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分享]照片狂人之萧条时看免费展览才是正经事
Posted: 2008-12-11 11:14
by Knowing
Posted: 2008-12-11 11:33
by 火星狗
The sour and bitter inner world of middle-aged men.... that's the last thing which I am interested in in this world......
好奇的问,有谁知道体现光明面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嘛?
Posted: 2008-12-11 13:47
by dropby
为什么一定要体现光明面?
谢小泽没那么大名气,不过他的东西一点都不怨气冲天,所以也比较平淡,不吸引眼球. 不过我不知道他算不算中国现代艺术家。
http://cowlesgallery.com/archive/Xie.html
Posted: 2008-12-11 13:55
by 火星狗
没要求一定要体现光明面的,就是我比较喜欢光明面,需要被cheer up起来。上次那个塑料杯的我就很喜欢。
其实算我的偏见吧我想,我一看中国现代艺术家开始表现政治和生活的挫折感而且好多人的感受都大同小异就觉得……
谢的我觉得不像别人那么外露吧。
Posted: 2008-12-11 13:57
by 笑嘻嘻
我理解火星的意思也许是最近帖的都是比较有过去几十年政治倾向的作品, 咱们的共鸣不多.
Posted: 2008-12-11 13:58
by camellia
也不是非要体现光明面,只是大家都乌泱乌泱的灰暗阴沉时,能表现光明的主题才是个性嘛。谁都知道中国近代史很混乱,很压抑,这样的时候反差才能给人震撼。嗯,虽然说很煽情狗血,辛德勒名单里的红衣小女孩,美丽人生里的“游戏”,米兰达里惊人的美女,才真让人心疼...
Posted: 2008-12-11 14:01
by dropby
谢小泽比张晓刚他们晚一代,没经过文革啥的。我觉得艺术家也好,非艺术家也好,经没经过文革,人生是很不一样的。
Posted: 2008-12-11 14:01
by 火星狗
对的,笑嘻嘻,好多人好像留在那个时代出不来了。so many years passed, so many things happened, 还是老是那个主题嘛?nothing new to catch their attention? 不过就是看最近贴的作品的感受。我其实很不了解。
Posted: 2008-12-11 14:04
by dropby
贴一个关心美国现在的政治的。

Posted: 2008-12-11 14:10
by 火星狗
dropby贴的不太看得懂,

能给解释一下嘛?就是说是怎么联系上美国现在的政治的?
Posted: 2008-12-11 14:18
by dropby
忘了贴标题:March-April 2003, L.T.
正是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呀。
Posted: 2008-12-11 14:26
by Knowing
火星狗 wrote:对的,笑嘻嘻,好多人好像留在那个时代出不来了。so many years passed, so many things happened, 还是老是那个主题嘛?nothing new to catch their attention? 不过就是看最近贴的作品的感受。我其实很不了解。
文革给那代人成长带来的烙印是非常深的。如果有些艺术家需要通过不断反刍来处理这个事件,who are we to judge them? Art is ultimately self-expression. As audience we can choose to walk away.
我们这代出名的艺术家还不多所以我们看不到什么有共鸣的吧。
I think the biggest common myth average people hold against art is : If it is a expensive/famous piece, it is supposed to be good, has some meaning and relatable. That's not true. Art is personal. It is perfectly acceptable not to understand or emotionally connect towhat the artist is saying.
Posted: 2008-12-11 14:28
by mirrorflower
火星狗 wrote:对的,笑嘻嘻,好多人好像留在那个时代出不来了。so many years passed, so many things happened, 还是老是那个主题嘛?nothing new to catch their attention? 不过就是看最近贴的作品的感受。我其实很不了解。
那是因为,好多人的一辈子,确实被文革彻底地改变了啊。那样巨大的影响,并且是全方位生理心理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要出来,怕不容易吧。
人不就是被人的经历塑造的?
Posted: 2008-12-11 14:30
by 笑嘻嘻
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会被直接跳过,接着成名的都是80后90后的了。我们就变成了没有发言权的一代。
Posted: 2008-12-11 14:30
by 火星狗
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而已,没想过judge。I just prefer something else.
Posted: 2008-12-11 14:32
by mirrorflower
dropby wrote:忘了贴标题:March-April 2003, L.T.
正是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呀。
我还是没看懂,除了第一部分是各方扳手腕较劲?倒数第二部分左边棕榈树右边电线杆?正数第二部分疑似有枪有军服?

