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听杨绛谈往事
Posted: 2008-10-26 3:00
by sweeteeth
这书还没看完,大致翻了翻,忍不住说点感想:
1. 材料很丰富,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可以跟《我们仨》互为参照。
2. 看到好些以前从未见过的钱杨二人的照片, 感想是:杨上了年纪后倒好像比年轻时气质更佳。年轻时的照片,一望而知是个面相忠厚,性格温和的好学生,不爱打扮,留着不太合适的短发,脸胖胖的,有时候甚至显得有点“怯”。老了以后出落成了一个干净利索的老太太,很精神(眼睛小的人还是戴眼镜更好看些)。不过据书中说,杨年轻时“脸色姣好”,钱曾赋七绝一首大加赞赏,有 “蔷薇新瓣浸醍醐”之形容。《围城》里写唐晓芙“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大概灵感就出于此吧。
3 叙述的角度稍嫌乱了一点。一会儿是“杨先生”如何如何,一会儿是“阿季”,后面又直呼 “杨绛”,偶尔还蹦出来个“杨绛先生”。个人觉得《十年一觉电影梦》写李安那样就很好, 像传主本人在娓娓道来, 感觉会更好一些。
Posted: 2008-10-26 19:02
by Knowing
都说了什么?有什么细节?
Posted: 2008-10-27 0:42
by sweeteeth
还没看完呢。好看的书总让人很矛盾, 很想一口气看完, 又怕看完了没的看了。
以往杨的传记里好像都是写二人婚后生活比较多,这本书里有很多当年恋爱时的细节(至少我以前没看到过),有的地方很让人发一笑。比如,两人热恋时钱一天一信,落款“奏章”,还有一次自称“门内角落”,原来是moneyclock。
书里还提到当年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叶恭绰曾想招钱钟书为婿,但钱本人不同意,而那位叶小姐也不愿意,人家已经有男朋友。不过这叶小姐倒真是可爱,“半打奶油蛋糕一顿吃完”,“半打花旗橙子也一顿吃完”,外号“饭桶”(“崇范”两字倒过来),还曾编造病假条,请了假换上男装去逛南京路。钱真娶了这位叶小姐,还不得“淘”到一块儿去?果然人是需要性格上的互补的。
两人留学前,曾有算命的预言钱最多活六十八岁。钱本来就不记得自己生日,“命书”的预言更是记得模糊,1978年他正好六十八,问杨“我哪年死?”,杨哄他“还有几年”,就过去了,后来这事也就忘了。
Posted: 2008-10-27 1:25
by buzz
sweeteeth wrote:还有一次自称“门内角落”,原来是moneyclock。
这得拿苏州话来念吧。。。
有些洋文用方言来注音,就颇为有趣。 像filet mignon,用上海话或浙北一带的方言来念, 就是"费力名肉"。。。
顺便说一句:恶人谷内高人用的三屉馒头就要比郁达夫的三底门答尔要牛得多。。。

Posted: 2008-10-27 2:22
by sweeteeth
[/quote] 顺便说一句:恶人谷内高人用的三屉馒头就要比郁达夫的三底门答尔要牛得多。。。

