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侦探时节 - 伯特伦旅馆之谜

Posted: 2008-12-17 13:53
by CAVA
许是小时候放寒假养成的习惯,每到冬天就想复习侦探小说,主要是阿加莎的。而阿加莎作品里,最喜欢并不怎么出名的At Bertram's Hotel(伯特伦旅馆之谜),主角是马普儿小姐。

小说的主题好象是:时代总是要进步的,即使挽留时光是许多人的愿望,却完全不现实。貌似旧时光美妙缩影的伯特伦旅馆,虽好却不象真的。(很耳熟吧,如果一件事好得不象真的,它就不是真的)。冒险家的光环,大家闺秀的教养,也只是假象而已。

在展开主题之前,阿婆描写的伯特伦旅馆却是相当迷人的,让人怀疑作者自己也借此抒发一下怀旧之情:传统精致的氛围,丰富诱人的食品,老朋友们在伦敦偶遇休闲地喝下午茶 - 也的确是我这种外国人‘想要看到的英国风情’,与现实世界在两个空间的。
“这是有关气氛的问题……到我们国家的陌生人(尤其是美国人,因为他们有钱)对英国是什么样子有自己奇怪的想法。你知道,我谈的不是那些经常在大西洋上往来的富有的商业巨头们。他们通常会去萨伏依或多切斯特旅馆。他们要享受全套的现代化设施、美国食品,还有一切能使他们觉得在美国有的东西。但是还有许多难得来一次的外国游客,他们希望英国应该是――嗯,我不说像狄更斯时代那么遥远,但他们起码读过《克兰福德》和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他们不希望发现英国竟然和他们自己的国家没什么两样。

  所以他们回去后就会说:‘在伦敦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叫作伯特伦旅馆,那里就像回到了一百年前。它就是古老的英格兰。那儿住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啊!你在别的地方是绝不会碰到的!了不起的公爵夫人。那里供应所有古老的英式菜肴,有美味的旧式牛排布丁!你肯定从未品尝过这样的东西。有上好的牛腰肉和羊肉,还有旧式的英式茶以及美妙的英式早餐。当然还有一些日常有特色的东西。那里非常舒适,而且温暖。他们用木柴烧火取暖。"
某种点心的中文翻译是:芳香子实糕,还让我颇费了一番功夫考证。答案:seed cake。这个seed,是caraway seed。

回头查了资料。At Bertram's Hotel写于1965年,没想到有这么晚。披头士已经出名,反叛的一代即将汹涌澎湃地冒出头来,书里的某些老太太老先生们还在相信二十岁的年轻姑娘会听监护人的话。别说伯特伦旅馆,白金汉宫的墙壁也挡不住时代的变迁。

据说,Bertram's的原型是伦敦Mayfair的Brown's Hotel。也许什么时候到那里去喝下午茶。

Posted: 2008-12-17 14:38
by 豪情
如果一件事好得不象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哎可不是. 那个时代哪里还有终日悠游的贵族和绅士阶层. 战争, 失去殖民地, 遗产税都雪上加霜.

小K给的MADOFF的联结.里面说美国的食利阶层就象罗马焚毁追随尼罗的贵族一样, 和美国的衰落一起走向黄昏. 似乎说的早了点.

Posted: 2008-12-17 14:39
by tiffany
cava一提点,我立刻跑图书馆借书去了。

这本书我应该看过,可是不记得我看过了。

Posted: 2008-12-17 14:46
by CAVA
白博看完了写两句吧。还记得你上次写的The Hollow读后感呢。
http://www.fabvalley.org/bbs/viewtopic.php?t=2217

Posted: 2008-12-17 15:12
by silkworm
某种点心的中文翻译是:芳香子实糕,还让我颇费了一番功夫考证。答案:
哈哈哈。

Posted: 2008-12-17 23:29
by qinger
是啊, 冬天裹着安全毯窝沙发上看阿加莎,手里捧杯热咖啡/可可,最舒服了。
可惜好容易盼到圣诞休假,幼儿园居然从24号放假到2号。
湾区这两天真是超级冷, 简直赶上midwest了。

Posted: 2008-12-17 23:39
by 豪情
幸福地说我们宝宝DAYCARE居然中间开三天.
这两天整个西海岸都出奇地冷. 我这个不看天的温室动物昨天穿了条牛仔裤, 就在进门前脱了一会靴子就觉得腿痛. 周末带宝宝在外面, 宝宝穿着滑雪服没事, 大人冻坏了.