Posted: 2008-12-11 14:32
by Knowing
笑嘻嘻 wrote: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会被直接跳过,接着成名的都是80后90后的了。我们就变成了没有发言权的一代。
You should paint. or make jewlery then. That's also art.
Posted: 2008-12-11 14:34
by mirrorflower
笑嘻嘻 wrote: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会被直接跳过,接着成名的都是80后90后的了。我们就变成了没有发言权的一代。
70年代是还残存着理想追求,又务实的,沉默地做事的一代

Posted: 2008-12-11 14:35
by dropby
mirrorflower wrote:火星狗 wrote:对的,笑嘻嘻,好多人好像留在那个时代出不来了。so many years passed, so many things happened, 还是老是那个主题嘛?nothing new to catch their attention? 不过就是看最近贴的作品的感受。我其实很不了解。
那是因为,好多人的一辈子,确实被文革彻底地改变了啊。那样巨大的影响,并且是全方位生理心理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要出来,怕不容易吧。
人不就是被人的经历塑造的?
可不。要不我觉得经没经过文革可以把人分成两拨呢。
Posted: 2008-12-11 14:39
by dropby
mirrorflower wrote:dropby wrote:忘了贴标题:March-April 2003, L.T.
正是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呀。
我还是没看懂,除了第一部分是各方扳手腕较劲?倒数第二部分左边棕榈树右边电线杆?正数第二部分疑似有枪有军服?

别问我。我是艺术盲。
Posted: 2008-12-11 14:39
by Knowing
六四前后就可以分两拨了。就那么几个月的事情。
Posted: 2008-12-11 14:41
by camellia
嗯,不是泼凉水,不过现在国内的艺术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海外市场,所以积极向上光明的不够震撼,买不出价钱,也就名气小点...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今夜有暴风雪”,“青春祭”都非常好看,那时候的动画片也很好,小人书也很好,都算的上艺术的。动画片有“九色鹿”,“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小人书有四大名著,杨家将,岳飞传,还有十五贯。嗯,反正那时候的艺术家都是画画山水人物什么的,没啥主题。
Posted: 2008-12-11 14:41
by mirrorflower
dropby wrote:mirrorflower wrote:dropby wrote:忘了贴标题:March-April 2003, L.T.
正是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呀。
我还是没看懂,除了第一部分是各方扳手腕较劲?倒数第二部分左边棕榈树右边电线杆?正数第二部分疑似有枪有军服?

别问我。我是艺术盲。
但是是你贴过来的,你要负责!
更正一下,经我再次研究,棕榈树右边不是电线杆,好像是路灯

Posted: 2008-12-11 14:44
by mirrorflower
Knowing wrote:六四前后就可以分两拨了。就那么几个月的事情。
那是因为在不同人的不同年纪(接受事物的状态也不同)发生的。比如70年代的人当时正是敏感的teenager,而80年代的人还不懂事,随后的沉默让他们失去了了解历史的机会。
Posted: 2008-12-11 14:46
by mirrorflower
camellia wrote:嗯,不是泼凉水,不过现在国内的艺术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海外市场,所以积极向上光明的不够震撼,买不出价钱,也就名气小点...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今夜有暴风雪”,“青春祭”都非常好看,那时候的动画片也很好,小人书也很好,都算的上艺术的。动画片有“九色鹿”,“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小人书有四大名著,杨家将,岳飞传,还有十五贯。嗯,反正那时候的艺术家都是画画山水人物什么的,没啥主题。
小蝌蚪找妈妈收进语文课本了的吧?

Posted: 2008-12-11 14:48
by Knowing
mirrorflower wrote:Knowing wrote:六四前后就可以分两拨了。就那么几个月的事情。
那是因为在不同人的不同年纪(接受事物的状态也不同)发生的。比如70年代的人当时正是敏感的teenager,而80年代的人还不懂事,随后的沉默让他们失去了了解历史的机会。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
说个逗事。我同学做编辑的,报里来了个八十(很靠)后的小女生。大家讨论某个新闻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小女生一拍大腿,说:就叫六四事件(还是天安门事件,或者春夏之交,我忘了)。我同学和主编面面相嘘半天说不出话来,小女生困惑问:怎么了怎么了?--我党思想工作搞的太好了。。。她那代人压根不知道这词是禁忌....
转眼就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Posted: 2008-12-11 14:52
by mirrorflower
Knowing wrote: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
说个逗事。我同学做编辑的,报里来了个八十(很靠)后的小女生。大家讨论某个新闻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小女生一拍大腿,说:就叫六四事件(还是天安门事件,或者春夏之交,我忘了)。我同学和主编面面相嘘半天说不出话来,小女生困惑问:怎么了怎么了?--我党思想工作搞的太好了。。。她那代人压根不知道这词是禁忌....
转眼就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这,这不是成都那个事件的类似版本么?