[/quote]
郁达夫那个有没有可能是从法语发音来的?
Posted: 2008-10-27 3:56
by buzz
sweeteeth wrote:郁达夫那个有没有可能是从法语发音来的?
不太清楚,我觉得他这个像是从英文发音来的。 那时候的文人就爱这调调,喜欢用欧化的语言。 更何况是郁达夫这种一边宿娼,一边控诉感情郁闷的前卫文人。。。
Posted: 2008-10-27 9:27
by silkworm
我在书店里翻了翻这本书,实在是行李超重,不敢再买了。
作者吴学昭,是吴宓的女儿(当然从小是跟妈妈长大的),是蒋南翔的续弦,跟杨绛钱钟书钱媛都熟。
我想买没有买的书还有:毛彦文(吴宓钟情对象)的自传,王映霞自传,(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书简……
Posted: 2008-10-27 9:50
by 洛洛
silkworm wrote:我想买没有买的书还有:毛彦文(吴宓钟情对象)的自传,王映霞自传,(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书简……
这个我看过。我国内有套花城出版社的郁达夫全集,里面包括了他的日记和书信(好几本)。还挺好看的。郁从名门子弟到落魄文人到烈士,他的经历和性格都很复杂。
Posted: 2008-10-28 4:51
by 阿冬
说道郁达夫,我想起听的一个笑话:有个日本学者去南洋采访考证他的最后岁月,写了一篇论文,有个浙江社科院的庸人大为不满,认为没有突出他高贵民族气节,还不把那些日本兵的名字写出来(实际因为采访时有协议不可写出别人的名字,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儿)。两人在会议上就火药味十足。会后吃饭,那浙社的庸人看日本人走过来,伸出脚来就把他绊倒了。日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起来就开打,两人为了郁达夫,打作一团……
Posted: 2008-10-28 9:23
by silkworm
阿冬 wrote:会后吃饭,那浙社的庸人看日本人走过来,伸出脚来就把他绊倒了。
这哥们儿也太神了,碰见菘人压不住火儿。
Posted: 2008-10-28 10:10
by Elysees
呀,蚕怎么没弄回来,这书听起来绝对是你好那口儿。
甜牙齿再讲讲?听着真不错啊。
Posted: 2008-10-28 10:31
by silkworm
实在是行李超重得厉害。
权衡起来,北岛的青灯一定要买,王蒙自传三大本虽然重还是舍不得不买……最后到这本杨绛还有毛彦文王映霞的,孩子她爸问是干吗的书,我惭愧地答八卦的,就被他坚决否决掉了。
Posted: 2008-10-28 10:54
by 笑嘻嘻
还买什么了?
Posted: 2008-10-28 11:23
by silkworm
是问书还是所有别的?等我单独开个单子好了。
Posted: 2008-10-28 11:29
by 笑嘻嘻
好啊好啊。我什么都好奇。
Posted: 2008-10-28 11:59
by ruby
silkworm wrote:是问书还是所有别的?等我单独开个单子好了。

Posted: 2008-10-28 18:53
by sweeteeth
silkworm wrote:实在是行李超重得厉害。
杨绛这本实在不算厚啊, 往随身的小包里一搁, 用来在飞机上杀时间再好不过了。而且字体印刷纸张什么的还都不错, 我就烦那种字大行稀的书。
最有趣的是这书里还讲了不少费孝通的八卦。当年杨在苏州入振华女中,居然跟费同班。费是学校唯一的男生,他母亲怕他受大男孩欺负才让他上女中。杨那时候就嫌他“呆头呆脑”,还画漫画取笑他。后来两人在东吴大学又成了同班,费当时爱当学生领袖,开会出风头什么的,后来学校有一次查得一份什么名单后开除了一批人,费怕受牵连,赶紧转到燕京大学去了。总之,费给描写成一副胆小,柔弱,有时又好吹吹牛,受家人宠爱的少爷形象。
费转学燕京之前想升级为杨的“朋友”,结果人家回他“可以,但as an end not as a means",没松口。钱钟书去世后,费曾去拜访杨,杨送他下楼时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所以费始终是单相思,杨始终没给留一点念想。
那个年代真有意思,女生好象都有不止一个仰慕者在身边围着,还都挺长情的。
好了,我不说了,看书也不能剧透太多啊。
Posted: 2008-10-28 20:47
by Guest
唔朋友前
Posted: 2008-10-28 21:07
by 豪情
那个年代真有意思,女生好象都有不止一个仰慕者在身边围着,还都挺长情的。
这些人也是不仰慕白不仰慕, 其他事情也没耽误.
Posted: 2008-10-29 4:22
by 阿冬
但我记得费孝通挺惨的,第一个太太新婚里就意外去世了。
[quote]唔朋友前
Posted: 2008-10-29 10:42
by 森林的火焰
是的,好象是在苗岭遇到山泥倾泻?真惨。
Posted: 2008-10-29 10:48
by Knowing
[quote="阿冬"]但我记得费孝通挺惨的,第一个太太新婚里就意外去世了。
[quote]唔朋友前
Posted: 2008-10-29 12:25
by gigi
È˼ÒÊéÃûÊÇ£¢ÌýÑîç̸ÍùÊ£¢¶ø²»ÊÇ£¢Ñîç´«£¢£¬°ÚÃ÷Á˽²µÄ¾ÍÊÇСµÀÏûÏ¢ºÍ°ËØÔ£¬ÓÐʲô¸Ò²»¸ÒµÄÎÊÌâÄØ£¿
Õâ±¾ÊéÎÒÒ²ÊÇÔÚÍòÊ¥ÊéÔ°ÄÃÆðÁËÓÖ·ÅÏ£¬ÐÐÀîʵÔÚÊdz¬ÖØÁË¡£ÎÒ´òËã»ØÀ´ÔÚÍøÉÏÂò¡£¾Ý˵׿ԽÍùº£ÍâÔË»õ£¬²»ÂÛ¶àÉÙ¼þÔË·ÑÒ»ÂÊ£±£°£·¿éÈËÃñ±Ò¡£Õâ¿É±È×Ô¼º´ø»¯Ëã¶àÁË¡£
Posted: 2008-10-29 12:37
by simonsun
森林的火焰 wrote:是的,好象是在苗岭遇到山泥倾泻?真惨。
好吧,既然你出现了,就要严重恭喜一下

