼前不远处低空掠过,其靠近程度显然早应已过了它心中的警戒线。我意识到这应该是小鸟的父/母,怪不得叫得那么欢,我先前没有感觉,实在是平时它们也叫得太欢了。凌晨4点多,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吊嗓子。碰到我有时还没有睡的,心里就被它叫得格外内疚,因为又浪费了一整晚的睡眠。可是那小鸟从树上落下,估计也有时候,因为光嘴张着,连声音都没有力气叫出了,也不见大鸟管它。决定将其捧回屋子,拿米喂它再说,未遂。心想也许还是它父母照看比较好一点。上楼叫起室友,他睡眼迷离的眼睛立刻睁得老大,说“咦~”。
两人重新出门,在门口的大树下发呆。树有一定年头了,枝叶繁茂,且高远,我们并不能在目力所及找到巢。两只美丽的大鸟厉声叫着,在周围打转。我们将小鸟放在案发现场,退入屋内,偷窥。等了半天,大鸟只是叫着,并不下来。再等片刻,索性大鸟的影子已经没有了。无奈只得再度出门,捡回小鸟。因为附近的猫特别多,我们家就有一只。
两人在探讨架梯上树凤还巢的可能性时,隔着小路对面,一直留神的一位青年美女(美国妇女简称)一扭一扭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小女孩。探问缘由,赞到“你们心地不错”,又热心建议找人喂养。我心说早料到你这番话,看着她后面的小女孩眼里单纯而狂热的神情,心里莫名其妙地害怕,说人养,估计不活,因为小鸟不是很小了。
眼看我和老板的meeting就要到点了,只得让室友张全权处理。张未几也到了实验室,说将小鸟放回原地了,希望它父母能下来将它弄回巢中。张特意将猫关在家,搞得莫名其妙的猫很是郁闷。等到晚上回家,门前静悄悄的。心里叹气,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周二晚上没有见到室友。我俩的作息时间几乎是互补的,等再次见到张,已经是周三晚上了。我在厨房炒菜,一边抱怨自己的手艺,张下来拿橙汁喝,第一句话就是“我把鸟捡回来了”。我的铲子差点掉地,说“what?”
张说昨天回家,发现小鸟还在原地(!),大鸟居然没来救,并且也已经没影儿了,而在我们都不在家的这么长长一段时间里,居然并没有游荡的猫来亲芳泽,对面的青年美女居然也没有来捡走。“这鸟命大,投缘,合该让我们救下”。我心中暗自惭愧了半秒,因为中午拒绝了青年美女的领养申请。不过很快歉疚被兴奋代替,因为张说,刚拿回来时,奄奄一息,眼瞅着不行了。他用面包蘸水喂它,guess what, 吃得狼吞虎咽的。现在吃饱了,将头藏在小翅膀底下,睡觉呢。
我心痒难搔,要求立时参观,菜也不想做了(好象我先前很想做似的)。张说明天早上罢,它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发愁说,虽然一时死不了,可是还是有麻烦,怕只怕在它应该学习飞翔的时候,没有大鸟教它,难不成我们教。
周四早上难得的醒的早,因为那小鸟的叫声,实在是隔着两道厚厚的门,都听得很真切。张将它放在一个小纸盒里,它将头仰得高高的,小嘴张开到最大幅度。我将湿面包一点一点的喂它。它并不啄人,面包到它嘴里,立时咽下去了。我惊诧道“它怎么也不。。。”意识到它并没有牙齿。
一旦吃饱,它就了无声息,嘴也抿的紧紧的。头依然高仰着,可是乌亮的眼睛慢慢朦胧,合上。我说“吃了,困了,要睡了。”张说“不是,它睡觉是将头藏起来的,现在它是--”话音未落,只听“扑”的一声轻响,一团东西从它后部掉在了纸盒里。
这么快。
张告诉我他已经安排家里的猫和小鸟正式会晤。我问情形可容乐观。他说猫一看见鸟,“眼睛一亮”,让我想到某某形容的“脑子里一盏灯‘叮’的一下亮了”。可是碍于他在旁边虎视耽耽,“只好装模作样”。我心想得,这下是正式被贼惦记上了。
