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初恋(依然没更新,不过我保证很快就抗)
Posted: 2004-07-07 2:16
最近我老人家见到前男友,初恋那个。以前看人家说见到前度刘郎是多么荡气回肠,怕衣服没穿好头没梳好人憔悴了,我郁闷的发现人和人的个体差异不是一般的大。我们坐一起,嘻嘻哈哈的回忆十年前的日子。
为什么会分开呢?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没这假设,后面的结论都是胡扯了。如何决定一件东西的价值,对我们而言,有两种价值论,一是劳动价值论,大家都知道,劳动创造价值;二呢,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说,效用的增量才是价值。特别是人在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每种选择的效用决定了他们的价值。根据这个前提,对百万富翁来说,月亮的价值定然高过六个便士;可是一文不名吃不饱的人,钱还是重要过月亮的。
所以我就给我的前度刘郎分析,当年呢,你有若干选择,学业事业大千世界,你当然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当然也有成本,就是你偶尔会为放弃感情唏嘘一下。这老兄是科学男青年,师太笔下的物理学博士――我对科学青年的崇拜看来是早已有之――科学青年喜欢理性归理性,感性归感性,厌恶用经济方法分析问题。我总觉得他把世界简单划分为:可以用逻辑解释的和不能的。而我总相信一切事情都有服从规律,不光是物理,还有人性――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规律到底是什么。
以前有个说法,叫“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为了贯彻自己的信念,在制订政策的同情心方面确实比较匮乏。譬如80年代的英国,撒切而夫人贯彻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导致大规模失业。但是这惨痛的代价换来市场的良好运转,对社会机器来说,当然是好的,可是对个人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经济学家把社会当机器,对抽象机器的关注超越了对每个个人的关注。
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其实我一直怀疑这个假设。这个假设假定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行为,也就是尽可能的自利。这就太含糊了,没有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没关系,经济学家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譬如哈耶克信仰自由,亚当斯密信仰市场,盛极一时的凯恩斯信仰政府调节……最近看老哈抨击社会制度,说自由就是好来就是好,因为自由好,所以集体主义就是不好――自由为啥好,他也没从逻辑上给出证明。可是有时候人就是靠这种简单的信仰支撑。那些可爱的老头子,固执的、穷一生之力推行自己的信仰,有时候被政府尊重,有时候被民众砸鸡蛋,不过他们从来不动摇自己的信念,无论是为政府作决策还是在大学中教书。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经济学书都写得极其刻板无味。但是国外那些经济学家,写的东西都即简单明了,又妙趣横生。除了那些入门的书,我还深深记得有个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Frederic S. Mishkin ),写了本货币金融学,书中他每次讲到基金利用汇率体制攻击货币,就要感慨一次自己是穷人。他解释说纸币的本质就是中央银行打给民众的欠条,接着这老头感慨,为什么我打给别人的欠条就不这么受欢迎呢?
我从初恋说到经济学,觉得自己真是够能跑题的。
为什么会分开呢?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没这假设,后面的结论都是胡扯了。如何决定一件东西的价值,对我们而言,有两种价值论,一是劳动价值论,大家都知道,劳动创造价值;二呢,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说,效用的增量才是价值。特别是人在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每种选择的效用决定了他们的价值。根据这个前提,对百万富翁来说,月亮的价值定然高过六个便士;可是一文不名吃不饱的人,钱还是重要过月亮的。
所以我就给我的前度刘郎分析,当年呢,你有若干选择,学业事业大千世界,你当然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当然也有成本,就是你偶尔会为放弃感情唏嘘一下。这老兄是科学男青年,师太笔下的物理学博士――我对科学青年的崇拜看来是早已有之――科学青年喜欢理性归理性,感性归感性,厌恶用经济方法分析问题。我总觉得他把世界简单划分为:可以用逻辑解释的和不能的。而我总相信一切事情都有服从规律,不光是物理,还有人性――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规律到底是什么。
以前有个说法,叫“不道德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为了贯彻自己的信念,在制订政策的同情心方面确实比较匮乏。譬如80年代的英国,撒切而夫人贯彻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导致大规模失业。但是这惨痛的代价换来市场的良好运转,对社会机器来说,当然是好的,可是对个人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经济学家把社会当机器,对抽象机器的关注超越了对每个个人的关注。
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其实我一直怀疑这个假设。这个假设假定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行为,也就是尽可能的自利。这就太含糊了,没有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没关系,经济学家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譬如哈耶克信仰自由,亚当斯密信仰市场,盛极一时的凯恩斯信仰政府调节……最近看老哈抨击社会制度,说自由就是好来就是好,因为自由好,所以集体主义就是不好――自由为啥好,他也没从逻辑上给出证明。可是有时候人就是靠这种简单的信仰支撑。那些可爱的老头子,固执的、穷一生之力推行自己的信仰,有时候被政府尊重,有时候被民众砸鸡蛋,不过他们从来不动摇自己的信念,无论是为政府作决策还是在大学中教书。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经济学书都写得极其刻板无味。但是国外那些经济学家,写的东西都即简单明了,又妙趣横生。除了那些入门的书,我还深深记得有个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Frederic S. Mishkin ),写了本货币金融学,书中他每次讲到基金利用汇率体制攻击货币,就要感慨一次自己是穷人。他解释说纸币的本质就是中央银行打给民众的欠条,接着这老头感慨,为什么我打给别人的欠条就不这么受欢迎呢?

我从初恋说到经济学,觉得自己真是够能跑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