Posted: 2008-10-29 12:43
by Jun
我还以为火焰去度蜜月了。
Posted: 2008-10-29 12:46
by Knowing
她这吃货蜜月就是在家吃龙虾生蚝火锅。

Posted: 2008-10-29 12:55
by gigi
Îҷ·ð¼ÇµÃ»ðÑæÔÚÄÄÀïÌáµ½ËýÃǵÄÃÛÔ¼ƻ®ÊÇÒªÔٻعú´ó³ÔһȦ£¿

Posted: 2008-10-29 13:00
by silkworm
gigi wrote:这本书我也是在万圣书园拿起了又放下
咱俩拿的大概是同一本,哈哈哈。
Posted: 2008-10-29 13:08
by 森林的火焰
没。。。没

我的确是大吃了三天,都吃胖了。
年底回国再吃罢。
Posted: 2008-10-29 13:22
by 笑嘻嘻
Posted: 2008-10-29 14:41
by nanping
sweeteeth wrote:
费转学燕京之前想升级为杨的“朋友”,结果人家回他“可以,但as an end not as a means",没松口。钱钟书去世后,费曾去拜访杨,杨送他下楼时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所以费始终是单相思,杨始终没给留一点念想。
钱钟书有其他追求者吗?说实话我真不喜欢杨绛这个调调,想想都一身鸡皮疙瘩,钱活着的时候也没见这么多秘莘八卦内幕。也奇怪了,当年林徽因陆小曼等人的风头要劲得多,我怎么就觉得应该的似的。
Posted: 2008-10-29 17:34
by 阿冬
gigi wrote:人家书名是"听杨绛谈往事"而不是"杨绛传",摆明了讲的就是小道消息和八卦,有什么敢不敢的问题呢?
这本书我也是在万圣书园拿起了又放下,行李实在是超重了。我打算回来在网上买。据说卓越往海外运货,不论多少件运费一率107块人民币。这可比自己带化算多了。
此类自传性的东西最危险啊……
我觉得写回忆录的超级典范是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很有史家精神。但即便如此,他都很难控制住自己要为“一二九”中的行为辩护,不要说其他没受过训练的人了。
Posted: 2008-10-29 21:12
by qinger
是滴, 他第一个太太好像叫王同蕙, 去跟他考察“江村”(应该不叫江村,他由此后来写了江村经济那本书, 得了赫胥黎奖), 掉到洞里了, 很惨。
[quote="阿冬"]但我记得费孝通挺惨的,第一个太太新婚里就意外去世了。
[quote]唔朋友前
Posted: 2008-10-29 21:16
by silkworm
不是泥石流也不是王掉洞里,是费孝通掉到瑶人打猎用的陷阱里出不来,王去找人求救,就此失踪,等次日费被人发现救出来,后来才在山涧里找到王的遗体。
费晚年胖乎乎的,戴副金丝眼镜,笑不滋儿好脾气的模样,讲话慢悠悠的,苏浙口音,依稀还是能看出早年富家少爷的作派。
Posted: 2008-10-29 22:21
by qinger
对, 是这么回事。 我记得跟猎人什么的有关,不记得细节了。如今记性越来越差。
Posted: 2008-10-29 22:26
by buzz
费孝通是调查行动,参于社会派。 跟杨绛不是一路人。
但杨那么说费, 让我挺不待见她。。。
Posted: 2008-10-29 22:45
by 豪情
充分证明钱钟书的母鸡论啊.
不过没这些怎么满足我们的8卦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