那个在成都的报纸上登广告祭奠六四的。。。据说管事的年轻人以为六四是个矿难还是什么,别人交了钱,他就登了。。。
Posted: 2008-12-11 14:54
by camellia
前两天一个朋友呆的画廊弄了张鹏的画展,挺吓人的。这两天奥运开幕式跳舞画画的沈玮也在纽约。
Posted: 2008-12-11 15:06
by Jun
七八十年代的水墨动画片不是老在国际上获奖么?
Posted: 2008-12-11 15:07
by mirrorflower
Jun wrote:七八十年代的水墨动画片不是老在国际上获奖么?
获奖的我就知道一个“山水情”,但是那个不是很老?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左右的?
Posted: 2008-12-11 15:10
by mirrorflower
mirrorflower wrote:Jun wrote:七八十年代的水墨动画片不是老在国际上获奖么?
获奖的我就知道一个“山水情”,但是那个不是很老?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左右的?
放狗一搜,新华网言道:
“
1988 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从此,中国动画在低龄化继而商业化的定位道路上越走越远。“

Posted: 2008-12-11 15:18
by Knowing
mirrorflower wrote:Knowing wrote: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
说个逗事。我同学做编辑的,报里来了个八十(很靠)后的小女生。大家讨论某个新闻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小女生一拍大腿,说:就叫六四事件(还是天安门事件,或者春夏之交,我忘了)。我同学和主编面面相嘘半天说不出话来,小女生困惑问:怎么了怎么了?--我党思想工作搞的太好了。。。她那代人压根不知道这词是禁忌....
转眼就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这,这不是成都那个事件的类似版本么?

那个在成都的报纸上登广告祭奠六四的。。。据说管事的年轻人以为六四是个矿难还是什么,别人交了钱,他就登了。。。
幸好我同学的报纸还有老一代把关。。。。

Posted: 2008-12-11 15:23
by dropby
mirrorflower wrote:dropby wrote:mirrorflower wrote:
我还是没看懂,除了第一部分是各方扳手腕较劲?倒数第二部分左边棕榈树右边电线杆?正数第二部分疑似有枪有军服?

别问我。我是艺术盲。
但是是你贴过来的,你要负责!
更正一下,经我再次研究,棕榈树右边不是电线杆,好像是路灯

发贴要慎重啊,撞墙说。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看待和表达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我很同意经没经过六四也把人分两拨。谢小泽是经过六四的人,又是一个有艺术敏感的人,那么在所有其他六四给人的影响当中,对表达自由的追求有更深的烙印大概是很自然的。所以很可以理解谢小泽选择的表达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书和报纸的片断。而且他的关注不可能离开人文和政治,虽然没有那么直接。
谢小泽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是很无聊的,无非就是一摞摞的书和报纸。而且有很多我都看不懂。就这一幅来说,即使是对背景毫无所知的人,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最上面的那些手,我没觉得是扳手腕,我觉得是一种祈求,而且从其中的张力,可以感觉到是处于绝望之中的人的无奈的祈求。在四川大地震后的今天,甚至让人联想到从地震废墟中伸出的求救的手。第二张的军队给人压迫感, 也解释了上面那些祈求的因果关系。造成灾难的原来是战争。下面是爆炸的火光,废墟,狂风暴雨中的棕榈树。怎么样算是看懂了一张画呢?这一张画,我看到的也许并不是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但是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给我的印象在画中的折射,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张有意义有共鸣的画。而且我觉得,只要有战争的存在,哪怕没有人记得伊拉克战争了,这张画仍然能给人共鸣。
能过关了吗?算负责了么?
Posted: 2008-12-11 15:24
by 森林的火焰
我记得小山登美夫签的刘野就风格很明丽而且不政治,和他的名字完全不相称。
我比较好奇的是:难道这些画来画去都是政治主题的艺术家们,真的没有别的什么事儿想说,比如一个破败厂房的春天,一幢旧式筒子楼,汽油桶改装炉子的烤红薯,馄饨担?我觉得有时候只能解释为政治主题的好卖钱。
Posted: 2008-12-11 15:28
by mirrorflower
dropby wrote:
发贴要慎重啊,撞墙说。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看待和表达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我很同意经没经过六四也把人分两拨。谢小泽是经过六四的人,又是一个有艺术敏感的人,那么在所有其他六四给人的影响当中,对表达自由的追求有更深的烙印大概是很自然的。所以很可以理解谢小泽选择的表达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书和报纸的片断。而且他的关注不可能离开人文和政治,虽然没有那么直接。
谢小泽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是很无聊的,无非就是一摞摞的书和报纸。而且有很多我都看不懂。就这一幅来说,即使是对背景毫无所知的人,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最上面的那些手,我没觉得是扳手腕,我觉得是一种祈求,而且从其中的张力,可以感觉到是处于绝望之中的人的无奈的祈求。在四川大地震后的今天,甚至让人联想到从地震废墟中伸出的求救的手。第二张的军队给人压迫感, 也解释了上面那些祈求的因果关系。造成灾难的原来是战争。下面是爆炸的火光,废墟,狂风暴雨中的棕榈树。怎么样算是看懂了一张画呢?这一张画,我看到的也许并不是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但是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给我的印象在画中的折射,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张有意义有共鸣的画。而且我觉得,只要有战争的存在,哪怕没有人记得伊拉克战争了,这张画仍然能给人共鸣。
能过关了吗?算负责了么?
一边看一边狂点其头道,嗯,有深度,有内容,这个,那个,还有那个,我都没有看出来

