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怀旧
Posted: 2004-07-09 16:13
昨天,我和某人去听Simon and Garfunkel 演唱会。进场前先排大队,周围都是5、60岁的老头老太太。像Garfunkel 最后说的感谢词里讲的,大家都是whole life time support。人家去听歌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俩去钻在人堆里伪怀旧。在这种阵势里,我的所谓新中年调调儿根本出口就像无病呻吟,简直就没什么旧可怀。我站在大队里环顾四周,不仅年轻人少见,除了我们俩之外,有色人种更加更加地少见。不禁感慨音乐明明是有界的啊。
当然我们这样的伪怀旧者是不肯花大价钱买前排座位的。坐在楼上,周围到颇有点十几岁的小孩,这样感觉还比较良好。两个人出来唱之前,大屏幕上先放两个从小的照片,最后来一张德州地图,耷拉死大大地标在中间,听众们都大大地有地主的高兴。我就记起那年崔建演唱会,最后崔建在他的新歌里反复唱到blahblahblah,耷拉死。某人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崔建怎么变成这样取悦听众了呢?然后两个人就出来唱,做为63岁的老人来讲,两个人嗓子还不错呢。当然和年轻的时候是没法比了。想我们周华健同学就太差了,才几年时间,我再听他的新歌已经觉得他的嗓子没法听了。太不注意保养嗓子了,还不如我的音乐爱好者同学,他可就为了保护嗓子从来不喝酒。太没有专业精神了。反正是怀旧嘛,Garfunkel就深情回忆起他们俩6年级起在一起唱歌,到今年已经50周年啦。16岁就出了唱片。等等。
听众都是5、60岁的老人,所以大多数时间大家都踏踏实实坐着,但是到了该出声音的时候,声音一点都不小。10点整,忧愁河上的金桥结束的时候,从楼上看去,现场灯光打在观众席上模仿潮水的形状从舞台向三个方向迅速地涌出去,最后全场灯灭,大家全体起立使劲儿鼓掌,大发尖叫,可惜黑暗中我没发掐表,反正是足足尖叫到几分钟后一段非洲鼓,他们俩重新出场。3首歌之后,再来一次。我暗暗幻想满满一个NBA球场的人起立尖叫,自己站在舞台上一定感觉好极了。从楼上看下去,那么大面积站起来的人群就像沸腾的水面的一样。最后的最后,乐团的全体人员和他们俩一起谢完幕,大家再尖叫,2秒钟后观众席的大灯亮了,尖叫声嘎然而止,大家都抬腿向外走。
总的感觉嘛,一,还真是挺好听挺好看的。二,老年人的快活真是有节制啊,主要时间都是安静的,然后在节骨眼上有秩序地快活一下就完了。
当然我们这样的伪怀旧者是不肯花大价钱买前排座位的。坐在楼上,周围到颇有点十几岁的小孩,这样感觉还比较良好。两个人出来唱之前,大屏幕上先放两个从小的照片,最后来一张德州地图,耷拉死大大地标在中间,听众们都大大地有地主的高兴。我就记起那年崔建演唱会,最后崔建在他的新歌里反复唱到blahblahblah,耷拉死。某人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崔建怎么变成这样取悦听众了呢?然后两个人就出来唱,做为63岁的老人来讲,两个人嗓子还不错呢。当然和年轻的时候是没法比了。想我们周华健同学就太差了,才几年时间,我再听他的新歌已经觉得他的嗓子没法听了。太不注意保养嗓子了,还不如我的音乐爱好者同学,他可就为了保护嗓子从来不喝酒。太没有专业精神了。反正是怀旧嘛,Garfunkel就深情回忆起他们俩6年级起在一起唱歌,到今年已经50周年啦。16岁就出了唱片。等等。
听众都是5、60岁的老人,所以大多数时间大家都踏踏实实坐着,但是到了该出声音的时候,声音一点都不小。10点整,忧愁河上的金桥结束的时候,从楼上看去,现场灯光打在观众席上模仿潮水的形状从舞台向三个方向迅速地涌出去,最后全场灯灭,大家全体起立使劲儿鼓掌,大发尖叫,可惜黑暗中我没发掐表,反正是足足尖叫到几分钟后一段非洲鼓,他们俩重新出场。3首歌之后,再来一次。我暗暗幻想满满一个NBA球场的人起立尖叫,自己站在舞台上一定感觉好极了。从楼上看下去,那么大面积站起来的人群就像沸腾的水面的一样。最后的最后,乐团的全体人员和他们俩一起谢完幕,大家再尖叫,2秒钟后观众席的大灯亮了,尖叫声嘎然而止,大家都抬腿向外走。
总的感觉嘛,一,还真是挺好听挺好看的。二,老年人的快活真是有节制啊,主要时间都是安静的,然后在节骨眼上有秩序地快活一下就完了。