Posted: 2008-12-17 23:59
by dropby
前两天这边出奇的阳光灿烂,但是风大天冷,我一样不敢推宝宝出门,今儿就大雪封门了。

Posted: 2008-12-18 2:10
by qinger
小情你真不经冻。以前我读书的时候雪再厚我穿两条单裤就可以在雪地里跋涉--前提是穿高筒靴。
哈,你们宝宝的滑雪服已经用上了--估计这个假期在室外都用得上,这下我不用犹豫要不要借了,还是去买一身。
你这是bso, 可怜我请那么多天假,实际上自己只能休息两天。我苦口婆心地跟宝宝说送他去某某小朋友家去玩一天,他无论如何要“妈妈陪我一起在他家玩。” 我自由活动的阴谋无法得逞。

Posted: 2008-12-18 11:38
by 豪情
自己承认错误说我老是出门不看天气预报. 今天暖和了我又穿多了.
宝宝是上衣用上了, 他还有一件更长更厚的外套, 我们出门随手捞了一件穿. 我是吸取了去年没买厚外套的教训,早早买了. 去年以为不会冷, 等冷了而且发现宝宝每天都在户外开阔地方活动四个小时左右必须买, 再去店里找, 无论打折不打折通通不见了, 这里的消费能力就是强.

Posted: 2008-12-24 21:46
by tiffany
这本书本周末拿到手了,是个集子,叫做马普小姐遭遇谋杀,第一篇是the mirror cracked,我对这篇印象很深,遂跳过,直接开始第二篇一衣袋子麦子(A pocket full of rye)。看了前若干章,马普小姐还没出现,但是觉得这个故事肯定看过,不过肯定漏掉了这个有趣细节。话说某金融家被谋杀,谋杀setting是一个年轻的2老婆,一个听话儿子,一个不听话被驱逐最近被召回儿子,一个姑娘,一个年轻女管家,一个年轻单蠢女佣(palour maid),一个酗酒男管家(butler)因为老婆是个超级厨子而被留下来,一个老女佣。该金融家还有一个大姨子住在一起,该女上了年纪,是个宗教狂,被一个貌似没想像力其实很有想象力的警察要求谈话,谈话的时候被问及她觉得谁是凶手,该老女愤然说:你这问题问的!我不能想象流着我们Ramsbottom家族血液的人能干这种事情!

Ramsbottom,如果我没理解错,就是羊pp,一个宗教狂老处女严肃严厉的说我们羊pp家族出来的人不干这种事情!这个效果非常喜剧,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年阿泰斗写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恶搞的笑容。

Posted: 2008-12-25 6:18
by CAVA
有些案子里马普小姐是出来得比较晚,或者基本处于配角的状态。

羊PP,哈哈哈。有些姓的确很有喜剧色彩。Harry Potter里有个Longbottom。某cricket选手叫Sidebottom,每次听到他的名字我都狂笑,不相信有人真会保持这样滑稽的姓。

Posted: 2008-12-29 10:11
by tiffany
哈,这本书看了头一小半儿。我肯定的说我看过该书,且知道大致结局。不过哈,头一次看是当探案书看的,谁干了啥是主题;本次看是当小说看的,居然看出来这书的主题其实是亲子关系!

Posted: 2009-01-07 13:21
by putaopi
最近遇到了reader's block:-)什么都读不下去。想起CAVA提起的这本书,去图书馆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来看。没有找到 At Bertram's Hotel,读了《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模仿护士的口气来写,怪有趣的。 男主角是考古学家,一定是她再嫁后的作品。故事倒一般,考古现场挖掘的细节很多很好看。

Posted: 2009-01-07 13:31
by 笑嘻嘻
我记得这个故事,我上高中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看的。

Posted: 2009-01-07 13:35
by putaopi
高中上课时我也胡乱看了好多书。。。现在想想其实老师在前面都看得到吧?懒得理我们就是了。

Posted: 2009-01-07 15:16
by CAVA
阿婆的文字风格怪有趣的。当年读的都是中译本,后来看了原著,觉得很entertaining。

上课看闲书,记得最清楚的是上英语课时看鹿鼎记。现在想想,有什么呀,开会时谁不干点不相干的事。

Posted: 2009-01-07 15:19
by putaopi
中文译得好的小说,像阿婆这些,还有福尔摩斯探案集,读起来也是享受。特别是中文的画面感强,这老派的英国小说老爱写景写屋子的interior,很相配。

Posted: 2009-01-07 15:22
by CAVA
putaopi wrote:这老派的英国小说老爱写景写屋子的interior,很相配。
我就爱这个调子。

Posted: 2009-01-07 15:25
by putaopi
我也是。 :mrgreen: 看着觉得心里特别平静。对了,他们好像不大写吃的东西。

Posted: 2009-01-07 15:27
by tiffany
Some times she assumed a gossipy tone, I like those books the best

Posted: 2009-01-07 15:31
by putaopi
哈哈,我看的这本就是这样,特别八。菠萝大侦探四处刺探,号称解决案子的关键在女被害人的" personality", 结果就八出了艳情故事。

Posted: 2009-01-07 15:32
by CAVA
在知道凶手是谁后,吸引我们的就是人物性格的描写了,还有各种鲜美的细节。我喜欢她对人物保持距离,尤其是对波罗,微微嘲讽的态度。

Posted: 2009-01-07 15:38
by Jun
PBS has imported Kenneth Branaugh's "Wallander" and will show them this year!!!!

I bought the new book "The Pyramid".

Posted: 2009-01-07 15:44
by dropby
putaopi wrote:高中上课时我也胡乱看了好多书。。。现在想想其实老师在前面都看得到吧?懒得理我们就是了。
你们老师真好.我们老师经常缴了我的书还告到我妈那儿去.搞得我现在地下工作经验丰富.