最近的新发现,小鸟好象同青蛙类似,对静止的物体反应不敏感。例证是我喂了它几口湿面包,它就将嘴合上了。以为它抱了,可是不经意的晃动手指,它的嘴立时又张得大大的。当然另一种解释是,它以为我改喂它比较有趣的食物了,这也解释了它又吞了一口后,小脑袋轻轻摇一摇,嘴巴再也不张开了。
每天下午十分,张会带小鸟出去,在家门口的草地上放风,兼试飞。不得不说,事实与理想总是又差距的,且不小。刚刚成功喂养小鸟时,我们都以为很快鸟会长的很大,急切的要学飞,还为此发愁。可是这么若干天下来,它精神头倒是一天好似一天,嗓子一天靓似一天,身形却无多大变化。现在改而发愁它多久才得长大。将它高举,轻抛,它总是扑腾着,很快降落地面。
张说有时出去,大鸟还会在附近叫,甚或现身,不过劲头也大不如前。给人感觉是在敷衍,象对外宣告“瞧,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很心痛”。不过正如下面某某说的,可能一经人染指(或者范围可以更大一些,所有非其族类的),它们就会放弃了。说到这里,记起以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说虎豹的幼仔,被人碰过,又放回的话,沾染了人(未知=恐惧)的气味,就会被遗弃,甚至会被父母咬死。
问过房东,其说有可能是知更鸟,不知网上可有知更幼鸟的图可供比较。
吃完饭,张将两根筷子粘在一起,驾在纸盒口,将小鸟放在上面。说是这样有助于锻炼小鸟的爪子,因为它们本应习惯紧紧抓住树枝的。还可以停在手上。它紧紧抓住筷子不放,一旦停到手上,它又紧紧抓住你的手指,仿佛将自己,将所有的未卜全都放心交到你手上。一下子让我想起了ROSS的小猴儿在医院舒醒时,委屈地抓住ROSS手指的情景。那种感觉,难于言表。
早先的时候,我曾经建议将鸟放入鸟笼里养。我记得房东是有一只鸟笼的。张不同意,说这样太局限鸟的活动了。再加上后来我发现记忆中的鸟笼,其实不过是一个鸟笼状的装饰品,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忒小,鸟放进去,立刻塞得满满的。也就作罢了。
这两天旧话重提,而且是张提出来的。原因是鸟长大不少,且现在越发不安分了。
和刚入住的时候相比,小鸟的身体起码发了有五分之三,羽毛也渐渐斑斓。终日间神采奕奕,双目顾盼生辉。有时带它出去,试飞。将它放在手背上,而不是手指上――因为后者的情况下,它总是紧紧抓住手指不松爪。你的手臂一扬,小鸟就扑棱扑棱的在空中滑过一到弧线,落在地上。落点越来越远。
前两天出去放风时,树上的鸟儿突然又叫起来,声音锐利。小鸟听得,渐现不安。微风吹过,将小鸟身上的羽毛振振欲飞。眼见小鸟越发跃跃欲试。突然不等扬手,它自个儿腾空而起,尽力向前,向远飞。
自此之后,在家里时,它也不再安安稳稳的停在筷子,或者我们捡回的树枝上,得空就会四处飞。还学会了躲人,钻进犄角旮旯,费尽气力才逮得着,因为我们还是怕它躲不过猫。
所以现在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放它走,显然它还没有真正学会飞,再者能否自个儿觅食,好象还不能确定,因为现在它还是仰着脖子等天上掉馅饼,东西放在它前面,还不会低头吃。继续养着,原先的小纸盒早就不够,所谓的“纸包不住鸟”。现在只好将其移入一个高耸的桶里,原先张还不同意,说这样它太depress了。现在,顾不得了,且上面还要扣一个网罩。
说到鸟的天性,也比较神奇。听张说当时捡它回来,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它还自个儿呆在外面的地上,我们家猫,还有邻居家猫,数次经过它旁边,居然都没有发现。所以张觉得它大难不死。我也记得有一次带它出去,它很不安分,叫的很欢。恰好猫从旁边经过,它立时在我手中乖乖的一动不动,悄然无声,一直等猫懒散的走过。倒是我,颇为紧张。所以和张讨论的结果是,鸟的天性中,就对天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