Posted: 2008-12-11 15:29
by 笑嘻嘻
Knowing wrote:笑嘻嘻 wrote: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会被直接跳过,接着成名的都是80后90后的了。我们就变成了没有发言权的一代。
You should paint. or make jewlery then. That's also art.
待我先发了财再说... ...
我可真是不放弃梦想啊。。。。。。
Posted: 2008-12-11 15:31
by mirrorflower
森林的火焰 wrote:我记得小山登美夫签的刘野就风格很明丽而且不政治,和他的名字完全不相称。
我比较好奇的是:难道这些画来画去都是政治主题的艺术家们,真的没有别的什么事儿想说,比如一个破败厂房的春天,一幢旧式筒子楼,汽油桶改装炉子的烤红薯,馄饨担?我觉得有时候只能解释为政治主题的好卖钱。
这应该也是一个因素吧。
Posted: 2008-12-11 15:32
by mirrorflower
笑嘻嘻 wrote:Knowing wrote:笑嘻嘻 wrote: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会被直接跳过,接着成名的都是80后90后的了。我们就变成了没有发言权的一代。
You should paint. or make jewlery then. That's also art.
待我先发了财再说... ...
我可真是不放弃梦想啊。。。。。。
等你发了财,你就可以买大把的艺术品了;别人夸赞你的艺术品,你也许怀疑他是冲着你的钱。。。

Posted: 2008-12-11 15:32
by dropby
想到艺术家也要吃饭的说........
Posted: 2008-12-11 15:39
by 笑嘻嘻
北京至少从90年代初就有一大批未成名画家,专门作画等外国人来买。他们通常靠比如做导游这种副业生活。大概是因为中国本土人当年通常不买画?
Posted: 2008-12-11 15:42
by 森林的火焰
从时代共鸣的角度说,倒能解释为什么知名的都是政治主题――外来人体验不到烤红薯,筒子楼,馄饨担,“共同记忆”里只有毛泽东的影像。等本土甚至本地的艺术购买力形成这种theme才会多些。
陈丹青的退步集上介绍的几个他欣赏的油画家,具体名字忘了,画的是成都的茶馆,茶馆里坐着的十来岁年轻女孩,贴切逼真,令人震动。
Posted: 2008-12-11 15:52
by 笑嘻嘻
还有一点,我看过的油画年展里的画有些真好看。但能上这个的肯定政治题材都不可能,所以凡政治题材的都得跟小电影似的到国外找出路。
现在国内的人也买油画装置家里,市场还挺大的。但是网上看不到这些比较装饰意义的画的照片。另外我记得9几年在音乐厅还不是工艺美术的什么楼里看到过一张挂在走廊里的大油画,一个小姑娘站着,周围背景全是飘的彩色点。特好看。
Posted: 2008-12-11 15:59
by camellia
嗯,现在代表性的都挺798.
纠正个错误,我一直以为“山水情”名字叫“牧笛”,可能是那个由远而近的笛子声印象太深了,或者是那头牛太活了。嗯,不记是古筝还是古琴了,应该是琴,真好听啊...
Posted: 2008-12-11 16:08
by mirrorflower
camellia wrote:嗯,现在代表性的都挺798.
纠正个错误,我一直以为“山水情”名字叫“牧笛”,可能是那个由远而近的笛子声印象太深了,或者是那头牛太活了。嗯,不记是古筝还是古琴了,应该是琴,真好听啊...
我记得是古琴

Posted: 2008-12-11 19:01
by Jun
Posted: 2008-12-11 19:06
by mirrorflower
Posted: 2008-12-11 19:29
by camellia
真意思,原来我两个都看过,然后把吹笛子的牧童和学了琴的小孩二和一了。
那时候还有个片子鹬蚌相争也不错。
Posted: 2008-12-11 19:37
by 笑嘻嘻
我最喜欢有个狐狸和长嘴鸟一起去钓鱼的,有没有人看过?没有对话,好像是个欧洲片。
Posted: 2008-12-12 10:00
by karen
哈哈,毛泽东跟女王坐同辆车的那张真逗。
我就喜欢这些画很有幽默感,稍有些历史背景,但又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