Posted: 2009-01-07 15:47
by CAVA
Jun wrote:PBS has imported Kenneth Branaugh's "Wallander" and will show them this year!!!!
PBS引进的速度可真快。

Posted: 2009-01-07 15:53
by putaopi
我常疑惑为什么美国作家和英国作家相比,写的东西就像白开水呢? 人家阿婆也是通俗小说作家,不用什么艰深的词,可是就是写得有声有色的。美国作家的书,好像太直白了。

Posted: 2009-01-07 15:58
by Jun
美国作家的书,好像太直白了。
Try Dashiell Hammett and Raymond Chandler. They are much spicier and snappier.

Agatha Christie to me is just a childhood leftover. Reasonably good plotting and relatively sharp observation, but the writing style is far from captivating.

Posted: 2009-01-07 16:04
by putaopi
I have never read Dashiell Hammett, will check it out. Raymond chandler sometimes is too musculine for my stomach......

Posted: 2009-01-07 16:04
by CAVA
Captivating的书看起来兴奋却累,我现在这个年纪需要的是小小温和的pleasures。

Posted: 2009-01-07 16:07
by Jun
putaopi wrote:I have never read Dashiell Hammett, will check it out. Raymond chandler sometimes is too musculine for my stomach......
Oh no! Hammett is even more masculine than Chandler. Try Laura Lippman then. Warmth, humor, observation of human frailty, and a "feminine touch" (whatever that means).

Posted: 2009-01-07 16:17
by 笑嘻嘻
Jun,你说过少见描写中年妇女好的小说,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你喜欢侦探小说,侦探小说里中年男会比中年女的出场频率大很多。

Posted: 2009-01-07 17:27
by Jun
笑嘻嘻 wrote:Jun,你说过少见描写中年妇女好的小说,
:headscratch: 我说过这话吗?不能啊(用北京口音说出来),我根本没兴趣看中年妇女小说,如果有兴趣我就去看 Joyce Carol Oates 了。看过一本 Jane Smiley。

Posted: 2009-01-07 17:34
by 笑嘻嘻
那可能我记错了。我记得好像在你哪个书评里你带了一句。

Posted: 2009-01-07 22:00
by putaopi
Jun wrote:
美国作家的书,好像太直白了。
Agatha Christie to me is just a childhood leftover. Reasonably good plotting and relatively sharp observation, but the writing style is far from captivating.
类似的感觉我对金庸的小说也有。小时候也曾连夜读金庸,有的书还读过好几遍,显然是享受过巨大的阅读乐趣。现在完全看不进去了,不是因为writing style,也许是他对女性的轻视让我彻底倒了胃口。

Posted: 2009-01-15 21:27
by putaopi
借着读侦探小说的劲头儿,把P.D.James的《The Lighthouse>也给看完了。记得谷里面谁写过这本书似的,可是搜了半天没搜到。

开头儿特别慢,都八十多页了尸体才出现,现身的方式倒是很戏剧化。后面越来越好看,我就喜欢这种孤岛谋杀案。岛上的客人中还有位住北京的德国大使,我还想着这故事如何能跟中国有关呢,结果这个关联很意外,比较牵强。

Posted: 2009-02-02 10:02
by tiffany
这本灯塔我看过,难道我没罗嗦过几句么?很不象我的作风嘛!

这个旅馆故事其实现在我还没看完。总的来讲,我不算喜欢阿泰斗这种特别戏剧化的背景的故事的。最喜欢的还是如moving fingers那种安静平和小村子里的谋杀案,我喜欢阿泰斗笔下的小村生活,流言满天飞,表面平静的特热闹。

不过看到点儿细节,真符合我们这些常年离家回去探望的人的心情。就是马谱小姐在伦敦繁华街头溜达,追忆小时候跟海伦阿姨在这个店买过菜,在那个店添衣,这条街的这套flat其实以前是某个cousin的住所,另个cousin的住所干脆就消失了,变成了大高楼⋯⋯跟我当年回家发现上了恁多年学的附中大门居然换了个方向开,那个震撼啊!

后来被她在mirror cracked里引用的诗句给煽的动心不已,去图书馆订阅诗作:the lady of shallot. 煽动我的句子:
He said, "She has a lovely face;
God in his mercy lend her grace,
The Lady of Shalott."
不知道能不能坚持看完。

Posted: 2009-02-02 10:11
by CAVA
我也喜欢里面的细节,完美的荷包蛋,老式商店里的亚麻枕头套什么的,就想年轻人一定不会到这些店逛的。

现在在追44 Scotland Street系列,已经干掉2本了。

Posted: 2009-02-02 10:14
by tiffany
可不是,马谱小街window shopping看的是这些床单被套枕巾的东西⋯⋯

Posted: 2009-02-02 15:32
by putaopi
tiffany wrote:这本灯塔我看过,难道我没罗嗦过几句么?很不象我的作风嘛!
我搜了半天《灯塔》和Light House, 没有找到你写的那些。想读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