小鸟越长越成熟――不能说大,因为它的身子发到一定程度,好象就终止了――它未驯的野性也就越发明显。现在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听到张的房间里嘹亮的鸣叫。那种叫声,又不同于一般被捕获鸟类的:那种是带有三分惶惑,三分倔强,三分绝望,再加一分茫然不知措。它不同,好歹被喂养了有2礼拜,认生是不会的了,看见人的手指晃动,小嘴张的那叫一个大。涉世未深,不知怎样的未来等在前方,所以潜意识里也说不上绝望。只是骨子里那种应归自然的急迫趋向,让它变得分外的不耐。并且它的目标很坚定:撮取一切机会远走高飞。
张一日放风回来,惊魂未定的说,“现在不得了了,一个不小心,就飞到你够不着的地儿。”我说干脆把它放了算了,省得日担心,夜无眠(被它吵的)。张说出去肯定饿死,因为并不能自己找食。我说不定哪,真到那个功夫,它无师自通也说不定。
张展开遐想的翅膀,略带惆怅与憧憬的说,“实在不行,就养了算了。赶明儿买个鸟笼儿,让它高高兴兴呆着。搬家也带着。”我心说小鸟也许并不乐意哪,一厢情愿。
有天见他半跪在门前的草地上,双手虚笼,扣向地面,其中小鸟探头探脑,焦躁不安,一心要脱离其掌握,向斜上方窜。看着张紧张兮兮的样子,心说何苦来着,不放风不完了。忽然想到为人父母,呵护稚儿,盼其长大,及至,转又忧心其对周遭,对未来的无力适应,遂复钳制,导生不定变数。天下至理,其出唯一乎。
我们常常说,世事无常。又说,事与愿违。还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在这么多或消极,或负面,或强作豁达的言词背后,常人应该还是对于物事有着隐隐约约的热望,有时明知并不切实际,仍暗忖曰,凡是都有例外,也许到了我这里,到了这桩事儿,到了这田地,结果并不走常规,亦未可知。可是正如钱所说的,不要说例外,说例外正因为有例规。
前天晚上,在距上次做饭2个星期后,我老人家又一次强打精神,抄起家伙,全武行上阵。张听到动静,跑到厨房,第一句就是“鸟飞走啦”。 我的铲子又差点掉地,说“what?” (咦,我为什么说“又”?)
张说白天出去放风(多事!),一个不留神,鸟“噌”的一下就飞走了,飞到原先那棵树上,越飞越高,最后看不见啦。“叫它也不回来,饿了也不回来啦。”我看他脸上强掩的那份沮丧与失落,不知说什么好。靠,为何总是在我百年难遇做饭时,有突破性的新闻?
我说,飞走了就飞走了呗,估计它饿了,会自己找食吃的。张长叹一声,说,“咱们好歹让它多活了半个月。”我连忙说,是啊,总算功德圆满。转身上楼,临走丢下一句,“要是它最后还是被猫吃掉的话,还不如被我们的猫吃了算了。”幸亏他说完就走了,没有看见我脸上的表情。
胡乱收拾完饭,经过客厅时,发现原先摆在张卧室里的小纸盒,高耸的桶,以及网罩,被好好的堆在那儿。物是鸟非呀。到那是,我才真正意识到,哦,鸟是真的,飞走了。
我惯常的努力不让自己很情绪化,经过那么多后(didn’t we all)。然而,那天晚上,我居然梦到了小鸟。不是一只,和它在一处的还有其父母,兄弟姐妹,群体在我家门口那棵树下,绕匝乱飞。梦中的鸟不管大小,性别,个个五彩斑斓。我转身回屋,伸出手臂,期望回应。满耳喧嚣而飘忽的鸟叫声,然而,并没有。
这是我长久以来,做的仅有的,一个鲜艳的梦。
对了,聊以自慰的是,小鸟也许并没有忘记我们。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发现我停泊在树下的车的驾驶座那边的窗玻璃上,有呈雨滴坠落型的,白色的,好大的一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